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你说我说     
《新湘评论》2010,(12):62-62
邓稼先最后留下了两句话。一句是“苦了你了”,当时我感觉得到,他对我很担心,不知道今后我该怎么办。还有一句是“死而无憾”,这句话是说他自己的这一生没有空虚的度过。  相似文献   

2.
“老革命遇到新问题”这句话在“文革”初期流传很广,使用率很高。这句话鲜明、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广大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级下部和基层干部,对“文化大革命”很不理解、很不得力、茫然无措的状况。这是一句很有时代意义的话。  相似文献   

3.
张雨生 《唯实》2001,(10):69-70
“庙难进,神难拜。”老百姓这么形容到某些政府部门办事的难处。政府部门的公仆们则流传着另一句话:“为人民服务,怎么麻烦怎么来。” 我最早听到这句话,是出自一位熟人之口。他在县政府机关工作,大半辈子了,至今还没有带长。他苦笑着,摇着头对我说:“这是一句自嘲的官场戏言。说是戏言,也未必不是实情。‘为人民服务’是写在墙上的,挂在嘴上的。‘怎么麻烦怎么来’,是记在心底的,切实奉行的。”初听,我以为他是发牢骚;细想,觉得这句话还真有代表性。 恰好乡下来人,讲了一件事。 一位农民住在山里,女儿上学每天得出山进山…  相似文献   

4.
湘竹 《求贤》2009,(4):29-29
最近,老领导推心置腹地跟我说了几句话,使我受益匪浅。这几句,其实都是生活中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5.
“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这是意大利大诗人但丁的一句格言。这里,“走你的路”和“走自己的路”是同样的意思。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引用了这句格言,他说:“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马克思对这句格言的正确理解和一贯遵循,为我们提供了榜样。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有个朋友对我说,他最近给人写了一幅宇,四句话:待人以诚、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助人为乐。我觉得很有意思。后来有的同志又加了一句“以人为镜”。这五句话合起来就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做人格言或座右铭。涉及到如何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受同事、社会欢迎的人。新时期模范领导干部郑培民曾说: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可见,要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做一个称职的党员领导干部,第一位的还是先做好人。这也是我们讲党性、重品行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有个朋友对我说,他最近给人写了一幅宇,四句话:待人以诚、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助人为乐。我觉得很有意思。后来有的同志又加了一句“以人为镜”。这五句话合起来就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做人格言或座右铭。涉及到如何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受同事、社会欢迎的人。新时期模范领导干部郑培民曾说: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可见,要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做一个称职的党员领导干部,第一位的还是先做好人。这也是我们讲党性、重品行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当代党员》2013,(9):70-70
编辑同志: 你好! 我是一名“80后”,去年下半年,我通过参加公开选拔,从县人大机关来到了一个偏远镇任副镇长。“和群众打交道,要会说话哦。”县委组织部的领导提醒我。“这是我的长项。”听到这句提醒,我反而得意起来。在说话方面我可谓有天赋。大学时,我是学校两届辩论赛的最佳辩手;英文演讲比赛拿过二等奖;靠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我担任了两年校广播站的广播员。在同学们眼中,我最大的优点就是“会说话”。  相似文献   

9.
“班级的光荣来自于我们”——用文化引领你的班级 “班级的光荣来自于我们”,这是某班教室后墙上的一句标语。这句话是同学们自己提出的,由全班同学公认的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无时不用这句话激励学生、鞭策学生。在这种班级文化的引领下,师生都能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形成一种共识:“集体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就是集体的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官们”中间流行“权力也是无形资产”说,笔者一位同乡,在农村当乡长时工作很勤勉,为政也清廉,后来当了副县长,就私下对我说过“权力也是无形资产”这句话。果然,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无形资产”,他一方面向上送礼行贿以求当上更大的“官”,另一方面放大已有“权力无形资产”利用值,大肆收礼受贿,中饱私囊,终致东窗事发,锒铛入狱,沦为罪犯。在思考他的人生悲剧原因时,想到他曾讲过“权力也是无形资产”这句话,以为两者间是有因果关系的。正是这一为政思维误区,导致了他的蜕变,毁了他的一生。在企业界,品牌、商标…  相似文献   

11.
陈亦权 《党课》2020,(6):108-109
不久前,有个文学爱好者问我:“叶圣陶在《文心》中有一句‘窗外的月色和前一天一样地好,秋虫声闹成一片’,这句话里为什么要用‘地',而不是用‘的’呢?”这个文学爱好者告诉我,他在此前已经问过很多人了,不过很多人表示这应该是叶圣陶写错了,因为圣人也有疏忽的时候嘛,用“的”才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对他的女儿说过一句这样的话:一切都会过去的。这句话再平常不过了,但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这是一句充满哲理的名言。哲学告诉人们,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这说明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切在运动中变化,幸福会过去,痛苦会过去,顺利会过去,挫折也会过去。邓小平三落三起,宠辱不惊,依然谈笑人生,设计改革,披荆斩棘,勇敢无畏,指挥若定。他之所以能有坚如磐石的意志,我总觉得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给了他无比的力量。品味了这句话,我不由不想起往昔的一些人和事。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一些具体的事物面前往往…  相似文献   

13.
一位“80后”感叹说:“我人生第一句谎言是从写作文开始的。”这句话在网上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为什么学生写作文要造假昵?因为我们的教学内容“太应试”、“太空洞”、“太枯燥”,学生没有生活体验,没有亲身经历,没有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4.
“难得糊涂”新解牛治国“难得糊涂”是清人郑板桥的一句名言。出于何故而做,没有考证,不敢臆断,但是这句话却像郑板桥的字画一样有名。在我的记忆中,较早是一些人把“难得糊涂”的书法贴于书房、客厅,后来又有人把它挂在了办公室,成了座右铭。最近,“难得糊涂,板...  相似文献   

15.
著名中共党史专家胡华教授生前曾多次讲,做学问就要像吴(玉章)老所说的那样:“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做起来更难。我佩服李资源教授,因为他能一直照着这两句话去做。据我所知,自他20世纪80年代初调入中南民族学院以来,就将自己的科研课题,一直锁定在中  相似文献   

16.
陈亚楠 《新湘评论》2014,(16):29-29
节日期间,孙女儿来看爷爷奶奶。话没说上十句,就用了七个“然后”。我说:“你怎么啦,连话也不会讲啦?怎么‘然后“然后’的,用了那么多。是‘然后’呢,还是‘然而’,我都搞不清了。”她笑着辩解说:“现在都是这样讲的。”这才引起我的注意,在公交车上,在地铁,甚至在电视里,青年人乃至中年人的话语里果然出现不断的“然后”。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有一句含义深刻的话:“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句话,是颇有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保持鲜活生命力的根源,是促使我们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根本保证。“与时俱进”对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以及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到“与时俱进”,首先必须认清什么是“时”、什么是“进”。笔者认为,“时”,可以说是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各方面的质所显示出来的综合点。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时”是由某一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环境、时势、文化、人员等…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倡导的重庆2009年第二届红色短信创作传播大赛拉开序幕后,薄熙来发出第一则短信,是他“很喜欢的毛主席的几句话”,其中一句是“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有的青年朋友感到新鲜好奇,因为他们不太熟悉这句名言,不像中老年同志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他们也不了解这句名言本来就是对青年人讲的,是1957年11月,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会见我国留学生和实习生谈话时讲的,距今已52年。  相似文献   

19.
劳者多能     
“能者多劳”是句老生常谈。但是,“劳者多能”这句话,却比前者更深刻地道出了“劳”与“能”之间的本质关系。生活中的许多细小事情引人感悟到这句话的真理性。不久前遇到了两件事。一件事是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3,(2):115-116
中国有句俗语——“光脚不怕穿鞋的”,这句话的意思一直被误认为是“没钱的不怕有钱的”。但其实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在其他同等条件下,爱赤脚的人比脚不离鞋的人更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