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莱茵报》时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的“起点”,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价值。“自由”无疑是这一时期马克思关注的主要问题。然而,当前学界对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自由观的部分认识有待澄清:误认为马克思是一位自由主义者,误认为马克思此时仅仅追求新闻出版自由,误认为马克思此时仅仅希望通过理想立法来实现自由。这些有待澄清的认识往往忽视了“自由”与“自由主义”的区别,忽视了马克思在这一时期一以贯之的物质关切与建构思考。马克思这一时期对自由问题的理解已经表现出对自由主义的不满与超越,他批判消极自由的狭隘性,初步显露出阶级分析的方法,并提出“真正的自由主义”以彰显自己自由观与自由主义的区分;同时马克思已经开始涉及对物质利益的考察,初步构建了全新的权利-能力型自由,强调自由的实现能力与物质基础;最后他还呼吁善法的构建与法律承担者的责任,并开启了对社会改造的自由实现路径初步认知,开始向共产主义迈进。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席卷国家和民族的时代背景下,以自由观输出为前锋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越来越隐蔽化、全面化、精细化、尖锐化,所导致的社会结果也越来越严重。针对新自由主义的渗透,必须充分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重要现实意义,加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理论研究和社会传播,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武装人民群众,自觉抵御新自由主义的渗透与侵蚀。  相似文献   

3.
吴根友 《新东方》2012,(1):6-10
徐复观是现代新儒家之一,他努力发掘儒家思想与现代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相通的思想内涵,将自由精神看作是一切民族文化创造的根本精神,认定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创发了自由社会的人物。为了与现代西方的政治自由主义思想相区别,笔者将徐复观的自由主义思想称之为“文化自由主义”,其特征有三点:第一,他在将自由放在宽广的文化创造背景上加以讨论,使自由成为一种普适的价值,从而构成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对话的共通性的正面价值。第二,这种“文化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强调“我的觉醒”或日“自作主宰”,凸显个人意识之觉醒。第三,这种文化自由主义不是不关注政治自由,而是把政治自由看作是文化自由的特殊表现形态,并将政治自由放在德性自由与知性自由的基础之上,使政治自由获得坚实的人性基础与知性的基础。徐复观的文化自由主义有其理论上的优势,但这种自由主义未能区分政治自由中积极与消极自由的不同性质,对于政治生活中个人权利的尊重与落实缺乏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新自由主义是相对于古典自由主义而言的。在理论上 ,新自由主义对自由作了积极的理解和限制 ;在实践上 ,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国家奉行国家干预政策 ,积极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其目标是实现个人自由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20世纪70年代 ,约翰·罗尔斯发表《正义论》 ,标志着新自由主义达到一个高峰。但实际上 ,在此之前 ,格林、哈耶克、霍布豪斯等人提出的政治哲学已经代表了战后自由主义思潮的复兴。一、新自由主义的自由观正如古典自由主义包含了纷繁复杂的学说一样 ,新自由主义也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流派 ,在对待正义、权利、秩序等重大…  相似文献   

5.
斯蒂芬·马塞多对社群主义者、传统主义者的批评和自由主义者的中立性观点予以反驳,并结合自由主义宪政实践,通过论证"美德"与"自由"基于"公众证明"的兼容性,构建一种"自由主义美德"。他的这一美德观既阐明了自由主义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又论证了自由主义与美德、公民身份、社群的兼容性,且注重理论研究同社会现实生活相连结。但同时,他的理论也蕴涵着一些难解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论哈耶克法治观的本体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耶克认为 ,自由需要法治的根本保障。而哈耶克所理解的法治从性质上看是一种自由主义的、进化论的、普通法传统的法治。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其无知的知识观、有限的理性观和自由的价值观之上的  相似文献   

7.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渊远流长,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理论,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思潮之一。西方自由主义传人近代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思考和启示意义。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正是西方文化传人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碰撞的结果,自由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社会密不可分。这里试图从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产生的悖论以及西方自由主义与传统儒学的关系的角度,探讨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发展演进历程,并且进一步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对照,比较分析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流变,以此为我们今天的思想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当代自由主义认为个人自由与权利至上,其哲学基础和论证方法都是个人主义的.基于一种整体主义的方法论立场,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社群主义的整体主义方法论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他们强调社群整体利益先于个人利益,理论内容上表现在对自由主义自我观和个人自由与权利至上的批判两方面.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社群主义的批判确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并没有真正揭示个人与社群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释个人与社会的真实关系基础上,揭示了自由与权利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9.
社群主义者诉诸“互主体的自我观”、“叙述观点的自我”的叙述逻辑 ,批评了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自我观”。但是 ,社群主义视域中的“社群”不同于基于经验的亚里士多德的“共同体”理念 ,因而 ,与它的“自我”观念一样 ,仍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理念。自由的价值总只能兑现于具体的历史处境中 ,建立在个人选择上的自由不是绝对的 ,而且非常可能导向它的反面。就此而言 ,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都没有真正地把握人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正 《北京观察》2002,(5):60-62
1 自由是一个美好的字眼.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却往往被看成是一种罪恶. 这大约是因为,"自由主义"是对集体生活的一种腐蚀,"资产阶级自由化"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叛逆,于是,在批判"自由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时候,就连自由本身也给否定了.  相似文献   

11.
刘瑞生 《人民论坛》2012,(24):74-75
自由是个好东西,但是那种排他性、唯一性甚至自我否定性的自由实在值得警惕在当代中国的多种社会思潮中,自由主义可以说是出现最早、流行最久、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之一。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进一步助推自由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2.
现代英国自由主义者阿克顿延续思考启蒙运动与三大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哲学问题,尤其是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哲学问题,阐发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思想。他通过英、美、法三大资产阶级革命的对比研究,突出了英国革命的自由主义典范性,批评了美国革命的"虚伪"自由主义,批判了法国革命的极端自由主义误区,并努力缝合着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边界,进一步展现现代自由主义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3.
粟多树  龚平 《理论月刊》2007,25(3):9-11
何谓自由?自由实现的途径或条件是什么?这是历史上人们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一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使之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自由观,成为邓小平理论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胡适是始于“五四”的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使西方自由主义在“五四”时期,发挥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新文化运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信仰自由主义的胡适,在三十年代却转向了对专制独裁的政治依附,这也是历史事实。八十年代的胡适研究,侧重于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对胡适的自由主义政治观,不仅没有给予应有的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15.
王勃 《长江论坛》2016,(1):91-96
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是二十世纪西方最杰出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之一,他对两种自由概念的划分标志着战后自由主义的复兴。伯林偏爱消极自由,但并不否认积极自由的意义。伯林主张两种自由的价值不可通约,也无法替代。他强调两种自由分别因"过度政治化"和"过度私人化"而强制个人走向不自由。因此,寻求两种自由之间一种动态的平衡是一个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自由主体的排他性问题是自由的根本问题。历史上,自由主义对此问题并没有能给出彻底的解答。马克思继承自卢梭到黑格尔对自由主义批判的传统,试图彻底解决自由的根本问题。他先对自由主义的原子个人主义进行批判,以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进而使自由从“物化”嬗变为“人化”,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这三个步骤,从终极意义上解决自由主体的排他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赛亚?伯林是西方自由主义的斗士,他把自由划分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通过批判积极自由从而为消极自由辩护,为自由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伯林消极自由思想的形成与他所处的历史时代,思想文化的熏陶以及他个人的生活际遇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自由、平等、民主等都是自由主义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本文集中分析了马克思对自由主义自由平等价值观的历史考察.马克思认为自由主义所主张的自由平等是交换价值基础上的自由平等,实质是物的限制下的自由平等,它是以确立市民社会成员的权利为其实现方式.马克思对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历史考察对于把握和践行社会主义自由平等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新自由主义以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倡导国家积极干预、实现个人自由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为特征,从19世纪末至今,在现代西方政治思潮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当代西方诸多国家制定政策和实施政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自由主义在西方的历史非常久远,也特别受推崇,这在美 国也不例外。美国最初的自由思想与基督教的精神自由连接 在一起,只有到了独立战争时期,自由才真正有了追求个人权 利与自由的内涵。从这一时期到美国内战,是争取个人自由 和平等权利运动特别盛行的时期。在经过内战的洗礼以后, 美国人民又给自由以新意,使自由要达到各种族的自由。内 战后,美国的经济自由主义盛行,主张经济上自由放任。随后 历史进入进步主义时代,此时的自由主义受到了一定的冷落, 国家的干预超过了对自由的渴求。然而这一时期不可忽视的 是女权运动的兴起,女权主义者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获得了 宪法第十七条修正案的通过,从而为自由更增一色--自由 与权利应该是不分性别的。到了罗斯福新政时期,自由的思 想又受到一定的钳制,自由主义步入低潮。但是,到了60年 代,民权主义者又开始行动起来,他们不仅仅要争取法律上 的自由,更要争取实际生活中的自由,并作出了艰苦卓绝的斗 争。到了上世纪末直到现在,自由主义又被赋予新的内涵,从 而形成现在的所谓的新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