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新时代特点,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思想。新发展理念彰显了时代之"新"与制度之"新",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以"新发展理念"为内核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经历的一系列变革也影响到了社会风气。费孝通提出的文化自觉以及受此影响提出的文化转型概念可作为社会风气研究的重要视角。文化转型视角下,以伦理、道德、乡规民约为核心的"礼制"社会的传统中国逐渐转变为以科层制为基础的都市社会。这一过程还带来了市场经济对于"脱嵌"的需求和传统"伦理经济"之间的矛盾。个体的觉醒以及私人生活的变革带来的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不适应也成为社会风气转变的重要原因。将文化、经济、传统和社会进行再度整合,将是解决当前社会风气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阳同全国一样,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三十年来,勤劳智慧的贵阳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无愧历史、无愧时代的光辉业绩。如今的贵阳,处处充满生机,时时再现辉煌,成为一座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避暑之都"、"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等众多光环的现代新兴城市。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是社会结构各组成部分变迁之不同步的基础。社会结构变迁的非同步性必然会造成原有功能的失调。原结构之原功能,并不会自然继承于新结构之中并发挥协同功能。社会治理的效能,即在于适应新结构的形成而生产与其结构需要相适配的新功能,并使之在矛盾运动中维护社会稳定。从未来中国发展的大趋势上说,人口转变与人口负债的形成、城镇化与城市内部的"新二元结构"、中产阶层的形成与中产化特征的强化以及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生产生活与组织方式的变革等,既表征社会结构的变迁方向,也奠定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要求。这些因素在"十四五"时期的进一步显化,将导引社会治理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之中国"走向"世界之中国"的过程,重塑了西北边疆与东南海疆的关系,当代中国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陆海双轴均衡的地缘政治理想状态。跨进近代之槛以来的各个重要时期,中国几乎都面对着陆海双轴的艰难抉择,也因国家政略基线遭遇的冲击而备受煎熬。今天,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从"一带一路"可以体悟到,西北边疆与东南海疆由更为深入的交流汇通而达到互构共生的前景。可以说,以陆海双轴的深度交融和互构共生的国家政略新均衡态势,作为"一带一路"引领新全球化的内在基础,正是"历史中国"与"现实中国"相遇与相知在国策层面的表达。"一带一路"的新发展主义理念和行动机制,将促成全球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深刻变化,这一过程也拓宽了发展社会学的深远空间。  相似文献   

6.
《时代潮》2001,(23)
11月10日,中国终于在多哈结束了15年的"人世"征程。在欢笑、欢腾的同时,我们更该冷静地思考一下,WTO 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加入 WTO,能给中国和中国老百姓带来真正的繁荣和国富民强吗?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时间,还需要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和胆略。但有一点是不可质疑的,那就是将加快中国改革开放进程,进而更快、更全面地与国际社会接轨。经济全球化所显示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向人们暗示: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如果游离于经济全球化以外,就很难使本国经济得到大的发展。就当今而言,中国社会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咬紧牙关、强忍阵痛、义无反顾地建立属于自己又迎合世界的经济体制,用以调整自身在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中的角色。这种调整使得我们会产生从未有过的紧迫感,促进自身在基础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下面是我们编发的与此话题有关的一组文章,但愿这些文章、这些观点能给广大读者启迪思维、开阔眼界,更好地做好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覃媛元 《当代广西》2014,(18):53-54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美丽中国"之后,便引发了旅游业的大讨论,认为这四个字非常适合代表中国旅游的国际形象。国家旅游局更是在2013年2月将"美丽中国之旅"正式确定为中国旅游整体形象,积极向全球推广,吸引外国游客前来感知中国的经济建设之美、政治建设之美、文化建设之美、社会建设之美、生态文明建设之美。这无疑是推进桂林国际旅游发展的一个新契机。如果说北京向世界传递的是  相似文献   

8.
"发展"与市民社会同时兴起,"发展"是指市民社会内部、一种内发的变化过程,它以"社会的经济"来探求宏观的社会组织整体的变革.然而,随着"发展"的变迁、"经济增长型"社会的形成,"发展"开始带有强烈的经济利益关系和政治企图,而强大的国家主义致使"社会的经济"几乎消失.联合国开发计划(UNDP)提出的"人的发展论",是各国政府对于"发展"所形成的共识."发展"与政府转型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国事     
《今日海南》2012,(10):6-7
焦点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揭示中国社会"五大挑战"中国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9月14日在京发布。报告揭示,随着中国进入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些矛盾和问题集中凸显,给当前的社会管理带来五大困难和挑战。一是外来人口"流入易"与"融入难"并存。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在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方面依然无法拥有和流入地居民一样的平等权利,无法真正地融入当地。二是市场化不足和市场化过度并存。由于经济改革的不彻底、不深入和不明确,市场化改革存在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性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包括明天人之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与天的关系等合理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成果全民共享。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1.
交易成本可视为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以知识和信息为核心的互联网减少了中间环节和搜寻成本,进而大幅度降低了科斯所谓的使用"自由市场体制"时的交易成本所带来的冲击,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经济环境。网络的存在促成了制度的一系列交易变革,提高了整体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网络经济下交易成本的节约主要体现在增加社会净剩余、提高资源效率和降低制度供给与创新成本。互联网生态下产业结构与企业经营模式不断变革,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创新驱动将会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2.
"美丽中国"内涵深刻,涵盖人、自然与社会。它蕴涵生态良好的自然之美,展现安定和谐的社会之美,彰显明达智慧的人之美。"美丽中国"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必须充分体现出生态价值,必须研究"美丽中国"的本质,确立生态意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变革和发展。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调整教育目标、拓展教育内容等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与全国相比,浙江经济发展较早遇到"成长中的烦恼".早在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明确提出,要注重在化解"烦恼"中追求科学发展,促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如何积极应对发展阶段转换带来的新冲击和发展战略机遇期内涵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浙江省委、省政府着力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积极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其中就包括"四换"战略.  相似文献   

14.
黄金时代     
《"十三五":中国经济新突破》读后很提气,尤其是胡鞍钢《中国"火车头",拉动世界经济增长》一篇。立意高远、观点新鲜、分析细致、论说缜密。文章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之时,分析中国经济即将转入新变革之势,条理分明地介绍中国经济进入前所未有的万众消费的黄金时代带来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发展的历史进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全新命题,又是30年我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必须首先要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6.
青年之发展是古往今来事关国家建设事业成败之大事,当今世界,无论政治制度如何不同,经济水平差异多大,地域分布位居何方,每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视这一问题的研究,并与当下的社会追求、社会政策、社会改革、社会实践相呼应,从而寻找人之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实关照,为此社会的发展理念必须由"物"转向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观点,"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最终的目的就是人的发展,而狭义的社会建设更具有对青年发展的价值追求,它可以通过建设主体的互构、建设内容的展开、建设方法的实践达至对青年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思想道德状沉女n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纵观一世界,任何国家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急剧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思想道德危机。在这方面,未成年尤其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方方面面情况更加错综复杂。因为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与欧美当时的情况己大大不同,我们是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进入现代、后现代、信息社会后,推进我们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各种社会失范、文化冲突、思想碰撞、价值多元、信息杂乱繁多的冲击,这对于涉世未深心理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影响尤其之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成人社会该拿什么去教育未来?古人云,以身作则,师以德范。值"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本刊策划推出独家报道,窥一斑而见全豹,以期引起读者的共同思考。  相似文献   

18.
经历较长一段持续高速增长期并在人均收入达到一万国际元左右时,成功追赶型经济体会呈现增长率明显下台阶、经济结构显著变化的一个规律性现象。中国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很小,预计在2015年前后,经济潜在增长率有很大可能性下一个台阶,经济转型将会面对风险防控和增长动力转换两方面的挑战。中国已有增长模式的缺陷与优点直接相关,都根源于政府对资源配置的深度介入,经济高增长容纳、消解或后推了不平衡、低效率和风险隐患,在增长速度进入新的平台后,这种"时效性"会带来原有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引发的风险冲击。下一步改革的历史使命是构造与新阶段增长特征相适应的增长模式,确立明确的价值观,追求财富增长与人的发展的内在一致性,应当着力推动"参与促进型改革",促进社会成员发展能力建设和潜能发挥。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沿着两个方向飞速前进,一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二是社会结构的屡次重大调整.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科技革命的生产力潜能带来了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同时也引起了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近代科技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递进式"特点,现代科技革命在总体上突破了以往"递进式"特点,呈现出对社会结构"跨越式"影响的新特征,并发展成为当代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6,(8)
正"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共享发展的鲜明指向,在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发展的目标追求。江苏在大力推动"经济强"的同时,不断致力实现"百姓富"的目标,通过深入推进民生幸福工程,让经济大省崛起成为"民生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