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东莞法院审理的一起严重刑事犯罪致人死亡案件,经法官对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后,因被告人悔罪并赔偿5万元而获原告谅解,进而在刑事部分获从轻处罚,一审被判死缓。今年年初该案经媒体以"赔钱减刑"进行报道后,引得舆论哗然,尤其在网上,  相似文献   

2.
3.
吴青青 《法制与经济》2009,(2):32-33,35
本文从社会对刑事和解制度与治安调解制度的需求、降低司法成本、社会效果以及刑事和解与治安调解的法律效力等多个方面对刑事和解制度与公安的调解制度相比较,从而对刑事和解的利弊作出一定的分析和研究,以谨慎而积极的态度对待刑事和解这种理念和制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会对刑事和解制度与治安调解制度的需求、降低司法成本、社会效果以及刑事和解与治安调解的法律效力等多个方面对刑事和解制度与公安的调解制度相比较,从而对刑事和解的利弊作出一定的分析和研究,以谨慎而积极的态度对待刑事和解这种理念和制度。  相似文献   

5.
6.
法与人:从对立到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士青 《现代法学》2005,27(6):69-77
人是法的逻辑起点,法是基于人的需要而产生的规则体系,因而法与人应该是相协调的,法应该以人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法异化了,或以神为本,或以物为本,法与人相对立。法的异化扭曲了法的本质,背离了法的本意,制约着人的发展。法回归于人,法与人和谐统一,既是法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法学世界观为法回归于人奠定了理论根基,社会主义制度为法回归于人提供了先决条件。目前,我国在法的人本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要实现法与人的和谐统一,还必须做出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7.
从刑事优先到民事优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济林 《法学评论》2008,26(5):16-20
但凡遇有刑民牵连的案件,我国曾经的司法原则是绝对地强调国家公权优先,及至排斥公民对民事权利的行使,也即刑事优先。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权利本位观的确立,我国的司法原则已开始从刑事优先向民事优先转变,即在事涉刑事案件时,公民的民事诉权可与国家的刑事公诉权并行不悖,及至民事诉讼可先于刑事公诉而提起;与此同时,国不与民争利,公民对犯罪者的正当债权亦优于国家基于犯罪人犯罪而对之产生的债权。法律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自觉地践行从刑事优先到民事优先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药物专利作为私权利具有垄断性的特点,但这种垄断特性与知识和发明作为公共物品的属性是相互冲突的.在经济社会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最贫困国家人民的健康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权正在受到各种传染病的威胁.可是,现有的国际知识产权法律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来自发达国家制药寡头利益群体的俘获,导致现有法律机制对公共健康权利实现形成了不合作博弈的制度冲突.国际社会有必要通过利益协调的手段来构建药物专利权与国际公共健康权之间的良性权利生态,最终令各方在均能接受的前提下共同均摊相关利益成本.  相似文献   

9.
"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构成了政法干警的核心价值观,其中"为民"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做到执法为民,这是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就人民法院审判工作来说,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就是体现"为民"这一宗旨理念的重要途径。但从当前情况来看,矛盾化解工作还有一些难题亟需破解,尤其是涉及刑事案件的上访闹访等问题比较突出,而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工作(以下简称附民调解工作)来促进此类矛盾的化解,无疑是刑事审判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附民调解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日益介入社会生活中。我国对算法的治理刚刚起步,现有的算法治理模式并不能适应算法技术的发展。基于对我国算法治理现状和治理困境的分析,提出从权力到权利的算法治理路径,并借助“权利束”这一概念,从整体上对算法权利进行构思,以实现算法控制者和算法相对人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1.
普法是在国家建设法制现代化过程中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普法的主要任务发生变化,普法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在国家推进法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普法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分析普法中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克服之路径,对于中国法治建设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是民事诉讼。现在民事审判很注重调解。这种民事审判理念的转变同样要体现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  相似文献   

13.
14.
孙健 《山东审判》2007,23(5):64-68
本文通过对恢复性司法在国外的缘起、兴盛、利弊以及我国引入该项制度的本土性条件的分析,认为恢复性司法具有保障人权、矫治犯罪、修复关系和提高效率的功能,符合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与我国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相吻合,并从理念层面、政策层面和制度层面就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刑事二审发回重审作为上诉审法院处理案件的一种基本方式,有助于实现上诉程序的救济功能。但是,第二审法院采取将案件发回原审法院自行进行纠错的方式并不能实现上诉程序的救济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刑事二审发回重审制度的功能在实践中已经由救济性异化为惩罚性。解决发回重审制度功能异化的正确途径应该是通过制度改革实现其功能回归,而不是因噎废食,直接废除发回重审制度。  相似文献   

16.
从诉讼调解到“消失中的审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著名法社会学家MarcGalanter教授从1980年代到2002年的三篇实证研究,通过大量数据和经验性资料对这一时期美国民事审判的动态发展做出了一种全景式的描述,其研究和分析表明,在案件管理的背景下,和解和调解越来越受到法官的认同,并带来了司法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司法逐步融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之中,以致审判结案率和诉讼率整体持续下降,诉讼在当代法治和法律发展中的作用开始降低。由此,有关诉讼爆炸的神话、传统的对抗性诉讼程序及其价值受到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司法改革及功能转变的契机。当前,这种发展本身并未终结,也不意味着审判的消失将成为一种普适性规律,但这一历程以及格兰特教授的研究方法,无疑能对我国法律界有关司法、诉讼和调解的研究提供极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朱庆梅 《法庭内外》2007,(12):53-54
素来不喜欢法家思想,总觉得它永远带着独裁者的口吻冷冷地试图主宰芸芸众生。有人曾说,中国在诸子百家的角逐中,法家思想的惨败和儒家思想的胜出,或者更准确地说,孔孟儒家思想的胜出直接影响了中国和西方社会几千年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这种说法似乎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局中,  相似文献   

18.
建立公安刑事调解制度可以有效的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虽然我国现行刑事诉讼立法并没有赋予公安机关相应的职权,但是探索和研究公安刑事调解制度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而公安刑事调解制度的建立本身也具备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自诉案件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重有所上升。正确处理自诉案件,对减少不必要的上诉,申诉,有着重要意义。一哪些刑事案件可以进行调解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告诉才处理和其他不需要进行侦查的轻微的刑事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并可以进行调解。”对该条款,大多数同志理解为“对刑事自诉案件,都可以进行调解,不受任何限制。”笔  相似文献   

20.
介莎莎 《法制与社会》2013,(17):127-128
最近几年,我国开始提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调解,本文主要就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的特点和在调解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便能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