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人。1932年春从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即来中国工作。在华期间,他同当时的“左”倾错误领导者一起,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实行一系列错误的军事指挥,使红军受到重大损失。他在红军长征中,一直随军行动,但在遵义会议以后,不再担负指挥责任。1939年离开中国。那么,李德是谁派来中国的呢?他执行的又是谁的指令呢? 李德在《中国纪事》中自称,是“由共  相似文献   

2.
关于李德是谁派来中国的?以往各种党史出版物,几乎都一致认为是共产国际派来的。最早出现的不同说法是王稼祥在一篇遗作中写道:“我因治疗弹伤,于一九三七年初到莫斯科,见到了王明……我质问他共产国际怎样决定李德去中国的?你和李德事先谈了些什么?为什么完全靠李德指挥军事工作?他却推托说没有给过指示,共产国际没有参与此事,而是苏联军队参谋部派了李德去的。”这里暂且不谈王明说的是不是假话,但说明了当时身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对李德从莫斯科来华的过程是不清楚的。李德到中央苏区后即在他身边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直到1987年还对“李德来华前的经历,到底由谁怎样授命他来华并担任军事顾问的”,也感到是一个“尚待进一步研究考证”的问题。最近又读了《中共党史研究》1994年第3期上发表的《李德不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吗?》一文,又看了刊登在1992年10月18日《光明日报》上的《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吗?》,确实感到李德来华时的身分,存在着若干疑点,有待深入研究和澄清。由于个人水平  相似文献   

3.
李德(奥托·布劳恩),德国人.他以参加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和走完长征路的唯一西方人,而蜚声中外.关于李德在华期间的身份,以往各种党史著述,几乎都一致认为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的军事顾问.最早出现不同说法是王稼祥在一篇遗作中写道:“我因治疗弹伤,于一九三七年初到莫斯科,见到了王明.……我质问他共产国际怎样决定李德去中国的?你和李德事先谈了些什么?为什么完全靠李德指挥军事工作?他却推托说没有给过指示,共产国际没有参与此事,而是苏联军队参谋部派了李德去的.”这里暂且不论王明说的是否假话,但却说明了当时身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对李德从莫斯科来华的过程是不清楚的.同时,李德一到中央苏区后即在他身边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直到1987年还对“李德来华前的经历,到底由谁怎样授命他来华并担任军事顾问的”也感到是一个“尚待进一步研究考证”的问题.后读了刘  相似文献   

4.
李德不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吗?──与刘杰诚商榷刘志青李德是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军事顾问,以前党史界从没发生过异议,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也没有否认过。1992年10月18日,刘杰诚在《光明日报》第三版上发表《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吗》一文,认...  相似文献   

5.
李德在中国     
1932年春,一位名叫奥托·布劳恩的奥地利“游客”从莫斯科到达了满洲里。他用了半年的时间,从哈尔滨到大连,从大连到上海,进行了他自认为的“调查研究”。他一句中国话也不会说,对中国也几乎一无所知,甚  相似文献   

6.
李德从来就不是一个政治家,也谈不上是什么战略家。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人物,却于1932年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来担任军事顾问。由于其身份的特殊,当时的李德俨然就是中共中央的最高权力者,大事小事全由他一人说了算。因为他本身的水平有限,又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指挥一支兵力有限的军队同另一支相当强大的军队作战,加之他过于盲目自信,使得他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幸好中国共产党人及时发现了再跟李德及其忠实的合作者博古走下去的危险,并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将他们赶下了台。在这之后,李德又以“局外人”的…  相似文献   

7.
李德是德国人,原名奥托·布劳恩。1932年,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担任军事顾问。虽然说是“顾问”,可是由于其身分的特殊,当时成为中共中央的“太上皇”。在1935年1月15日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人将他赶下了台。在这之后,李德随红军长征到达了陕北,1939年夏奉命返回前苏联,结束了在中国7年多的生活。从突然接到返回前苏联的命令时开始,李德便陷入了一种莫大的恐慌之中。他以为这一次一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共产国际那里狠狠地奏了自己一本,弄不好要有性命之忧了。实际上则恰好相反,中共根本没有为难他。不久,国…  相似文献   

8.
德国人李德(1900——1974),即奥托·布劳恩,30年代作为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和中国红军总部的军事顾问,直接参与和组织了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政治斗争,由于他支持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推行错误的军事路线,导致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李德受到严厉批评,被剥夺了对红军的领导权,1935年底,李德辞去抗日军政大学教授、中共中央军委  相似文献   

9.
1933年9月下旬的一天,中共上海局给瑞金的临时党中央发了一份电报:李德和群仙将于近日从粤闽交界的大埔城、上杭县境进入苏区。(群仙,即刘群仙,博古夫人) 临时党中央接到电报后,当即指定项英负责做好接待李德的准备工作。与此同时,中央  相似文献   

10.
李德即奥托·布劳恩,德国人。三十年代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和中国红军总部的军事顾问。由于他支持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推行错误的军事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在遵义会议上遭到严厉批评,并失去了对红军的领导权。1935年底,离  相似文献   

11.
刘旭 《党史博览》2000,(8):43-45
引子: 李德其人其事 1934年底,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命运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刻。由于执行了“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路线,中央红军被迫撤出苏区进行长征,红军在中国南方的各个革命根据地相继丢失,党在白区的地下组织也一一遭到破坏,上百万的革命同志和人民群众受到杀害、迫害和流散;全国红军损失了90%左右;党员同样也损失了近90%。这两个“90%”再加上两个全部:全部南方根据地和全部白区地下党的丧失,深刻地教育了党和红军的广大干部。他们逐渐领悟到,是党的中枢部分出了毛病,因而部队中长期以来的怀疑和不满情绪至此发展到了顶点。他们强烈要求改变党的最高领导,要求此次“左”倾错误路线的始作俑者博古下台,并同时将矛头指向了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李德的身上。  相似文献   

12.
龙一 《党课》2010,(6):126-127
这次到瑞金深入生活,我品尝到了一味佳肴,是用中药烧制的鸭子。盛情邀请我来访的朱家柏先生介绍说,这是本地的一道名莱,叫“李德鸭”。李德大约是中共党史上最著名的外国人之一,不论是谈“中央苏区”,还是谈长征,都无法回避这位身材高大、相貌出众、脾气暴躁、自以为是且食欲和情欲都有兼人之量的德国人。  相似文献   

13.
云云 《党建文汇》2001,(6):37-37
贺龙元帅是“有泪不轻弹”之人,他的亲人甚至他的姐姐贺英被敌人杀害时,他都没有落泪,但在1946年一年中,他却屡次伤感。  相似文献   

14.
王美芝 《党史文苑》2012,(17):50-54
对于李德是怎样来到中央苏区的,很多人撰文谈及,却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博古请来的,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是共产国际主动派来的,由此又派生出若干不同的论述。笔者认为,李德到中央苏区,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与当时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特定关系有关,与中共党内的思想认识、思维模式有关,与毛泽东遭受排斥和被剥夺军权有关,也与中共中央长期以来的主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派来的调查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主席派来的调查组陈首涛Δ于光远(二排左四)与工作组成员等合影于马渡。1961年春,毛主席觉察下面干部报喜不报忧,中央对农村真实情况不了解。1月20日,他向秘书田家英写了一封信:部署由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带三个调查组去南方农村调查。胡乔木一个组到达...  相似文献   

16.
正琴心站在公园绿茵茵的草地上,神色迷茫。好不容易周休抽出时间到公园游玩一回,却不承想一来就有了烦心事,此刻,她绝对是了无心思观赏公园美景的。春末夏初的风,一阵一阵地吹拂着,她的秀发随之飘扬起来。也就在刚才,风吹乱了她鬓边额前的发丝,她抬手顺势理了一下,不承想,别在她右耳的一颗精巧的耳钉,就在这一简单的动作中,掉落在茂密的草丛中了。这可是新婚之时,丈夫送给她的为数不多的礼物啊!  相似文献   

17.
李德生,1916年生于湖北省 黄安县紫云区陈店乡(现划河南 省新县),1930年在红安七里坪参 加红军,1932年入党,参加了鄂 豫皖革命根据地1至4次反围剿 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太 行军区30团团长,参加了反"扫 荡"斗争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 时期任二野6纵17旅旅长、12军 35师师长,1947年9月4日率部解 放了红安县城,参加了挺进大别 山、渡江等重大战役,1951年参 加了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 军12军师长、副军长,参加了第5  相似文献   

18.
1934年元月中旬后,由博古主持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在第五次反“围剿”血和火的拼搏中,在中央苏区瑞金召开了。在会上,博古把邀请坐在会场主席台中心位置的李德介绍给大家时,来自各地的中央委员和列席会议的代表们听说这位坐在列宁像下的蓝眼睛,满脸胡须的外国人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时,都  相似文献   

19.
老李在为股票行情牵肠挂肚;小张正在房地产热中辨风向;大赵批发出一车蜜桔数票子手心出汗……在时下热热闹闹、熙熙攘攘的经济生活中,大概很少有人去切磋“主人翁”这个字眼。记者采访所到之处,常常撞到这样的诘问——  相似文献   

20.
人的感觉经常骗人,有时觉得挺明白的问题,实际是不甚了然。我对于李德的认识就是这样,例如他是怎样来中国的?又怎样去了苏区?在苏区究竟做了些什么?下台后的表现如何?在中国的两次婚姻情况是怎样的?在陕北是怎样生活的?我带着这些似知非知的问题,在书山文海中仔细地、久久地追踪着李德的足迹,寻找着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