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主义批判”一文涉及两个理论原则问题,值得商榷。一是历史主义应如何理解。“批判”把历史偶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构主义作为历史主义的“表现形式”,与这一概念的本义相悖。二是“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应如何理解。“批判”一文把这一原则转换为“不理解现在,就不能解释过去”的命题,使这一原则失去了原来的限度。  相似文献   

2.
还原历史的语境——论新历史主义小说《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进军 《青年论坛》2005,(1):134-137
先锋派作家苏童的长篇小说<米>具有鲜明的新历史主义性质.在80年代末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思潮传入我国,苏童在创作中先锋性的实践了这一流派的创作方法,完成了对"历史的文本性"、"逸闻主义"、"单线历史的复线化和大写历史的小写化"等新历史主义元素的实践.通过对"米"这个"权力"的隐喻物以及主人公五龙一生的描绘,还原了一个关于历史的真实语境与氛围.表现了构成历史的基本元素--谋夺与占有,从而展现了一种崭新的关于历史的叙述观念.  相似文献   

3.
施特劳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家.他认为历史主义强调价值标准的历史性,反对永恒不变的普世价值的存在,最终摧毁了人们进行价值判断的哲学根基,继而导致了政治上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历史主义既是时代的危机,也是现代自由主义的危机.然而,从其根源上看,历史主义反对的是以自然法为基础的普遍主义价值观,它并不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在对德国历史主义批判的基础上,在政治价值观上实现了自然与历史、普遍与特殊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狄尔泰看到,他所处时代的历史哲学都有着不同程同的弊端,只有效仿康德的理性批判,即"历史理性批判"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他要用"哲学的目的"来从事历史,"用具体的历史内容"去进行哲学.这样做的结果便是有了他的历史主义的诠释学.狄尔泰的历史主义诠释学使得历史性与历史意识重新进入哲学.  相似文献   

5.
王莽的个人命运是一种值得反思的历史现象.古今中外,试图以取消私有制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改革家"不乏其人,但都没有成功,王莽只是其中的一个.王莽是一个空想主义者.空想主义和理想主义是有区别的.理想主义是混淆了现在和未来,空想主义则是用幻觉代替科学.历史证明,空想主义往往更具有欺骗性和煽动性,危险性也更大.  相似文献   

6.
麦金太尔在《追寻美德》中提出了一种实践概念,这一概念具有三大特征(德性、社会关联性和历史贯通性),对应着揭示了其三大维度(德性主义、社群主义和历史主义)。麦金太尔这一实践概念的提出既符合历史的需要,又与他本人向来倡导亚里士多德实践传统的基本立场相契合。直面德性,立足于社群,又依托于历史(传统),有其深层的理论根据。对此,可从实践与德性、实践与社群、实践与历史两两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来做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7.
郭婉绯  曹克亮 《传承》2008,(24):82-83
狄尔泰看到,他所处时代的历史哲学都有着不同程同的弊端,只有效仿康德的理性批判,即"历史理性批判"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他要用"哲学的目的"来从事历史,"用具体的历史内容"去进行哲学。这样做的结果便是有了他的历史主义的诠释学。狄尔泰的历史主义诠释学使得历史性与历史意识重新进入哲学。  相似文献   

8.
历史主义在方法论上取向于整体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 ,它在将历史力量神秘化的同时陷入了决定论的泥淖。历史主义在理论研究上的突出表现是对社会规律的孜孜追求 ,受此影响 ,法学上的历史决定论视法学为规律学 ,忽视甚至是有意回避了法学的规则学特征。历史决定论是自然主义制造的一个理论神话 ,应将其从法学中彻底清除出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下半叶,中国西南边陲成为欧美学界"中国学"的新一轮关注焦点.整体主义的研究取向以"帝国研究"的模式来考量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而"区域研究"运用地方化视角,探求"中国西南"社会的内在发展逻辑,力图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呈现多样性.在新历史主义的影响下,欧美学界以超越国家主义的宏观视角,将"中国西南"视为一种文化符号,致力于在"文化"和"社会"的脉络中来理解其族群认同与历史书写.  相似文献   

10.
新制度主义肇始于经济学,近年来发展为具有学科特征的研究方法。新制度主义的研究范式在试图解释制度在社会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有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等三种分析方法。新制度主义研究的这一路向对伦理学研究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言叙事始终是困扰西方知识界的理论难题.无论是德里达式以符号游戏截断语言指涉,还是福柯式以话语结构置换文本叙事,后现代历史诗学都无法避免其所固有的表征危机与理论偏执.新历史主义在对历史终结论的认识论批判中提倡从传统社会史到泛文化史研究的方法论转向,使历史诗学在文化研究的关照下突破文本主义牢笼而实现文化与文本的形式对话和阐释共鸣.  相似文献   

12.
近半个世纪以来,至今,"不承认主义"时时处于"甚嚣"状态.而与此同时,又必然对另一种对立物大搞百分之百赞美勾当.很少(甚而绝无)对昔日的历史,包括我们都曾兴冲冲投身的历史,做到客观而冷静的承认--既承认其"非";哪怕它有九十九条错误,仅有一条正确,也承认其"是".  相似文献   

13.
论东亚旧、新地区主义的形成及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养泉 《青年论坛》2005,(1):121-123
地区主义是相对全球主义的一个国际现象 ,它既是一种理论 ,也是一种实践。在当前国际社会中存在着欧洲、北美、东亚三大地区主义中心 ,地区主义及其发展趋势已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在这种历史条件下 ,东亚地区也先后经历了旧地区主义发展阶段和新地区主义发展阶段。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 ,这两个阶段既有联系也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新历史主义作为一种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英美文化界和文学界的"新"的批评方法,其强烈的历史解构意识、一体化的"文化诗学"主张及反主流、反权威倾向,使其带有鲜明的后现代色彩,被毫无疑问地划归于后现代思潮阵营之中。然而,其看似先锋的面貌下却隐藏着对人性无限关注的现代情怀。  相似文献   

15.
地区主义是指基于强烈的区域认同感之上并表现为一定的独立意识和排他性需求的社会思想体系。地区主义主要是在民族主义、区域文化的基础上,在经济利益诉求和党派斗争等因素的推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正是在地区主义的作用下,分离主义才得以兴起。对地区主义的有关分析和研究有利于解答当前国际政治领域内所面临的分离主义难题,同时对理解和贯彻我国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历史制度主义作为新制度主义的三大流派之一,在批判行为主义研究方法的缺陷和吸收其优点以及传承旧制度主义核心要素的基础上,提出和推行一套新的研究理路,即从历史中探求制度的起源和变迁的不同过程,以制度为核心考察历史、分析历史,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效。历史制度主义尽管产生和成长于西方的文化土壤和学术环境,但总体来看,其对于中国政治学者研究和解释中国的政治现象与政治问题,仍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绝不是"毛泽东突然改变了过去的提法","放弃新民主义社会论的基本设想"更不是"来自苏联和东欧的压力"的结果,而是其一贯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表现.研究历史问题,应该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才能正确地评定是非对错;离开了一定的历史环境,仅凭今天的情况来作主观推测,则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吴汉勇 《前沿》2013,(11):71-72
当前,对我国司法究竟采用司法能动主义还是司法克制主义,学者间存在很大争议。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克制主义在实质上是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两种法律模式造成的差异。通过论述司法能动主义的构造路径,澄清其目标仅是推进宪政,减少司法克制主义对其创造动机的抵制,使我国司法充分吸收英美法系的这一制度,为实现司法的民主进程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晒 《理论月刊》2013,(5):46-50
历史语境主义是当代西方学术界研究政治思想史的一个新范式。它站在文本中心主义(历史观念史学派与政治哲学史学派)的对立面,认为人类并不存在所谓"永恒不变的思想主题",人类的一切思想都只不过是"对具体历史问题的回应";并以此为逻辑起点,主张为了理解不同思想家的思想,必须要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寻找答案;而要在历史语境中寻找答案,就必须选择分析"概念"而不是分析"观念"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主义主导方法和方法实行主义是政治经济学方法史的主要内容,二者有着内在统一的关系.刘永佶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方法史大钢》一书中,通过对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学发展史的梳理分析,敏锐地抓住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两大"主义"的主导方法演进过程这条主线,并充分说明了"主义主导方法,方法实行主义"这一要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