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欧洲难民危机爆发后,难民问题已成为欧洲的热点,也成为世界焦点问题之一.在此次欧洲难民危机中,除德国、法国、希腊难民问题受到关注外,意大利也是遭受这次难民危机冲击的重要国家.本文在介绍入境意大利的难民潮基本结构、难民接收救助系统,以及意大利政府和各反对派对接收难民的立场态度基础上,分析了难民入境对意大利经济、社会、政治带来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5年爆发的欧洲难民危机在2016年持续发酵,成为世界关注的一大焦点.欧洲难民危机背后浮现的是国际社会长期存在的难民保护问题,包括有关难民身份甄别的分歧、临时保护落实方面的困境,以及国际社会有效合作机制的缺失.难民问题是长期困扰许多国家的难题,涉及其国内政治、经济、法律、社会保障、国家安全及对外关系等方方面面.难民危机的应对需各国建立并完善与难民相关的法律体系和应急机制,加强区域和全球层面的国际合作,合力消除难民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对难民的国际保护在现代国际法中才出现,但它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现实问题。难民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有其特定含义,难民地位的取得有其特定的甄别程序和甄别标准,取得难民地位的人应受到有关国家或国际机构的帮助并取得相应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4.
接纳阿富汗难民给巴基斯坦带来了良好的政治声誉,但是对巴基斯坦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公共秩序、乃至国家安全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通过介绍阿富汗难民危机的背景、影响和法律地位,巴基斯坦的政策,国际组织发挥的作用,以及2014年后阿富汗局势与解决难民问题的关联,希望对阿富汗难民问题的发展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80年代末期以来,西欧各国涌入大批移民。席卷西欧的移民浪潮不仅给西欧各国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问题。移民问题已引起西欧以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关各方正积极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与途径。一、移民的来源和原因目前西欧各国有大量的移民。据美国《时代》周刊1991年8月26日披露,滞留在西欧各国的移民总数接近2000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非法移民或难民,包括在意大利的60万难民、在德国的40万难民);英国总人口中,国外出生的人数占8%,法国达11%。  相似文献   

6.
难民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非洲各国独立之后,由于独裁政权的镇压、民族或宗教矛盾、边境冲突、内乱等原因,难民问题尤为突出。非洲各国的国家利益往往同人道主义原则相冲突,联合国难民署等国际组织又缺乏足够的力量和有效的手段落实各种解决难民问题的国际公约,严重影响非洲社会发展的难民潮就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70年代持续在缅甸若开邦境内发生穆斯林和佛教徒的冲突军政府镇压以来,许多的罗兴亚人难民被迫逃到孟加拉国及周边国家避难,最终造成了孟加拉国与缅甸边境之间的非传统安全危机,多年谈判未能解决的罗兴亚人难民问题已经成为缅甸与孟加拉国双边关系的一个关键障碍。罗兴亚人难民问题不局限于两国之间,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成为一个跨国和东南亚跨区域甚至是全球的议题,需要缅甸和孟加拉国双边及国际社会的多边参与才能有效推动罗兴亚人难民问题的解决。罗兴亚人难民问题所处的地方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关键地区,是中缅石油管道、公路、铁路桥梁的集中地,对中国利益及东南亚区域安全具有重要关涉。  相似文献   

8.
举世瞩目的印度支那难民问题,始于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十多年过去了,至今仍未根本解决.在世界难民史上,象印支难民从海陆两方面外逃人数之众多、遭遇之悲惨,散居之广泛、持续之长久、影响之深远,可以说是相当罕见的.一百六、七十万印支难民涌入世界上20多个国家,不但给这些国家造成了许多政治与社会问题,而且给不少国家带来了沉重的  相似文献   

9.
在印度生活着大批来自周边地区的难民,其中一部分面临着强制遣返的威胁,生活无法得到基本保障,而另一部分则获得了相对优厚的待遇。出于地缘政治和社会经济因素的考虑,印度政府在严格管控难民的前提下,对不同的难民群体采取了差别化的政策。由于缺乏针对难民问题的专门立法,又拒绝加入国际难民公约,导致印度的难民法律制度非常松散。这虽然为印度政府利用灵活的政策手段处理难民问题提供了可能,但同时也造成了许多背离法律公平与正义价值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印度的难民现状和研究法律本身,来揭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阿富汗的难民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宪 《西亚非洲》2002,(2):10-13
20多年连续不断的战争,数十年不遇的大旱,使阿富汗成为当今世界难民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9·11事件后美英等国发动对塔利班政权的军事打击,更使阿富汗的难民问题雪上加霜。现在,阿富汗已结束了塔利班时代,它的重建也已被提上日程,但要解决数以百万计的难民问题,对于饱经磨难的阿富汗,对于其周边各邻国,乃至对于整个国际社会来说,都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1.
当代俄罗斯哲学处于既无国家经济支撑,又无行政强权干预的多元化境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宗教哲学、历史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人的哲学、文化哲学、教育哲学、伦理哲学、全球化问题哲学以及传统哲学等。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22年7月的南森—苏俄遣返计划,少量俄国难民在国际联盟难民机构监督下从保加利亚遣返回苏俄,这是历史上以国际组织调停的形式组织难民遣返的首次尝试。各方对于难民遣返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遣返性质及难民回国后的安全等问题的争论贯穿遣返计划始终。由于政治因素对难民问题的干扰,南森—苏俄遣返计划以失败告终。它对后来处理难民问题的国际组织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叙利亚战事持久不决,涌入土耳其的叙难民呈现激增趋势。面对大量难民的涌入,土耳其并未"大门"紧闭,而是对难民实行"开门"政策。但鉴于难民人数多、分布范围广、入境渠道多元,增加了土耳其政府治理难民的难度,影响了其治理难民问题的效果,给土耳其国内的就业、社会治安、经济发展等带来多方面的挑战。治理难民问题成为土耳其政府的棘手问题,但解决该问题的根源不在土耳其,而在叙利亚。尽快以政治途经解决叙利亚危机,是彻底解决难民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在华印支难民既是国际印支难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其自身特殊性。他们主要是中国与越南关系恶化之后越南反华排华的结果,中国政府一开始是以难侨来对待他们,1979年之后才主要从难民的角度进行处理。中国与国际社会在印支难民问题上积极合作,包括与联合国难民署的友好合作,以及与日本、澳大利亚和老挝等国家在印支难民外流、自愿遣返等问题上的双边合作。这些历史经验为近年来关于中国难民立法与政策的相关争论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1979年日内瓦国际印支难民会议上,英国代表香港承诺作为印支难民的"第一收容港",给予出逃的印支难民以临时的庇护,等待西方国家的再安置。港英政府不折不扣地将这一政策执行了近20年。直到特区政府成立后,才于1998年1月正式取消这一政策。造成越南难民和船民问题滞留香港多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社会层面的因素,也有英国及港英政府方面的原因。越南难民和船民问题,带给香港的最大启示是怎样在人道主义与内部利益冲突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16.
泰缅边境的缅甸难民问题,透过内战的表象,缅甸长期的民族政治纷争与民生凋敝才是其根源所在。大量缅甸难民长期滞留在泰国境内,对泰国造成巨大负面影响的同时,却为泰北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不菲。虽然缅甸的民主转型为缅甸的难民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但难民问题已经发展到了不再是单纯的缅甸内政问题,难民问题的影响已经扩散至周边国家和地区,难民问题的最终解决仍需时日。  相似文献   

17.
吴昊昙 《拉丁美洲研究》2022,(5):120-135+158
拉丁美洲一直被国际社会视为在难民保护领域开展地区合作的典范。1984年拉丁美洲地区通过的《卡塔赫纳宣言》对难民做了最为宽泛的界定。拉丁美洲多国将《卡塔赫纳宣言》关于难民的界定纳入国内法,促进了难民保护的地区合作。此外,拉丁美洲地区还通过了《墨西哥宣言》《巴西宣言》等多项地区性难民保护计划。但是,通过对委内瑞拉难民保护的地区性实践来看,拉丁美洲先进的地区性难民机制更多地流于言辞政治。根据拉丁美洲难民机制,委内瑞拉避难者符合难民身份认定标准,拉丁美洲国家理应启动大规模难民涌入时的“初步难民认定”机制对避难者进行难民身份认定,但是除了巴西之外的拉丁美洲国家却未按照《卡塔赫纳宣言》对难民进行鉴定,而是以“临时保护或逗留安排”机制为避难者提供临时性保护,甚至对难民关闭了大门。拉丁美洲难民机制的效力与难民接收国的接收意愿和能力问题是制约拉丁美洲难民机制实施的主要因素。拉丁美洲地区的难民保护为世界范围内的难民保护困境提供了有益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8.
衣远 《南洋问题研究》2011,(1):54-60,72
日本越南人社群是随着印支难民潮产生之后而在日本逐渐形成的新社群。对印支难民的接收开创了战后日本较大规模接收外国难民的先例。为了让越南难民更好地适应在新环境的定居生活,日本方面采取了诸多的措施。如今在日本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越南人社群,但日本越南人在总体上的社会地位还不高。这既与难民本身的特殊性有关,也是由于日本自身对外来人士的封闭性和消极性造成了难民政策措施上的一些缺陷。伴随着对日本社会的不断磨合与适应,日本越南人社群与日本主流社会的距离有望进一步拉近。  相似文献   

19.
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特点 (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政治性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并非一开始就是一个国际政治性问题,国际政治也并非一开始就涉及气候变化问题,气候变化问题政治化有一个过程"①.随着人类大工业的发展,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威胁日益加重,国际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也在逐步加深.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欧洲极右势力的崛起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欧洲极右势力的崛起具有某些新特征,如政治影响力空前提高,“温和极化”倾向显著,为取得规模效应强化横向联系,注重运用社交网络媒体等新技术手段发声以增强影响力等.在极右势力崛起的过程中,难民危机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极右势力的坐大给欧洲政治造成深刻影响,加深了欧盟国家内部的政治分裂,而且动摇了欧洲传统政治价值理念和联合根基,还引领了新一轮的全球右倾浪潮.欧洲极右势力的崛起目前尚难真正改变欧洲的政治生态,但它与难民危机相互作用所折射出的欧盟治理缺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