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一个人的一生中可能会突然萌生一种奇怪感觉——在看什么东西的时候,会突然意识到:这事曾经发生过,我曾经到过那里,做过这件事,听过这样的话,当时也是这样的灯光……在那一瞬间,大脑给我们发出一个信号,说是它认出了发生的事。1900年,法国医生弗朗伦斯·阿尔诺为这种现象取名叫“记忆错觉”,也称“回忆幻想”。他还断定,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视觉中,还会以听觉错觉、阅读错觉和体验错觉等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2.
魏敏生 《廉政瞭望》2011,(11):45-46
人们有一句常常挂在嘴边的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个我从小就相信,因为父母给我讲过,老师也给我讲过。作为自小就是一个乖娃娃和好学生的我,自然是深信不疑。现在我是一个老师了,也为人父了,要讲给我的子女听,也要讲给我的学生听。如果像我的老师和父母那样讲,又有一点不甘心。哪一点不甘心呢?可能是认为照样讲太简单了吧。难道这道理有变化?想来想去,现实中有许多现象不是一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就说得清楚的。  相似文献   

3.
王冰 《求贤》2008,(5):46-46
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有弱智之嫌,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已成为人们的“公论”以及传媒的习惯语言。但随着一些事情真相的披露,不由得不对群众眼睛“法力无边”的“威力”产生了疑问。  相似文献   

4.
佚名 《党员文摘》2007,(12):44-45
去到一个陌生地方,却觉得好像什么时候来过?一个人走在月光下的小路上。总觉得似乎有人在背后看你?其实,这些可能都是大脑玩的“鬼把戏”。各国科学家最近对“似曾相识”等几种大脑错觉进行了研究,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龙眼     
龙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宋人罗愿的“九似说”有两个版本,一言龙“眼似鬼”,一言龙“眼似兔”。我倾向于后者,觉得那个“鬼”字,很可能是“兔”字的笔误。因为龙的其它“八似”,似的都是驼啊鹿啊蛇啊鱼啊鹰啊等等,总之是自然界中活生生的动物,怎么惟独眼睛要似一个谁也没见过的鬼呢 ?鬼眼是什么样子 ?谁能讲出个一二三 ?兔眼就不同了,比较圆,也亮一点,还汪着一包水。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就是还不够大,光波中的柔顺多了些,威猛几乎看不到。   于是,有人说龙的眼睛应该像虎,虎眼不小,威严有王者之气;有人说龙的眼睛应该像…  相似文献   

6.
沙堆效应     
《天津支部生活》2014,(6):46-46
一个沙堆,若从上面把“尖”挖掉,大风一吹,马上就会有“新尖”冒出来。要想挖掉“沙尖”,就必须从下面取沙,让沙子一层一层崩塌,这就是沙堆效应。在社会管理中,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常常是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倘若见事迟、反应慢.简单化地处理,非但不能有效地化解矛盾,反倒容易引发对立情绪。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啃烂杏半筐。”其意思是,注重质量,而不片面追求数量。想那“鲜桃一口”,数量虽少,但新鲜,味儿美,可谓“少而精”,自然有益于身心健康。而“烂杏半筐”呢,数量倒是多了,却没了质量保证,若不拒食,则很可能受到霉菌感染,弄坏肌体,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8.
张军 《学习月刊》2012,(13):53-54
许多人可能想当然地认为.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史.一定是皇权高涨,一言九鼎的时代.皇帝拥有天下的财富、美色,可以独断专行.为所欲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应该说.这种说法只能说是大体不错。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在这几千年的封建史中.皇权旁落、帝位岌岌可危的事也并不少见.诸如强臣若曹操者.“挟天子以令诸侯者”有之:宦竖若刘瑾者,  相似文献   

9.
世义 《党的建设》2011,(9):61-61
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对防止情报与信息的泄露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无论如何高明的防范措施也总可能会有不经意的泄密事件发生。因为保密措施是“死”的,而人却是“活”的。人是一切手段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泄密可能常常就在人不经意的嘴边、身旁、行动中。在历史上的不少军事事件的惨痛教训中,五花八门的泄密方式既让人感叹“处处留心...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有少许“小人”,甚而有一堆堆、一簇簇“小人”,都不一定可怕。可怕的是这样的社会趋势:“小人”处处吃香,事事得意,弄得“君子”处处倒霉,事事不顺。最后连“君子”也只好知时达务,顺乎潮流,索性做起了“小人”,这就可忧得很了。这里说的“小人”,有人往往很习惯地想到“小人物”,好像一经做了“大人物”、“著名人物”、“高级人物”,就自行摘掉了“小人”的帽子,决不会再归进“小人”一类。其实这是错觉。“大人物”、“著名人物”、“高级人物”里的小人习性,小人意识,小人行为,有时一点也不比平民百姓少,甚而犹…  相似文献   

11.
大仲马说:“爱一千次,每一次都真诚。”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爱若要有“一千次”,怕不太可能,好像也不允许你爱这么多。因此,善男信女们就盼望着“让我一次爱个够!”这是一种渴望还是一种奢望,真的说不清、道不白。林忆莲也曾非常真挚地演唱:“只是还有感觉,以为一切残缺,都能用爱解决。”若这样的话,“爱一千次”有可能,爱的理由却很痛楚。林忆莲接着说明因为是“除了爱,没有别的凭借”。所以,可以去“爱一千次”;所以,可以去“一次爱个够”。用彼证明此,大约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爱一千次”,或者“一次爱个够”,最难分辨的男女真情是否可以如此,我无法考证,也无力去考证。然而,在家乡库鲁克塔格山脉马扎山口的戈壁沙滩上,我目睹了“一次爱个够”的绚丽,而那种绚丽的重复完全可以验证“爱一千次”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一种奢侈     
郑红 《学习导报》2013,(20):8-9
说起单位里又有人“阳光”了,一些三四十岁的年轻人有时会感叹“我也很想提前退休哎”,旋即可能招来一旁长者的嘲笑,“等临到像我们这种年纪,你们就会想最好多做几年喽”。或许真是如此?退休,在年轻人看来的好事,在年长者口中似很无奈,这可能是站在不同人生台阶上的不同体验吧。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对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状况有一个错觉,以为全国既然存在着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中国的劳动力就可以在很低的价格水平上“无限供给”。“民工荒”的现象告诉我们,中国的劳动力供给虽然还是供略大于求,但已经很难再言“无限供给”。而供给不再“无限”,劳动力对低薪的承受也就不会“无限”,提高工资、改善待遇,已经不仅仅是社会舆论的道义诉求,同时也是企业决策中必须考虑的市场因素。  相似文献   

14.
提及“自知之明”,人们有个“传统观念”,似乎它是“明”“知”自身缺点、错误的“专用名词”,把“人贵有自知之明”等同于“人贵有知错之明”。于是,谁若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冒一下尖,闲言碎语便象影不离形一样来了:什么“‘人贵有自知之明’,也不掂一掂自己的斤两”呀,什么“太自信、自  相似文献   

15.
眼者,视觉器官也。这是《辞海》的解释,有点文雅,不那么通俗易懂。“人为啥长眼睛?”恐伯三岁小孩都能回答:“看东西。”“为什么要长两只眼睛?”这就不是小孩子能够回答问题了。长两只眼睛,看人看事看物时,才能不偏不斜,端端正正。作家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就更深了一层,把眼睛同人的心理、灵魂、思想联在了一起。也就是说,眼睛不光是用于看东西,还有着审视、探视、监视的功能,即评判是非、辨别善恶、衡量美丑的功能。凡五官健全的人,都有两只眼睛。除去睡眠时间,每时每刻都在看人看事看物。然而,同样的人,同样的事…  相似文献   

16.
徐悦 《新湘评论》2012,(18):60-60
张震将军视察时常喜问保卫干部三个宇:“忙不忙?”著答“忙”,即不悦;若答“不忙”,则喜之。有人不解,问其故,将军曰:“保卫干部若忙,这个部队肯定问题多,不忙,说明问题少。”某日,张震将军视察某连。将军问该连司务长:“一个鸡蛋有多重?”司务长对曰:“一两左右。”又问:“一两有多重?”答:“一两50克。”又问:“最大的鸡蛋...  相似文献   

17.
王琳  牛文浩 《世纪桥》2009,(3):147-148
晕轮效应在普通大众的人际交往中是无处不在的,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错觉,它往往导致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认知偏差,使人们犯“以偏概全”、“爱屋及鸟”的错误。笔者在文中着力探讨了晕轮效应的由来及其弊端,并试图将晕轮效应为我所用,阐释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1,(8):44-44
政府公信力就像一个储存信任的“银行”:干部作风好,政府就有凝聚力、号召力和感召力,“银行”资产就不断增长;干部作风差,群众对政府的支持和信任就要打折扣,“银行”资产就可能缩水透支。广大干部要像珍爱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自己的形象,珍爱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当代党员》2008,(1):31-31
马桶垫“坐拥天下”闯天下的故事,对众多急于搭上开放型经济快车的内陆地区的中小企业来说,有两点启示:小产品也有大市场、小企业要善于走捷径。 产品虽小,但市场不一定小。世界上缺的不是市场,而是发现市场的眼睛。世界如此大,人口这么多,只要用心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上挖掘,再小的商品,都可能掘出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20.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举国上下,在抗震救灾中全力以赴、万众一心的气势和精神,震惊了世界。“我认为毫不夸张地说,这可能是有史以来在和平年代一个国家的政府对大型自然灾害作出的最为迅速而有效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