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俄罗斯联邦从宪法以及法律的角度对俄罗斯土地及其相关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立法,建立了一整套土地使用的有效机制.但是由于管理脱节等问题,俄罗斯的土地立法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2.
王刚  娄成武 《行政论坛》2011,18(2):73-77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土地博弈"在城郊土地管理中表现得最为突出,造成城郊土地管理困境的原因主要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主要目标存在差异,分税制的不完善,以及我国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尚不完善等。而化解"土地博弈"的困境在于将农民纳入博弈之中,完善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制度,建立土地配额转让流通机制。  相似文献   

3.
雷爱先 《团结》2014,(1):55-57
在山东、上海等河流入海口地区,由巨量泥沙淤积所形成的陆地面积快速增加。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新增土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发展理念、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制约,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还存在土地利用规划管控不够,陆海统筹不够,法律法规政策不健全等问题,对此,本文进行了专题研究,从宏观政策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地征收是国家为实现公共利益而强制调整人民土地权益的行为,属于一种不得已而对合法私权科以的特别负担。由于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和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缺陷,一些地方政府的土地征收行为存在向"赢利性经济人"蜕变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对此,需要科学界定"公共利益",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并进一步明确人民的土地权益,以便形成必要的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5.
土地出让金纳入预算的深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敏 《瞭望》2006,(44)
地方政府把卖地收入当作日常支出来源,等于一个人将卖家产收入当作日常支出来源;将土地出让金纳入预算管理,意味着中央要规范地方土地收益管理“将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纳入地方预算,缴入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土地出让收入有地方“第二财政”之称,因而这一管理体制变化引起各方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6.
调整公权力更重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对相关法律的理解不够全面,在农村土地实践过程中,容易存在一些片面认识。目前比较集中的片面认识有两点:一是以保护土地集体所有为名,无视农民对农村土地所享有的权利,以至出现公权力干预过多等问题。其表现为随意调整承包地、限制土地承包权的依法流转、在征地过程中过多截留征地补偿款等侵犯农民土地权利的  相似文献   

7.
侵犯婚嫁妇女土地承包权的现象,在许多地方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主要是由于土地政策的不稳定、不统一;部分村社任意做出与法律、政策相违背的"村规民约";法制建设与真正维护婚嫁妇女土地承包权尚有较大差距。为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村规民约"、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内容予以监督,确保包括农村妇女在内的广大农民长期而稳定的土地使用权,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增加关于妇女婚嫁时原承包地分割规则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李军  刘丽杰  刘惠 《学理论》2014,(23):73-74,93
合理配置农地使用权是提高土地产出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为实现国有农地使用权的有效配置,黑龙江垦区实行了有别于地方农村的"两田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土地承包经营中存在的平分土地、经营分散化和劳动生产率相对低下的缺陷,但在实践操作中这种模式仍然存在着土地承包期限短、承包费用高、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等问题。为此,应当在牢固坚持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通过深化垦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制度,探索土地承包经营的创新形式等措施,以实现垦区国有农地使用权的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征地补偿机制理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行的征地补偿制度以地方政府垄断经营土地一级市场,征地按土地的原用途补偿为两大基本特征,从而构成了土地管理上的利益驱动,并与兼顾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形成了一种博弈关系。征地补偿存在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征地与所有非农建设都要征地之间、土地补偿的低偿性与土地价值增值性之间、征地主体地位的强势性与农民利益保护脆弱性之间、征地建设谋发展与让被征地者分享发展成果之间等深层矛盾。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必须实行制度创新,从改革地方政府征地绩效评估机制入手,解决征地补偿、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5,(37)
《瞭望新闻周刊》去年12月10日刊发报道《城市规划修编的圈地玄机》,得到中央高层的重视。如同一石激起干层浪,围绕土地与规划的长篇叙事由此展开。今年7月,随着国务院相继部署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修编,故事告一段落。在长达半年多的情节发展中,一些深层次问题浮出水面。与提高规划科学性相关联的,还有基层财政匮乏、“土地财政”膨胀、“拆迁经济”衍生等或深或浅的暗流。它们在不同层面纠葛,刻画着中国城市的面相,合流为冲击土地防线与经济安全的力量。在这个系统里,每一个位置都能找到自我存在的理由。地方政府出让土地不应被视为负面的经济因素,关键是它要与规律合拍。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更具备条件使用好当地的土地。土地收入主要归地方也是惯例。问题是,现在的一些政策在诱导着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这场中央与地方的圈地博弈,折射出一系列亟待修补的“政策基因”。  相似文献   

11.
违法土地就像一个携巨款潜逃的罪犯,拿着多个身份证,变换多种身份,可以在各管理机构的眼皮底下轻易溜走面对地方上土地违法屡禁不止的难题,《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学者分析,在目前的体制框架内,仍可以采取建立更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透明土地审批流程、重视土地规划、加强土地立法等手段,遏制地方卖地冲动,规范土地管理。  相似文献   

12.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已经发展了20余年,但各高校由于专业背景不同在学科定位、课程体系、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各院校应在其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主干课程设置等方面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再强调其特殊性和特色.根据土地部门需求,加强优化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实施社会需求决定型的动态本科培养方案.同时加强和土地部门的联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土地,农民的命根子。随着国家建设的需要,每年总有一些农民承包的土地被国家征用。如今一些地方, 征用土地时简单化多,人情味少,突出表现在征用土地后,一次性给点土地征用补偿费后就了事,致使失地农民成了无地、无业、无依靠的三无游民,严重的地方导致民心不稳、社会不稳。这方面已经发生多起严重事件,并成为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和行政管理难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土地调控失灵的制度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农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耕地资源日益减少.对此,中央政府加强了土地调控力度,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但地方政府有与中央不同的目标,而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为地方政府规避中央的调控政策提供了可能性.在梳理现代产权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土地产权的三重分割问题,即土地国有和"全民所有"的分割,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分割,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割.地方政府实际上获得了管理和经营土地资源的直接权力,而又无需承担相应的长期后果.这一方面激励地方政府超常经营土地的行为,形成所谓"土地财政"现象;另一方面造成土地保护陷入集体行动困境.由于土地管制和市场调节双重失灵,尽管中央政府不断收紧土地闸门和信贷闸门,对土地开发市场的调控效果仍不明显,土地资源的低效率运用未见实质性改观,耕地保护压力仍然很大.  相似文献   

15.
李静静 《学理论》2010,(1):108-109
近年来农村居民住房占用耕地已成为耕地流失的一种新趋势。究其原因在主观方面是因为农民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国家有关土地法规等认识的不足,以及基层领导干部执政素质的欠缺等;其客观原因是由于人口增长和宅基地分配之间的矛盾、耕地收益低和农村建筑样式的落后等。抑制村民乱占耕地建房的可行性对策是提高农民耕地保护意识和基层领导的土地管理能力、改善宅基地分配方式以及提高耕地收益等。  相似文献   

16.
集约利用土地是"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利用结构不合理、占用耕地现象严重、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是缺乏科学的土地规划,城市边界不定、蔓延发展,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等。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有限定城市边界、促进城市精明增长,严格执行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割断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释土地冲突在现有治理结构下是如何构建的,采用田野调查和案例研究法,探讨了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冲突的演变过程和治理机制的构建。研究发现,在经济领域,由于权力边界与市场边界不清,行政科层的推动机制取代了城镇化的市场内生动力机制,地方政府攫取了土地租金的绝大部分,城镇发展的成本被转嫁到失地农民等弱势群体身上;在社会领域,通过行政权力嵌入到底层社会中,利用策略化的治理方式迫使农民接受既定的征地补偿标准,将土地冲突的压力传导到底层社会内部,形成刚性稳定的治理格局。最后,由于地方政府忽视了向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服务、养老保险等公共产品,使得失地农民逐渐贫困化、边缘化,导致土地冲突加速积累和酝酿,最终演化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风险。土地冲突演变机制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土地冲突治理机制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2,(16):13-13
关于土地制度改革。农用地转非农用地以及农村宅基地问题,各地政府进行了积极的改革试点实践,但由于长期方向性的制度还有待明晰,农村征地成为近几年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多发的领域,成为城乡经济社会矛盾的一个焦点,需要下决心解决。同时这个问题又涉及我国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统一规划、建设用地供应、地方土地财政问题。进一步分析,让土地流转起来,增加农民收入,还是培育我国几亿农民消费大市场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炳春 《理论探讨》2008,(3):101-103
开发区对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目前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利于土地的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针对开发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粗放、闲置和浪费等弊端,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从土地调查、规划、整合、集约、监管等方面对黑龙江省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模式的不足:土地垄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垄断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于地方政府.土地资本化的现实是地方政府基于行政权力和经济利益的追求及先天的占有优势而具有强烈的供给欲望.改变现状应确保权力人归位、促进土地使用权资本化、增强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中央政府对土地运作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