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886例人心传导系统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划分心传导系统 (CCS)变异与发育异常的界限。用本组建立的CCS检查法[1] ,连续切片 ,HE或Masson三色染色 ,光镜检查 ,对非心源性死亡组 (737例 )和心源性猝死组 (14 9例 )进行形态学及死因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1)人CCS具有大小、位置和形态的先天性变异 ;(2 ) 4例心源性猝死者的房室结、房室束发育异常。房室束分叉部向室间隔膜部内移位、偏向于室间隔左侧、向左下侧移位 ,以及不足 1/2房室结移位至中心纤维体内、普通心肌移位至房室束或左束支内等应属变异 ;成年人胎儿型房室结及房室结全部移位至中心纤维体内或房室束完全分成 3束以上 ,房室束分叉部移位至三尖瓣根部应视为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2.
胡丙杰  陈玉川 《法医学杂志》1997,13(1):47-48,46
心脏传导系统(CCS)包括窦房结(SAN)、房室结(AVN)、房室束(又称希氏束,HB)、左右束支(LBB,RBB)及其终末纤维网,其功能是把心脏搏动的冲动传导到整个心脏,以协调心脏的节律性收缩.近年来,CCS病变与猝死的关系引起重视,已有研究表明,一些猝死与CCS的病变有关。但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将CCS增龄变化同其病变区分开来,以免误将其正常增龄变化视为病变,导致错误的结论.1SAN的年龄变化在光镜水平,Lev[1]首先对53例4个月胎儿至90岁老人的SAN进行了分年龄组观察;Davies[2]对50岁以下和75岁以上两组各50例的SAN…  相似文献   

3.
心脏传导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传导系统(CardiacConductingSystem,简称CCS)是由窦房结(Sino-atrialnede.SAN)、房室结(Atri。entricularnede,AVN)、房室束(Hisbundle,BB)、左右束支(RightandLeftbun-dlebranches,RBBand.l,BB)及其末梢等部分构成。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维持心脏收缩的正常节律,使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互相协调“’。80多年来,对CCS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其检查方法工作量巨大,难以普遍使用,故应用CCS病理形态学的知识来解决死因问题的报道不多。作者通过复习文献,对CCS取材方法,及其…  相似文献   

4.
房室结间皮瘤是一种原发于房室结区的罕见的良性肿瘤。自1911年Armstrong首次报告以来,迄今仅有4O余例,我国曾报告过3例[1,2]。4年多来,我们在对421例尸体心脏作传导系统常规检查中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实例报告王XX,男,8岁。在自行车上被汽车冲撞死亡。尸体解剖:身长115cm,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表有数处挫擦伤。枕骨、颅底骨折,伴有对冲性脑挫伤(预叶)、硬膜下血肿形成,心重145g,外形无异常。心外膜光滑,心肌阳红色,有光泽,各心瓣膜正常。塞房结、房室结局部肉眼检查未见肿瘤,但见房间隔下部切面增厚达3.6mm-4mm(…  相似文献   

5.
Cui LJ  Yi XF  Chen XG 《法医学杂志》2010,26(6):418-420
目的探讨房室结纤维、脂肪含量与房室结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分析房室结内病理性纤维化和病理性脂肪浸润的原因。方法选取119例心源性猝死案例,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检测组织切片,计算房室结面积,房室结动脉内径、房室结动脉管腔面积(lumen area,LA)、外周横截面积(perimeterarea,PA),纤维组织面积和脂肪组织面积。将所有案例分为动脉狭窄组和正常对照组组,观察房室结动脉PA/LA值及房室结纤维及脂肪含量的改变。结果狭窄组房室结动脉PA/LA值在21~40岁最大,40岁以下两组房室结脂肪含量和总间质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房室结动脉狭窄与房室结间质含量增多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种简便的心脏传导系统检查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His 束)、左右束支及其末稍等部分。其中窦房结和房室结是起搏的主要成分。猝死常与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和束支结构异常或病变有关,尤以窦房结和房室结更为重要。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检查心传导系统的传统方法,主要是与其长轴方向垂直切取若干块组织,作连续切片,每例需检查数百甚至  相似文献   

7.
收集32例人体心脏标本,分为两组,每组16例,介绍并比较心传导系统的不同取材方法。一组采用与窦房结、房里结长轴相垂直切面取材(横切法);另一组采用与窦房结、房室结相平行的水平切面取材(纵切法)。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结果显示:横切取材较易掌握,不需间断连续切片,16例心脏在显微镜下全部显示出窦房结、房室结结构;纵切面16例心脏有7例没有取中窦房结,9例没有取中房室结,操作方法较难掌握。提倡心传导系统取材采用横切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成人心脏中NMDAR1蛋白,观察其分布情况,并探讨法医学意义。方法以12例高坠死亡成人心脏为标本,提取左、右心室和心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左右束支)组织作为实验组;取大脑额部组织作为阳性对照组。所取标本各两份,一份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NMDAR1蛋白,另一份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NMDAR1在成人心脏中的分布。结果两组中用westernblot均可检出NMDAR1蛋白表达,其强弱程度:脑组织最强,其次为窦房结和房室结,左右心室肌最弱;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结果在心脏传导系统可见NMDAR1阳性表达,而在心室肌中未见表达。结论成人心脏中存在NMDAR1,主要分布在心传导系统,NMDAR1可能在心脏电生理和病理生理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房室结间皮瘤猝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室结间皮瘤(mesothelioma of the atrioventricu-lar node)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少见的心脏肿瘤,有人报道[1]533例心脏原发肿瘤及囊肿的分析中,房室结间皮瘤占2.3%,笔者在法医学检案中遇到1例,现结合文献对其分析探讨。1案例资料张某,男,14岁。某日在学校与同学嬉闹奔跑时,突然一头栽倒不起,送医院途中死亡。为明确责任要求进行解剖。死后2d进行尸检。尸长150cm,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球、睑结膜苍白,左前额部见3cm×2.5cm擦伤,相应部位头皮下有小片状出血,余其体表未检见损伤。解剖颅骨未见骨折,脑表面及切面未见异常,镜下脑组织轻度水肿。双肺…  相似文献   

10.
心脏传导系统(CCS)疾病可引起猝死已得到公认,但其各种病变的具体意义尚需更多的资料积累。本文观察了10例经过常规检查,未发现明确死因者的CCS,现将其CCS的病理学改变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2000年~2004年间沈阳市公安局受理的10例尸检,均经过系统的尸体解剖、病理组织学和毒物分析学检查,排除了暴力、中毒和常见疾病致死。按宋一璇、姚青松[1]介绍的方法检查CCS,常规脱水、石蜡包埋,连续切片,间断取片。每例取25~35片,HE染色,少数经Masson三色染色,光镜检查。表1一般资料及心脏常规检查结果编号性别年龄职业心重(g)冠脉狭窄心脏病变死…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心传导系统(CCS)与猝死的相互关系,对120例心性猝死者CCS作常规检查,光镜下作半定量计算其脂肪含量。结果发现:9例经一般常规尸检未找到任何致死原因的青年人(30岁以下),其房室结(AVN)与房室束(HB)的脂肪组织含量为70%,比同龄人明显增多,致使结、束肌细胞被脂肪分割中断或压迫萎缩。结内外细胞连接不足或缺失是构成心电不稳的病理基础。此外本文尚对其脂肪浸润的病因发病,猝死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共有基因座数和等位基因数用于结直肠癌组织的身源认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书民  李成涛  张素华  李莉 《法医学杂志》2009,25(6):412-416,42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TR基因座变异情况及其身源认定方法. 方法 用Identifiler系统对50对新鲜结直肠癌组织及其身源正常组织(CR-N)组进行STR分型,计算CR-N组中变异STR基因座及全不同基因座数(A0)、半相同基因座数(A1)、全相同基因座数(A2)和共有等位基因数(IAn),比较CR-N组、无关个体对(UI)组和全同胞对(FS)组中上述参数的分布差异,通过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STR基因座基因型改变发生率为3.33%.CR-N组中A1、A2和IAn呈显著偏态分布并与其在UI或FS组中分布差异显著.依据IAn、A1/A2分别建立了CR-N与UI、CR-N与FS的判别函数,其对结直肠癌组织身源认定错判率均为0.00%. 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STR基因座基因型改变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所建立的判别函数是进行结直肠癌组织身源认定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胡丙杰  陈玉川 《法医学杂志》1996,12(2):79-80,96
作者应用抗S100抗体,对10例正常心脏传导系统的神经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S100阳性的神经组织在心脏传导系统内广泛分布,其含量以窦房结最多,房室结次之,希氏束和束支最少。该研究获得了正常人心脏传导系统神经组织分布的概貌,为进一步研究心脏传导系统神经组织病变与猝死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人的胚胎从两个多月起开始有搏动 ,直至心脏停止跳动 ,人的生命也就终结。这奥秘被人类揭示才仅一百多年。1845年波兰教授Purkinje在有蹄类动物发现了一种位心内膜下、胞浆空虚的大细胞 (后人称Purkinje细胞 ) ,认为是心脏的运动装置。 1893年德国His教授在小鼠、狗和人的心脏发现了连接心房和心室的一束纤维 (被后人命名His束 )。190 6年此束纤维得到Tawara的详细叙述和图解 (包括房室结和房室束 ,后人合称之为His Tawarasystem)。至此 ,确定了从心房到心室迅速传递收缩冲动的肌束。同年夏 ,一位英国医学学生Flack在Keith的实验室做鼹…  相似文献   

15.
盐酸芬氟拉明片(Fenfluramine HydrochlorideTablet)为一种白色药片,药片表面有“!”图案,其主要成分为盐酸芬氟拉明,化学名称为N-乙基-α甲基-3-氟甲基苯乙基胺盐酸盐,分子式C12H16F3N.HCl,分子量该2药67属.7苯2丙,化胺学类结食构欲式抑如制下剂:,具有中枢兴奋作用,但强度较弱,可使血压降低,亦能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而降低血糖;还有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总血浆脂质的作用。1实验部分1.1试剂无水乙醇等均为分析纯。1.2GC/MS分析条件Agilent6890-5973N型气质联用仪,SGE-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柱温:1…  相似文献   

16.
女童口服避孕药致伤的法医学鉴定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案例王,女,6岁半时,其继母为使其致残再育,在两个月期间以治感冒、腹痛等为由,哄骗王×多次多量(最多时为一次6~7片)口服避孕药1号片剂,共服90余片.服药后,王×出现虚胖浮肿,脸面潮红征象,并有乳房胀大,月经来潮两次.2 体检1996年6月受案检查情况:自述服药期间全身无力,关节疼痛,乳房胀痛,两次月经来潮,量少.身高139cm,体重30kg,面色无异常,行走步态可,四肢末端未见明显异常,双侧乳腺已发育,大小约5cm×5cm×2cm,无腋毛、阴毛;外阴幼女型,处女膜松驰,阴道口有少许分泌物.肝功、尿常规、血常规均正常B超示子宫正常,附件未显示;肝、胆、脾、肾等均正常.X线左腕正侧位片示:左手腕骨龄为10.5~11岁征象,X线蝶鞍侧位所见蝶鞍形态及骨密度无异常改变,内分泌检查结果见下表:  相似文献   

17.
检查100例交通事故死亡者的心脏传导系统(CCS),发现大部分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病变。其中6例的SAN、AVN、AVB及LBB、PBB起始部见明显的出血、炎症、脂肪浸润、纤维化、神经病变和结动脉狭窄等病变。结合案情与现场勘查,6例交通事故与CCS病变导致心律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18.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由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死亡,最常见于冠心病,且很多合并心肌梗死。但某些SCD(包括早期心肌梗死)由于发生突然,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可引起死亡,肉眼和镜下缺乏典型的形态学改变,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心肌梗死与心脏传导系统(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CCS)异常引起SCD的原因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本文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个方面入手,对心肌梗死与CCS病变引起心脏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揭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对今后心肌梗死引起猝死机制方面的研究提供线索,为SCD的法医学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在对32例无心外原因猝死者传导系统(CCS)组织学观察中,发现31例 CCS 有异常和病变,其中11例可致猝死。这些病变包括有急性炎症、出血、脂肪浸润和结内外神经病变,且与猝死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多生牙又名额外牙,可发生于牙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是"正中多生牙",位于上中切牙之间或者其腭侧。多生牙形态多为小锥形或过小牙,与正常牙形态相似的较少,且单发者多见,3颗以上者少见[2]。目前在多生牙损伤的鉴定中,存在的争议很大:其一认为多生牙也属于"牙齿",应该参照"轻伤标准"给予损伤程度评定;其二认为多生牙属变异牙,不属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