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家二小姐出走了” “太太,太太,二小姐不在了。”一声女人的惊叫划破了重庆领事巷康公馆静谧的夏夜。  相似文献   

2.
1958年初夏,陈毅就任新中国第二任外交部长时,冀朝铸在外交部小礼堂给新部长贴出了一张小字报,措辞尖锐地批评陈毅在外交场合不注意礼节:“过去周总理向外宾敬酒,酒杯总是低于外宾。为什么陈部长敬酒,总是把酒杯举得比人家高呢?这样不够尊重人家,反映了外交作风问题。”云云。陈毅记住小字报的内容,也记住了冀朝铸这个名字。在下午外交部的整风大会上,陈毅立即作出“反应”:“有的同志贴我的小字报,提意见说我向外宾敬酒酒杯举得太高。同志哥,你才不懂哟,酒杯举得比人家,这才叫尊重人家哩!总理举得低,是因为他手臂受过伤。”说到这里,陈毅话  相似文献   

3.
罗忠 《求是》2005,(22):62-63
1919年冬,我出生在四川巴中恩阳河一户贫寒人家。6岁放牛,7岁学拳,从小性情倔犟、顽皮,不愿受人欺负。看到有钱人家的娃娃常常欺负穷人家孩子,我就把本村的穷孩子组织起来和有钱人家的娃娃干仗。有一次我和哥哥去有钱人李四老爷田边割牛草,李家小姐引来几个坏小子,不但动手打人还抢走了我们的背篼。有一个叫罗九营的,他叔父是国民党军队的一个排长。他家娶媳妇,我和哥哥看热闹,那个排长叫勤务兵把我兄长一脚踢倒在门外。我们晒的谷子也被有钱人抢了。父亲好不容易开了个屠宰房又被董大老爷霸占,被逼得跑到了外乡,全家7口人全靠母亲一人纺线…  相似文献   

4.
日前 ,看到一幅漫画 :气氛庄重的“全乡第9届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台上 ,5名乡党委委员正襟危坐 ,而画外音却极不协调———下面请我们老板刘乡长作工作报告!乡长咋成了老板?无独有偶。一日笔者去某部门办事 ,对办事员叫了半天的“同志” ,他也没答一句 ,旁边的人一指点才知这样称呼人家怎会答腔?得叫“张主任”。果然 ,笔者柔声一叫“张主任” ,那位办事员马上就有了反应。一个是把乡长叫成了老板 ,一个是叫同志不答应 ,非得叫职务才办事。不同的事 ,涉及到的是同一个话题———称呼。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见面彼此打招呼已成传统。曾几…  相似文献   

5.
1975年8月,时任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副书记、齐齐哈尔钢厂副书记的王百得接到上级通知:陈云要来北钢(建厂至文革期间叫北满钢厂,文革后期一度叫齐齐哈尔钢厂,改革开放企业重组后叫北满特钢公司,但人们一直习惯叫它“北钢”)小住几天。  相似文献   

6.
陈伯达是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得力“干将”,曾被称为“理论家”、“中共一支笔”、“中国舆论总管”.当过“中央文革小组”组长,党的高层领导人物.他的发迹有什么“决窍”,据《陈伯达其人》一书记载,陈伯达对他的同乡曾说过这样的私房话:“最要紧的是跟人,跟准一个人……”陈伯达跟人,他先是跟准毛泽东,做了不少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世界海洋划分成六大部分,并建立起相应的法律制度。领海领海的称谓,历史上曾有不同的叫法,有的称作“沿岸水”,有的称作“海水带”,也有的叫“领水”。这些称谓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领海的某些特征。1930年海牙国际法编纂会议认为,“领海”一词较之以上的称谓更适合,故逐步被各国所接受。在  相似文献   

8.
“这个符号叫如意节,我们屯堡人有个说法,叫‘脚踩如意节,出入保平安’!”指着地上的石刻,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本寨村的老支书梅德安热情地邀请记者上去踩一踩,“图个新年的好彩头!” 正值年关,古旧的巷道里溢出清新的味道,那是糕粑蒸熟后的香味.老寨子里一派辞旧迎新的气象:有的人家在四合院里晾着腊肉香肠“血豆腐”,有的人家将门楼上的灯笼牌匾擦亮,有的人家则把“新桃换旧符”、在大门上贴上“秦将胡帅”的画像.  相似文献   

9.
李宗彦 《新湘评论》2014,(13):49-49
据刘少奇秘书回忆,有一次在家里,工作人员向刘少奇报告工作,喊了一声委员长,刘少奇不搭理,等叫到第三声“委员长”时,刘少奇说“以后不要这样叫了,叫同志多顺口啊!”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间,刘少奇担任多个要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直称呼他“少奇同志”。  相似文献   

10.
往事不堪回首 “大家之气”使邻居们羡慕不已。然而,谁也攀不起。人家是什么厂?人家是通化市的骨干企业和利税大户、石油化工部和国家天然气总公司的定点企业!通化石油化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叫通化石油化工机械厂。石油化工机械厂曾经辉煌得令人瞩目:1985年,1800名职工获利税500多万元。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相似文献   

11.
江青是个有野心的人。对此,毛泽东看得很清楚。毛泽东生前就多次指出江青有野心。 “文革”之前,由于党内政治生活基本正常,加上各方面条件所限,江青难以登上政治舞台。江青把这段经历喻为“锁在烟雾中”。在“文革”特定历史条件下,江青的野心才充分暴露出来,而在“文革”中千方百计为自己树碑立传,则  相似文献   

12.
徐恒足 《前线》2012,(6):56-56
1974年到1976年,周恩来把生命中剩下少得可怜的时间和精力,继续用来处理党和国家生活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和重要国际事务,但也办了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琐事”。祭老舍。著名作家老舍在“文革”中遭到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投太平湖自杀。周恩来闻讯十分悲痛,当着工作人员的面跺着脚说:“把老舍先生弄到这步田地,叫我怎么向社会交代啊!”此后,他一直记着老舍。  相似文献   

13.
博采之窗     
“文革”初期康生写给毛泽东的秘信1966年5月25日下午2时许,北京大学大饭厅的东墙上出现了一张聂元梓等署名的大字报,题为《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这张大字报,堪称“文化大革命”“五一六通知”以来的第一声“惊  相似文献   

14.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形成了一个我们党的最高机构,叫中央局,在讨论中央局主要负责人称谓的时候,大家取了一个名字叫书记。为什么叫书记?因为书记是当时最小的官职,它表明这是“无利可图但是光荣的位子”,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就是服务”、  相似文献   

15.
陈子茹 《党课》2011,(22):107-108
2011年夏天,到沂水旅游,听到一个特殊的称谓,这里管未婚女孩叫“识字班”。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专家写出“造反大字报”1966年,狂潮陡起,神州大地上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动乱开始了!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时,“万岁”声如雷,广场上百万红卫兵哭着、吼着,成为一片躁动翻腾的红海洋。斯特朗十分敬仰毛泽东,“文革”初起时,80岁的她也热血沸腾,在《中国通讯》中以8页半的篇幅介绍文化大革命,向国外心存疑惧的外国人解释说:它不是“一场接班之争”,而是“改造人的灵魂并建立新世界的梦想!”当时热情讴歌甚至亲自参与“文革”的外国人很多。1966年8月,在中国的许多外国留学生、专家,也像中国学生一样,搞起“大辩论”、“大字报”。…  相似文献   

17.
“抬轿子”与“坐轿子”孙波谄媚,给人“抬轿子”,是一种毁人误事的劣迹。谄媚者胸有城府,嘴含蜜糖,脑存奸诈,手玩权术,对能够使自己占上风、登高位的人,他们可以把人家的疮疤说得比美人痣还要漂亮;把人家身上的红肿之处说得艳若桃花,待到溃烂之时,又说得美如乳...  相似文献   

18.
冯进 《党史文苑》2008,(4):19-22
周恩来在文革中的处境十分艰难,毛泽东对他不满意,主要是对他对待“文革”的态度不满意,曾讲:“总理实际上是不赞成我搞文革的”。江青集团更是把他视为绊脚石,眼中钉。江青曾在中央文革会议上公开和他拍桌子,说:“毛主席叫你把中央文革小组看作中央书记处。大事先由中央文革小组商量。但你一下开中央常委碰头会,一下开国务院碰头会,就是跟中央文革分庭抗礼。如果不是中央文革保你,你一样被打倒”。“你现在这也不让批,那也不让批,我看你成了灭火队长了。”江青一伙不仅这样公开指责他,还指使红卫兵攻击他。讲他是“刘邓错误路线”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把周恩来同国民党谈判时,保了许多共产党员出狱,攻击为庇护叛徒集团。有很多红卫兵把周恩来当着进攻的目标,有一次三天三夜不让周恩来睡觉,致使周恩来心脏病当场发作。  相似文献   

19.
毛利 《廉政瞭望》2014,(17):77-77
23岁的表妹最近跟一个“中年男人”略有交往,说是中年,其实不过三十出头。不过在年轻人眼里,这把岁数已经足够“老了”,就像我30岁在她眼里也是不折不扣的老女人一样,想掐住她的脖子说我才不是,人家根本懒得理你。年轻就是狂妄得叫别人无法呼吸。  相似文献   

20.
批评与原谅     
青年同志不要讲人家“昏庸老朽”, 老头子也不要讲人家“年幼无知”。 大家都是从幼年来的, 年幼知道得少, 会慢慢地多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