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专利局驳回的专利申请中,以“公开不充分”为理由驳回的占有不少的比重。许多专利申请被认为其说明书没有清楚、完整地说明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专利法第26条第3款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依此,审查人员要作出说明书是否清楚、完整地说明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判断,就必须首先对上述“技术人员”所应具有的技术知识和技术能力,界定一个尽可能正确的范围和给予一个尽可能正确的评价,这是正确判断公开是否充分的前提。然而在审查实践中,不同的审查人员对“技术人员”这一概念的  相似文献   

2.
自1985年4月1日我国专利法实施以来,中国专利局在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了深化对实质审查若干基准的认识,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些探讨。一、充分公开与现有技术1.充分公开所谓“充分公开”,是指专利法二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这是获得专利权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也是审查人员在实质审查时首先遇到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前两年的国内申请出现了一些没有充分公开发明内容的申请案。例如某催化剂产品申请没有公开其特定的制法,某高效填料塔申请没有说明其特定的内部结构,致使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无法实施该  相似文献   

3.
(一)对请求人关于宣告专利权无效的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在审查时,应当给予程序中的当事人就相关的具体事实、理由和证据等进行解释和申述理由的适当机会,尤其是在作出不利于当事人的决定之前。否则,即违反专利复审的听证原则,属于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3目规定的"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二)判断专利权利要求书是否以说明书为依据,主要应当考察权利要求书中每一项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是否能够为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从说明书公开的内容中直接获得或者概括得出,以及权利要求的范围是否超出说明书记载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权利要求中的功能性技术特征是指在权利要求中仅使用功能或者效果来限定的技术特征功能性技术特征以说明书中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实施方式确定保护范围;如果该功能性技术特征在专利申请日已经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约定俗成、普遍知晓的技术名词或者上位概念,则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专利申请日所普遍知晓的具体实施方式及等同的实施方式确定保护范围,不以说明书是否公开为限。将此类特征的保护范围限定在实现该功能或者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及等同的实施方式,意在合理界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使保护范围与技术贡献相一致。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阅读说明书后,能够概括出的实现该功能或效果的必要技术手段;等同的实施方式应当根据“等同原则”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5.
郑悦迪 《知识产权》2023,(3):101-126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人工智能相关发明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各国专利法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功能和一般特征作出了大致相同的规定。与其他发明相比,人工智能相关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具有自身的特性:能够获知的现有技术范围广,应视作由来自计算机领域和应用领域专家组成的团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复杂,抬高了专利创造性的门槛,导致审查员或法官界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更加困难;在人工智能工具的辅助下,创造能力高,基于同一功能或目标跨领域寻求技术手段,以及组合已知技术要素、集成功能模块成为常规做法。从技术领域归类、自然人属性要求、关于该领域技术水平的固有认知以及人与机器对技术贡献程度的区分四个方面,人工智能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认定提出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顺应人工智能相关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的特性,包括我国在内的不同国家对客体要件、创造性要件和充分公开要件作出特殊规定,也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二、“清楚” 日本审查指南中关于“清楚”的审查要求做了很详细的解释,主要内容如下. 关于“清楚”的审查原则有以下几点: 1、权利要求的描述是判断要保护的发明是否可授权的基础,同样用于明确授权发明的技术范围.  相似文献   

7.
【裁判摘要】专利法第三十三条所称的“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栽的范围”应该包括原说明书及其附图和权利要求书以文字或者图形等明确表达的内容以及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综合原说明书及其附图和权利要求书可以直接、明确推导出的内容。只要所推导出的内容对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就可认定该内容属于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栽的范围:与上述内容相比,如果修改后的专利申请文件未引入新的技术内容.则可认定对该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未超出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权利要求中的功能性技术特征是指在权利要求中仅使用功能或者效果来限定的技术特征。功能性技术特征以说明书中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等同的实施方式确定保护范围;如果该功能性技术特征在专利申请日已经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约定俗成、普遍知晓的技术名词或者上位概念,则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专利申请日所普遍知晓的具体实施方式及等同的实施方式确定保护范围,不以说明书是否公开为限。将此类特征的保护范围限定在实现该功能或者效果的具体实施方式及等同的实施方式,意在合理界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使保护范围与技术贡献相一致。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阅读说明书后,能够概括出的实现该功能或效果的必要技术手段;等同的实施方式应当根据"等同原则"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9.
吴忠仁 《知识产权》1996,6(3):38-42
一件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申请人在其所提交的原始申请文件中是否对其申请的主题作出了清楚、完整的说明,直接关系到该专利申请的命运,即对其能否取得专利权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专利法》的相关规定,发明创造性的概念为:发明的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审查指南》中对发明创造性概念中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做了进一步细化: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是指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是非显而易见的;发明有显著的进步,是指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产生有益的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三章第3.2.3节规定:如果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的区别仅仅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 则该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不具有新颖性。《审查指南》将上述规定称之为“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在实际的审查过程中,有时会被称为“等同手段(或者等同物)的  相似文献   

12.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发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当专利权人与被控侵权人对专利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特征的理解有分歧时,可以用专利说明书记载的相关内容解释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特征的含义,并且应当以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专利说明书的理解来进行解释,从而明确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二、判断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是否侵犯发明专利权,应当将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与发明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进行比较。如果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包含与专利权利要求的全部技术特征相同的技术特征,或者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某个或某些技术特征虽与专利权利要求的对应技术特征不同但构成等同,则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构成专利侵权,否则不构成专利侵权。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专利法时外观设计的授权条件已经作出了较为完备的规定,但是由于我国对外观设计采用初步审查模式,初审过程中并不对外观设计的“新颖性”与“创造性”进行审查,因此专利法第23条的规定便成为判断一项外观设计是否能最终获得实质性授权的判断要件。尽管现行专利法及审查指南对外观设计专利实质授权要件的规定作了进一步修改,但在实践中却仍存在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专利法第23条第2款的相关内容,针对专利法以及专利审查指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专利法第23条第2款实质是针对外观设计的创造性要求做出的规定。而在判断外观设计是否符合专利法第23条第2款的规定时,判断主体应当为所属领域的普通设计人员;判断时的对比设计不应当仅限于相同或相近种类产品:产品的局部外观设计应当纳入我国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范畴。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是技术专利的本质属性和终极要求,它是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判断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之间是否“显而易见”,以决定是否授予专利。因此其判断标准直接影响专利取得的难易程度,是专利审查中最重要的标准。美国最高院在KSR案中的终审判决将使得今后两技术间的比较更加“显而易见”。而此次的变化将很有可能成为全球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15.
罗霞 《法律适用》2012,(9):84-88
《专利法》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说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清楚、简要地表述请求保护的范围。将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方案写入权利要求书中予以保护,使得权利要求的内容和表述符合清楚、简要的要求,对于发明人本人以及专利代理人而言,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相似文献   

16.
在审理专利侵权案件中,当权利要求的用语存在多种理解时,法院结合说明书解释得出的技术方案应当与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及取得的预期技术效果相适应。但在我国目前大量的国内授权专利中,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仅仅解决了部分发明目的。在此情况下,法院完全依赖发明目的来解释权利要求应当十分谨慎。在具体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有必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于说明书在权利要求解释中的适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对等同原则的分析□孙爱民等同原则的基本理论等同原则是专利侵权诉讼中为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而经常使用的一项用来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专利侵权的原则。将被控侵权的技术构成与专利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相应技术特征进行比较,如果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了专...  相似文献   

18.
“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并非创造性评判中一个独立的考虑因素,“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其本质上是发明客观上获得的技术效果,在创造性“三步法”的评判中应当作发明客观产生的技术效果予以考虑,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当作发明客观产生的技术效果中的一种因子在“三步法”的使用中予以考量,而不将其独立于“三步法”的判断进行单独考量,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的法律逻辑,这样的评判方式也更为合理和有效。在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纳入“三步法”判断中进行考量时,应将区别技术手段、所应用的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相应实现的技术效果,这四个方面当做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综合化考量,从而得出更为合理的评判结论。  相似文献   

19.
秦元明 《人民司法》2012,(12):4-5,1
对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而言,需要分别设立合理的创造性判断标准。由于技术领域范围的划分与专利创造性要求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技术比对时所考虑的现有技术领域就很重要。审判实践中,确定技术领域应当是要求保护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属或者应用的具体技术领域,而不是上位的或者相邻的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20.
对于说明书人们并不陌生,可在石家庄新华区法院采访时发现了一种新的说明书:近两年该院作出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等一切法律文书,后面都要附一份说明书,就是把法律文书还没有完全说明的内容进一步解释清楚,通过释法明理,让当事人赢得清清楚楚,输得明明白白,达到“胜败皆服、案结事了”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