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台声》2013,(7):14-15
郑立中:台湾公布了自由经济示范区规划方案,在园区内扩大市场开放,放宽投资限制。两岸可以加强园区之间合作,实现区域对接,在区域内创新合作模式,相互借鉴和促进,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2.
苏南园区经济在城乡一体化形态下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势,园区经济中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也在发生新的变化。本文分析了苏南园区党建工作在构建组织设置全覆盖新机制、“党群工作一体化”新机制、社会化管理运行新机制和党建工作服务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新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并针对新形势下园区党建工作面临的难点作了剖析,提出了探索与城乡一体化相适应的园区党建工作新机制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东方》2019,(6)
开发园区是海南推进全岛自贸港建设的关键平台。在全球产业再次转移、国内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推进岛内园区的创新发展有助于带动海南自贸区的高质量发展。岛内园区在人才、产业和管理上都存在转型发展制约,南京江宁园区的创新发展经验为海南园区提供了有益借鉴。江宁园区围绕着人才和科技两个工作重心,通过明确园区功能定位、深化园区改革创新促进园区转型升级。海南园区要推进创新发展需在夯实产业基础、增加人才汇聚上谋篇布局,加快立体交通建设便利岛内外交流、把握全球产业再转移契机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园区配套增强人才汇聚能力、推进管理改革释放集聚优势是实现园区转型升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朱有志 《求索》2007,(6):229-229
在当今世界经济版图上,园区经济已成为最耀眼的经济“马赛克”,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园区经济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国家。从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起步,至今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科学城、大学城、经济特区、保税区、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等在内的数千个园区,形成了门类繁多、规模庞大的园区群体。园区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农村的开发是一个跨世纪的伟大工程,不仅关系到西部农村的发展和现代化,更关系到全国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西部农村地区自然、历史、社会条件各不相同,开发过程和现代化道路也应因地制宜。园区模式无疑是开发西部农村过程中一个可借鉴的模式,文章中重点介绍了园区建设的类型以及推进园区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许林 《现代领导》2014,(11):30-30
提振云南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在县域、关键在园区、潜力在民营。云南省委主要领导指示:“打好园区、县域和民营经济‘三大战役’,打造云南特色经济,以产业发展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7.
《人大建设》2004,(12):F003-F003
河南省起重机械上业园区是河南省计划委员会2002年11月批准成立的特色工业园区,位于长垣县。2003年6月底,长垣县委、县政府重新组建了起重工业园区管委会领导班子,专司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作。2004年4月27日,园区以其规划、建设发展优势获省政府批准,已报国务院备案。新的园区管委会成立以来,以发展富县、富民、寓财政为主题,以建设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设施完备、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园区为目标,创新机制,优化环境,不断加快园区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抚州市确立了“主攻工业,决战园区,赶超发展”的战略举措。2007年底,全市10个省级工业园区开发面积达到31.7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到746家,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6.4%、财政总收入的31%、税收总额的38.2%来自工业园区,园区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初步形成了以园区经济引领抚州赶超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园区经济是基于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增长极和工业化跨越式发展等理论形成的一种经济发展制度的创新模式。它是在划定的区域内,通过合理的规划,完善的设  相似文献   

10.
《江苏政协》2010,(12):15-16
加快培育和发展产业特色园区,已成为不少地方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加快大丰产业特色园区发展步伐,近日,大丰市政协围绕"加快发展产业特色园区,着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一、大丰产业特色园区发  相似文献   

11.
近日,静安区政协在上海市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探索设立“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围绕“区块链赋能园区发展”主题举行首场协商活动。在区域经济建设一线的产业园区探索设立“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目的是以“更专业赋能”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这是静安区政协根据区情,在原有街镇、商务楼宇相关工作基础上的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2.
孙璜清 《政策》2007,(12):28-29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团风县突出工业主题,大兴园区建设,努力构建发展新平台,走出了一条园区兴工、工业兴县的新路子,园区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余敏 《湖湘论坛》2009,22(6):83-85
长株潭园区政策体系已初步构建,实施和操作平台也不断充实提升。但是还存在着未完全符合“政策体系”要求、未完全符合“城市群发展”的要求以及未完全符合“两型社会建设”以及国家政策法规大调整背景的要求等不足。运用三维支撑模式可以从强化园区协作发展的制度支撑、加强园区协作发展的政策支持、确立园区协作发展的龙头力量和形成园区协作发展的管理体制四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周斌 《群众》2009,(9):23-24
作为我国唯一以发展环保产业为特色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坚持深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围绕“环保产业园、科技创新园、循环经济园”的发展目标,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高层次人才、高品质人居环境“四高联动”的发展战略,打造具有环保产业特色的一流科创园区,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水处理为主,固体废弃物处理装置、大气污染防治、环保药剂、环保新材料等共同发展的环保体系,在科技创新创业上形成了新的优势,为园区进一步转型升级、优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1.增长模式转型的涵义和要求,浙江经济发展现阶段的特点和近两年来“粗放型发展、低成本竞争”增长模式受到很大冲击的事实表明。创新发展模式,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而且比别的省份更为紧迫。增长模式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的问题”,也是实现创新、跨越的新机遇。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认为浙江增长模式转型的涵义和要求,至少应把握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6.
《八桂侨刊》2004,(4):F003-F003
7月7日,中国-东盟经济园区在南宁华侨投资区正式成立。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李海峰、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吴恒、自治区侨务办公室主任李汉金、南宁市市长林国强共同为中国-东盟经济园区揭牌。前来南宁参加全国华侨农场改革与发展经验交流会的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及有关部门领导,各省、市代表等200多人出席了挂牌仪式。  相似文献   

17.
权力的规则     
上海作为一个大城市,市政府规划的工业经济园区1+3+9的布局是必要的合理的,但仅此是不够的。正在制定的滨江沿海发展战略为上海小城镇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为郊县经济园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乡镇经济园区是城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集中注册了上海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小企业,成为区县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应该积极引导,鼓励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寇杰 《创造》2014,(12):46-56
正产业兴则地方兴,产业强则经济强。20多年来,云南产业园区在规划布局、基础建设、产业发展、体制创新、环境优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已成为带动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龙头和加力引擎。但观念不新、产业不强、活力不足仍是当前多数产业园区的共性问题,在机遇与挑战同在、发展活力与多方制约并存的新形势下,云南产业园区应当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用创新的理念、全球的视野,深挖自身活力、拓展外部潜力、凝集发展动力,实现各个产业园  相似文献   

19.
可顺祥  徐丛山 《创造》2012,(7):64-67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是昆明市三个民族自治县之一,集民族、山区、老区为一体,是传统的农业大县。2006年以来,寻甸紧紧抓住新昆明实施"工业大突破、园区大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优势,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目前,寻甸特色产业园区已形成了以发展煤磷精细化工、家居制造、装备制造及建筑建材等为主的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成为了寻甸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带动引擎。六月盛夏,本刊记者特别造访寻甸特色产业园区,专访了寻甸赵加洪副县长,亲身感受了他们快马加鞭的浓浓发展氛围,目睹了园区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了园区下一步发展的宏伟蓝图。借以成文,把园区发展的经验和成效介绍给全省人民,加深了解,促进交流和学习,增强发展园区经济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张先进 《传承》2013,(9):13-13
如何促进宾阳经济由“丛林经济”向“榕树经济”发展,可以通过建章立制提规模、实施园区集聚战略、加快科技进步,实现宾阳“富县裕民”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