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活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范蒂丝是一名孕妇,她每天都处于焦躁状态之中,担心腹中的婴儿,不是担心他是否能健康发育,就是担心他出生之后是否健康成长.范蒂丝每晚都要对自己当刑警的丈夫说:"你的职业真是让我烦恼.看你每天面对那么多犯罪嫌疑人,我也真替我们的孩子担忧.他要是生出来后是个坏孩子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母亲这八年     
孩子突然被“抢走”王云家的对面就是北京市重点小学芳草地小学,当初买房子的时候,她决然没有想到,因为这所学校她会与儿子“咫尺天涯”。孩子五岁半的时候,我跟他父亲商量孩子上小学的事情,因为我不是北京户口,需要他父亲给孩子上。孩子的父亲突然提出要让孩子上芳草地小学,说这学校好,又离我家近。这些我当然知道,可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会加班或出差,所以我想让孩子上一所不错的寄宿学校。他口气强硬,说:“必须上芳草地!不然我自己教育。”我一听就火了,我自己独自带大孩子,他几乎不给抚养费,上学的钱我也没问他要,他凭什么做决定?!电话中…  相似文献   

3.
LAW&LIFE 18更让他们震惊的事情还在后面。被害人刘苏苏的妹妹说:“星期五晚上,我姐带我到西三旗一个迪厅去玩。有个又高又帅的男孩也去了,他叫史辉,正在上大学,看起来和我姐很亲热。我们玩到很晚,最后一起回到我姐住的地方。第二天下午他俩还一起送我去车站,没想到那竟是我和姐姐最后一次见面!”当民警出现在史辉面前时,他痛哭流涕:“我不想杀她啊,都是她逼我的,你们饶了我吧,民警同志啊,求求你们了,我不想死啊,我死了我爸我妈谁养啊……”听到这些话,民警们不禁长叹:“孩子,法网无情,早知如今,何必当初?你还是好好坦白,争取宽大处理…  相似文献   

4.
张问 《检察风云》2006,(16):74-75
甲:我很理解任先生,我女儿今年上高二,明年也要高考了,看着孩子每天下了晚自习回来快10点了,吃完饭还要继续学习,真是干着急就是使不上劲.这不,听说政府出台见义勇为加分的政策,以前常常是我接她,现在我都叫孩子她爸接了.  相似文献   

5.
最近,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龙龙放学后总是有些不开心.妈妈询问原因,龙龙十分委屈地说:“我上课的时候举了好半天手,老师就是不叫我回答问题.都好多次了,老师总是不叫我!” 作为家长或老师,你鼓励孩子积极举手发言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孩子是否举手发言呢?  相似文献   

6.
《法律与生活》2017,(24):46-47
不可忽视的细砾 28岁的陈女士回忆说:"我记得在一节小学语文课上,同桌问我一个字怎么写.语文老师看到我们说话后,不分青红皂白就让我到讲台前罚站.我委屈地哭了.老师却说':现在才知道哭?'还是让我整整站了一下午!回家后,我向我妈诉说自己的不平遭遇,却招来一顿暴打.从那以后,我变得特别不爱说话了."  相似文献   

7.
采购员李某,常年出差在外,妻子耐不住寂寞,与一张姓男子勾搭成奸。李某听到风声,闹着要离婚,可妻子不愿意,逢人便说李某诬陷她。怎么办?李某突然想到了儿子小明。他把儿子叫到跟前,啪地甩出一沓钞票:“从今天起,你给我看住你妈,每天工钱两块;若发现她跟别的男人在一起,每次奖励50元。”为了领奖,小明整天游荡在街头,并把盯梢情况一一记录在作业本上。终于有一天,妈妈发现了这个秘密,她一把将本子撕碎:“不准跟你爸胡说,你要告他说我每天都呆在家里。”“爸爸说奖给我钱的!”“只要听话,我也奖励你。”随即拿出50元塞到小明手中。小明高兴得跳了起来……这一对“聪明”的父母,将把孩子引导向何方呢?  相似文献   

8.
"显示"无罪     
四毛已经很久没见自己的朋友张律师了,这天他来到张律 师家拜访,只见给他开门的张律师手里拿着一大堆文件正在翻 阅,家里烟雾缭绕。 这种景象四毛已经见怪不怪了,他知道张律师肯定又在忙 案子了,于是问到:"老张啊,这次又揽上谁的什么官司了啊?"张 律师笑答:"老弟啊,这次可是我在'自救'哦!"四毛对老张的话 颇感兴趣,说:"那快给我讲讲是怎么一回事儿。"老张看四毛这 么有兴趣便也来了精神。  相似文献   

9.
老师这厢收札,已非一日矣.大学生送礼,中学生送礼,小学照此办理,现在连幼儿园家长也忙着送礼,不送,自己家孩子都不答应,因为大家都送,有个不送的,就算老师不给小鞋穿,自己浑身都不自在.……  相似文献   

10.
《检察风云》2011,(16):73-73
问:母亲因脑出血,上了手术台,然后就匆匆离开了我们。我很难过,更无法原谅自己,当时就是我一意孤行,不听别人的意见,毅然在手术单上签了字。"是我害死了妈妈",这就是我现在每时每刻在心里重复的话。如果不是我还有妻子,还有其他亲人,如果不是还有对他们的惦念,我就可以解脱跟妈妈一起走了。请告诉我,我继续活下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婚前财产公证让老人再婚无忧2013年7月9日 唐山晚报"我丧偶多年,现在想和保姆结婚,可孩子们因为我的房子和存款,对这桩婚姻持反对态度,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近日,年逾七旬的张老汉在闲聊时说出自己的苦恼,没想到邻居张先生告诉他一个好办法:"进行婚前财产公证." 张先生说自己就是"婚前财产公证"的受益者.64岁的退休干部张先生经人介绍,3年前认识了本市58岁的退休职工曹女士,几经交往,彼此之间感到很合得来,并有结合的愿望,但是双方子女都在财产(尤其是房产)问题上存有很多顾虑.  相似文献   

12.
母诫是"金"     
近读一篇报道,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报道说,在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说,中秋节他回家的时候,母亲说了一句令他非常吃惊的话:"儿啊,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平安安地退休。"这位县委副书记不禁问道:"妈,我才30多岁,怎么就说退休呢?"老太太沉默了一会儿,才说:"儿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男孩,现在读高二,每当回到家我总是感到无尽的烦恼。在家里我有一个不好的邻居,他是我的四叔,但他没有像别的叔叔一样,他给我们带来的只有苦难。在村里,他专门欺负我家,他以前打了我妈,也和我爸打过,那时我不在家。我在家时,他好像不敢,不然我就打得他爬着走路。不过我没有打他,因为毕竟那是违法的,我也不能经常在家里,我不在家里时担心他对我家人不利,还有那样的话我的前途就没有了,所以,我现在想通过法律来制止他,来维护自已的权利,不过我的法律知识也很有限,不知要怎样去打这样的官司,有哪些程序,要做些怎样…  相似文献   

14.
男孩儿豆豆今年2岁,非常可爱,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可是有一天,豆豆的妈妈突然说,豆豆的爸爸不是亲爸爸,奶奶也不是亲奶奶。这番话,让豆豆的爸爸黄真(化名)如同吃了一记闷棍,久久说不出话来,心中五味杂陈。经过亲子鉴定,最终证实豆豆跟黄真没有血缘关系。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黄真不但丝毫没有责怪妻子,还对妻子报以深深的愧疚和歉意。  相似文献   

15.
陈凯 《中国公证》2014,(3):85-86
正大多数女人都希望被称为美女,但是在我们单位却有这样一种怪现象:女孩都自称"女汉子",而我则是"女汉子"中的爷们。不过千万不要因为我们的坚强独立就忽略了我们的美。记得有一天我去接儿子放学,一个小孩拉着他妈妈说:"妈妈,看,这就是蛋蛋妈妈,你以后也穿他妈妈那样的衣服吧,多漂亮啊,还有国徽呢。"我当时表面上看起来挺尴尬、挺不好意思,其实心里美滋滋的。没想到这个小徽章原来在小孩心里有这么大魅力,那么在普通老百姓眼里应该很有分量了。美,在每个人眼中都有不同的标准,但是人都有老去的一天,怎样的美才最持久最耐人寻味?大家知道有位82岁高龄的模特吧,她是卡  相似文献   

16.
张浩  李芹 《中国审判》2011,(9):36-37
“我还是很紧张,第一次打官司,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没事,听我说,现在打官司不像你想的那么可怕,又不是旧社会的三堂会审,何况咱同意调解。调解,知道不?就是你有啥想法意见和条件都可以锣对锣、鼓对鼓地说,法官一听就一清二楚L到时还能冤枉了你?!”  相似文献   

17.
法律顾问     
离婚后子女实际抚养费已超过原判决数额怎么办?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农村妇女,5年前与前夫离婚时共同协议由我照料唯一一个小女孩,对方定期付给我抚养费。现在物价提高,孩子又入学了,按原协议确定的小孩抚养费已经不够用了,但找正在城里经商的前夫解决,他不理,他后结婚的妻子也帮虎吃食,这怎么办? 应联  相似文献   

18.
"信"与"不信"     
看中央电视台<法治在线>记者日前专访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有一段对话,让人震撼.为了干扰查处,王怀忠曾经索贿两百万元,送给一个自称能帮他到北京疏通关系的骗子.记者问他,作为你这种阅历,怎么还会轻信这种人?他说:"头一次我信啊."记者又说,你分管政法,也是党培养多年的领导干部,凭你自己判断,这个骗子答应的事情有可能吗?王怀忠仍然回答说:"我前两次相信,我还给他拿钱,不然我咋能给他钱."  相似文献   

19.
博客就是一场又一场的个人行为秀,无论怎样都可以,只要不违法乱纪。但行由心生,这场个人行为秀以怎样的姿态显现,如同播下不同的种子,并施以阳光雨露。身边许多朋友也都开了博。大多是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博客上,然后将地址发给编辑,其中就有我,然后注明:需要什么去选啊,说一声就好。犹如逛超市,先拿货,后付款。还有一人,回答很是冠冕堂皇:“我将它定位为一个交流平台……”言下之意很多。当然人家是一知名写手,称之为作家似乎也无不可,说的话当然是如此的口吻,有些端着架子。他那没说出的话似乎是说,为了给他的崇拜者(他自己定义说是“热爱他…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看到一条新闻:哈尔滨市某小学一名4年级学生,刚刚10岁。爸爸、妈妈已下岗好几年了,靠打零工、卖蔬菜维持生计。1月16日中午,妈妈送他到学校参加期末考试,因与人发生争执不小心碰翻了老师桌上的洗涤剂,洒在了班主任老师价值6000元的皮毛大衣上。孩子的妈妈要给老师洗,孩子担心老师不满意,而且感觉“老师总用不好的眼神看我”(孩子对妈妈说的话),所以情绪一直很低落。1月17日中午老师打电话让孩子的妈妈一起去洗衣店看被洗的皮衣,孩子在家自缢身亡。6000元,对有些人来说不过意味着从精品店拿回一件衣服,或是潇洒一个晚上。但对这名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