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执政党提升政治合法性的主要方式由此前的政府"一维强势"向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二维互动"转变。这一历程在1979—199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得到充分体现。改革开放之初,政府主要选择了经济动员与绩效刺激的路径;此后,为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开始采取公众知情与政治动员的路径;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与制度的保障,因而法制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成为新的路径选择;面对日渐多元、分化的社会,确立明确的政治与意识形态的界限,维持社会的稳定,无疑是更为现实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叶竹盛 《南风窗》2013,(2):82-85
法治最核心的内容是不仅仅要求普通的公民遵守法律,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政府也和民众一样遵守法律,也就是说用法律规则来限制政府的权力。法治已成中国政治热词。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上,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针。去年底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但是,中国在法律制  相似文献   

3.
覃爱玲 《南风窗》2014,(12):30-31
<正>单个知识分子直接介入社会,参与政府政策的时代,具有一定的历史阶段性;随着分工的细化,以后的学者更多的可能是给政府提供决策咨询,追求的不再是改造世界,而是研究世界,"改造的任务将留给政治家"。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简称国发院)及其前身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是在成立两年后才搬入朗润园的,但人们已经习惯以"朗润园"代称之。这个不大的院子偏安于北京大学西北一角,身在其中的人更习惯地以"园子里"这个满带感  相似文献   

4.
叶竹盛 《南风窗》2012,(2):55-56
只有立足于环境权利的保护,为民众伸张环境权提供通畅的司法渠道,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空气污染的良好治理。基本环境质量作为公共产品,一方面意味着以税收作为财政基础的政府有义务为公众提供符合环保标准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则意味着,作为公共物品的环境容易受到"搭便车"心态的影响,不能仅仅依据市场规律自发调节,而应该由政府或第三方公共力量介入进行规制。法律通常被认为是政府能够动用的最有效的规制手段,自从1956年,英国颁布了《空气清净法案》这部人类历史上首部全面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以来,在全球范围内,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相继在各个国家出台,构成了空气污染治理的法律规制网络,达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法学教育是一种高等教育,要求学生足够成熟,有足够的知识背景来支撑他学习这个学科,才能更深层次、更好地表达法律。"STL(北大国际法学院)的教学楼坐落在远离市区的深圳大学城北大校区。杰佛瑞·雷蒙院长并不是经常呆在这儿,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4,(16)
<正>鲁迅说过,北大是常为新的。"新"字用得好,妙不可言。大师就是大师。为新,意思是走在人前,敢为天下先。这的确是北大的特点,也正是这个特点,造成了北大的尴尬:进步的时代她最进步,堕落的时代她最堕落。这一点,鲁迅也早就看出了。他夸过北大是"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也骂过北大"堕落至此,殊可叹息"。这看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媒体,尤其是网络的迅猛发展,普通民众表达意愿的渠道越来越便捷,他们更加热衷于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乃至于在"药家鑫案"、"许霆案",广大民众的评论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受到广大舆论给予的强大压力,不仅更加重视广大民众所发出的声音,也更加注重在维护司法独立的同时,努力寻求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8.
戴玉 《南风窗》2013,(18):15-15
若对"权力在民"没有异议,舆论权力与政府权力就可进行多番并提:都需要一个"民众赋权"的过程,都关涉大小具体事务的处理,都具有不小的"强制力",以及维护自我权力运行的排他机制。权力本身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它其实一直在流动。常规媒体机构或曾暂时掌控舆论权力,但新技术已经让舆论权力向新的舆论载体转移。其间,旧有舆论权力由国家机关直接赋予,新的舆论权力则由民众"直选";权力的新旧代理人必然产生激烈的冲突;舆论权力的转移是悄然发生、非正式操作的,并不存在制度设计和公平保障,舆论权力也难以逃脱权力的阴暗面。决定由谁来充当舆论权力代理人的"赋权"斗争非常惨烈,而且在权力最初转移时,法律惩戒和道德规范一般不会及时跟进。买粉丝、造谣、炒作、相互攻击等,就发生在这一通过"博眼球"、"受关注"来获得"舆论  相似文献   

9.
<正>三大诉讼法之一的《行政诉讼法》终于也要进入修改程序了。这部1987年开始起草的法律,直接挑战了当时诸多官员的固有观念,许多人认为政府权威不容挑战。有官员甚至集体上书中央,表示此法若通过,要他们当被告,不如辞职不干。后来高层领导表态说,《行政诉讼法》还是需要的,潜台词是,你们爱干不干。1989年4月这部法律经全国人大通过了,一度被认为未必会正式实施,但最终仍在1990年国庆生效。从通过到施行,中间相距一年半,也算中国改革开放后立法史上少有的特例。诉讼法可谓民众依法维权的指南。没有实体法律,则民众不知道权利的内容是什么,权力的边界是什么。没有诉  相似文献   

10.
石破 《南风窗》2012,(3):60-62
在中国渐进式变革的路上,人大仍是民众表达声音、监督政府的最佳渠道。但普通民众对人大接触不多,对其内部运作了解甚少。2012年新年伊始,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地方人大应是与民众联系最紧密的机构,但由于人大职权的虚化等原因,普通民众对人大接触不多,对其内部运作了解甚少。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自2005年至2011年当了7年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是全国唯一一位出任地方"人大常委"的宪法学学者。他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1.
许春华 《南风窗》2013,(2):74-76
近半民众认为3年来欧盟的贪腐问题趋于严重,称贪腐仍是多数成员国面临的棘手难题,并有约3/4的民众认为贪腐在本国政府机构中普遍存在。"欧盟什么时候才能省吃俭用?"德国《图片报》去年年末曾以此大字标题发出质疑。报道写道,"节约,节约,节约"——27个成员国的政府每天都在为自己的开支"刹车",欧盟却仍在"开心、大方地花钱"。  相似文献   

12.
韩璐玮 《法制博览》2013,(10):82-83
本文从婚姻法解释(三)关于离婚房产的规定即第7、10、12条出发,探讨婚姻法的本质及其立法范围。因为性别存在,所以需要"婚姻";因为时间有限,所以需要"继承"。如果在婚姻家庭领域的立法引起了民众的强烈反弹,那这部立法明显是触动了民众的道德底线,这样的立法是违背婚姻法律关系的本质并且超越婚姻法的立法范围。婚姻立法应当具备一定的"谦抑性"。  相似文献   

13.
石勇 《南风窗》2012,(18):10-10
要解决政治、经济、社会的各种问题,需要的更多只是常识:尊重政治文明的各种准则,尊重社会有机体的自我治理,尊重经济规律—只需要抑制利益冲动,承认这些东西而已。邹恒甫最近火了,这位经济学家说北大院长"吃饭时只要看到漂亮服务员就必然下手把她们奸淫"引起一片哗然。到现在为止,他的指控既没有证实,也没有证伪。事情挺有意思。但比之于邹恒甫和北大的纠葛更有意义的,是他和"主流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0,(24)
<正>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29条意见。6年多前的2004年3月,我国政府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通过1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10年左右,转眼间过去了大约一半时间。毋庸讳言,这些年,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很多成就,但离民众的"新期待"仍有较大距离。而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有严重的趋势。建设法治政府,归根到底是要规范和约束好政  相似文献   

15.
<正>中泰战略合作对"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泰合作成效明显,但战略层面的政策对接差强人意,面临泰国政局动荡、大国地缘压力、民众理念差异等现实难题。随着巴育政府出台中长期的战略规划,中泰合作再次迎来重要机遇期。在此背景下,中泰两国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各层级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战略合作的顶层设计与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6.
国是     
《南风窗》2014,(18)
<正>图说∣Insight1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最低所在地所在地基层中央政府省市政府政府机构7.83分6.84分6.10分政府的应急管理民众评价如何?地震、火灾、洪水…………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甚至天灾,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频受考验。政府的表现,民众评价如何?  相似文献   

17.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讨论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持续了30多年,以"理想类型"的方法进行理论构建会发现影响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三种范式,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二元界分的"性质—归属"范式;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规范体系衔接的"功能—结构"范式;法治和系统语境下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一体化的"规范—系统"范式.每一次范式转换前都可能伴随着某种方法论的视角转变,以"理想类型"方式构建的经由"视角"到"范式"再到不同"范式"转换的链条,清晰地呈现了我国法治事业推进过程中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联方式不断被理论和实践认知与改写的历程.三次范式转换从学理上勾画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构建的进路和图样.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中,政府与民众是一对相互合作又相互博弈的行动者。政府在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奉行"大事化小"的纯粹主义;民众则采取"小事大闹"的行动策略,打破现有的秩序,将意见和诉求输送到决策层。而在网络空间日益膨胀的当今,这种治理逻辑同样被投射到虚拟的公共领域,并衍生出被动机制、互动机制和联动机制这三种网络治理的机制。但是,传统网络治理逻辑存在诸多弊端,导致政府在治理机制的选择上存在时滞效应。因此,政府要顺应治理现代化潮流,重点关注网络空间治理的结构性主题,进而在网络主权、价值追求、网络党建、网络安全以及网络吸纳等领域作出更好的路径选择,建构出一套立体的网络规制和治理框架体系,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实现政府的善治目标。  相似文献   

19.
黄纪苏 《南风窗》2014,(16):47-47
<正>北京大学有卓尔不群的另一面。北大的一些师生这次又挺身而出,选择在沉默中爆发。这才是令人神往的北大精神,这才像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毛泽东等先贤呆过的地方。6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暴烈得像五雷轰顶。我去参加了一个会,讨论北大的什么"燕京学堂"。会议通知写得太"价值中立"了,让人看不明白会议组织者到底想干什么。"燕京学堂"当然不看也明白,虽然说得高大上,要"构建中国文化主体性",其实就"办班"、"创收"那点事,早臭一条街了。一个惯见不怪的事情,我倒觉得有说说的必要,理由有两个,一个是它有代表性;第二个么,读者看到结尾就知道了。其他与会者们议论"中国学"、"国  相似文献   

20.
赵林 《南风窗》2007,(18):50-52
27楼及南门校舍,是50年代初北大从沙滩迁址海淀后历史风云的见证,是新北大的起点。这些有着鲜明民族形式风格的建筑正面临在"危房改造"名义下毫不留情的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