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来信     
《南风窗》2012,(25):12-12
笔者家住县城,2011年大学毕业,与同龄朋友一起到了找工作的时候,考录公务员自然是不错的选择,但能挤进公务员队伍的毕竟是少数。通过聊天得知,通过公务员招录进入各局工作的只是极少数,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以其他各种编制形式在局里上班。有自收自支的,有合同制的,有借调到该局的,也有大量的临时工等等。这极少数与很大一部分恰如文中谈及的公务员的缺编与超编。有的局里,真正有公务员身份,是财政指标的仅有几个人,这几个人一般  相似文献   

2.
来信     
《南风窗》2013,(19):10-10
长期以来,我们缺少的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轨道。多年前曾有人打比方称,日本经济社会像火车在铺好的轨道上跑,无论谁成为驾驶员,都不会影响其沿着既定路线正常跑,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则像是一台拖拉机,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走,操作和驾驭能力就相当重要。当前经济社会领域内之所以存在不少问题,不是源于所谓的拖拉机,而是我们还没真正走上一条稳固、科学的轨道。1  相似文献   

3.
来信     
《南风窗》2013,(16):14-14
作为乡镇级的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对GDP至上的恶性倾向深有体会。大部分基层领导在任职期间,顺利完成上级分配的经济任务,才是得到上级肯定的最直接因素。经济任务是最显而易见的考核指标,而像环保、文化、社会管理、食品安全等,虽然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来信     
左凤荣 《南风窗》2013,(1):12-12
公众之所以对十八大报告关于美丽中国的论述产生了如此强烈的震撼与共鸣,在更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共和国的土地正在失去昔日的魅力、健康与安全。垃圾尤其是电子垃圾可以说集中代表了现代大众消费社会(世界)的反生态性质和社会非正义性。正因为如此,电子垃圾及其处置是我们开启建设生态文明讨论的一个合适入口。这是一场绿色的革命:从执政党的发展理念与意识形态到每一个共和国公  相似文献   

5.
说“国耻”     
谢谦 《法制博览》2010,(19):23-23
说到“国耻”,我们就会想到近现代史上,中国战败后,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甚至被东西方列强瓜分,等等。但“国耻”并不是近现代才有的说法,古已有之。《礼记》记孔子答鲁哀公问,有云:“国耻,足以兴之。”据古代学者解释,孔子所说的“国耻”是“君耻”,国君之耻。如春秋时,吴越交战,吴胜越败,越王勾践派使者卑辞厚礼乞降:“勾践请为臣,妻为妾。”甚至愿“身往事之”,以一国之尊,  相似文献   

6.
做起来     
有一次,庄子去见鲁哀公。鲁哀公向庄子夸耀自己的国家有很多儒士,真是人才济济。庄子却说,鲁国没有几个儒士。鲁哀公不服:“鲁国举国上下都是穿儒士服的人,怎么能说没有几个儒士呢?这个庄子也太狂了!”  相似文献   

7.
来信     
《南风窗》2012,(5):12
知识分子、官方以及市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孔夫子这个幽灵。认为这三者之间存在共谋,只会轻忽了虽有曲折却不绝如缕、从未断裂过的儒学谱系。更进而论之,有堕入后现代虚无论的危险。孔夫子幽灵的当代复活,毋宁说是在提供中国现代化的另一种可能。在中  相似文献   

8.
来信     
《南风窗》2012,(18):14-14
不行贿是人的一种尊严,其实,不受贿又何尝不是一种尊严呢?行贿的人,有求于人,固然得低声下气一意逢迎。受贿者看似高高在上,实质是把自己放在了交易的杆秤上。在受贿的瞬间自己的官位、权力、地位带来的尊严,全部被那红色的钞票买去了。当然,在举世言利的时代,谈尊严显得太过奢侈。国人谈面子,却很少说尊严。我有亲戚想办一件事礼没送给不在其位的乡人,而找了另一个更  相似文献   

9.
来信     
毛寿龙 《南风窗》2012,(1):18-18
中产只是火鸡不是凤凰读了《南风窗》记者李北方的《中产阶层社会梦想的暗淡》一文,觉得我们社会的前进总像是在努力地爬上长颈鹿高高的脊背,却不记得先做一架长梯。梯子是理性的秩序。可以让人们在权利和义务的梯次上稳定地上落。然而在中国,已经爬上去的人不想要梯子,因为他们没想过要退下来,也不想让其  相似文献   

10.
来信     
《南风窗》2012,(2):16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我不能对祖国所发生的一切熟视无睹。当昂山素季第一次面对民众说出这话时,她就不再是一名旁观者。在往后长达数十年的奋斗,她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缅甸的民主寓言。然而作为一名女性,对比她坎坷的政治经历,更让我感到惋惜的是她和那位英国丈夫之间凄美的爱情。我永远不会站在你和你的祖国之间。当年阿里斯这句爱的承诺,最后通过死亡来践行。这位坚强的女性,用她的信念向我们展示了爱的另一种方式。(读《另一种厮守》有感)  相似文献   

11.
来信     
林家彬 《南风窗》2012,(26):14-14
笔者是基层城中村的一名普通干部,在多年实践中,对土地被各级部门征占的滋味,苦辣酸甜成,无法说清。我们村在上世纪60年代有土地5000余亩,自1959年建市以后,土地陆续被政府各部门征占,这期间,有办理转非、招工安排到市内大企业的;有自行走关系安排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还有的仨  相似文献   

12.
来信     
《南风窗》2012,(24):16-16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最近一段时间毫无争议的热点。但在主流媒体和网上短暂的欢呼后,各种质疑纷至沓来,很快淹没了正面情绪。作家获得一个文学奖项,当然是靠其作品说话。而作家关注面、语言、写作手法等风格的形成,与其自身经历、欣赏的作家有着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来信     
《南风窗》2012,(16):12-12
《南风窗》上的某些文章,其思考的深刻和敏锐确实让人感叹,但作为一个工作于基层的教师,我又常觉得,这些文章对于中国百姓而言过于深奥,难用于实际。比如我所在的学校,校长半年的公务招待费可以达到4万多元,这并不能引发学校教师的反感,更别说反抗了。据我观察,如果没有上层力量的推动,中国百姓还真没有力量推进民主的进程。至少会非常漫长。民主其实很容易,中间的困难主要不是源于利益集团的阻力,更多是源于决策者和设计者的思路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来信     
《南风窗》2012,(14):12-12
制度与人并非简单对立的关系,不应让抽象的制度二字成为不作为的辩护理由。诚然,宏观制度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我们所面对的绝大多数是微观问题,而这些问题可以在各自专业领域从操作层面予以解决。即便是面对那些关涉宏观制度的问题,我们亦非无所作为。制度由人创设并由人具体执行。人与制度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所以,面对坏制度的时候,我们仍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力图将制度的坏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5.
来信     
孔田平 《南风窗》2012,(4):14-14
本期几篇文章《超级换届年里的战争风险》、《党内民主从选举做起》、《为什么要追求自由》、《波澜不惊的台湾大选》,都围绕着中国现实,在选举框架下,探讨民主和自由。隔岸观火,当然是"波澜不惊"。事实上,我们围观了一场宝岛所历经的波澜壮阔的民主洗礼。记得选举以后看过一个视频,马英九当选当晚,一个用闽语唱歌的大叔道出了一句大真话:"如  相似文献   

16.
来信     
《南风窗》2012,(4):14
本期几篇文章《超级换届年里的战争风险》、《党内民主从选举做起》、《为什么要追求自由》、《波澜不惊的台湾大选》,都围绕着中国现实,在选举框架下,探讨民主和自由。隔岸观火,当然是"波澜不惊"。事实上,我们围观了一场宝岛所历经的波澜壮阔的民主洗礼。记得选举以后看过一个视频,马英九当选当晚,一个用闽语唱歌的大叔道出了一句大真话:"如  相似文献   

17.
来信     
于建嵘 《南风窗》2012,(15):14-14
社会不公、收入和城乡差距拉大等当下现实仿佛正在诱发着中国社会矛盾的易发、多发之势。面对那些接受过良好教育、生活在web3.0时代中的民众的诸如散步等行为艺术,相关部门仿佛永远活在web1.0时代,更遑论如何面对那些因拆迁而采取过激行为的普通民众们。无论何种情况,在纯维稳的法则之下,警察成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选择,导致警民流血冲突时有发生。只能说,刻意地把一些人民内部矛盾上升为敌我矛盾、不合时宜地把难题交给警察去解决,就像是把绣花的任务交给大力士,无功且无效。有事时警察  相似文献   

18.
来信     
李向平 《南风窗》2014,(15):12-12
<正>1现在有的农村选举,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就是在这个恶人和那个恶人之间进行选择。恶人会亲自出马或让代理人拿着钞票或用车拉着数量不等的面粉、食用油、肉或者高压锅等物资,深入到各个选民的家中,十分明确地告诉你,要选谁。即使在一些不是恶人治村的村子里,当选的村干部因为要仰仗恶人来给自己劈山开路,扫清障碍,也唯恶人马首是瞻。当新乡绅急于跟  相似文献   

19.
来信     
《南风窗》2012,(20):12
诚然,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进程中的某一阶段,逐利的天性伴随着沉没成本但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形态中有哪一种不伴随着沉没成本?亲身体验过计划经济时代里那惊天的社会、自然资源浪费的更不必赘言。虽然现在我们说计划经济不为社会主义专属,但现阶段在探索社会主义特有模式的过程中长久地在河里摸石头难道不也是无言的沉没成本?除了资本主义不理性的浪费,我们也应看到资本主义经济中天然的资源最佳配置属性,而这种资源配置正是通过市场的可控浪费行为来完成。  相似文献   

20.
来信     
周彪 《南风窗》2014,(14):10-10
<正>1"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对于以写作为生的作家而言,写作也具有同样的功效:让亢奋浮躁的人们认清社会和人生的残酷冷漠,让见惯世态炎凉的心灵还相信善良美好。多年前认真读过张欣的《深喉》,那时候只被书中跌宕曲折的小说情节和荡气回肠的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