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00年前的美国,食品生产线上的安全状况,似乎比现在的中国更糟。  相似文献   

2.
何倩 《当代世界》2008,(12):53-55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作为唯一的一个“极”,它在国际社会的权势处于顶点。但阿富汗战争余烬未冷,伊拉克战争又使美国颜面扫地,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更使美国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随着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力量的不断变化,作为一个“极”的美国似乎正逐渐失去曾经拥有的统治力。而俄罗斯、中国以及印度等新兴大国却成为潜在的“极”,再加上欧洲、日本等旧有大国,这一格局既非单极支配,亦非多极结构,是否预示着另一种“极”时代格局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俞邃 《当代世界》2013,(3):14-15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2月20日发表文章称,当克里在就其出任美国国务卿举行的任命听证会上发言时,专家们注意到克里似乎背离了奥巴马总统大力推行的“重心”转向亚洲政策中的一项关键内容,认为克里“似乎在说我们不需要重心”。还有人分析说,尽管有事实可以佐证美国进行了战略转向,但从奥巴马总统第一任期开始实施的政策是否会继续在他第二任期内得到全力贯彻仍未可知。这一番话引起笔者对美国战略调整与世界局势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法学和犯罪学在美国的不了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法学和犯罪学似乎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而在美国,尽管犯罪学和法学在历史上有过眉目传情的时期,犯罪学却始终没有成为法学的一部分,而根植于行为科学,先成为社会学的一部分,而后独树一帜。本文从美国的法律制度入手,论述为什么犯罪学没有成为法学的一部分,进而讨论美国犯罪学的发展史:从安身立命于社会学,到急速发展,到独立门户的过程。最后本文预测,犯罪学在新世纪里会继续沿着已形成的传统,从社会学、法学、政治学、心理学和其他自然学科汲取理论养分,但将保持独立,形成一门研究犯罪问题的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美国强化对华人权外交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外交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正式对中国提出"人权问题"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但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头10年里,在美国的对华政策中,人权似乎扮演的只是受忽视的,可有可无的角色.然而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伴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开始强化对中国的人权外交,从而使人权问题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个国家,它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它"飞奔着进入我们的视野",它似乎将要"大举战胜我们",这就是中国。中国经济的确增长迅速———在过去30年里平均每年的增速约为9.4%。随便浏览报纸和杂志就会告诉我们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现在,很多著作都认为,中国正在崛起,正在战胜美国,"正将美国排挤到一边";它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伊朗核问题就像坐上过山车一样,时起时伏,险状频生:在大多数时间里,美国和伊朗在伊朗核问题上强烈较劲,互不退让,武力对抗似乎一触即发,2010年4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公布其新的核政策时,宣布将伊朗从美国不进行核打击的非核国家中单列出来,公开对伊朗进行核威胁,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多年来,这种动荡局面反反复复地出现。  相似文献   

8.
媒体     
《南风窗》2011,(11):14-14
与中国合作,修复美巴关系【美】《外交政策》5~6月美国在南亚和中东地区的战略正处于变化期,但什么才是华盛顿恢复与巴基斯坦稳定关系的最佳方法呢?答案是:与中国合作。巴国在经济上继续处于弱势、在政治上似乎摇摇欲坠,对中国来说只有坏处。中美在此问题上,其实有着潜在的共同利益。中国目前正思考下一步如何亮相世界舞台。假如中方能够和美国一道,在给予巴方援助的同时,附加上  相似文献   

9.
随着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将使中国加入美国和俄罗斯的专属俱乐部,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中国的太空计划雄心勃勃,引起了美国及全世界的关注和担心。鉴于中国发射载人飞船事关重大,有四个基本问题似乎值得探讨。 首先,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载人航天计划?中国在2000年的政府白皮书中称,航天活动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载人航天活动风险大、花费高,为什么一定要走这条路呢?美国的一  相似文献   

10.
媒体     
《国际展望》2007,559(5)
美国《时代》周刊2007年1月22日中国世纪中国虽然在国内面临诸多挑战,但似乎还是想让自己在世界上发挥更重要作用。中国近年来发动了咄咄逼人的外交攻势。如今中国正在将商业力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政治实力,大步走上世界舞台,一举一动都表现出它要成为下一个强国。现在  相似文献   

11.
贺岁新片《让子弹飞》效应似乎像颗核弹,短短几天,就爆发出一亿多的票房。我在美国,无缘进影院欣赏,只得在网上观看据说是DVD版的《让子弹飞》。  相似文献   

12.
回顾2011年的世界大势,似乎可以用一个“变”字概括。从年初的所谓“阿拉伯一北非之春”,到“印度之夏”、“华盛顿之秋”,再到所谓“莫斯科之冬”,国际政治格局在变;美国经济挣扎复苏,欧债危机深重,金砖国家未雨绸缪,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亚太和东亚国际关系也在酝酿重整;中美关系面临重新定位……那么,应当如何评估世界变局,如何观察在此变局之下的中国国际战略走向呢?  相似文献   

13.
媒体     
《南风窗》2005,(7)
中国在亚洲的战略角色东亚的经济活力和不断扩大的民主,似乎都在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那么,在急剧变化的亚太安全格局中,中国将扮演怎样的战略角色呢? 美国国务卿赖斯刚刚在北京结束了此次为期一周的亚洲之行。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美国在亚洲问题上很大程度要依靠中国的配合,因此赖斯虽然在北京对中国人大刚刚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提出了批评,对中国破坏人权进行了抨击,但美国并没有要求设在日内瓦的联  相似文献   

14.
储晤根 《南风窗》2014,(10):34-39
两次发动鸦片战争的英国前首相帕麦斯顿有甸名言:“一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但美国在二战后打造的盟友体系,似乎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15.
石油公司的成绩单成品油供应紧张逐渐过去,但成品油价格还要上涨的说法依然盛行。记者在民间听到对此强烈指责的声音。如果拿美国作例子,一个简单的问题就是,中国油价和美国油价,哪个贵?这似乎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两者之间的可比性到底有多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美国:臆想中的深海冷战四方媒体炒作解放军潜艇与美国航母对抗近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美军航母战斗群在演习期间近距离遭遇解放军潜艇。十余年来,在西方某些别有用心的煤体炒作下,中国潜艇似乎一直在太平洋上与美国航母展开着"火星四溅"的"对抗"。无论这些西方媒体报道的目的何在,这场"臆想中的对抗"仍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下去。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解放军潜艇与美国航母被视为两个大国的  相似文献   

17.
自2005年美国国防部发布所谓《中国军力报告》后,中国威胁论似乎又有甚嚣尘上之势。美国国内一些保守派学者纷纷撰文或发表研究报告,评估中国国防现代化对美国的影响。本文原作者约翰·谭慎格系美国传统基金研究会亚洲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他依据美国国防部的报告评估了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现代化建设的进展,提出了美国在太平洋的潜艇霸权即将崩溃的结论。本刊刊发此文绝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在文中公然鼓吹向台湾出售潜艇,美、日联合遏制中国。希望读者阅读时有所鉴别。  相似文献   

18.
媒体     
《南风窗》2010,(8):12-12
<正>1中国投资环境变差?【美】《商业周刊》4月5日不久以前,西方企业的领导人在中国旅行时还会得到热烈的欢迎和无休止的宴会招待。但现在,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今年2月在武汉,一个由美国大使馆组织的包括GE在内的美国企业代表团遭到了冷遇。武汉市长取消了在宴会上的发言,随后,市委书记也取消了与美国大使亨茨曼的会见。显然,  相似文献   

19.
读者     
《南风窗》2009,(18)
什么样的冷思考?张立平(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读完《中美关系"热络"的冷思考》后,感觉作者不是对中美关系进行冷思考,而是对中国崛起进行冷思考。虽然中国的崛起与中美关系的热络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这毕竟是两个话题。如果是对中美关系热络进行冷思考,似乎还应挖掘更深一些,譬如中美关系这种热络的动机何在?这么多高官来访除了说明美国对中国的重  相似文献   

20.
高深  马树强 《法制博览》2008,(24):46-46
说起外国人如何如何喜欢中国文化,如何与中国人民普天同庆欢度春节,电视台记者往往会用无比自豪的口吻告诉观众,哪个地方舞狮了,哪个地方耍龙了,哪个地方在打把式卖艺,哪个地方踩高跷玩杂技……自然大都是中国人在表演。几乎年年如此,而且基本上是身着太平军一样的装束,或宽袍大袖,或头上扎块红巾帕,舞枪弄棒,嘴里喷火,花脸常换……似乎在唱戏,又似乎是小孩子过家家,或者就是原始部落在捕获了一头野兽后的狂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