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壁生 《南风窗》2012,(15):91-92
中国要清醒地学习西方,前提是能够深刻地认识自己;要自信地走向未来,前提是能够冷静地面对历史。因此,儒学必然首先是"中国"的。但将儒学还原为普遍主义表述,仍然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王道"归来近10几年来,学界开始重视儒家思想的普遍主义言说,其中非常突出的表现,便是出现一批以"天下主义"、"王道"为主题的著作。"王道"曾经是一个被历史污名化的词语,从古代以"霸王道杂之"为治术的帝王,到现代宣称"王道"的伪满洲国,使"王道"成为专制的代名词之一。但是,如果稍微具有历史常识,便会看到,"王道"实际上是儒家政治学说的普遍主义表述,与"霸道"相对。而王道政治,在现代社会可以理解为一种强调教养的理想政治秩序,并且这种教养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横跨两个世纪历经90年的风雨历程,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一次又一次飞越,中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模式所展示出来的独特魅力,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瞩目。新中国的发展取得的成就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独立、富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赵灵敏 《南风窗》2011,(3):36-39
中国要秉承一种开放、健康、包容的心态,从自己的政治传统中汲取和发扬"持强势而示弱,内刚外柔"的王道,不惧战,但不挑战;主张国际政治民主化。这样中国才能真正完成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伟业。  相似文献   

4.
站在新旧世纪交替的门槛上,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瞻望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前景,是理论界的重要任务之一.李会滨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20世纪的回顾与前瞻>一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结项成果,已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5.
唐俊 《当代世界》2015,(2):32-34
<正>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提出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此后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了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内的"一带一路"建设。2014年3月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可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  相似文献   

6.
政治发展道路事关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植根于近代以来中国独特的历史环境和历史命运,形成于围绕"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中国梦"所进行的探索中,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成功实践证明,资本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并非唯一途径。诠释这三个逻辑,有助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也有助于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与自信。  相似文献   

7.
雷墨 《南风窗》2013,(13):53-54
从民间和学术角度提高琉球问题的"能见度"有其必要性,中国社会更需要以"看琉球"的视角来解读冲绳的现状及其对中国的意义。如果说琉球王国在近代史上曾扮演过"矿井中的金丝雀"的角色,那么在冷战结束后尤其是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冲绳仍对中国有着明显的"危险预警"作用。某种程度上说,对冲绳军事基地的重视和经营的程度,直接体现了美日对中国的战略威胁强度。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少年监的筹设是"西学东渐"的结果。在晚清监狱行刑变革的推动下,少年犯的感化教养与少年监的筹划设置备受关注。尽管清末刑制改革之时已有少年监草创的动议,但直至20世纪30年代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少年监始得落成。近代少年监的筹建大多仅停留在规划上,其设置数量有限,所发挥的实际作用也远未达到理想预期。不过,在少年监中推行的感化教养模式,在当时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行刑理念,其典型地体现了行刑感化原则,并基本确定了现代少年罪犯教育制度的主体构架。  相似文献   

9.
许謇华 《南风窗》2014,(10):75-76
<正>无论是"拿下"前总理并一判再判,还是将军队"大蛀虫"绳之以法,对国家来说都不过是蜕层皮而已;真正需要的脱胎换骨的司法改革,目前还停留在表面。乌克兰激进派急于加入欧盟,总统亚努科维奇临时变卦,酿成内乱。这里固然有俄罗斯施加贸易压力和金融援助诱惑的因素,而从欧盟设置的人权、善治门槛来看,亚努科维奇变卦也有其必然性。倘若乌克兰成为欧盟"准成员国",免不了此后要追究亚努科维奇家族腐败和监禁政治对手季莫申科的责任。这在新加入欧盟的克罗地亚身上,已经发生了类似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奋斗与追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这一奋斗与追求在不同时期的反映。民族独立与解放基础上的工业化、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然而却存在不同的道路选择;在中国曾经有过资本主义、殖民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三种不同的道路,经过激烈的斗争与博弈,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而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道路上,又经历了从"苏联道路"到"中国道路"的艰难转变,从而终于为中国梦的实现开辟了光明灿烂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GDP与挨打     
孙力舟 《法制博览》2009,(20):78-78
我们经常说近代的中国“积贫积弱”,但如果按照近20多年来经济史学家提供的数据,近代中国其实一直是个经济大国。《大国的兴衰》引用经济史学者贝罗克的统计,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的宝座直到1890年才被美国抢去。但中国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都不被看作大国,直到1950年以后才重新被视为大国。  相似文献   

12.
<正>日本安倍政府在历史观问题上不断倒退,同时加快修宪强军步伐。对此,中国打响了对日舆论战,对其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险恶用心及其危害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危险行为进行集中揭露和批判,以引起国际社会对日本走向的警惕。中国尽管占据道义优势,却难以先声夺人。相反,日本、菲律宾和美国对中国展开舆论反攻,渲染"中国威胁",矮化中国形象。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正在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做  相似文献   

13.
站在新旧世纪交替的门槛上,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瞻望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前景,是理论界的重要任务之一.李会滨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20世纪的回顾与前瞻>一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结项成果,已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6,(25)
正孙中山先生的地位和作用,需要从世界大格局演变的历史视野来审视。他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从积弱走向富强的历史分水岭,也是整个亚洲从百年衰落走向百年复兴的一个新起点。二十世纪是中华民族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世纪。而作为世纪的发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并没有演变成一场千万人头落地的血腥革命。辛亥革命发生在一个民族构成相当复杂的帝国,最初的有力革命诉求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是类似欧洲民族主义的汉民族建国运动。在世界近代史上,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参与第二次亚非会议的历史过程分为会议筹备的初始阶段、会议筹备的高潮阶段、危机处理阶段和促使会议无果而终阶段。在上述过程中,中国一方面坚决反对苏联参加第二次亚非会议,另一方面反对第二次亚非会议与联合国挂钩,提出南越等七个"傀儡政权"都不能出席会议,还要求点名批评美国。总体上看,中国对第二次亚非会议的政策体现了反帝与反修并重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胡飞雪 《法制博览》2009,(10):61-61
中国曾是欧洲人一心向往的圣地,欧洲文化思想界名人如莱布尼茨、伏尔泰不仅大力宣扬中国儒家文化思想,还说服当权者借鉴中国的政治经验。在17-18世纪长达100多年的“中国热”期间,欧洲涌现出了许多对中国充满好感的“中国迷”,英国人马嘎尔尼勋爵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然而,就是这个“中国迷”马嘎尔尼勋爵,他对清廷“破冰之旅”的失败根本性地改变了欧洲人的中国富强文明观。  相似文献   

17.
<正>在谈到中国改革时,要区分两类知识分子。于建嵘说,"历来的政治社会变化,都需要知识分子提供意识形态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性说明,他们还提供变化在精神上的动力。当中国的官方知识分子提供不了这些东西的时候,改革也很难提供一个全民的共识。"于建嵘说的"官方知识分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知识分子,而是中国的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不能被称为纯粹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只能称为"跟文字和知识打交道的人"。虽然于建嵘尝试区分真正意义上的纯粹知识分子和官方知识分子,但是,他从知识分子的功能上,用知识分子在改革中起重要的作用来划分。第一,提供改革正确性的背书;第二,提供变化在精神上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拉丁美洲的经济关系近10年来日益紧密。本文考察了中拉之间的贸易、外国直接投资(FDI)以及其他资金流动的增长,并指出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在于获取原材料、找寻制成品出口的市场以及在此与台湾进行"外交"争夺。本文还论及了中拉关系的不对称性,这可以从双边贸易对双方的相对重要性、贸易流的构成以及FDI的差额之中看出来。这些都表明中拉关系具有许多"中心—边缘"关系的特征。然而,中国还远非拉美地区的一支新的霸权力量;而且对拉美国家来说,与美国以及欧洲的关系的重要性仍旧大于与中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戴玉 《南风窗》2014,(8):17
<正>中国有很多价值观色彩浓厚、经常成对出现的词语。"违背社会主义道德"跟官员艳情搭配在一起,仿佛官员应该并且能够做中国的道德楷模,而"女性"则跟"被玩弄"联动出现,好似她们是全无反抗能力和自我意志的孱弱羔羊。另外,当"富二代"还仅是显得"嚣张跋扈"时,一些嫩模已经被骂成了"绿茶婊"。"妻子智斗小三"的戏码更是从古装剧、近代戏一直演到现实中的风雨娱乐圈。在舆论的价值观中,卖春的人好像总是比买春的人要肮脏,协助出轨的人好像总是比出轨的人还要无耻。女人似乎仅剩两种,一种是两性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20.
灵子 《南风窗》2011,(5):89-95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界有两场争论旷日持久,一则围绕"民主还是独裁",在国难当头之际讨论如何才能实现独立富强;二则讨论因上一问题引发的文化建设路向,究竟"全盘西化"还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大批法学家在这些讨论中发出有力的声音,如张君劢(1887~1969)、燕树棠(1891~1984)、萧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