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体     
《南风窗》2015,(3)
<正>01中非贸易"成长的烦恼"英《经济学人》1月17日近几年,和中国富商做生意成为了非洲广播节目的热门话题,在这些故事反映中国商人在非洲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同时,也透露出了他们在当地所遭受的反作用。中国是非洲迄今为止最大的贸易  相似文献   

2.
非洲在美国和中国各自国际战略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作用和意义也不尽相同.在国际体系深度变革、世界格局加速重组的进程中,特别是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背景下,非洲更多的是被美国当作遏制中国的工具,但非洲却是中国外交"基础之基础",其基础性地位不容动摇,这也是近年来中国始终维系中非关系高位运行的缘由所在.目前,中美关系已进入"战略竞争时代",但两国在非洲关系仍处于从"常态"向"非常态"转化的过程中.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是全球性的,在非洲也不会例外.一旦美国将大国竞争引入非洲,也就意味着中美在非洲关系由"常态"步入"非常态",这必将对中国在非洲利益,乃至中国在非洲的国际处境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些到非洲"淘金"的中国人认为非洲落后、非洲人"原始",不屑和当地人交朋友,也不愿与当地社会发生太多交集,这不仅容易在沟通时产生误会,且一旦"孤立事件"爆发,也会妨碍彼此的协调解决,更会给某些极端势力和别有用心者提供挑拨离间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石勇  杨军 《南风窗》2012,(18):39+38
"异地高考"问题是中国的一个伤口。它是30多年来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从未解决的后遗症。如今,越来越疼痛。看一下"伪城市化"、"伪现代化"的症状:2010年,中国城市常住人口达到6.7亿人,但户籍人口仅4.5亿人,有2亿多人没有城市户籍。2012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超50%,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没有户籍的"伪市民"均超过30%—深圳的户籍和非户籍居民之比,则达到非常夸张的地步,后者占70%多!  相似文献   

5.
1988年中秋节前的一个夜晚,一群流浪汉突然冲向沙河百货大楼正在搬运的月饼……在此之前的8月20日凌晨2时,天河区有关部门领导发现,这间百货大楼前小小的广场上,竟横七竖八地睡着175人,每人平均仅占有1平方多米。到目前为止,包括此类人员的“流浪汉”在广州数以万计,而“流浪汉”最热闹的集居地便是“非洲村”。“非洲村”悄悄“崛起”所谓“非洲村”,并非外国人侨居的地方,而是广州人对那些来历不明的“黑人黑户”集居地的一种称谓。“非洲村”多是竹杆、草席、沥青纸凑成的窝棚,横七竖八,参差不齐。据有关部门反映,此类“村落”仅广州市天河区辖内便发现36个,占地面积达3300多  相似文献   

6.
中美是非洲重要的外部利益攸关方,非洲是中美关系中特殊的第三方因素,中美在非洲的利益和关系互动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安全三大基本领域。在经贸领域,中国在非洲拓展迅速,美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水平则有所下降,呈现"中国赶超、美国守成"之势。在政治领域,中美各有独特的政治诉求,中国将"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与非洲交往的政治前提,美国将巩固、扩大非洲民主视为自身主要利益。在安全领域,"9·11"事件后美国重视非洲在反恐中的作用,加强在非洲的军事部署,中国则通过联合国多边维和与对非双边安全合作的方式参与维护非洲和平与安全,但总体依然呈现"美强中弱"的态势。中美在非洲竞争与合作深度交织、复合并存,既存在资源之争、理念之争以及一定程度的地缘政治竞争,也在扩大非洲市场、维护非洲和平稳定等方面拥有共同利益,合作空间广阔。中美两国需要主动作为,在非洲合作上达成整体的、高层次的政治共识,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尊重各自的发展道路和非洲的自主选择,不搞意识形态之争,客观理性看待彼此在非洲的力量对比、利益诉求,循序渐进推进涉非合作,使双方在非洲的关系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苏少鑫 《南风窗》2014,(24):58-59
<正>行政部门立法公开向公众征求意见,这一被概括为"开门立法"的现象,在当下中国已然十分普遍。但广州这座一直被视为开风气之先的城市,展示了它与众不同的社会活力。10月30日上午9时30分,中山大学"百年红楼"马丁堂。一场"在规范与激活之间:社会治理创新论坛"正在举行。会议汇聚了30多位来自广州各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学者、律师、人大代表和媒体人。会议讨论的主题是近日在广州公益圈及媒体引起广泛争议的《广州市取缔非法社会组织工作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工作细则》),这份征求意见稿早在10月16日就已经在广州民政局  相似文献   

8.
谢奕秋 《南风窗》2007,(21):40-41
策划人语无论是在缅甸的丛林、巴基斯坦的港口还是非洲的沙漠,如今都不难发现中国工程队的身影。他们在非洲腹地的据点从尼日利亚到苏丹再到安哥拉,恰可连成一个问号的形状,令人想起一个多世纪前英法两国雄心勃勃地打通开罗—开普敦的"2C计划"和打通塞内加尔—索马里的"2S计划"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据广州市公安局统计:1988年广州共发生交通事故5077宗,伤2243人,死544人,经济损失1003.8万元……5000多宗不堪回首的往事,5000多次生命与鲜血的教训.广州人,正面临着一场悄然袭来的"'文明盒疫.,。损落的"幸运之星" 广州业余大学教师王海星,曾一度被人称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非洲话语的构建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眉 《当代世界》2014,(9):25-27
<正>最近几年,西方一些媒体不断地将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对非洲的帮助歪曲为"新殖民主义",使中国对非洲的正常投资、援助等受到负面舆论干扰。本文拟分析当前非洲的涉华话语现状及中国话语在非洲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目前在非涉华话语权由西方主导21世纪以来,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西方开始逐渐意识到中国  相似文献   

11.
<正>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支持下,中非经贸关系驶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自2009年至今,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1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102亿美元。[1]非洲则成为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并且是中国重要的对外援助对象。由此可见,非洲作为中国打造"走出去"战略升级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下,在中国构筑的"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愿景之  相似文献   

12.
覃爱玲 《南风窗》2014,(11):23-26
<正>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非洲时,曾提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非提出的"461"框架被官方解读为对这一概念的"重要阐释和具体落实"。5月4日至11日,李克强总理出访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和肯尼亚等非洲四国,再一次将全世界的眼光聚集到中非关系上。从本世纪初以来的十多年间,以经贸为主的中非关系长足发展,至此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中国正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以及非洲经过十多年稳定发展形成的较好势头的基础上,中非经济合作的全面提升,势必对两地乃至世界都将产生巨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9)
正如果说北京是一个"现实",上海是一种"可能",深圳是一组"概念",那么,广州就是一款"应用"(程序),一款创业时代平易近人的超级"应用"(程序)。广州,它是那座对中国人最充满善意、最平和的"一线城市"。但有人可能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广州正在被"一线城市集团"淘汰,一些机构的楼市报告中,已经开始堂而皇之地把广州归为"二线城市",和杭州放在一起。在这一轮房价狂飙中,广州的确"表  相似文献   

14.
特朗普"爆冷"赢得总统大选不仅出乎非洲的意料,而且还被普遍认为对非洲的未来发展具有负面影响。非洲知识界、媒体和政界均不看好未来的美非关系,担心特朗普强调的"美国第一"和贸易保护主义将会使非洲在美国的外交和经贸政策中更加边缘化。非洲国家则会因此更快和更多地走近中国,通过与中国更紧密的合作弥补美国离开所造成的发展资金短缺和边缘化困境。  相似文献   

15.
"非洲学"是一门专门以非洲大陆为研究对象、探究非洲文明历史进程及其当代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综合性交叉学科。19世纪晚期以后,西方的非洲研究逐渐成为大学体系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人文社科分支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研究活动由西方扩展到全球,成为国际性的学术领域。当代中国的非洲研究肇始并建基于20世纪中叶新中国建立后与非洲交往的需要,推进于中非交往合作快速发展面临挑战的广泛知识需求。目前,中国非洲学建设发展的核心任务与基本路径,应该是在秉承中华学术传统的基础上,立足于深入观察和综合把握当代中非发展合作的民族实践,形成可以说明、解释和指导这一民族实践的原创性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并在学科建设的一些基础领域做出持续的努力,最终建立起具有中国学术品格而又融通中外的"中国非洲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关中国在非洲的角色和地位的负面评价开始增多。对中国的指责主要有两种论调:其一,中国正在走西方殖民大国的旧路,在非洲大量攫取资源和能源;其二,不附加条件的中国投资与援助助长或支持了非洲国家的腐败和暴政,不利于或扰乱了非洲国家的长远发展。这两种论调显示出对中非关系进行政治化操作和将其"妖魔化"的倾向。对中非关系近年来的实际发展进行考察,就能很容易地驳斥这两种不实论调。实际上,中国不仅推动了非洲经济近年来的快速成长,同时也为维护非洲社会安全和稳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的非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20世纪中国的非洲研究的概述。作者将中国的非洲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即感受非洲(1900—1949)、支持非洲(1950—1965)、了解非洲(1966—1977)、研究非洲(1978年至今),对涉及历史学、政治学、文化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并对影响中国非洲研究的历史环境和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20世纪中国的非洲研究颇有成就。非洲研究正逐步由政治取向转为学术取向,研究领域由窄到宽,研究水平逐步提高,与实际部门的交流也在加强。中国的非洲研究也存在缺陷,如研究者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研究范围过于宽泛,少有国别或个案研究,与国外交流不多,研究成果很少以外文出版。中国国力的提升和对外交往的需要将大大推动非洲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非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合作的不断加深,关于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开始在国际社会盛行起来。事实上,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中非关系超越了传统的西方与非洲的殖民主义或新殖民主义模式,走出了一条新型国际关系的道路。为了更好推进中非关系的发展,今后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非以经济合作为主的全面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9.
1979—1994,中国15年,广州15年。 从一个一般性的省会城市,发展跃升到整个华南的中心,并对全国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广州这15年,对中国的15年,有什么影响和贡献?站在中国看广州,谁都无法否认,广州已不仅是广东人的广州,而且是中国人的广州甚至是东南亚的广州。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人们正在热烈地讨论中国参与非洲发展的问题、.在北京和其他地方,不同领域的专家都在分析、研究,并希望找到中国与非洲大陆建立新的经济联系的内在动机。站在一个非洲人的角度,我应该承认,是中国将非洲带到了西方大国的利益中心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