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德性是需要实践的,没有不实践的德性.德性也并非天生的,是可以通过教导、培养起来的.通过实践,让学生做到"经常做勇敢、节制、公正的事,并能够成为勇敢、节制、公正的人",实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李晓梅 《前沿》2013,(10):182-183
随着时代变化,社会转型,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变化愈来愈使道德教育成为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目前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各种不良的诱惑等因素,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操守。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和对策,是每一个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道德教育应与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密切结合;与校风建设、学风建设密切结合;与学校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密切结合,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同时,应加强大学生道德实践,使之做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4.
宋晶 《前沿》2013,(10):197-198
目前,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生态文明建设变得十分重要。在这种情况下,生态道德方面的教育也受到了足够重视。为了将生态理论更好地付诸实践,对学生进行高校生态教育不但能使生态文明的观念深入人心,而且还能推进生态文明的发展。高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体,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不仅是为了顺应时代,也是为了承担责任。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在生态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祖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战略人才,从而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关于高校德育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重阐述高校德育的实践要求和实践价值,理性审视德育实践的现状,分析新形势下德育实践的时代定位提出对高校德育实践着力点和模式构建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善是人类道德的一个永恒话题。亚里士多德将幸福论界定为"德性——实践——幸福"的理路,他一方面强调德性,另一方面更崇尚人的"德性实践"与"善行"。德性是能够促使一个事物实现良好状态的实践性品质,它置根于人的现实活动中。德性的展开与实施需要由具有德性的个体进行"思量",这种思量就是德性的实践智慧。实施"中道"与避免不自制是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的两个方面,两者共同决定了德性"至善"的达成。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看,德性的养成源自教导和社会习俗的生成,为此,教育尤其是德性教育为个体德性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不仅如此,亚里士多德的城邦德性构建论说也为我国社会和谐伦理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可能而有益的范式。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道德教育是一个事关国家民族前途的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形势对大学生道德形成的影响,以及学校道德教育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道德作为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维系正常人际关系、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没有共同的道德规范,失去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就无法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和协调不同利益主  相似文献   

9.
梁飞 《青年论坛》2003,(6):29-31
青年网络道德教育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重点 ,如何做好青年网络道德教育 ,是目前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 :网上与网下道德教育相统一 ;自律与他律道德教育相统一 ;多元与一元道德教育相统一 ;技术性与人文性道德教育相统一 ,探讨了对青年网络道德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华 《理论月刊》2003,(9):134-135
传统的高校德育重视"规范伦理",忽视"德性伦理";重视显性德育课程,忽视隐性德育课程;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忽视德育的"内化"与"外化".究其原因在于忽视对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高校德育应该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注重实践环节,加强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刘丙元 《青年探索》2009,(3):17-20,91
正确的道德教育是青少年良好品德形成的前提。如果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实践中的某些基本范畴认识模糊甚至混淆,就会导致方法论上走入误区。而实践中对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区别的模糊、对道德规则与社会规则的二元区分过于笼统、对青少年道德成长“正常发展中的反常”和“真正的反常”的混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混为一谈、道德教育实践过于依赖经验,忽视理论的指导效用等则是此种误区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2.
日本在青少年道德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其主要特点是:道德教育目标明确,内容分层次,道德课的教授生动具体,注重心灵教育.这对于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将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3.
高雨芹 《前沿》2009,(13):137-140
实践育人,是高校新型教学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践学习,深化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注重培养塑造人才的综合素质,是高校为社会输送高层次人力资源的重要渠道。目前,高校实践育人的教学模式正在稳步推进中。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进行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公民用高尚的道德情操相互影响的过程,要通过互帮互学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注重道德情感的交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道德实践活动加深公民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识和理解;强化道德批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的一学年又开始了,人们关注学校和学生的同时,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得越来越清楚,但对诸如“何为道德”、“何为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旨在达到何种目的”等更为本源性的问题却很少做进一步的追问。如果我们不能从理性层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反思,那么,一种缺失思想根基的道德教育实践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相似文献   

16.
刘旻华  刘杨华 《求索》2012,(4):256-257
英美两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较为成熟,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本文借鉴国外特别是英美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博采众长,以期探索、改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二战以后,西方道德教育研究领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并形成了诸多影响广泛的流派。研究这些道德教育理论以及在它们指导下西方所进行的道德教育的尝试和实践,对于我国当前高校德育的变革与发展,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欧融 《前沿》2012,(20):192-193
加强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教育是高校培养党员教育的重要途径.实践教育具有普遍性、特殊性的特征,文章积极探索实践教育的途径,有效地把实践教育融入高校党建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校德育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校德育应有理念创新——以人为本;应有机制创新——创新运作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评价机制;应有内容创新——变更传统内容,注重与各科整合;应有形式创新——从单向式走向多向式、从平面式走向立体式、从包办式走向自选式;应有途径与方法创新——社会实践、网络德育及隐蔽教育意图、换位思考等问题的研究探讨。同时,高校德育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我们具有全局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曹玉凤 《传承》2011,(24):42-43
虽然全国各高校对大学生都开设了道德修养课,但实际上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当然,道德滑坡之现象并非大学生独有。如何唤醒人们的道德意识,净化社会道德环境,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课题,它关系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