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著名的青花瓷器,始创于唐代。其作品清新雅丽,质朴纯真,最能代表中华民族含蓄内向的审美时尚,素有“国瓷”之誉。综观青花瓷器近千年的烧造历史,其中以明代永宣两朝(公元1402-1436年)的30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器堪称稀世珍品,  相似文献   

2.
最近,在北京的工藝品市場上出現的瓷質項鏈、項墜成了婦女們十分喜愛的飾物。其花色品種紛繁,多達數百種,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青花瓷製品。青花瓷,是中國的名瓷之一。它初見於唐代(六一八——九○七年),盛行於元代(一二七九——一三六八年)。及至明代宣德年間(一四二六——一四三五年),青花瓷工艺達到了完美的境地,享有「開一代未有之奇」的  相似文献   

3.
古代中国云南与越南都能烧制青花瓷,从考古挖掘出土的文物看,两地青花瓷有一定关联性,这种关联性需要进行认真梳理,包括中国云南青花瓷的创烧、越南青花瓷的创烧、两地出土器物的文化关联,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双喜 《今日民族》2013,(10):38-41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素有“瓷器之国”的称谓。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元代,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以釉透如水、胎体质薄而闻名天下,  相似文献   

5.
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礼服“青花瓷”富含中国韵味、清丽高雅,惊艳全场;《2010上海世博会参展国政要金石印谱》,合中国金石文化、中国书法和丝绸文化三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赠与195位国家元首,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6.
薪火相传云南陶宋、元时云南开始烧制青釉瓷器,元末明初出现大量青花瓷,到清初逐渐衰落。青花瓷的烧瓷上釉的技术由内地传入,并很快兴盛起来,最为著名的窑口是玉溪窑和建水窑。  相似文献   

7.
作为整个时代文学主流的唐代诗歌,以其辉煌的成就表现出多元一体的和谐状态,使中国文学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代。探究唐代诗歌繁荣的内在主体原因,一直以来是文学研究重要的课题。根发于中国古代智慧的"和谐观"对唐代诗人才华的浸润,使呈现多元和谐的唐诗永远闪烁着诗性智慧的光芒。唐诗继承和显现了中国古代美学天人合一、真善统一、情理归一等等极具东方色彩和民族特色的和谐观的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8.
唐代处于我国帝制时代的鼎盛阶段,在法制方面多有建树。从大量资料来看,唐代法制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极为深远。唐太宗等人非常注重对法规的制定,建立了完善的法制体系,形成自己的特点。唐代法制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唐律已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彭雪华 《前沿》2010,(18):128-131
唐代是佛教迅速发展的时代,目连变文受到唐代佛教文化的影响全面而深远:唐代佛教的世俗化产生了变文这一更易传播的文学样式;唐代佛教的中国化使得变文中的目连形象更具有儒家孝亲色彩;目连变文中的程式化套语多出自佛教典籍;表达则体现了鲜明的佛典叙事特征;乃至其传播都受到佛教信仰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同时也是一条陶瓷之路。 明代的"坐岩观音"、清代的"青花瓷"、民国的"瓷梅花",5000多件做工精美的陶瓷作品陈列在德化陶瓷博物馆里,仿佛在诉说着当地陶瓷业的发展史。作为古代"海丝"的重要物质载体,陶瓷产业发展在泉州由来已久。据学者研究,10-14世纪德化县窑址遍布,迄今已发现外销窑址185处,其密度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1.
西施是中国古代著名美女,亦是经常出现于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文学形象。唐代,我国诗歌创作达到颠峰,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流传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就有很多是吟咏西施的。本文以唐代西施题材的诗歌为关照对象,发掘此类诗歌在整个唐代的演变特点,并且以小见大,进而审视唐代诗人在思想、艺术等方面的时代特色和流变轨迹。  相似文献   

12.
影子 《今日民族》2014,(12):41-44
<正>"这是我们这些年里搜寻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结构建筑,除殿本身为唐代木构外,殿内尚有唐塑菩萨像数十尊,梁下有唐代题名墨迹,拱眼壁有唐代壁画。此四者一已称绝,而四艺集于一殿,诚我国第一国宝也。"——《中国建筑史》梁思成(1944年)佛光寺,这座距今1100余年的中国古老木结构唐代建筑,坐落在乡间僻壤,默默地散发着大唐盛世的遗韵,仿佛是现实中一个遗落的梦。这个冬日,终于踏上追寻  相似文献   

13.
海底寻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英国人米歇米·哈切尔(Micher Hartcher)等在中国南海海域找到一艘古代沉船,并偷偷地打捞出大批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年)出产的青花瓷和金锭等珍贵文物,次年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拍卖了12万件瓷器和125块金锭,获利约2000万美元。此事对中国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刺激。  相似文献   

14.
陈楠 《人民论坛》2010,(1):108-109
礼法合一是中国古代法制最大的特点。唐代法律更是这一体系的典型代表。唐律是唐朝刑事司法制度的体现者、规范者和捍卫者,唐代法律通过刑罚来惩治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因而,礼法合一的法律文化对唐代刑罚制度有着至关重要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唐代考课制度在中国历代最为完善,重视考核官员德行,属于职官管理制度的一部分。唐代考课制度将所有的官与吏均纳入到考课范围之内;等级与标准明确、客观,便于执行;制度严密而公正。其以考等定奖惩,有力推动了吏治的改善,使得唐代良吏不断涌现,对于当代社会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严铭 《前沿》2011,(16)
禅宗对中国诗歌的影响,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不久后就开始了。援禅入诗,使诗禅浑融,大大提高了诗的品格。本文旨在论述唐代文人取法佛禅为诗的心性理论,探讨他们通过与寺院、禅僧的种种因缘关系,实现其诗思禅心的共融表达;也从一个侧面窥见唐代文人在科举仕途之外的活动空间和生命状态。  相似文献   

17.
渠堰使和唐代水利灌溉的管理●韩国磐一渠堰使是唐代关于水利灌溉方面的使职差遣官,欲知其原委,就得先谈谈唐代水利灌溉的管理概况。唐代是中国史上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形成了一套水利灌溉的管理制度。唐朝在六部之一的尚书工部下设有水部司,置水部郎中、水部员外郎各...  相似文献   

18.
陈淑芬 《求索》2010,(3):148-150
作为能源进口大国,美国的能源运输主要是依靠海运。保障海上能源运输通道安全一直以来都是美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9.11后,海上恐怖主义愈演愈烈,美国政府从法律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和努力,制定大量海上反恐的措施和法规。在推动国际社会立法发展的同时也提出了诸多挑战。中国应以此为鉴,不断完善海上反恐法律机制,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安全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刘小兵 《求索》2014,(2):125-128
魏晋之际的阮籍经历了痛苦、挣扎、抑郁和绝望的心路历程,其“穷途恸哭”的情怀在唐代士人群体中激起了深刻的共鸣;而阮籍从“隐于竹林”到“隐于朝市”的隐逸轨迹,也给同样面对出仕与隐逸两难困境的唐代士人以历史的启示。从唐代士人对阮籍隐逸方式的接受与改造,可以部分体察中国古代士人心态之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20.
在 2 0世纪海外的中国文学研究中 ,唐代文学是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集中了许多优秀学者 ,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台港澳地区的唐代文学研究 ,选题广泛、新颖和研究方法多样化 ,但研究的热点较集中于大作家。日本、韩国的唐代文学研究注重实证 ,深入细节 ,工具书的编纂和作品的翻译、整理卓有成果 ,关注宗教、思想与文学的关系 ,对中唐文学的特别关注尤为引人注目。欧美的唐代文学研究多研究综合性的问题 ,视角新颖 ,较为关注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关系 ,也比较注意叙事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