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特作为20世纪法国杰出的存在主义代表,其前期的自由观是当时法国社会状况的哲学伦理反映.萨特坚持绝对自由观点,认为存在即自由、人的价值、意义等都是在人的自由行动中得到体现和实现;人的自由在选择中实现,人要为其选择承担完全的责任.萨特的自由观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但也存在形而上学等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2.
安博 《前沿》2014,(1):70-71
人的自由问题是哲学家们长久争论的问题之一。马克思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也是对世界的改造,自由实现的手段就是劳动。萨特的自由哲学为我们展开了一个新视界,没有已经被确定的人,存在先于本质,人都是在自由中不断地选择重塑自我。本文将比较二者的异同点,重点在萨特自由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5,(10)
斯宾诺莎与萨特的哲学都体现了对人的关照,但是二人从不同方面强调了人的自由。萨特认为自由是人存在本身,其自由是立足于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本体论;而斯宾诺莎则把理性当作自由,他的自由是把"上帝"作为真观念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本体论范畴。将二者的自由观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更加明辨自己人生中的是与非、取与舍、得与失、为与不为。  相似文献   

4.
逯宇 《传承》2008,(16):104-105
自由伦理观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其中,责任观是其自由伦理观中的最后落脚点。本文在论述了萨特的绝对自由和绝对责任的关系后,从三个方面对绝对责任观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绝对责任观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必将引导人们从尽责走到失责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自由伦理观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其中,责任观是其自由伦理观中的最后落脚点.本文在论述了萨特的绝对自由和绝对责任的关系后,从三个方面对绝对责任观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绝对责任观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必将引导人们从尽责走到失责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萨特自由观虽然推行“绝对自由”,但其“自由”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般宽广和美妙,要受到处境的各种限制,一开始就蕴含着“不自由”。为了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其自由观,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角度对萨特自由观中蕴含的“不自由”作些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自由与沉沦——存在主义自由观之原形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一谈到存在主义,大多以为存在主义主张人有绝对的自由去选择、行动,等等。其实,存在主义自由理论中还包含人的沉沦和异化。人的沉沦和人的自由是存在主义自由理论两个不可分的方面,忽视其中任何一面都不可能全面正确理解存在主义的自由理论。本文拟以海德格尔和萨特为代表揭示存在主义自由观的原形和实质。  相似文献   

8.
人作为个体存在和“类”存在的有机整合体,是一种实践性存在物,现实生活世界体现出人的本体性存在。马克思探究人的存在,最终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这里的自由不单纯是“个体”自由,更表现为一种“类”的自由。在与萨特思想进行比较的同时,更进一步揭示出自由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9.
论萨特关于社会历史中的人的存在张康之萨特是以思考人的存在状态而著名的。在写作《存在与虚无》时期,萨特是单纯从个人的活动和选择中去思考人的本质的,因此,这时萨特眼中的人,是处于社会和历史之外的、苦闷的、孤独无靠的人。到了写作《辩证理性批判》时期,萨特试...  相似文献   

10.
晁珊珊 《小康》2013,(9):86-89
法国哲学家萨特曾在《为什么写作》中这样提问:"我们为什么写作?"他的回答是:"为了与世界的严肃性——人性、正义等相遇。"而当你真正走进了玛格南之后,你会发现,其实摄影更接近萨特的答案。60年前,一个法国人、一个英国人、一个匈牙利人和一个波兰人。共同经历了硝烟弥漫的二战后,走到一起,于  相似文献   

11.
朱先莉  郝姗姗 《传承》2009,(12):32-33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是指人在劳动中认识必然实现人自身解放的过程,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最终指向是人的自由全面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视域下,追求完善的人性,认识客观必然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合,消除人的异化,人才能全面自由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晓燕 《前沿》2005,1(5):29-31
自由不仅是指人进行选择的权利而且还包括这种选择权利实现的过程。本文试从政治维度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自由的主体、现实基础和自由的限制问题, 说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历史性、现实性和理想性。  相似文献   

13.
存在主义自由观认为,人就是自由,自由是绝对的。这样一种自由观影响极大,流传广远。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认为自由是相对的、自由的选择应有积极、正确的目标,自由选择不仅要负道德责任、更要负法律责任、自由的根本价值是为人民服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自由观会不断地演变,其变化的轴心应以人民的利益为准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是指人在劳动中认识必然实现人自身解放的过程,而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最终指向是人的自由全面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视域下,追求完善的人性,认识客观必然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合,消除人的异化,人才能全面自由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人学观是对传统人学观的颠覆,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在哲学思维上的突破。马克思人学观中蕴含着一种"合"的哲学思维,"合"体现在人与世界相联系、相统一,人在实践活动中完善并发展自我,既实现自我价值又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肯定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马克思人学观是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相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科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李杰 《前沿》2012,(1):57-60
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自由观,为我们提供了科学认识自由的方法论前提。自由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应该对每个人的自由权利给以尊重;人的自由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在人与人结成各种社会关系中才能得以实现;人的自由依赖于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人的需要发展是人的自由发展的动因。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可以把人的自由划分为生存自由和发展自由。按照自由的内容可以将自由划分为经济自由、政治自由、道德自由以及法律自由等。经济的、政治的和精神文化层面的因素综合影响着人的自由实现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柏克在《法国革命论》中,从权利的让渡、人的权利和法律的关系、权利同自由与法律的关系、权利与传统的关系以及对待权利的态度等方面阐述了其保守主义的权利观。柏克的权利观所体现出的思想精髓对我们有借鉴意义,它启示着我们应当强调现实,审慎节制,关怀人性,珍视传统,强调道德,服务于民,居安思危。  相似文献   

18.
刘家竹 《人民论坛》2011,(9):216-217
柏克在《法国革命论》中,从权利的让渡、人的权利和法律的关系、权利同自由与法律的关系、权利与传统的关系以及对待权利的态度等方面阐述了其保守主义的权利观。柏克的权利观所体现出的思想精髓对我们有借鉴意义,它启示着我们应当强调现实,审慎节制,关怀人性,珍视传统,强调道德,服务于民,居安思危。  相似文献   

19.
任芳  许元政 《前沿》2009,(5):32-34
马克思对自由的理解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因此,这种自由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这些自由就是言论、出版自由和选举自由等。马克思认为这些自由是普遍的,客观的,天赋的,而不是少数人所享有的自由。佩弗认为,马克思自由观显现出人的创造性,是人的自由的最大实现。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关于什么是正义,"一个人有一个人理解"[1],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未曾直接阐述过什么是正义,但曾在著作中批判过资产阶级关于正义的理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们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寻求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但是存在两种误解。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才能实现实质正义,可见,马克思的正义观是"以人为本"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