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瓷器既是先民们的基本日常生活用品,同时又是极其珍贵的工艺品.新干商墓的陶瓷器富有独创性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出土的器物不仅种类繁多,设计精巧,造型新颖,制作、烧成工艺先进,尤其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制作技术是陶工们的智慧结晶.这些陶瓷艺术的器形与装饰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从而使新干商墓的器物具有了造型美、装饰美、质地美,体现出一种素朴的艺术风格和淳厚、粗犷、深沉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2.
曹芳  张懋镕 《求索》2013,(6):64-66
周文化与商文化有承继关系。但亦有其自身独特的面貌。周公“制礼作乐”之时是西周文化模式确立的时期,这种变化也推动着西周青铜艺术新风格的形成.其主要特征在西周中期逐渐显露,其特点有四:列鼎制度形成、器物造型趋于简洁典雅、装饰题材与风格的抽象化与几何化、金文大兴。这些方面也反映出西周中期文化的世俗化、理性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蒋烨 《求索》2011,(6):103-104,75
中国廊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在非物质层面均蕴含着美。廊桥美包含和谐美、意境美、技术美、功能美和艺术美等五个方面。其中艺术美是中国古代廊桥区别于他国廊桥的重要特征。本文从桥梁艺术美的概念入手,一方面从点、线、面、体等造型元素探求了廊桥的造型美;另一方面从雕刻、彩绘、涂色,以及对联、书法等其他装饰手段分析了廊桥的装饰美。  相似文献   

4.
安顺地戏面具装饰艺术在旅游商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森 《前沿》2012,(20):163-164
贵州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其民间艺术具有极大的特色,而贵州省的安顺地区作为地戏艺术的独特代表,其面具艺术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本文从造型特征和色彩表现两个方面分析了安顺地戏面具的装饰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从装饰元素在旅游商品包装中的直接运用、装饰造型向旅游包装设计的引申、民俗文化的传承对旅游产品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安顺地戏面具装饰艺术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此彰显安顺地戏面具装饰艺术对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显在影响和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婉尧 《传承》2010,(24):160-161
楚国青铜礼器融合了商晚期到西周时期中原文化的庄重大方与楚地文化的瑰丽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巨大的审美价值。和尚岭二号楚墓出土器物的组合体现了该墓的用鼎形制、级别,其中青铜礼器的构造、纹饰演变和玉礼器的形制与纹饰特征对研究这一时期的楚墓礼制文化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轶群 《传承》2009,(2):84-85
中国传统家具中能以高超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绝伦的艺术造型著称的唯有明式家具。明式家具的视觉艺术大大增添了中国传统家具的艺术魅力,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科学创造精神。它素以完美造型,独特的结构,精彩的装饰,天然的木纹肌理,以及深厚的人文内涵的气质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家具中能以高超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绝伦的艺术造型著称的唯有明式家具.明式家具的视觉艺术大大增添了中国传统家具的艺术魅力,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科学创造精神.它素以完美造型,独特的结构,精彩的装饰,天然的木纹肌理.以及深厚的人文内涵的气质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相似文献   

8.
蒋烨 《求索》2008,(1):80-81
本文以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特有的风雨廊桥作为研究对象,就形式美、功能美和环境协调美三个方面论述其“技术美”特征。这些桥梁是古代桥梁发展史的鲜活例证,且形式多样,造型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同时,并借此文呼吁桥梁设计师们更多地关注保护和修复侗族廊桥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发明型、实力派的陶瓷艺术家,宁勤征在陶瓷艺术的材质开发、工艺革新、装饰创新方面勤于探索、勇于创造,尤其对现代陶瓷高温色釉艺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开拓创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在民间青花、青花刷花、釉上雪景刷花、高温颜色釉综合装饰、高温亚光颜色釉综合装饰、现代瓷艺造型设计、高温中华红水墨彩等方面均有独到建树。宁勤征开发的"中华红"高温色釉综合装饰系列和"皇家颜色釉"综合装饰系列陶瓷佳作,成为中外收藏家热捧的珍品。宁勤征的陶瓷美术作品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材质新颖,形式多样,别具一格,达到了融合材质美、工艺美、  相似文献   

10.
鼓楼是侗寨特有的建筑,其整体外观雄伟壮观,装饰艺术工艺精湛,是侗族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的集中体现。侗寨鼓楼如塔似阁,其造型独树一帜,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不可多得的瑰宝。鼓楼的装饰充满了地域特色和审美特征,从侗寨鼓楼的传统文化精神、象征符号、装饰题材和装饰色彩展开论述,探析侗寨鼓楼装饰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从早期的装饰艺术看,装饰是为适应一定的实用目的而产生的,大多适用于客观环境和某种客观对象,如装饰壁画、点缀器皿、饰品等,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程式和表现手法——装饰性.装饰往往要和工艺制作相结合,大多受工艺材料和制作条件的制约.因此,现代的产品设计中装饰艺术又具有一定的工艺性.如何在现代产品设计的外观效果上表现这些特性,使装饰艺术得以延续,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楚漆器既是立体的造型艺术,又是以漆、木为媒介的装饰彩绘艺术。它是一种兼有雕刻与绘画两种造型因素的综合艺术样式,融立体造型与装饰彩绘于一体,将二维嬉戏于三维之中,平面和立体相映成趣,在整体审美观上达到了相对完整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求索》2015,(0)
2010年8月,为配合醴陵至茶陵高速公路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攸县文物局在攸县酒埠江镇色江村燕子岭发掘了8座汉晋墓葬,其中有2座相邻的东晋墓,出土有瓷器、铁削等器物。通过墓砖纪年和器物器形比较,可以推定两墓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宾有艳  李晓弟 《前沿》2013,(14):177-179
藏族装饰图案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成为题材广泛、造型多变、构图对称均衡的独具其文化内涵、宗教特色和造型体系的重的民族装饰图案之一。本文从藏族装饰图案基础造型的角度出发,对藏族装饰图案的基本题材和象征寓意,造型原理和组织形式以及形式美三方面进行研究,以加深人们对藏族装饰图案造型艺术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扩大藏族文化在各地的传播和交流。  相似文献   

15.
斗彩瓷是景德镇陶瓷装饰中极具地域特色的重要品种,是一种把多种装饰技艺融为一体的造型艺术。斗彩装饰的瓷器,不单调,釉上釉下相交错,高温低温相辅助,工笔写意相呼应,显得完美。斗彩瓷自明代宣德时期出现,在成化年间发展,是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装饰、器型和文化特点上,影响到后世。在与雍正斗彩比较中,雍正斗彩不仅继承了成化斗彩的装饰特点,更有其自己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收藏灵感     
马铭,山东人,现居北京,是一名设计师。他的工作室在北京黑桥艺术区,其中各个朝代的瓷器、紫砂、家具、雕刻与他自己的设计模型、设计图混杂摆放着。马铭收藏古代器物最初是为创作收集素材,逐渐被各个时代古代日用器物的造型所吸引。中国古代器物自身的魅力,马铭认为是他创作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7.
文物鉴赏     
<正>彩绘云龙纹漆樽西汉,1978年云梦睡虎地47号墓出土。樽的盖面中心绘云龙纹,器身饰波折纹。樽是秦汉时期最主要的盛酒之器。它的器壁用薄木卷制,盖面与器底用厚木斫制,器壁与盖面、器底再以漆相粘合。其特点是盖顶有三个铜纽,底部有三个铜蹄圈足。战国晚期出现的金属釦器新工艺,在秦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釦器是用金属镶包漆器的口、腹、底边,或用金属制作耳足等附件。一般用在樽、卮、奁等器物上,主要起加固作用,又具有特殊的装饰效果,使漆器显得富丽堂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国外的残疾人社会,迅速兴起一门新艺术——触摸艺术。美国称之为贴近艺术,日本叫做造型艺术。尽管名称不同,但都通过盲人用手去抚摸不同材料制成的、形状各异的艺术造型,通过触觉体会其中的立体美、形象美,在内心世界产生艺术的共鸣与震撼。  相似文献   

19.
五光十色话钧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钧窑瓷器是中国北方地区宋元时期最重要的瓷器产品,中国古代明朝以后的文献都将其列为宋代五大名窑。 在北宋晚期至金代前期就开始生产的早期钧瓷,主要是小件器物,制作精良,釉层较薄,部分产品还采用了“裹足支烧”的方法,在器物底部留下了细小的支钉痕迹,这种工艺与北宋晚期北方地区诸多窑场流行的生产工艺相同。器物的品种十分丰富,碗、盘、钵、盒、注壶、盏托、香炉、连座瓶、盆等,特别是菱口大碗和海棠式长盘,造型优美精致。此时期还发现了内施天青釉、外施紫红釉的器物,釉色秀美娇妍,开钧窑陈设类瓷器之先。 钧瓷技艺精湛,炉火纯青,造型庄重完美,釉色巧夺大工,宋徽宗时被定为御用品。许多人将钧瓷称为“宝瓷”。  相似文献   

20.
王贵民 《前沿》2013,(14):173-174
赣南客家的吉祥图案艺术的发展演变,与其迁徙的历史一样是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赣南客家吉祥装饰图案应用在建筑、服饰、手工艺、生活器物中,主内容有演义传说、戏曲故事、有神明、瑞兽、花鸟、有山水、花鸟及书法等。本文主按照装饰题材对赣南客家吉祥装饰图案进行了分类并将其与中原地区的吉祥图案做了细微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