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经历了极其复杂和曲折的探索历程.纵观党的整个历史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历史时期,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探索出两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取得四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
陈其胜 《求索》2013,(6):249-25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形成和确立的正确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历程,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逻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内容.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关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逻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运用,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战略任务。这项任务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但是党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综观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探索,将有利于总结历史经验,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4.
30年改革开放积累的十条重要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部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史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总结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不断解决中国时代课题的历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正是在不断定位每个时代的历史方位,解决时代突出矛盾,破解时代痼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围绕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代课题,不断探索和解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四大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安立 《传承》2010,(36):38-39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形成、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准确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对于学习好、建设好这一学科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当前,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发展的历程,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的内涵,坚持好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应该坚持的几个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和根本经验。一百年来,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三次伟大飞跃,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提供了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引。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之“矢”来射中国这个“的”,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相似文献   

8.
论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来说,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转折性意义,这一总的历史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其具体的历史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一波三折,凸现曲折性和艰难性;"路线"斗争空前激烈,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渐摆脱自发状态,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自觉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摆脱共产国际的控制,走向独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的研究也日益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出版的相关论著不断增多,本文对近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研究的的论著作了介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的分期、基本经验、基本规律、基本特色、基本成果、基本路径等方面的研究作了归纳分析,并认为,这个课题研究成果数量不少,但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开拓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大新的理论形态。这一理论形态的伟大历史成就,不仅使它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旗帜,也深刻启示着世界人民对未来发展的新探索。本文重点从三个方面概括了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断探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探索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紧密联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历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表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内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运用,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活力.始终坚持和不断丰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读懂党的百年理论探索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搞清楚这一探索历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3.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而且义不容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只要我们在实践中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那么我们就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实践中谱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至今已经有70年的历史。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新时期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澄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的各种误解,揭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中国化”特色,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途径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得出来的基本的结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共实现了三次伟大的历史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总结这三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前提;立足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理论上的不断创新,坚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力源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加强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及其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逻辑起点。毛泽东时期主要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探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条件和形式;改革开放新时期,则主要从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需要出发,探索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形态和实践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起点的转换,缘于革命和建设事业在不同历史阶段上的需要,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的认识,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侯彦峰  许春玲 《前沿》2012,(8):46-48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从传入中国,就开始其伟大的中国化历程。延安时期,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最突出表现于探索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路径。毛泽东留下的这份宝贵的哲学遗产,对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传统政治文化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有着二重效应,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着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涤除教条主义和探索如何建设社会的形成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月泉 《桂海论丛》2004,20(5):16-19
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史的角度看,邓小平理论是开启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发展的理论;从中华民族复兴史的角度看,邓小平理论是推动20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巨变的精神动力;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看,邓小平理论在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史看,邓小平理论是这一理论的第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新的课题。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语境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前基本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第一,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还有无必要?第二,如果有必要,那么在中国现代化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可能?前一个问题诉诸于两个关系,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性”理论的关系;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后一个问题诉诸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探索,即:在世界视阈、解释学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立场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走向当前的中国现代化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