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老子指归》是西汉隐士严君平对《老子》思想的理论阐发,是西汉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它的哲学思想包括世界观、人生观、辩证法等思想内容。其中,世界观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宇宙的衍生过程进行"道→一→二→三→万物"的详细描述;其丰富深刻的人生观是其哲学思想中最有个性特色的部分;其和谐、阴柔的辩证法体现了道家哲学思想的普遍特性。它纯洁、深化了《老子》的思想内涵,它也具有主观性、因袭性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郭玲 《小康》2019,(13)
正成都对我来说,是个亲切的城市。我算是半个四川人,虽然生在天津长在天津,但因为爷爷奶奶生活在绵阳,所以隔几年就会回一趟老家。绵阳离成都很近,只有一百多公里,回老家的旅途,成都常常是绕不开的一站,而每一次的接触,成都都会给我不一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1994年7月10日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普通的一天,但在中国足球史上却是值得记住的一天,一百余名四川球迷扛起“雄起”的大旗,包机飞赴黄浦江畔的上海,为四川全兴足球队客场挑战上海申花队呐喊助威.此次壮举开中国球迷包机异地助威之先河,其影响已远远超出足球本身,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强烈的反响.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活动的成功举办,更标志着成都球迷乃至四川球迷已经成为中国足坛上一支引人注目的生力军.前几年,提起中国球迷,人们言必称沈阳、北京、广州……,成都球迷在中国还默默无闻.这不怪成都球迷无能,因为成都当时没有一片足球的土壤.成都唯一的体育中心从1984年推倒重建至落成历时八年,在这漫长的八年中,成都球迷饥渴、焦虑而又无奈,他们看不到高水平的足球赛,他们英雄无用武之地.1992年初,恢宏壮观的成都  相似文献   

4.
王琛 《学习与实践》2005,(6):39-43,49
近年来,城市品牌成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许多大中小城市,都正在积极塑造自己的城市品牌形象。其中,成都市“东方伊甸园”概念的推出,是颇为引人注目的一个城市品牌塑造个案。我们可以通过它,来看中国城市品牌的塑造。“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是张艺谋在2003年为成都制作的中国第一部城市形象宣传片的结尾语。成都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成都究竟该向世界派发一张什么样的名片?近年来一直是成都乃至更广范围内的热门话题。与此同时,在国内很多城市,塑造一个怎样的城市品牌也逐渐成为讨论的热点。2004年4月,…  相似文献   

5.
成都人好玩几乎与成都人好吃齐名。好吃使成都成了中国四大菜系之首──川菜的发祥他,而成都人好玩的历史至少使一种公共场所成为世界奇观──茶铺,从前的茶铺里,几乎是集成都人好玩特性之大全的。到今天,成都人的玩法可以说层出不穷且未有穷期。早年成都茶铺之多堪称世界奇观,一条百米长的街上竟能有两。三家茶馆。坐茶馆休闲娱乐的观念在成都人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在里面可以摆龙门阵,下棋打牌,又可看戏听书观杂技,同宋时勾栏瓦肆一般。不过现在成都老茶馆已被新派甚至是海派的豪华型茶坊所取代,茶比饭贵的观念渐渐形成。茶坊中饮…  相似文献   

6.
秦俊勇  李鑫  陈峰 《小康》2004,(7):16-19
一场自上而下的官员"问责风暴"近期在成都刮起。从5月11日到16日短短5天里,成都市先后有15名科级官员被免职或停职,数名官员受到其他处分,据当地媒体报道,他们被处分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工作"不在状态"。"你在状态吗?"在成都政界,这已成了一句流行的口头禅。记者借机也赶了趟热闹,在成都街头随机访  相似文献   

7.
宽街窄巷     
赵玫 《天津人大》2009,(7):42-43
很多次来过成都,很多次都能看到崭新的景象。这一次,友人说,一定要去“宽街窄巷”。不知道宽街窄巷是一个怎样的所在,但就成为了暂居成都时的一个强烈的愿望。但每一天从成都前往灾区的日程排得很满,回成都时往往早已夕阳西下。黄昏中所能看到的,只是酒店对面的高楼大厦。惊异于成都人在高层住宅中修建的那些房顶花园。各种各样的植物,那么青翠欲滴、  相似文献   

8.
秦俊勇  陈峰 《小康》2004,(7):20-21
在中国众多知名城市中,最近几年,成都颇为"流行"。清香的茶、麻辣的肉,是这个城市的名片;休闲,成了这个城市的思想。想知道成都人有多休闲?数一数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馆,看一看街头时尚男女的笑脸便会明白。有人说,休闲与懒散相伴,二者其实相差甚远。也有人说,成都人在麻辣烫中思考谋略,蓄藏活力。无论说法如何,总之,成都,正在流行……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2023,(9):55-56
<正>8月19日,2023“一人一伴·微拍秀”两岸青少年创意微视频交流创作活动结营仪式暨首映颁奖典礼在成都峨影厂1958电影城举行。两岸青少年一人一伴、携手同行,深入成都人文景点、历史名胜和大运场馆,全方位感受天府文化、体验蓉城生活、感知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用镜头讲述成都故事,历经7天研学拍摄,4部优秀作品新鲜出炉。本次活动由成都海峡两岸交流协会主办。  相似文献   

10.
成都的茶市     
成都的茶市徐伯荣四川产茶,买茶卖茶饮茶历史悠久,茶于四川,无疑于是一页辉煌的历史。成都是四川最大的茶叶市场。每年,南路茶,指宜宾、珙县,筠连、峨眉等地产的茶叶和西路茶,指名山、雅安、荥经等地的茶叶,纷纷在成都进行交易,成为成都茶叶市场的支柱。成都茶叶...  相似文献   

11.
时讯     
《两岸关系》2006,(2):67-71
地方动态海峡两岸同心奔向2008奥运——成都台北两地同时举行2006年“蓉台新年健步走”活动2006年元旦,由成都市体育总会、成都海峡两岸交流协会、台湾健康生活与运动协会共同举办的2006年“成都(台北)——台北(成都)新年健步走”活动在成都、台北两地同时举行,以此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共同表达“海峡两岸同心、奔向2008奥运”的美好愿望。成都方面2006年是“成都体育娱乐健身年”,在新年的第一天早晨,由两岸同胞10000余人共同参加的四川省暨成都市全民健身跑成都市第37届元旦越野赛拉开健身年活动的序幕。此次活动以“海峡两岸同心、奔向2008…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2,(3):86-87
正开放的世界,是成都的舞台;开放的成都,是世界的机遇。全球产业布局在加速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持续深入,承接国内外产业大转移,将是成都实现超常规发展的机遇。在这个开放的舞台上,成都如何抓住历史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谈乐炎 《小康》2012,(5):88-90
成都能否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成为中国第四城,一向是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对于成都的文化及休闲并无异议,但是对成都的"财富"实力则颇为怀疑,这一次,借"财富"论坛向全球最强大公司发出的"请柬"无疑是检验成都"第四城"实力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4.
微头条     
《小康》2016,(12)
正#熊猫主题地铁将亮相成都想去坐吗#@央视新闻:成都地铁计划打造一列熊猫主题列车,近日,一群成都地铁粉丝在生产车间提前见到了装修中的熊猫主题列车。列车座位旁的挡风板已装上黑白熊猫头像,未来车厢中立柱将装修成竹节风格,扶手拉环会制作成熊猫头像↓↓网友:舍不得下车了。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6,(28)
正"成都引力"正在加强,自去年以来,创新创业氛围浓郁的成都,日渐成为双创沃土,现在成都的产业经济凭借着草根精神,完成了从"成都制造"到"成都创造"的精彩一跃,在今年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成都不仅在投资总量上继续保持领先,投资增速亦开始发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的城市定位经历了多次变化。上世纪80年代,成都的城市定位一直是四川的省会城市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6.
讲求实际注重激励“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是写进成都人事局1993军工作要点“45212”工程之“1”。讲求实际、注重激励,则是成都人落实规划的工作方针。根据这一工作方针,1993年成都人事局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重点在三个方面进行:一、以两...  相似文献   

17.
晚清民国的成都是现代川菜菜系的发源地与演变中心。成都的满族和回族人口也影响到了现代川菜菜系在成都的定型、发展和走向成熟的历史进程。满族、回族等少民族饮食文化推动了近代成都饮食业的发展,从原料选取、烹饪技法、菜品制作、筵席内容等方面给现代川菜菜系以影响。生活在成都的满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为成都市民的饮食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带来了新的饮食品种,大大丰富了成都川菜中的面食、糕点、小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像许多城市一样,成都也有一条穿城河从自己胸膛上汩汩淌过.多少年了,这条叫做府南河的东去流水,如同伟大母亲乳汁一般给予成都以文明滋育,成都因此而获得“天府之都”、“既丽且崇”的美名.在赞美和感激府南河带给成都的一切文明的同时,人们看到了这条母亲河韶华已逝,昔日的绰约风姿,渐渐演化成老人们磨破舌头的回忆.母亲河,她背负了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7,(28)
<正>今年6月",成都治水十条"出台。作为成都治水政策的加强升级版,其中提出的"重量级"举措,强化了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水"共治,致力解决十类问题,并注重全民参与,充分体现出成都治水的决心。成都,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翻开历史,曾经有多少文人墨客溯江而上,"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就连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都  相似文献   

20.
卖水人和自来水□徐伯荣老成都人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为居家七件事外,生活必须者莫过于饮水了。在解放前成都人饮用水是很困难的,于是,成都街头出现了卖水人。当时市民用水依靠井水与河水。每家每户均自备瓦缸一口,一般容积为二三挑水。大户人家制做石缸装水稍多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