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本世纪4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曾兴起了一场“经理革命”,即由专门的经理人员替代企业所有者,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是因为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现代化,使企业管理任务越来越复杂艰巨,一般的资本所有者远远不能胜任了,而需要有专门的经理人才才能承担.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不是企业所有者的管理者都能像所有者一样把企业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同劳动集体之间的关系是实行何种经济方法和经济机制问题的核心,是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关键。保加利亚共产党认为,国家是社会主义财产的所有者,它通过国家机关和“国家—社会”机关系统实现所有者代表的职能。作为人民的代表并受人民委托的社会主义财产的所有者——国家,在管理经济方面具有以下的基本职能:(1)发展和增加社会主义财产;(2)指导直接利用社会主义财产的方式,以保证国家财政的基本平衡和发展的必要速度;(3)保证劳动集体有效地经营这些  相似文献   

3.
未能重视劳动力所有者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资本论》的一大缺憾,真正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劳动力所有者而不是资本所有者。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政企关系可以理解为“三管两不管”。三管是指:一管企业的投资方向和宏观生产经营方向。政府应通过制订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引导企业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避免因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而导致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在企业的宏观生产经营方向上,应通过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予以调节,以引导企业从事一些科技含量高又适合未来社会需要的产品开发。二营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所有者的权益。国有资产没有人格化的所有者,国家只能委托代理者进行产权管理,但代理者并非所有者。因此,…  相似文献   

5.
转轨时期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段强 《新视野》2001,(6):57-59
按照委托——代理理论,公司企业由于实现了资本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因而企业的资本所有者与资本的使用者发生了分离。作为资本的所有者,公司股东不必都亲自经营、管理企业,而作为资本具体占有者及使用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资本所有权,他只是代为企业股东经营管理企业。然而由于资本的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的利益的不一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存在及不能用完全合约来规定企业经营者的所有行为的话往往会产生企业经营者不认真履行职责及滥用权力等“内部人控制”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无论是在西方国家公司企业还是在…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一些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造,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了分离,在一些国有企业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企业的经营者掌握了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架空所有者的控制和监督,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充分体现自身利益,甚至往往和职工联手谋取各自的利益,损害了所有者即国家的利益。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不受损害,必须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并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柴正 《新湘评论》2002,(7):20-20
一、国有资产的概念。国有资产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理解。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即国家以各种形式进行的投资及其收益、拨款、接受的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和财产权利。狭义的国有资产仅指经营性国有资产,即以营利为目的而使用的资产,其实质是国家作为投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各种所有者权益。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改制后,企业所有者逐渐成为强势集团,而职工则日渐边缘化为弱势群体,为其代言的工会组织随着企业的改制,功能日趋弱化,尽管有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但无法阻挡这种弱化趋势的发展。近年来,由于企业侵害职工权益而引起的劳动争议和劳动纠纷呈上升趋势,广大职工迫切要求工会组织能更好  相似文献   

9.
国有资产或称经营性国有资产,是国有财产的一部分。一般是指国家依据法律取得,或由于国家资金投入、资产收益、接受馈赠而取得,直接用于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总称。其价值形态称为国有资金。国有资产不同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根本点在于,它不仅要求保持历史上累积而成的存量,而且还要依据资产所有权获取资产收益。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是资产的所有者——  相似文献   

10.
《唯实》1994,(1)
公有制究竟以什么名义通过什么方式实行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直到今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公有制都只是抽象所有制.实际所有者是国家.公有制必然以国有制形式出现.纵然人们可以说有一个全民性的团体来管理,而不言国家,然而,此团体必具国家的特点.公有制是国有制.既然如此,那么在公有制条件下,一个普通工人和国家主席、总理、部长、局长、与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可能是平等的.公有制下的工厂总是隶属于地方或中央政府的某一个部门,它的厂长一般由此部门或组织人事部门任命.政府的某些部门对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等具有实际的支配权.就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国家来支配,甚至垄断本应属于全民、全社会共同拥有的生产资料.而工厂的普通工人.他们只是生产资料的名义上的所有者.他们的权利实际上仅限于把原料通过机器变为产品,并领取根据“按劳分配”原则所规定的那一份工资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讲,公有制实际上就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国家是水资源的所有者和管理者,长期以来国家对水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的,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状况和格局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政府处于管理水资源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始终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企业办社会、债务负担过重、冗员过多和税负不公是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这几个方面都与财政政策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来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将财政职能与所有者职能分开,逐步建立财政职能与所有者职能分开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财政职能存在严重的“越位”和“缺位”,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极不适应。国家宏观经济职能部门(如财政部门)对国有企业既行使管理职能,又行使所有者职能,是政企不分的重要原因,使得国家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3.
黄小虎 《红旗文稿》2014,(5):20+25-27
正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洋、矿产资源、农用地、建设用地等等,都属于自然资源。经济学理论把它们统称为土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这是党中央对国家治理思路的一个重大调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专门对此作了说明。他指出:"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的要求。总的思路是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开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管理的  相似文献   

14.
降息利弊谈     
降息利弊谈高艳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因贷出货币资金而从借款人那里获得的报酬。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在社会主义国家,利率作为主要的经济杠杆,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经国务院批准,从1997年10月23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降低金融机构存贷...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的实质是要解决因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我国国有企业正在进行公司化改革,如何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一、两权分离条件下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的属性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增大,股本日益分散以及生产经营技术愈来愈复杂和趋于专业化,现代企业的管理权终将不可避免地从资产所有者转移到具有专门管理技能的经营者手中,这一转移结果使企业资产的价值形态和使用价值形态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分离,股东作为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转为委托代理关系。所有权与经营权在现代公司被分离以后,由于所有者与经营  相似文献   

16.
田峰 《世纪桥》2008,(1):73-73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由土地收购储备机构依照法定程序,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开发整理,并重新提供给土地使用者的一项制度。土地收购储备中涉及的各个阶段的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因此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和立法者不应因其双重身份而得到不同于其他民事主体的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17.
一、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畸形”的原因 (一)国家对企业的资本投入不足 国家是国有企业所有者,行使对国有企业全部或大部分资产法律上的所有权。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的出资者必须按其承诺的出资额缴足资本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然垄断性产业的规制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然垄断领域规制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做法。中国垄断性产业的改革严重滞后,原有体制下的许多僵化和扭曲现象继续存在,经营绩效距消费者和所有者的要求相去甚远。重构自然垄断性产业规制体制、进一步完善价格规制、引入竞争激励规制以及出台相关配套法规已成为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不可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对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完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集中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鸿业教授在《内部文稿》1995年第3期发表的《再论提高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一文中提出,通过妥善解决所有者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来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此思路简洁明确,避免了在产权问题上的纠缠不休,令人耳目一新。但是,笔者感到高文观点尚有欠缺和未充分论证之处。下面笔者就此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一、什么是所有者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高文认为所有者与代理人之间利益分歧普遍存在,构成所代关系的主要内容。但我认为规范的所代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其主要内容和质的规定性是所有者与代理人的利益统一,而不是其利益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