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毕节以"大党建"为统领,选干部配班子、聚人才建队伍、抓基层打基础,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党建新路,为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以前办事要跑几里路到村干部家里去。现在每个村都有400平方米的村委会小楼,不用到处去找村干部了,都是村干部上门服务,尤其是精准扶贫,整得不好还可以给差评,监督他。"80多岁的周明德老人,是大方县凤山乡店子社区的一个普通农民,也是毕节试验区党组织建设工作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2.
李枫 《当代贵州》2013,(1):16-17
2012年12月2日至3日上午,胡锦涛深入毕节市部分区县考察调研。胡锦涛十分关心毕节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对随行的省市领导干部说:"从我第一次来毕节到现在已经27个年头。27年来,不论是在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我对毕节的发展始终格外关注,对毕节各族干部群众始终牵挂在心。"胡锦涛说:"毕节发生的变化,是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这也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科学发展,就一定能够把毕节建设得更加美好,一定能够为各族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2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的署名文章《科学发展观在毕节试验区的探索与实践》。文章高度概括了毕节试验区建立23年来、在"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指引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阐述了毕节试验区加快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具体内容,深刻总结了毕节试验区创造出的推动科学发展的新经验、新精  相似文献   

4.
马本富 《奋斗》2020,(8):76-76
"好去莫回头,再也没有第二个青春"。2016年,走出熟悉的大学校门,我选择奔赴龙江基层的广阔天地做一名选调生。回首四年时光,转瞬即逝,有欢笑、有泪水、有困顿,亦有成长。四年里,我有无数次想回到灯火璀璨的城市,又无数次选择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徐海星 《当代贵州》2017,(3):118-119
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批示,毕节试验区要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同时也要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新经验。牢记嘱托,毕节以行动作答:精准扶贫纵深推进,大扶贫格局逐步形成;千方百计构筑绿色屏障,绿色产业加快发展;人口素质大幅提升,毕节正从"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大市"转变;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经济社会发展瓶颈逐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批示,毕节试验区要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同时也要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新经验。牢记嘱托,毕节以行动作答:精准扶贫纵深推进,大扶贫格局逐步形成;千方百计构筑绿色屏障,绿色产业加快发展;人口素质大幅提升,毕节正从"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大市"转变;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经济社会发展瓶颈逐  相似文献   

7.
陈昌旭 《当代贵州》2016,(24):30-31
正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同时也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新经验。"今年3月25日贵州省委常委会听取毕节市工作汇报,陈敏尔书记提出"坚持三大主题、建设四个高地,打造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升级版"的要求。毕节试验区要闯出新路子、探索新经验、打造升级版,我的理解,就是要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  相似文献   

8.
正在长期的改革实践中培育形成的"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改革开放精神,在毕节试验区干部群众的实践中得到鲜明体现。在这一精神的鼓舞和引领下,毕节有效破解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三大难题",实现了毕节巨变。这种变化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历史任务,需要重新理解和诠释改革开放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义,为毕节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精神指引、思想启迪和前进力量。  相似文献   

9.
刘学洙 《当代贵州》2009,(10):26-29
2007年底,有一次不期而至的受访:中央电视新闻制作中心摄制组编导向我采访1985年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首次考察毕节地区的情况.他们为摄制"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20周年"大型纪实片已在毕节及省城贵阳采访两三个月了.  相似文献   

10.
正01毕节试验区获批成立1988年6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毕节试验区,是川、滇、黔三省的交通要冲,也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地方。31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下,毕节试验区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  相似文献   

11.
下下签     
我还记得乡下的那座古庙,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朴素的乡下古庙。那是十年前的事了,现在不知还有没有。那次我是去乡下旅行,路过它,就进去烧香、抽签。我抽中了一张"下下签"。在我的经验里,抽的签至少都是中上的,很少抽到坏签,那是我抽中的  相似文献   

12.
正毕节探索总结出了"五子登科"建设立体生态、"五种模式"推进绿化毕节、"五轮驱动"发展林下经济、"五开治石"防控石漠化、"五度法则"防控森林火灾、"五改五推"深化林场改革的"六五"毕节生态建设经验。夏日,毕节大地翠绿葱茏,美不胜收。走进林场,仿佛进入天然大氧吧,漫步林荫道,各色树种林立两旁,封山育林给大地披上了绿毯,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地处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毕节,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  相似文献   

13.
吴愿学 《当代贵州》2012,(31):60-61
荟萃了众多专家、学者智慧,由中共毕节市委统战部、中共毕节市委党校、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会、毕节市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毕节模式"理论研究会等部门共同合编的《"同心"思想与毕节试验区》结集出版了。翻阅此书,居然一股久违的翰墨芳香沁人心脾——其装璜之精致到在其次,字里行间闪耀着的精气、地气尤为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把增强文化的凝聚力作为历史性的重大任务进行了科学部署。而文化凝聚力的根本,在于文化价值观的凝聚。在现实性上,一切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即文化价值观的驱动下进行的。毕节试验区以毕节试验、毕节经验、毕节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正对聂宗荣来说,30多年坚持做一件事,并做好了,是他一生中最骄傲的事。自1988年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成立以来,他行走在毕节的城市、乡村、高山以及河岸,用心捕捉毕节每一次变革的瞬间,用光影记录毕节在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征程中的每一个脚印。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毕节市30.29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601个村出列。黔西县脱贫攻坚成功出列,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称号。2018年,对毕节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毕节试验区三十而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等取得了巨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确保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为毕节市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  相似文献   

17.
"5.21"会议以来,毕节市委、市政府及时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贯彻落实推动大会精神为强大动力,把推进"双领先"、实现新跨越作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主旋律,把推动新一轮改革发展作为最紧迫、最重大的政治任务。2011年5月21日,省委、省政府在毕节隆重召开了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这是毕节试验区发展历史上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意见》,吹响了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试验的集结号和冲锋号。会上,省委书记、省人  相似文献   

18.
"开发扶贫惠民生"、"生态建设展文明"……一句句发自肺腑的歌词,来源于海雀村村民感受到的变化,也道出了毕节830万群众的心声。"春季里来气象新,新气象里想亲人;三大主题来引领,他和我们心贴心。""夏季里来飘彩云,开发扶贫惠民生;闯出毕节新模式,城市乡村面貌新。""秋季里来好收成,生态建设展文明;山上栽满摇钱树,山下修起聚宝盆。""冬季里来雪纷纷,人口控制要记清;政策落实制度好,娃娃优育又优生。""试验区来往前奔,同德同向又同行;洞天花海美如画,科学发展万年春。"  相似文献   

19.
大美毕节     
喻丹 《当代贵州》2013,(16):3-3
毕节有大美。大美在山川。毕节的山伟岸奇绝,毕节的水壮阔灵动:杜鹃花千山铺锦、恣肆磅礴,阿西里西山韭菜花万亩绵延、雄豪壮伟,织金洞天地美景一洞收,草海水天一色幻如梦……无不风姿绰约,与世迥然。大美在历史。几乎每一个时代,历史与自然对黔西北大地的人文眷顾,都会在毕节写下一段精彩的篇章,留与后人宝贵的文化财富:黔西观音洞是中国南方古人类文明的起源地;赫章可乐、威宁中水考古遗存彰显了夜郎文明的辉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毕节试验区围绕三大主题,闯出了一条加快脱贫致富的新路,为多党合作改革发展实践探索了新经验。初冬时节,踏进乌蒙山腹地,高速公路穿山越壑,特色产业星罗棋布……村庄里一栋栋青瓦白墙的黔西北民居勾勒出一幅幅多彩美景。时光倒回40年前,毕节曾因生态恶劣、人口膨胀而陷入"越贫越垦,越垦越贫"的恶性循环,被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