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号营人将文化传统与现实生活、教育学习与娱乐活动、文化载体与文化内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2.
范松 《当代贵州》2014,(6):55-55
正孝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是数千年来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化浸润于贵州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彰显出多彩贵州文化的丰富内涵。古往今来,人们常说"子不教,父之过"。《三字经》中的这句名言,虽让许多为人父者意识到了自己的职责,在家庭教育中加强了对子女的管理,但却有些偏重于将孝的形成归结于父辈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与严苛要求,忽略了孝作为一种文化,它的传承更需要沃土的滋润——群体观念与价值取向的支撑、良好社会氛围的培育。  相似文献   

3.
《学习导报》2012,(11):54-55
三厅九井二十四巷四十八栋明清建筑,各家各户大门现存128副关于孝德的对联……距新田县城15公里,位于该县枧头镇大冠岭连绵山脉深处山坳间的龙家大院,被誉为中国传统乡村的活化石,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3A景区。在这里,无处不彰显着千年古村对孝德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相似文献   

4.
《新湘评论》2012,(11):54-55
三厅九井二十四巷四十八栋明清建筑,各家各户大门现存128副关于孝德的对联……距新田县城15公里,位于该县枧头镇大冠岭连绵山脉深处山坳间的龙家大院,被誉为中国传统乡村的活化石,是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3A景区。在这里,无处不彰显着千年古村对孝德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相似文献   

5.
潘国玲 《世纪桥》2011,(7):31-32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辞海》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曰孝","对祖先也称孝",概括了"孝"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从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孝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起了稳定作用,在促进家庭和谐、人际关系和谐、国家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倡导孝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孝文化对现今而言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6.
正孝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伦理行为之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脍炙人口的"百善孝为先",正是古今对孝文化推崇的经典总结。本文拟以传统孝文化为切入点,就传统孝文化与当代孝文化之间的历史渊源及其在内涵与价值上的不同,谈一点个人看法。目的仅为在中华传统文化讨论异常炽热的今天,能从更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有素的大家处,获得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孝文化的精辟见解。  相似文献   

7.
邹巧琳 《学习月刊》2012,(15):47-4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孝感市将城市发展与传承中华孝文化相结合,将"孝文化"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打造闪亮的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阎连科创作的小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阐扬,一方"耙耧山脉"成为了他创新传统文化、诉说生命意识、寻找精神归宿之地。基于原型批评理论,阎连科以激活、置换民间原型的方式,从"追梦"的主题原型"、英雄"人物原型和"离去——变形——归来"的结构原型三个方面,深刻而真实地描绘出我国农民在某种特定的生存条件下,求学、求生、求发展的艺术世界,凸显时间与生命的意义。深刻反思我国传统文化之下的民族精神和性格,创造性地把传统文化融合进当下的文化语境与社会环境,通过激活和置换变形一些古老而永恒的原型,或许就是一条寻找精神信仰和生存哲学的文化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以孝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乡村伦理秩序的转型目前尚处于混沌期,诸事尚不明晰,因此它的重建工作处于不断地纠错、厘正的探索阶段。传统孝文化在新世纪的崩败,已经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去打破传统、推进传统,进而建构新的文化形态。中国乡土文学参与讨论了孝文化的转型与重建,知识界与文学界注意到传统乡村伦理在现代性面前已然失去有效性,我们无法再去固守传统,新乡村伦理与孝文化的建设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进行从情感到理智的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多样性的显著体现。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对民族村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时代语境,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新的文化生境。  相似文献   

11.
"清官村"宅第,不仅是建筑文化智慧,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建筑中的反映。"清官村"宅第文化的正能量主要体现在凝聚清廉,经世致用,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和谐。学术界应该增强彰显古村落文化社会责任,激发古村落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创新之心,要更加重视"清官村"宅第保护,释放"清官村"宅第文化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王琳 《学习月刊》2009,(24):28-2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都十分重视"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濂溪文化中,就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廉"的内容。濂溪文化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是北宋大思想家周敦颐(1017——1073),周敦颐是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晚年定居江西庐山莲花峰下.以家乡营道之水名“濂溪”来命名堂前的小溪和书堂,故人称濂溪先生。  相似文献   

13.
蒋东玲  向绪伟 《求实》2012,(7):79-8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其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都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吸收、改造了传统文化,同时,传统文化多元一体、一元主导的格局也为我们在尊重差异、兼容并包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提供了文化生态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对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大同构想以及民本思想的传承与升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和创新精神的源动力来自于传统文化中"大一统"思想和变通求新的特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耻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则显得较为滞后和相对贫乏,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宜春立足农业大市和文化强市的实际,把产业发展的"一村一品",与文化发展的"一村一品"有机结合起来,扎实开展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一村一品"活动。  相似文献   

15.
陈剑 《求是》2013,(11):26-27
中华传统文化的辉煌与衰落,折射的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辉煌与衰落。复兴中华文化中的"复"是"重新"、"再一次"的意思,是文化的更新,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再造,创造出新的文化,即古老传统的中华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而产生的新的中华文化。一、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现代文明,通过现代化来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近代以来,多少先哲为中华文化承续和创  相似文献   

16.
孙玉双  贾凤 《世纪桥》2015,(4):30-32
网络文化是一种蕴藏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式,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资源为支点的网络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俗地说网络文化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创新和互动为核心,与现实文化密切联系的文化现象,是一种快速变化的"快餐文化"。网络文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不是传统文化的延伸,而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网络文化为我国文  相似文献   

17.
山东孝文化图书的刻印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弘 《理论学刊》2015,(3):105-111
山东是我国孝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孝文化图书的刻印与传播颇具特色。就刻印而言,孝文化图书刻印内容、形式的多态化,刻印者身份的多样性,刻印地域较为分散与相对集中的格局,构成了山东孝文化图书刻印的三大较为鲜明的特征。就传播来看,孝文化图书较广的传播范围,多样化的传播方式,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兼具的传播效果,为山东孝文化图书的传播打上了浓重的地方色彩与深刻的时代烙印。由此就奠定了山东孝文化图书在山东出版史乃至中国出版史上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挖掘并发挥我国传统孝文化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时代价值,关键要做好传统孝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传统孝文化,以文化自觉的意识创新传统孝文化,以富有青春气息的表达弘扬传统孝文化。  相似文献   

19.
儒家和佛教都重视孝道文化,儒家把孝文化上升为社会和国家治理的礼仪规范,扩展了孝文化的内容;佛教强调的是对父母行孝。二者在践行孝道方面也有一定差别,反映了中华民族固有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文化传统的优秀民族文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多种学说相生相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二是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天道、人道、文道三者的统一来解决文化方向问题;三是道与德相统一的特性;四是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