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瞭望》1995,(23)
北京学者评台湾当局关于两岸关系的讲话编者按:4月8日,李登辉先生在台湾“国统会”上对江泽民总书记的除夕对台讲话作了正式回应,提出了六点意见。其主要内容和实质如何?本刊特邀北京四位研究台湾问题的资深学者,就李登辉先生的这一讲话发表笔谈。应及早就结束两岸...  相似文献   

2.
安华 《瞭望》2000,(38)
9月9日,台湾新领导人针对 台在联合国八次叩关的失 败,再次叫喊台湾“要站起来”、“要走出去”,“不达目的绝不终止”,再次暴露了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问题上,排斥“统一”选项的顽固立场。此前的8月 17日、8月 28日、9月1日,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接连发表破坏两岸关系的言论,公然宣称“统一不是台湾惟一选项”、“两岸的未来有两种、三种或甚至无限多的结果”。这一系列言论引起海内外的严重关注。 对于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本来是“毋庸置疑”的。而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选择却是:一个中国不能作为原则,只能…  相似文献   

3.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确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倡议实现两岸“三通”。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在海内外尤其是台湾岛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87年底,台湾当局迫于内外压力终于慢慢开启了两岸封闭了40多年的闸门。七年来,两岸间人员往来和各方面的交流合作迅猛发展,特别是1993年大陆赴台进行交流的项目层出不穷,规模大、涉及面广。两岸交流合作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鉴于两岸关系的迅速发展,台湾当局在大陆政策上曾先后抛出三份具有“纲领性、政策  相似文献   

4.
乐东  王玉 《瞭望》1996,(17)
最近,台湾方面在两岸“三通”的议题上又传出一些新的信息。3月25日,台湾“交通部长”刘兆玄明确表示,两岸通航的规划是“先货后客”、“先海后空”。但时隔两天,“经济部长”江丙坤又提出两岸“三通”是有条件的,包括岛内达成共识、中共有善意回应、两岸协商等三项。他说,在气候未形成前,台湾不宜贸然谈“三通”。很显然,台湾当局仍把“三通”作为政治筹码。 近一年来,台湾当局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出现动摇,使两岸关系陷入一定的紧张状态,但台湾岛内谈论两岸“三通”的呼声不减反升。台湾各界认为,唯有台湾开放“三通”,才是打开两岸僵局的一把钥匙。台湾舆论界指出,“三通”不仅是台湾冲破经济发展“瓶颈” 的需要,更是缓和两岸关系的需要。台湾  相似文献   

5.
正台湾优势衰减及民众对统一态度的渐变轨迹自从1949年台海两岸隔绝、对峙格局形成以来,由于两岸之间巨大的体量差异,台湾从来没有获得过对大陆的绝对优势,但是在60多年的经营中,台湾曾经拥有过多种相对优势和软实力的优势,而当时台湾当局和民众对两岸前景的信心也是建立在这种相对优势和软实力优势之上的,并通过不同时期对两岸关系前景的不同政治口号而得以体现。根据台湾当局和  相似文献   

6.
1月22日,两岸航运界人士在香港就两岸通航的有关业务技术问题交换意见,达成多项共识。两岸的船舶从福州、厦门港直航台湾高雄港将指日可待。虽然台湾当局暂不允许两岸间的货物“通关、入境”,只允许转运大陆的外贸货物,但毕竟在两岸船舶直航上迈出了第一步,这一步整整花了18年。  相似文献   

7.
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新任总理梅克雷·莫劳塔7月21日发表了一份声明,宣布巴布亚新几内亚前政府于7月5日与台湾当局签署的所谓“建交”公报无效,不予承认。在这份声明中.莫劳塔说,他审查了巴布亚新几内亚与台湾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文件,进而宣布:“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以来一直执行的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正常程序,在同台湾建交问题上没有得到恰当的执行”。他还在声明中明确表示:“巴布亚新几内亚长期以来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即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持国家关系的政策没有改变”、“对前任企图用不正当的方式和台湾建立正式外…  相似文献   

8.
台湾岛内要求开放“三通”、“四流”和“返乡探亲”的声浪日益高涨,势如一江沸扬的春水,冲击着僵硬的“三不”堤坝,使台湾当局陷入困扰。 全国人大常委会早在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就提出了两岸实行“通邮、通航、通商”和探亲旅游以及进行文化、体育、科学技术交流的建议,使台湾当局概以“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拒绝和抵制。这种违反民  相似文献   

9.
邰平 《瞭望》2001,(25)
5月2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中美洲危地马拉对随行采访的岛内记者表示,对台军售与过境美,国绝对不是对中国大陆的挑衅,台湾当局绝对不会错估与误判两岸情势,台湾绝对不是任何国家的棋子,台湾绝不放弃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与努力,两岸关系绝对不是零和游戏。这就是所谓的“新五不政策”。此番言论出台后,台湾当局文宣部门马上鼓吹这显示了当局“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而岛内外的不少舆论,则尖锐地指出了这些论调的虚妄。事实恰恰是,他对改善两岸关系并无诚意。  相似文献   

10.
益浩 《瞭望》1988,(22)
李登辉上台伊始,即对台湾的“弹性外交”以及如何解决台湾参加亚行年会和国际组织的称号等问题发表了新的看法,随后,台湾当局即宣布组团出席今年4月底在马尼拉举行的亚行年会,改变了因拒绝接受亚行董事会决定要台湾当局改称“中国台北”而连  相似文献   

11.
从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提出两岸“通邮”倡议以来,已经12年了,经过邮电部门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各方面舆论的促进,两岸通邮终于取得重要进展。回顾从完全隔绝到逐步沟通的历程,大致上经过了三个阶段。 从完全隔绝到逐步沟通 第一阶段——大陆单方开办对台湾的邮电业务,打开了间接、迂回通邮的局面。1979年邮电部单方开办了对台湾的信函和电报、电话业务,开始为两岸亲友开辟了联系沟通的渠道。但由于台湾当局坚持“三不”,拒  相似文献   

12.
台湾当局于2月23日通过了“国家统一纲领”。据台湾报纸报导,这个纲领将作为台湾当局大陆政策的“最高指导方针”。这个“纲领”中不少内容有必要给予评点,现就其中有关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部分提出个人的看法,与“钢领”的作者商讨。 值得欢迎的进步 “纲领”在进程部分划分为近程、中程和远程三个阶段。中程——互信合作阶段中的第二项,对两岸的直接“三通”作了这样的规定,“开放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共同开发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并逐步向其他地区推进,以缩短两岸人民生活差距。”  相似文献   

13.
10月26日,本刊编辑部特邀在京的四位台湾问题研究专家来本刊座谈,就1994年的两岸关系现状、趋势发表评述和展望。现经整理发表如下。 徐民和(本刊副总编辑):今年以来,两岸关系可谓一波三折,从千岛湖事件到唐焦台北会谈,到广岛亚运会的风波,真是曲曲折折。台湾当局在诸如千岛湖事件等问题上,刻意误导台湾民意,对阻碍两岸关系的发展起了消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欣慰地看到,今年实现了海协与海基会负责人台北会谈(又称“唐焦台北会谈”)。海协负债人唐树备首次入台商谈,这在两岸关系上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但是,台湾当局名日“争取国际生存空间”的种种分裂祖  相似文献   

14.
《反分裂国家法》出台后,一方面,台湾当局竭力维护"台独"政策,"急独"势力气急败坏阻拦两岸交流;另一方面,岛内主流民意正强力推动两岸沟通,国亲两党排除阻力相继访问大陆,在岛内掀起"大陆热潮"。台湾岛内政治权力的竞争格局产生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15.
鲍信 《瞭望》1993,(43)
吾兄: 据台湾报纸报道,前不久,台湾“立法院”就海峡两岸航空和海运的直航问题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主张尽速开放直航的“民意代表”同反对直航的台湾“大陆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唇枪舌剑,言词相当激烈。记得去年九月下旬,台湾当局曾公布《两岸直航问题及展望说明书》,当时,弟在《北京书简》中曾对此作了评论,认为这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0,(2)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主席在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举行的新春茶话会上提出了“祖国统一八项看法和主张”,内容为: 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但反对搞所谓“扩大 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 三、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 国人。五、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六、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七、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 八、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  相似文献   

17.
6月21日,本刊编辑部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北京国际战略问题学会、民革中央、台盟中央、全国台联的六位研究台湾问题的学者专家座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讲话。 现将与会者的发言摘要发表于后: 体现了“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原则 李水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 江泽民总书记就解决台湾问题所发表的讲话,是根据目前台湾政局的发展变化和两岸关系的现状所发  相似文献   

18.
1.抵消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利冲击 首先,签订两岸ECFA可减小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台湾产品在大陆市场价格竞争力的不利冲击。自2010年开始,东盟与中国大陆互免绝大部分商品的关税,但台湾产品进入中国大陆仍须缴纳5%至15%的关税。显然,如果两岸不签订自由贸易协议,那么东盟与中国大陆的自由贸易必然会不利于台湾产品竞争大陆市场。  相似文献   

19.
台湾民主发展的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虚无、制度无能、"三大扭曲"、"党政纵容"等是引发台湾空洞民主、政治衰败的根源,空洞民主下的"社会运动"不利于"永续发展",不利于两岸统一.政治是认知与良知,更是道德.台湾当局不可逞一时的口舌之快而制造分裂.  相似文献   

20.
鲍信 《瞭望》1993,(49)
吾兄: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雅图会议刚结束,以地区经济体而非主权国家身份出席会议的台湾当局的一位“经济部”高级官员,迫不及待地就海峡两岸关系和台湾地位问题发表了一通“政策宣示”,公然宣称采取所谓“以一个中国为指向的阶段性两个中国”政策。紧接着,台湾当局“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