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振如 《瞭望》1989,(43)
严家其、吾尔开希等一伙被中国公安机关通缉的逃亡分子于9月22日到24日在巴黎召开了所谓“民主中国阵线”成立大会,并在“成立宣言”中亮出了这个“阵线”的“纲领”,即“结束一党专政,维护基本人权,发展市场经济,建设民主中国”。 我拜读了这个“宣言”及“宣言”中宣布的“纲领”,并遵照“听其言、观其行”的古训,将他们这伙人过去的所作所为同他们新炮制出来的“二十四字真言”加以对照,发现这个所谓的纲领只不过是一纸用小小的骗术掩盖着见不得人的阴谋的政治传单,叫  相似文献   

2.
12月22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在与台湾媒体记者的座谈会上对其“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又有了最新说词,他声称他在2000年5月20日就职演说中提到的“四不一没有”是有前提的,前提是“如果中共无意对台使用武力”,那他保证在任期之内做到“四不一没有”。陈水扁还声称,“何谓有意动武?已经瞄向台湾、针对性来做所谓飞弹试射和演习等,我们认为,这已经是很清楚的对台动武的意图,本来就没有‘四不一没有,的存在。” 针对陈水扁的说词,2003年12月25日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举行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对陈水扁狡诈无信,为了个人选举私利不惜制造台海危机的言行做了充分揭露,呼吁海内外中国人团结一致,制止陈水扁“台独赌博”行为。  相似文献   

3.
刘玉霞 《团结》2005,(3):23-26
所谓台湾问题,一是指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这是台湾问题的本质;二是指台湾问题是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问题。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干涉是台湾问题形成今日之局面并迟迟难以解决的外因;三,现今台湾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以及“台湾独立”的斗争。由来国民党政权败退到台湾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在大陆战场节节失败、内部被逼下野的夹缝下,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后退之所。他接受历史地理学家张其昀的建议,苦心经营台湾,欲把台湾作为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台湾旅美学者余英时先生,近来对两岸关系频频撰文,论说之谬,可谓奇谈怪论。他在今年3月29日抛出的《飞弹下的选举——民主与民族主义之间》(载台湾《中国时报》)中,把台湾地区领导人更替,说成是“民主制度”战胜了祖国大陆的“民族主义”,把中国人民要求强大和统一,说成是“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公开挑衅”。更有甚者,他居然把我们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说成是在制造一个“纳粹式的民族主义运动”;作为一个自称熟读中国历史的学者,他称“中国,这两个字究竟有什么具体内容,恐怕今天谁也说不清楚”。他的这些怪论一出,即遭海内外中国人的批驳,台湾《海峡评论》5月号发表评论说,余氏“为美国霸权主义辩护”,为台湾当局领导人“卖国言论护航”,并斥为“曲学阿世,莫此为甚,实士林之耻”。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2,(33)
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公然声称“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鼓吹“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在台湾社会引起强烈震动,受到舆论和各界的质疑。 《中国时报》评论说,陈水扁已经“变脸”了,他的“一边一国”论,其实就是李登辉“两国论”的另一说法。陈水扁从承诺不介入党务,到兼任民进党主  相似文献   

6.
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新任总理梅克雷·莫劳塔7月21日发表了一份声明,宣布巴布亚新几内亚前政府于7月5日与台湾当局签署的所谓“建交”公报无效,不予承认。在这份声明中.莫劳塔说,他审查了巴布亚新几内亚与台湾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文件,进而宣布:“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以来一直执行的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正常程序,在同台湾建交问题上没有得到恰当的执行”。他还在声明中明确表示:“巴布亚新几内亚长期以来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即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持国家关系的政策没有改变”、“对前任企图用不正当的方式和台湾建立正式外…  相似文献   

7.
项斯文 《团结》2005,(6):40-41
1945年10月25日上午,中国台湾省行政长官、先外祖父陈仪在台湾中山堂接受日本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投降。这是中国战区第15次受降仪式,也是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次受降仪式。10月25日的台湾受降,对于中国人民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标志着台湾的回归。1945年10月24日,陈仪衔蒋介石之命,飞抵台北,就任中国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他到台北后的第一次讲话就说,自己来台湾不是为做官,而是为做事。希望台湾同胞合作,共同努力建设新台湾。陈仪是中山先生思想的忠实追随者,要把台湾作为“三民主义”的实验区,政策的决…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台湾政局风云变幻的年代里,民意成了各方政治势力角逐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王牌。李登辉在“民意”问题上更是费尽心机,竭尽耍弄之能事。他常把他自己的私货,强加到台湾民众身上,然后美其曰为“民意”。  相似文献   

9.
镜头回放到2004年5月20日的台北, 大雨滂沱。陈水扁在“总统府”的府前广场上举行连任就职典礼。他在大雨中发表的题为《为永续台湾奠基》的演说,以近半篇幅谈论台湾的“族群”问题。他说“当前的台湾社会确实存在认同与族群的严肃课题,我们不需要掩饰,更不能够漠视”。他认为“没有一个族群应该背负莫须有的历史包袱。在今日的台湾, 不管你出生在广东或者台东,不管我们的母亲来自越南或者台南,每一个人都拥有同样的地位和尊严”。陈水扁认为,“不管  相似文献   

10.
陈斌华 《侨园》2002,(2):12-13
幽灵,一个“台湾独立”的幽灵,正在台湾岛内游荡。“台独”最早的历史渊源还应该追溯到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后,1895年被迫到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神圣领土台湾省被割让给日本。日本军国主义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后,中国将依据《开罗宣言》光复台湾岛和澎湖列岛。在听到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消息后,日本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策动部分军国主义分子和收买下的台籍汉奸分子,在台湾建立起密谋“台湾独立”的地下组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蒋介石率领国民党军队的残兵败将退踞台湾。美国、日本一方面与做着“光复大陆”迷梦的台湾当局继续保持所谓的“外交关系”,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并把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把台湾作为对新中国形成包围圈的“不沉的航空母舰”;另一方面又扶持台湾士绅廖文毅等人搞“台独”活动。1950年廖文毅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了所谓“台湾民主独立党”,公开树起“台独”旗帜,开始了分裂中国的阴谋活动。这一事件被视为“台独”这一历史“怪胎”的呱呱落地。 1951年“旧金山和约”在海峡两岸均未参加的情况下,违背  相似文献   

11.
新年伊始,陈水扁接连抛出颇具挑衅性“台独”言论。2006年元旦,他发表所谓“元旦文告”,不仅提出紧缩两岸经贸往来的倡议,而且还特别强调明年(2007年)可进行“新宪公投”,并于2008年催生一部所谓“合时、合身、合用的台湾新宪法”。农历新年初一(1月29日),陈水扁再度发表“台独”言论,提出“三点诉求”:即要认真考虑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在明年举行“新宪”公投。2月6日,陈水扁又声称,台湾的“国家主权”属于两千三百万台湾人民,不能和中国大陆十三亿人民共同分享。陈水扁不断发布“台独”论调,不仅…  相似文献   

12.
最近,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和反对,无视中日关系的大局,在日本、台湾某些人的秘密交易和策划下,以公职身份前往中国台湾进行访问。这是1972年中日建交后日本最高级别的政府官员访问台湾,其所作所为创下了恶劣先例。石原慎太郎在担任日本国会议员时曾多次访问过台北。他在今年4月当选为东京都知事后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将会访问台湾。11月13日,石原慎太郎打着关心地震灾情的旗号飞到台湾,并声称:“此次访问目的是对地震情况表示关切和慰问”,是“人道之旅”。但从石原访台的言行来看,他的所谓“人道…  相似文献   

13.
台湾地区领导人在“5.20”讲话 中模糊、回避一个中国原则, 其所任命的官员上任伊始,就公开把中国及香港说成是另外一个国家,声言“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吕秀莲最近又公然拾起所谓“台湾地位未定”等陈词滥调,称“台湾与大陆的政治关系只有八年”等等。岛内“台独”言论之猖狂,不能不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对于“台独”,我们必须彻底揭露其反动本质,并与之进行坚决斗争。美日极右势力制造的政治怪胎 “台独”最早在台湾出现,是在1945年8月驻台日本法西斯旧军人不甘失败阴谋发动“台湾独立”事件开始的。 在世界反法西…  相似文献   

14.
安华 《瞭望》2001,(38)
李登辉在9月7日接受日本《读卖新闻》驻台记者采访时公开提出,期待“台湾团结联盟”能成为台湾政党改组的重要诱因,并通过12月份的“立委”选举,推动与执政的民进党等本土势力“统合”,形成台湾当局的“安定执政党”。各方信息表明,在李登辉主导下刻意标榜所谓“本土化”的“台湾团结联盟”(简称“台联”),具有明显的三大特征。强烈的“李登辉企图” 李登辉在台上12年,着力形成旨在终结“国民党外来政权”,带领台湾“走出中国”,建立所谓台澎金马“生命共同体”的“李登辉路线”。但李登辉下台1年多来,他原来所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个时期,李登辉利用各种场合,就台湾前途定位和两岸关系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言论,尤其是他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对话,具有相当浓厚的分裂主义色彩,是反映他真实思想的内心独白。他的这些言论,背离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也违背了国民党过去一直坚持的关于追求两岸最终实现统一的目标,不仅引起了大陆同胞的普遍关注,而且也使台湾岛内包括国民党内部的有识之士感到震惊和困惑不解。人们不禁要问,身为台湾头号当权者的李登辉,究竟要把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置于何地?要把2100万台湾同胞引向何方? 李登辉近期散布的不少言论,有许多堪称奇谈怪论:李身为国民党主席,竟称国民党是“外来政权”,并把国民党政府当年到台湾接受日本投降,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台湾相提并论;李身为中国人(台湾人当然是中国人),竟说“中国这个词是模  相似文献   

16.
日本自民党政调会长中川昭一2月26日在名古屋发表的演讲中称,“如果台湾地位在未来15年内发生改变,也许20年内连日本都会成为中国的一个省。”鉴于中川在日本政界的地位,他关于中日关系的言论不能不引起重视。中川所云“如果台湾地位在未来15年内发生改变”,显然是指台海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向以“尊重民意”自诩,并反复标榜以民意作为“施政明灯”的李登辉,而今面对两项民意调查的结果,竟向来访的美国人喊冤叫屈起来.在他看来,是因为有部分人士“昧于他历次的谈话”,“执意抹黑”,甚至一再质疑他“反对台湾独立的立场”.究竟是民众冤枉了李登辉?还是他的“台独”之心昭示于天下了呢?据台湾媒体报道,在11月6日同时公布的两项民意调查都显示:认为李登辉追求独立的比率逐步升高.在台湾颇有影响的盖洛普公司  相似文献   

18.
安华 《瞭望》2000,(38)
9月9日,台湾新领导人针对 台在联合国八次叩关的失 败,再次叫喊台湾“要站起来”、“要走出去”,“不达目的绝不终止”,再次暴露了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问题上,排斥“统一”选项的顽固立场。此前的8月 17日、8月 28日、9月1日,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接连发表破坏两岸关系的言论,公然宣称“统一不是台湾惟一选项”、“两岸的未来有两种、三种或甚至无限多的结果”。这一系列言论引起海内外的严重关注。 对于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本来是“毋庸置疑”的。而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选择却是:一个中国不能作为原则,只能…  相似文献   

19.
乐东  王玉 《瞭望》1996,(17)
最近,台湾方面在两岸“三通”的议题上又传出一些新的信息。3月25日,台湾“交通部长”刘兆玄明确表示,两岸通航的规划是“先货后客”、“先海后空”。但时隔两天,“经济部长”江丙坤又提出两岸“三通”是有条件的,包括岛内达成共识、中共有善意回应、两岸协商等三项。他说,在气候未形成前,台湾不宜贸然谈“三通”。很显然,台湾当局仍把“三通”作为政治筹码。 近一年来,台湾当局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出现动摇,使两岸关系陷入一定的紧张状态,但台湾岛内谈论两岸“三通”的呼声不减反升。台湾各界认为,唯有台湾开放“三通”,才是打开两岸僵局的一把钥匙。台湾舆论界指出,“三通”不仅是台湾冲破经济发展“瓶颈” 的需要,更是缓和两岸关系的需要。台湾  相似文献   

20.
一、李登辉的全部“政绩”:为“台独”分子上台铺路回顾李登辉12年来在台湾执政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自一开始从政他就以推动“台独”为己任。在政治体制方面,以推动所谓民主为掩护,自上而下地贯彻其“假统真独”的“台独”路线。他通过四次“修宪”、强行“冻省”,按照“台独”分子的“建国蓝图”一步步改造台湾的政治体制,为“台独”分子夺取台湾领导权铺平了道路;他纵容、扶持“台独”势力,暗引海内外“台独”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