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静 《中国妇运》2015,(2):18-19
一、开展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工作的情况与取得的成效人身保护裁定是人民法院为了保护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亲属的人身安全、确保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而做出的一种强制措施。莆田市城厢区法院人身保护裁定内容包括禁止施暴者殴打、威胁受害人及其亲友;禁止一方擅自处理价值较大的夫妻共同财产;责令施暴者搬出双方共同的住处、自费接受心理治  相似文献   

2.
信息互联网     
依法维权●辽宁锦州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形成“一条龙”机制。“妇女儿童法律咨询中心”设在市妇联 ,主要通过热线电话、法律顾问定期咨询、信访接待三条渠道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10家庭暴力报警中心”、“家庭暴力法医鉴定中心”分别设在“110”报警台和市法医鉴定所 ,保证公安部门对家庭暴力案件的及时介入、取证 ,给受害者有效保护 ,对家庭暴力中的施暴者追究法律责任。法律援助中心驻市妇联联络部 ,主要解决对受害贫困女性当事人的法律帮助问题。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合议庭设在市、县(市)区两级法院 ,充分运…  相似文献   

3.
《民主与法制》2008,(21):50-51
据《长沙晚报》报道,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日前传来信息,根据原告张丽芳(化名)的申请,该院作出人身安全保护民事裁定《俗称“人身保护令”):“禁止被告华阳(化名)威胁、殴打妻子张丽芳……本裁定有效期3个月.送达后立即执行。”根据此“人身保护令”,  相似文献   

4.
受虐妻子杀夫案我国基本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在量刑时比照一般故意杀人罪从轻,但这样判决难言公正。有学者从期待可能性、正当行为等角度为其出罪或减责,并吸收"受虐妇女综合征"的理论加以佐证其行为正当性,但未能成功实践。应认识到"施暴者的存在本身即是侵害行为的持续进行",受虐妻子时刻都处在生命威胁之下,其杀夫行为理应评价为正当防卫,并在实务中给予受害妇女以公正判决。  相似文献   

5.
家庭暴力: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21世纪,但家庭暴力仍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关乎社会的安宁和稳定。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家庭暴力这种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近年来,家庭暴力更是发展到了手段残忍、后果严重、暴力公开化的地步。施暴者以成年男子为主,施暴手段有辱20骂、殴打、残害身体(如砍手、剜眼、割鼻、烟头烫、泼硫酸等)、性虐待(如丈夫对妻子的强奸、强迫妻子接受不愿意的性交方式、对妻子的性器官进行各种摧残等)、限制人身自由(如关禁闭、捆绑)等。受害者一般为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其中,妇女…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运》2000,(10):28-29
家庭暴力已经成为一个值得认真关注的社会问题。据统计,1999年下半年,全国家庭暴力信访案件20446件,占婚姻家庭类案件的20%。 广东省妇联在广州等11个市对1995年以来的家庭暴力情况进行了一次入户抽样调查,共调查城乡1589个家庭,统计结果是,有29.2%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而在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79.4%为丈夫对妻子施暴。近年来,全国信访工作数字统计和调查情况表明,我国有近30%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问题,且施暴者一般为家庭成年男子,受害者一般为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其中妇…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首次确立了禁止令制度。这一规定实施以来,各地法院陆续发出禁止令,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如浙江海盐县一男子被判禁用信用卡一年;上海市长宁区计某和叶某被判在缓刑考验期内禁止在外过夜、进入酒吧、游艺娱乐场所;郑州4名被判缓刑的学兄被判处半年内不能见被他们打伤的学弟;南通市港闸区法院以盗窃罪判  相似文献   

8.
关于妇女——家庭暴力的立法现状与不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妇女是家庭暴力最大的受害群体 家庭暴力问题无疑具有全球性,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一般意义上讲,它指的是在具有血亲或姻亲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行为人以殴打、捆绑、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给他人造成身体、精神、性等方面伤害的行为.众多的数据表明,妇女是家庭暴力的最大受害群体.根据全国妇联权益部门的统计,在目前的家庭暴力案件中,丈夫对妻子实施暴力的占绝大多数,家庭暴力的受害者90%~95%是女性.据龙岩市妇联的统计,丈夫对妻子的暴力案件占家庭暴力总数的96%.美国学者戴维·莱文森选取了<人类关系的区域性卷宗>一书中所列的90个未使用文字的社会和农业社会,第一次对家庭暴力的主要形式进行了世界范围的比较研究,结论之一便是:最经常的受害者是成年妇女,而成年男性是最主要的施暴者,是最少受到伤害的人.此外,妇女比其他类型的家庭成员更有可能因家庭暴力而受到严重和过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由于家庭暴力所具有的封闭性和隐蔽性,反家庭暴力中一直存在着“举证难”和“界定难”的问题。一般来说,家庭暴力案件要求谁起诉、谁举证,而有些妇女在遭受家庭暴力后,缺乏及时保留证据的意识,并且她们不懂得诉讼程序,以致超过诉讼时效,无法提供有效证据。此外,在有关部门调查家庭暴力的证据时,有些邻居及某些基层组织出于种种考虑而不愿作证。一些民警接到受害妇女报警后,虽能及时出警,但他们多是向施暴者发出警告和进行说服教育,少有制作笔录并让施暴者签字的措施。目前,我国仍没有一部单行的、专门反对家庭暴力的法律,并且没有哪一部法律…  相似文献   

10.
夺命鸳鸯     
王彪 《人民公安》2012,(4):40-41
12年前,妻子被人强奸,窝囊丈夫忍气吞声;9个月后,夫妻忍无可忍,用扳手将施暴者砸死后亡命天涯。12年来,警方五次赴疆,万里追踪,终于抓获这对悲情的“夺命鸳鸯”。  相似文献   

11.
黎鹏昊 《天津人大》2006,(12):42-42
案例:吴某与陈某均系某乡农民。2005年5月,他们按当地风俗自行成“婚”,但并没有到民政局登记。两人同居生活后,因性格不合,2006年5月,陈某向法院起诉要求分割与吴某同居生活后共同创造的财产。该案判决后,吴某认为陈某就应当按照当地风俗返还其在结婚时给付的彩礼5800元。7月4日,吴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陈某返还彩礼。就在案件审理期间,陈母声称绝不返还彩礼。吴某及其所在村的村民听到消息后,极为不满,认为不返还彩礼的行为有违当地的风俗。7月28日下午6时许,吴某伙同几位村民,强行将陈某从其娘家劫持回村,逼其返还彩礼。法院干警接到报案后,在公安干警及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配合下,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成功将陈某解救出来。事后及时组织吴某和陈某及各自家属一起到法庭进行调解。最终促成吴与陈就返还彩礼费的问题达成调解协议,陈某愿意返还彩礼3500元给吴。婚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那么,送出去的彩礼还能不能要回来?  相似文献   

12.
信息互联网     
《中国妇运》2006,(2):29-30
和谐家庭●河南省漯河市妇联反家暴又有新尝试。近日,由河南省漯河市妇联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小组工作方法暨男性施暴者行为矫治培训。特邀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理事会学者以及心理治疗专家担任协作者,相继有40多名城区工作者、反家暴志愿者、男性施暴者参与了培训。这是漯河市深入推进反家暴工作的又一新尝试。在增强受害妇女权利意识和经济自主能力的同时,尝试矫治施暴者行为,让施暴丈夫认识到家庭暴力是对妻子最基本人权的侵害,认识到暴力背后所隐藏的不平等权利关系,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是有效干预家庭暴力的另一重要方面。漯河市妇联以反…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暴力不但导致了家庭破裂甚至毁灭,形成社会犯罪,并连带相关的家庭和亲人受到严重伤害,使破裂家庭的子女无人扶养、形成心理缺陷,老人无人赡养等,带来一系列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家庭暴力绝不是单纯的家务事,而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家庭暴力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施加于受害者:一是肉体上的伤害,如殴打、体罚、残害、捆绑、拘禁等。二是精神上的伤害,即所谓“冷暴力”,包括对家庭不投入感情,不闻不问,进行“心灵施暴”,如经常在家里威胁、恫吓、辱骂、当众或私下恶意贬低、奚落、嘲笑、刁难、干涉和限制行动自…  相似文献   

14.
警惕“法治割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羽 《人大建设》2004,(3):23-24
近年来,法院执行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了司法工作中的痼疾,这里除了行政的地方保护之外。司法的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现象也日益严重,一些地方形成了“法治割据”的局面、“法治割据”的实质,就是司法权力地方化。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中央的权威和国家法律的尊严,据调查,相当多的法院认为,凡是跨区域的案件委托外地执行的。一般都很难执结。有的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企业,甚至规定本地法院不能受理本地欠外地债务的案件,也不能协助外地法院执行本地财产。据浙江省绍兴市中级法院对近几年辖区内一批久拖不决的执行案件的分析,发现这些案件基本上涉及村民委员会、乡镇政府、其他行政机关或与其有关的企业,其中涉及乡镇政府和其他行政机关的占到近一半。司法权力地方化现象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及司法机关的高度警惕,一旦让“法治割据”形成气候,我国日益完善的法制建设将前功尽弃,各地的司法机关就会“诸侯割据”,烽烟四起,安定团结的局面将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刁民”一词,辞书上无从查找,如果拆解其含义,“刁”字谓狡猾、无赖; “民”为人民、人群或人。由此归纳, “刁民”即狡猾、无赖的人或人群。纵观古今, “民”相对“君”、“官”而言, “民”一向为官道所看重。儒学认为: “得民心者得天下”,并一再告诫历代君王,切不可以城池之险、兵革之利而专横跋扈,从而常有“君轻民重”的训条。据报载,今年1至9月,全国法院共受理行政诉讼案件107857件,同比上升 6.18%,审结95793件,同比上升2.08%。另据介绍,截至今年9月,全国法院还受理国家赔偿案件2713件,审结2443件。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与法制》2011,(14):24-25
4月14日《扬子晚报》报道称,在西安中级法院开庭审理药家鑫一案时,现场500名旁听人员,每人都收到一份“旁听人员旁听案件反馈意见表”,问卷上只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您认为对药家鑫应处以何种刑罚?”一名法官称判决将“参考调查问卷结果”,受害者代理律师从媒体上得知这一情况后,已向西安中院提出了坚决反对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明明是自己违法或犯罪,却主动向法院提出诉讼,借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恶人先告状”的现象,增大了案件处理的难度,容易给人造成错觉,影响案件的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8.
可圈可点     
为保高结案率延迟立案据成都商报报道,11月初,四川省崇州市妇女王琳因遭到他人的野蛮凌辱,先后两次到法院状告施暴者,却两次受到法官劝阻,被告知过一个月后再来立案。立案庭庭长李健解释说:法院有个内部指标——结案率。12月5日是崇州市法院全年工作统计截止的时间,为了保证结案率,每年11月5日到12月5日,法院会说服当事人推迟一个月立案。如果这段时间收案,法院短时内无法审结,这会影响整个法院的结案率。◆点评:干脆别办案,“结案率”就百分之百了。凭“警察气质”行骗四年据新京报报道,日前,一名冒充警察诈骗、名叫陈进的男子被北京市朝阳…  相似文献   

19.
本期法眼     
《人大论坛》2012,(4):27-27
全国首份反家暴远离令出炉:为保护饱受家暴之苦的当事人,珠海一法院发出全国首份反家暴“远离令”,要求丈夫需距妻家百米外。为保证“远离令”不会成为一纸空文,在发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当天,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国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权利的事件案件频发,给未成年人受害者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一些领域还没有得到全面、有效实施;全社会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亟待提高……2014年4月一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分赴吉林、江西、山东、河南、重庆、甘肃6省(市),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