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权的视角下,性骚扰与强奸被认定为性暴力。性骚扰作为最新出现的性暴力,由女权主义的“对妇女的性骚扰”发展而来;而当今时代的强奸,则由古代的“强奸妇女”发展而来。无论强奸还是性骚扰,其发展方向都是走向“性别中立”。这有利于妇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立法禁止性骚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性骚扰’一词首次出现在法律条文中。”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草案专家组组长巫昌祯说,13年前她作为人大代表和法学专家参与拟定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性骚扰带给女性的,除了身体上的侵害之外,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创伤,此次修订体现了保护妇女权益人性化的一面。” 2005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首次列入了保护女性免受性骚扰的条文:任何人不得对  相似文献   

3.
性暴力是对人权和人格尊严的侵犯,给被害者带来身心伤害与痛苦。预防和消除性暴力是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打击和惩治性暴力刑事犯罪,禁止性骚扰,是中国人权保障重点关注的内容。中国在防治性暴力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近些年,校园性暴力、女童和留守女性被性侵、职场性骚扰等,一直是媒体和全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议题。  相似文献   

4.
荣娇娇 《人权》2005,(6):38-39
在北京举行的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十周年之际,中国修改了实施13年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以进一步促进男女平等。这次修改的亮点之一,是正式将反对性骚扰纳入法律的范畴。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受害妇女有权向单位和有关机关投诉。“这是‘性骚扰’一词首次出现在法律条文中,”修订草案专家组组长巫昌祯说。她13年前作为人大代表和法学专家参与制定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性骚扰带给女性的,除了身体上的侵害之外,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创伤。所以这次修订也体现了保护妇女权益人性化的一面。”性骚扰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新浪网最新的一次调查显示,在8000名受访者中,79%的女性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性骚扰随着性观念的变化和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增多也日益严重。性骚扰的女性被害人在心理、家庭、工作等多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性骚扰产生的主要责任在骚扰者,但有些被害人自身存在的被害性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机关组织、被害者、非诉讼救助、法律手段等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打击、预防性骚扰,减少其危害。  相似文献   

6.
龙丹 《人民公安》2006,(12):24-26
云笼雾罩的罪恶之夜2005年6月7日,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公安局岩桥乡派出所接到石板溪村罗家组56岁的妇女张某报案:6月6日晚9时许,她在自己家中被一年约30岁的男子持刀抢走人民币300元,并当着她行动不便的丈夫的面将她强奸。这令民警无比震惊,大家无法想象一个女性被可以称为儿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运》2013,(10):36-39
一、针对妇女的暴力概念理解 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首次对针对妇女的暴力进行了界定。针对妇女和女孩的暴力是一种基于性别的暴力,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发生在家庭中的暴力(国外的学者们对家庭暴力最常见的定义是发生在家庭成员如配偶、夫妻、同居伴侣等之间的暴力行为,造成其中一方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包括对亲密伴侣实施的暴力、早婚、强迫婚姻及强迫怀孕。2、发生在工作场所、教育机构、公共场所及其他机构的暴力,包括性骚扰、强奸、贩运妇女等。3、其他的暴力,包括名誉犯罪、残害女性生殖器、杀害女性和国家纵容的侵害妇女的暴力(如慰安妇等)行为,以及冲突局势中暴力侵害妇女行为等。  相似文献   

8.
“性骚扰”这一用语最早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流行,据《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一书释义,当一个人对女性提出不受欢迎的性需要,或想获取性方面的好处,或对其做出不受欢迎的性行为,使对方感到受冒犯、侮辱或惊吓,就已经构成了对女性的性骚扰,它是性歧视的一种形式。包括语言、身体接触以及暴露性器官等,也是性伤害的一种形式和性暴力延续的一部分。性骚扰会在生理、心理和感情上都给对方造成极大的伤害。我国1999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辞海》,首次收入了“性骚扰”这一现象,其解释为:“性骚扰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用语。指在不…  相似文献   

9.
他山之石     
上海人大:近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对《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作出修改。其中首次以立法形式,对构成性骚扰的5种具体形式作出界定:禁止以语言、文字、图像、电子信息、肢体行为等形式对妇女实施性骚扰。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防  相似文献   

10.
林云飞 《人民论坛》2012,(36):156-157
我国农村留守妇女面临诸多困境,如饱受性骚扰的困扰、婚姻家庭面临危机、维权意识淡薄、身心健康受损等;究其根本,留守妇女维权困难、配偶权未被法律明确承认且适用范围窄等是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具体保障上,可以从立法打击性骚扰、承认并保护配偶权等方面来保护留守妇女。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刑法的女性主义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我国刑法一方面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设置了一系列的罪名惩罚对女性的犯罪,平等的保护所有的女性,尊重女性生育的选择权等;另一方面在立法者的潜意识里,存在着歧视女性的倾向:女性是弱者,只有女性(包括儿童)才能被拐卖、被收买,只有女性才能被强奸。文章对以上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修改刑法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最近,媒体报道的几起性骚扰官司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关注,武汉教师性骚扰案成为中国第一例性骚扰胜诉案件,而北京首例性骚扰案仍在艰难地进行过程当中,一时间性骚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日前,记者从全国妇联获悉,性骚扰将写入《妇女权益保障法》中,法律起草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全国妇女联合会官员介绍了此次修改的部分内容。 《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工作由十几位法律专家和妇女问题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将在半年内对原有的《妇女法》进行五个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他山之石     
《公民导刊》2007,(6):5-5
上海人大:近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对《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作出修改。其中首次以立法形式.对构成性骚扰的5种具体形式作出界定:禁止以语言、文字、图像、电子信息、肢体行为等形式对妇女实施性骚扰。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和制止对妇女的性骚扰。  相似文献   

14.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显示,在工作/学习/劳动中遭受过性骚扰的女性占7.8%,而且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多地遭遇到不受欢迎的与性有关的身体触摸以及不愿意接受的与性有关的要求。调查同时也发现,在遭受性骚扰的女性中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比例非常低。文章以港台地区立法为例说明,除了观念方面的原因外,中国现行的规制性骚扰的法律过于原则概括,法律救济途径不通畅也是导致阻碍性骚扰受害者寻求法律救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公民导刊》2005,(8):5-5
“将禁止性骚扰写入妇女权益保障法,这说明性骚扰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令妇女对涉及‘性’的问题讳莫如深,现有法律的空白,又使得那些受到性骚扰的女性不敢声张,不愿诉诸公堂,助长了性骚扰者肆意妄为的心态。”  相似文献   

16.
周士君 《人民公安》2006,(24):12-12
日前,陕西省率先将性骚扰涵义写进了地方法规,涵义指男性对妇女拥抱、接吻、抚摸身体,讲述看过的色情电影情节,有陌生男人吹口哨、抛媚眼、长时间盯着女性身体第二性征部位看,用手机发黄段子等行为,只要违背妇女意愿,都属性骚扰。受害妇女有权对之投诉,甚至依法向法院起诉。(11  相似文献   

17.
<正>与"咱们工人有力量"相比,"咱们工会没力量"。她被他性骚扰,她是公司女职工,他是日籍男主管,在公司忘年会上,他把她揽在怀里,又搂又抱、又是卡脖子又是摸胸部—这是平常实施性骚扰的继续,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打工妹之家的维权经历和调研结果,分析了家政服务员性骚扰问题的职业特点。其特点表现为: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相比,家政服务员更容易遭受性骚扰,且受害者都是女性;此类性骚扰容易导致犯罪而且取证更难。因此,改变家庭服务员遭受性骚扰的状况,需要加强法律保障和行业管理,建立多部门多系统的联合预防和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9.
职场性骚扰受害妇女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大陆发生了十余起性骚扰诉讼案件,以职场中女性遭受男上司、男同事性骚扰为主。因中国私法尚未对性骚扰侵权行为予以调整,致使当事人被动迎合现有案由,法院也因缺乏相应法律依据各自审理裁判。本文在分析几起典型的职场性骚扰案例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禁止性骚扰的立法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防止职场性骚扰的立法建议,以期对职场性骚扰受害妇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司法实践中不断出现有关性骚扰的诉讼,立法惩治性骚扰的呼声越来越高。文章在借鉴其他国家反性骚扰立法的基础上,提出制定反性骚扰专项立法的建议,并主张性骚扰定义宽泛化、强调对性骚扰重在预防;建议在一些法律的修订或者制定时增加反性骚扰的条款。文章还对专项立法出台前如何适用现有法律遏制性骚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