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为什么劳动争议仲裁委要撤销开除电站对刘某决定呢?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相似文献   

2.
某电站职工刘某因违纪违规被电站开除。刘某对开除决定不服,提出自己在电站工作已5年,电站突然派人接替自己岗位,没有另行安排工作,虽多次反映要求解决仍无结果。相隔一年之后,自己又找电站交涉,电站递给自己一份上级党委《关于对电工刘某处理意见的批复》的文件,才知道被开除处理。电站对自己开除处分既没有事实根据,也没有按法定程序进行,因此,请求劳动争议仲裁委撤销开除决定。电站提出刘某在岗期间挪用电费,并且工作严重失职,不能完成收费任务,给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对刘某开除是合法的,并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将刘某挪用电费已构成犯罪的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审理,认为对电站提出刘某涉案移送问题不属劳动仲裁委处理范围,裁决撤销电站对刘某开除决定。  相似文献   

3.
公安机关的处罚决定为何被撤销薛东生1997年6月58上午8时许,杨、刘夫妇二人到D市T菜场买菜。因价格争议,二人与个体商贩张某发生纠扭,纠扭中杨将张打伤,根据D市第一人民医院病历记载,张头、胸部有压痛,右手臂软组织有3×4cm2的挫伤。当日上午H派出...  相似文献   

4.
刑事证据为何能证明罪案事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系错综复杂,但可以通过证据材料的有效收集及信息解读以反映证据事实。证据事实是案件事实的一部分,唯其如此,才能成为证明案件事实的具体手段。证据材料的收集、解读和对证据事实的认定,与案件情节的明晰,既是相互推进的互动过程,也是组织证据体系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证明过程。这一过程中,证据的取舍不完全是事实标准,而可能是公平正义所要求的一些司法理念。  相似文献   

5.
[案情简介]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做出的《起诉意见书》认为:某国有公司物资部作为国有独资企业的内设部门,在以犯罪嫌疑人林某为主的物资部领导班子集体决定和要求下,物资部在与多家企业的业务往来过程中,以“技术服务咨询费”的名义收取回扣、好处费共计人民币64万元。收取的回扣、好处费均入物资部小金库帐中,用于发放部门职工的加班费、奖金和业务费用等,其行为已触犯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七条之规定,涉嫌单位受贿罪。犯罪嫌疑人孙某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应以单位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遂将案件移送公诉部门审查起诉。  相似文献   

6.
熊志海 《理论月刊》2004,(4):100-107
证 据不 是事 实 ,但 证据 与事 实 存在 内在 联 系,即 证 据是 证明 案 件事 实的“ 根 据”。证 据之 所以 能 够成 为证明 案 件事 实的 根 据,是 因 为证 据蕴 含 着诉 讼需 要 查 明的 案 件 事 实的 信 息 。 证据 中 的 这 些事 实 信 息 能够 揭 示 证据事 实 ,并由 此 查明 案件 事 实。事 实信 息 既是 证据 存 在的 前提 ,又 是证 据 事实 得以 发 现的 根据 。因 此,诉 讼 证据 其实就 是 蕴含 有案 件 事实 信息 的 信宿 ,也 就是 能够 作 为事 实信 息 载体 的物 和 人。认定 案 件事 实必 须 审查 、判 断其 依据的 证 据,其 原 因就 在于 必 须对 证据 中 的事 实信 息 进行 正 确 的 识别 和 判 断 。这 才 是 审 查、判 断 证据 的 诉 讼 程序 、法律 制 度存 在的 合 理根 据。  相似文献   

7.
一、正确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正确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是审查案件的一个关键环节。对犯罪嫌疑人前后口供的变化、变化的原因、辩解是否符合逻辑符合常理等要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作正确判断,为间接证据的正确运用做好铺垫。二、审查间接证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由于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除了注意间接证据来源合法性、验证方法科学性、人的辨认、表述能力等方面的审查外,还要分析该证据赖以连接事实要素的推理及其前提,前提要正确、真实、客观。另外,对某些存在或然性的间接证据,应努力补充证…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关立法及司法解释上应当明确"不需要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这一法律概念,将其范围界定为众所周知的事实、通过权威资料可以迅速查明的事实、法官在执行职务中知悉的事实及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法院在认定这些事实时必须要遵循相应的程序规则。在认定的启动程序上允许公诉机关及当事人申请方式启动程序和法官依职权启动方式并重;在认定的反驳程序中,允许公诉机关及当事人提出弱化、反驳法院认定的不需要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的证据;在认定时间上,应当明确认定是事实审程序中的事情,并不是每个诉讼阶段都可以进行认定。法院一旦认定了不需要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该事实就有预决事实的效力。  相似文献   

9.
[案情简介]: 2008年12月17日,国某等三人投诉某市某酒吧拖欠工资及非法收取抵押金。监察人员在调查时发现,该酒吧已经停止营业,工作场所关闭,单位负责人无法联系。鉴于这种情况,劳动监察部门根据《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三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对该案撤销,并向国某等三人书面送达了“撤销立案通知书”。国某等三人接到通知后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审理认为:“违法事实不能成立”和“违法事实调查不清”在法律层面上是两种不同概念,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该案件作撤销立案处理适用法律有错误,建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行撤销《撤销立案通知书》,对案件继续调查处理。  相似文献   

10.
案件事实的属性和案件新闻的报道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件事实是一个具有多极蕴涵的事实 ,案件事实的传播效果应该是对社会、对公众有益的。这种有益的传播效果的获得依据于我们对案件事实属性的正确把握。案件新闻事实是内涵法制理念的事实 ,是包含着复合因果关系的事实 ,是蕴涵是非两极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尚华 《前沿》2011,(15):86-89
人类认识活动不仅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还体现为不同认识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建构主义者更强调这种主体间性。诉讼认识活动具有回溯性、时限性等特点,并处于规范的司法程序框架之中。案件事实的认定过程并非是裁判者依职权认定事实的“独角戏”,也体现为控、辩、审等不同诉讼参与者之间的对话与互动。案件事实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以多元诉讼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为基础。案件事实的理性建构需要以证据裁判为基础,以自由心证为证据评价原则,以举证、质证、认证等科学证明程序为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案件事实是司法同一证明的重要认知对象之一,它是由特定时空条件下人、物、事等要素在"促协力"作用下受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互影响自组织、自相干而构成的。案件事实自发生时起就处于运动的状态,在运动过程中作为案件事实系统构成的人、物、事子系统会产生关联协同和竞争冲突。如关联协同占据主导,案件各要素之间就可相互印证,反之则印证不能,从而就出现了案件事实同一认证能否实现的问题。据此为研究基点,可从同一认证原理、实现过程、案件事实认证不能的风险评析三方面对案件事实同一认证作出剖析,至于案件事实求解的印证实现可借助系统论方法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3.
《世纪行》2016,(12)
正(2016年12月27日政协湖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七次常委会议通过)因涉嫌违法,根据政协《章程》和有关规定,决定:撤销欧阳云清、叶佑华十一届湖北省政协委员资格。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犯罪案件的证据收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犯罪证据具有自身的规律与特点。就目前经济犯罪证据收集中存在的问题,应有针对性地确定证据收集的目标和总体思路,以便从宏观上明确证据收集的方向。在经济犯罪证据收集的途径和方法上,除了传统的刑事侦查手段外,还包括司法会计技术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15.
职场性骚扰案件中,直接证据固然重要,但此类案件的特点决定了原告取得的往往是间接证据。法官应综合运用间接证据,运用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对案件作出整体判断。同时,中国应修改证据规则,规定对证人拒不出庭作证采取强制措施,并应降低此类案件的证明标准,以应对原告举证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公安边防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打击偷渡犯罪,在侦办偷渡案件过程中证据的收集至关重要。然而实践中却不同程度存在着证据收集不及时、不全面,忽视痕迹性证据的收集,缺乏对电子证据的收集能力等问题。因此,公安边防部门只有不断的增强证据意识,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挥痕迹性物证的作用,提高偷渡案件的证据收集水平,才能有效打击偷渡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相似文献   

17.
全部为间接证据的案件往往表现为言词证据缺失或者言词证据表现为间接证据的案件。全部为间接证据的案件,是一种较特殊的案件,因而其证据的审查判断必须遵守特殊的规则,其中包括间接证据的属实性、一致性、完整性、排他性和合理性。通过"链接法"、"排除法"、"反证法"的运用,得出唯一的、排他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18.
电信诈骗起源于台湾,在国内迅速滋生蔓延,并日趋猖獗,正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电信诈骗犯罪是高科技犯罪,涉及电子证据多,也给公安机关侦破电信诈骗犯罪案件带来取证难、定性难、打击难等侦破难点。探讨了电信诈骗案的电子证据源、涉及到的电子证据提取技术,并结合具体的案例探讨了电子证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毒品案件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侦查的特点,用事实推定原则来认定持有毒品人"明知".在证据尚不能证明行为人是为运输、贩卖时,才能按非法持有毒品罪论处;随时把证据固定下来用以证实犯罪,对技侦手段获取的证据,通过审批程序,步入法制化;对"特情"卧底取得的证据以变更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人民政府:你省一九八九年二月十三日《关于设置阳东县、清和县、新河县建制的请示》和一九九一年六月十二日《关于将清远市清郊区改为清和县建制的再请示》及补充请示收悉。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你省撤销清远市清郊区,设立清新县,其行政区域不变,县人民政府驻太和镇。改建的清新县所需人员编制由市自行调剂解决,不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