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的呼唤     
在众多的杂志中,我对《中国残疾人》情有独钟,这缘于一次偶然。从此,没有任何一种杂志能取代她在我心中的位置。 有一段时间,无论工作还是爱情,事事不顺。我孤独、烦躁,不想与人交流,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觉得谁都比我活得好。自己活得一点  相似文献   

2.
在今天的都市里,租房子住已是司空见惯了。一份对近4000名单身白领的问卷结果显示,95%的白领喜欢与人合租,其中超过85%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有选择地接受与异性合租。异性合租这一新的租房结构也应运而生。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都市的夜晚灯火辉煌,“异性合租”作为一种时尚正在蔓延。不谈恋爱,不谈性,同一个屋檐下演绎的是两个不同人的心路,所谓的“新同居时代”,就“新”在这份陌生、信任和温暖。与爱情无关刘荣大学毕业两年多,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现在跟他同屋的是个在旅行社工作的女孩:我住的这房子每月1500元,我自己…  相似文献   

3.
女人生活的幸福感大多数来自于爱情与婚姻。有的人表面看来是平 静、优雅、祥和的,人前的她们有着令人羡幕的体面与骄傲,而她们内 心常常陷于痛苦与无奈之中难以自拔。有人说这是她们的深刻,想必这 样的苦痛并不是她们的刻意选择。可以说这是一种心理问题,在心理学 上这称之为“爱情自虐症”。  相似文献   

4.
四年前,我遭遇了一场灾难,我以为将是我白头到老的爱情倒塌了。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一直以为我能做到一切,包括爱情,尽管这是一段从一开始就不被祝福的爱情。可我还是坚持不懈地付出了所有,直到最  相似文献   

5.
读完川端康成的《古都》,我仿佛沉浸于日本京都的樱花烂漫中。但更多的,则是被日本文坛大师川端在小说中对人生的真实与幻影这对辩证关系的隐晦思考所深深震撼。  相似文献   

6.
爱情迷彩:让一颗疲惫的心匆匆“靠岸”我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1997年9月,走出大学校园的我应聘到一家营养保健品公司当推销员,试用期满,我终于以突出的销售业绩与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聘用合同。与此同时,公司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杨洋———一个财贸学校毕业、比我早来公司两年的内蒙古小伙子,向我展开了爱情攻势。1998年夏天,我和杨洋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很快,我发现自己怀孕了。正当我准备把这一消息告诉杨洋时,他却因挪用公款40多万元而受到检察机关的指控。这时我才知道:杨洋不但有妻子,还有一个2岁的女儿。一气之下,我偷偷地跑到医院把…  相似文献   

7.
有人戏称:爱情是本世纪的最后一个神话。当我的一个朋友嬉皮笑脸地对我重复多遍这句不知是何方人士说出的名言时,我从他脸上读到的是一种无奈和失望。我知道,他的内心深处仍渴望拥有真正的爱情。这位朋友对我说:现在爱情似乎泛滥成灾,我们又没有火眼金睛,无法分辨出其中的真和假。像我这样渴望得到真正爱情的人已经让“爱情”吓得退避三舍了;现代人谈爱情越来越技术化。我有过一次恋爱,但我现在想起来都后怕,那是一个漂亮温柔的女孩,她对我很好,一切都大方得体让我高兴,可有一天我在她那里发现一本教女人如何讨恋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诗     
柔情 为了我怀中抱着的熟睡的婴儿,我的步子轻盈。自从我的心怀这一奥秘,我整个心都变得肃穆。 我的声音轻柔,好像是在悄悄诉说爱情,那是我害怕将他惊醒。 现在我的眼睛从人们的脸上寻找他们心灵深处的痛苦,以便使别人看到并理解,我的面颊为何这般苍白。  相似文献   

9.
《苔丝》和《边城》分别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和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都是关于纯真、善良的乡村姑娘的爱情悲剧。《苔丝》中的女主人公是苔丝,《边城》中的女主人公是翠翠,她们都纯洁美丽、爱憎分明,都拥有一颗无私的爱人的心,但是命运的捉弄、无情的现实阻碍了她们爱情美梦的实现。在两部作品中,苔丝和翠翠都是作家寄托理想的人物,都是美与爱的化身,都体现出和谐的自然美、淳朴的人性美和凄清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0.
从政道德     
金伯渔 《现代领导》2004,(11):42-43
如何弘扬从政道德、当好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我认为,重要的是应始终保持四种心态:即平常心,这是基础;责任心。这是关键;进取心,这是动力;廉洁心,这是保证。这四种心态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相似文献   

11.
爱情五要素     
现代青年人讲究“感觉”,崇尚“直觉”,追求爱情时高唱着“跟着感觉走”,“让我一次爱个够”。他们觉得爱情是不需要理性的,有了理性,爱就不纯洁了。似乎爱情也不应该有理性,有了理性,爱情就不热烈了。爱就要爱个迷迷糊糊,爱就要爱个天翻地覆,爱就要爱个撕心裂肺,爱就要爱个感天动地……。事实上,爱情这种似乎是不可捉摸地发生在异性间的情感,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理念基础上的,只不过有时当事人没有意识到这个基础的存在罢了。这就是为什么青年男女在面对“弱水三千”时,“只取一瓢饮之”的原因。而且爱情也不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短…  相似文献   

12.
警缘(散文)高克芬人的一生,很多事是讲究经历的。如婚姻,“千里姻缘一线牵”,这“一线”就是缘份。人写人如是,人与职业也如此。如当警察,就有从警的缘份。就我来说,曾经把当警察看作是一个难圆的梦,甚至是不愿去想的幻影。我嫉妒过那些被幸运之神恩宠的人。初三...  相似文献   

13.
夏天     
刚刚入夏,热便让我们无处可藏。一颗焦躁的心企盼和等待一场雨来。   我知道我的等待就像微不足道的一些蒙蒙雨雾,它们潮潮湿湿地缠裹着我。一些刻骨铭心的爱情随风落入泥土,它们是一些会发芽的种子,是一些好看的向日葵。我看见它们在离我不远的园子中生化着。   我知道誓言也与夏天有关,火热火热的。一些有血有肉的誓言,构成另外的风景,另外的人生,像一些高大的人类的骨骼,走过我时,我听见如旗帜一般哗啦哗啦飘扬的声音。   雨来了,蝉就不鸣了。蝉在听雨,一棵大树一棵大树紧挨着数雨点的大小。我数雨的脚步,雨光着脚什…  相似文献   

14.
每当我在街头、车站、地下通道听到流浪艺人的歌声、琴声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过去,掏出10块20块扔下就跑(为的是不让他们难堪)。因为我觉得我和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同族,都有一颗漂泊、流浪的心…… 我是独生女,从小生活在一个优越的知识分子家庭,在母亲的严厉管教及父亲的关爱呵护下无忧无虑地长大了。大学毕业前夕,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打破了家的平静我自做主张地与人私订了终身。父母断然不能接受这一事实,理由是:女儿事业未曾起步,面包还不知在哪儿,怎敢奢谈爱情?更何况这桩婚姻门不当户不对! 然而,年少轻狂的我只一句话回敬了父母:爱了就是爱了,没有理由。父母于是便  相似文献   

15.
犹太人的《古经》记述,上帝造亚 当时,同时造了一个女人,叫丽丽斯,并使二人结为夫妻。可丽丽斯不肯服从亚当的支配,上帝将她逐出了伊甸园,又从亚当身上取了一根肋骨,造成夏娃。所以夏娃自然服从丈夫。丽丽斯虽被逐出,但灵性不灭,从此漫游宇宙,并成为一切遇人不淑的女子和具有反抗精神女性的保护神。 这个古老的故事是怀吉平给我讲的。 怀吉平是被称为“京城缉捕队”的北京市公安局刑侦处抓逃队的女刑警。她让我想起来就心疼。她拥有美貌,拥有传奇,拥有激情,拥有坚忍,却独独缺少了人类生命中最昂贵的部分──爱情。做了三年人…  相似文献   

16.
1981年深秋时节,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两位老作家王松、李乔一同前往滇南山城元阳参加一个民族文学讨论会。车窗外,片片秋景飞驰而过,来到建水与元阳交界处,车子一拐弯,我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猛然提起──哀牢大山扑面而来,在夕阳暮霭中,一派青黛,而这青黑的大块中,一根闪亮的、纯金色的线条蜿蜒着,攀爬着,展现着我陌生而又熟悉的形象。 ──啊,这就是我阔别近30年的母亲河红河!我凝视着它,眼眶渐渐湿润起来。被城市隔断数十载已然淡忘的儿时情景──那村寨撩人的炊烟、相互打闹着提泥鳅归来的小伙伴、母亲深夜灯下…  相似文献   

17.
李慧杰安静地坐在我的对面,甚至从容地对我笑了笑。一个年仅24岁的农家女子,在短短两年之内竟接连毒杀自己的四任丈夫,无论如何,都是骇人听闻的故事。面对她瘦小单薄的身体,我无法想像她投毒时的疯狂与残忍,无法想像她面对一具具死尸时的镇定与从容。在她的心灵深处,难道就真的没有丝毫怜悯与同情,没有点滴的爱意?那么,这样一个女人,她心目中的爱情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也许是“爱情”二字触动了她,这个冷酷的女人,泪水纵横……少女的爱情幻灭了和许多女孩一样,少女时代的李慧杰对爱情充满了渴望与憧憬。在豫北汤阴县瓦岗乡瓦岗…  相似文献   

18.
新婚不久,亲戚朋友见面都说我变了,变得勤快了。早晨我早起买饭、打开水;下班后买菜做饭;晚上以拖洗地板结束一天“愉快”的劳动,隔三差五还“享受”一下洗衣的乐趣。难怪我的一位表弟见我便感叹爱情的力量,对我现在“热衷”以前从不染指的家务活深感惊讶。爱和婚姻也是一种责任嘛,这就是我对自己的改变的解释。早起买饭、打水是尊重妻的起居习惯;系围腰下厨是对妻以前在娘家倍受细心呵护的理解;拖洗地板这种体力活自然是男子汉份内的事,至于洗衣嘛……,当然是追寻一种情趣。在同事朋友面前却总得为此付出代价,“怕老婆”是他们…  相似文献   

19.
可亲可敬的周老师:您好!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给您回信。您的言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我这台锈得转不动的机器又重新运转起来,使我从那用多情编成的烦恼椅上清醒过来,确定我新的目标、新的理想。  自从向您诉说了我心中的烦恼之后,天也高、地也宽、心更宽,再不像以前那样自寻烦恼、自作多情,同学们随时可见我的微笑、听到我的歌声。但每当遇到他时我便产生一种不自在的感觉,于是我便采取回避措施,努力不与他接近,以减少我的回想、遐想。  您问我到底爱他什么?目的是什么?这问题我根本答不上,可想这是我一时冲动。“我喜欢他…  相似文献   

20.
秦首先 《黄埔》2012,(2):76-77
“情由心发,境由心造。我的书法创作既重书法技巧,更重书写内容,每一幅作品怎么用笔、如何用墨、采用何种布局不是自己随意决定的,而是根据书写内容去安排。一个合格的书法家创作一千幅作品,应该有一千个面孔,一千个意境。”一见面,高亚仑先生对自己的书法创作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