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产与共权     
有一天,我和朋友们去登山,在山脚下,看到了一大片莲塘。莲塘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几乎每块池塘边上都搭着一个简易的小棚,据说是给夜里看菜的人用的,草棚一个挨着一个,足有几十个之多。我不禁惊呼:“家家都要派人看菜,多浪费人力!怪不得计划生育成了天下第一难事,每家若不生一个男孩,谁来夜里看菜,谁来大清早挖菜,拉车走几十里去卖菜?!”我问农民,究竟是把田分给各家各户耕种好呢,还是大家伙一起耕种好呢?这些年来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也做了不少调查。这天,一个五十开外的农民不紧不慢地给了我一个最让我明白的回答:“如果有公正无私的能干…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从个人方面来说关键在于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而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又在于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我讲到大公无私时,同学们都笑了。我就问他们:“你们笑什么?”一个同学反问我:“老师,您真相信社会上有大公无私的人存在吗?”我说:“有啊!”并举了一连串的事迹和人来加以论证。他们却说:“天下没有一个不讲个人私利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大公无私的人是无处可寻的。”我感到同学的这种思想是值得重视的,并拟了讨论题让大家讨论:当前社会上是否有大公无私的人呢?个人利益人人有,哪来的大公无私呢?我安排两个组讨论第一题,另外两个组讨论第二题。时间半节课,然后大组发言。这下可开锅了。  相似文献   

3.
清明节,闽中一个青山绿水的小山村里,一位黝黑脸膛,瘦身板的老汉蹲在一脚宽的田埂上,痴痴地望着自家绿油油的稻田,嘴里不时地向外吐出白色的烟圈,脸上隐约流露着憨憨的笑意。他身边站着个少妇,怀抱一个胖乎乎的孩儿,少妇带着担心的口吻对老汉说:“爸,他们会不会又来拔我们的秧?”老汉腾地站起来,声音提高了八度:“有人大监督给咱们撑腰,法院又把地判给了咱家,这就是我们的了!”“这回真可以放心收稻子了?”少妇小心地问。“那是!”老汉朗声应道。  相似文献   

4.
小燕是我大学时代的好友。是全年级最小的“妹妹”。虽不是什么校花、系花。但也身材窈窕,青春逼人。16岁就跨进了大学的校门。可就是她,成了我们全寝室十个姐妹中最早陷入情网的人。“虽然我年纪小可是我的‘志气’高”——那时,每当她的“白马王子”于夕阳西下之际徘徊于女生楼前时。我们常唱着这句歌词来逗她。她呢,就装出一副极严肃的样子反击:“羡慕还是嫉妒?”。话音未落已飘然而去。身后,“惊起蛙声一片”。 小燕不仅EQ高,IQ也高。不仅早早过了英语六级,  相似文献   

5.
1993年春天,在一次朋友们的聚会上,一位来自西北的作家张锐半开玩笑地问我:“如果你的生命一共还只有三个月,你打算用这三个月的时间干点什么?”我没太认真。我简单地想了想,跟他说:“我想在我酝酿时间比较长的几个剧本中挑两个最重要的,写出来。”他又问:“如果只有一个月了呢?”“那就挑一个。”“如果只有三天呢?”“那,那就对着录音机,把那一个最重要的剧本,叙述出来。”大伙谁也没再说话。  相似文献   

6.
1969年,年仅20岁的我作为老三届来到农村插队,因意外的碰伤一条腿残疾了。从此行走离不开拐杖,生活只有依赖年迈的父母。我多想得到一个“铁饭碗”。过上自食其力的安稳生活啊,有人用嘲讽的口气劝我说:“像你这样怎么能沾上‘铁饭碗’的边呢?”  相似文献   

7.
三个筛子     
不到最后被吃掉时,谁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处于食物链的哪一级——情场、商海……一个人急三火四地跑到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人不解地问。“第一个是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实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如果不是真实的,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那个人踌躇着说“:不,正好相反……”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我再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果真很重要吗?”“并不重…  相似文献   

8.
“女为悦己者容”,每看到这句古老的格言,我就想起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一个女人,她深爱的丈夫在车祸中不幸丧生。她将如何纪念他,为他悲伤哭泣呢?她的方式是令人吃惊的:她撕掉他生前创作的所有乐谱,让它们漫天飞舞,然后她开始寻找别的男人,然后她再谱写自己的新乐章。直到现在我都记得那种暗蓝色的压抑的氛围,仍记得那种从阴影中挣扎出来的触动人心的力量。但是这和“女为悦己者容”有什么关系呢?现在看这句古老的格言,至少可以提出两个问题:如果这个人“悦己”但是“己”不“悦”他,那又怎么样呢?格言毕竟是格言,它对这些细碎的条件不屑一…  相似文献   

9.
初见妈妈,真的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亲切感,妈妈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十分的和蔼可亲;在她的身上我读懂了许多,我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妈妈的好,还是用一句:“世界只有妈妈好”来表达所有和我一样的人对妈妈的爱戴和祝福吧。人世间有许许多多的人需要我们去关注和帮助,您就是其中最需要帮助的人,但是您却靠着坚强的毅力和恒心在时刻帮助着别人,我向您致敬! 一个执著地去傲艰难事情的人——我对你的毅力表示钦佩一个深深地爱自己孩子的母亲——我对你的爱表示崇敬一个坚强地面对病痛的病人——我对你盼坚强表示敬佩我永远支持你! 有了你的存在,明天会更加绚丽多彩。谢谢你,网络妈妈。——以上摘自网友给“网络妈妈”的信  相似文献   

10.
贿赂,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物质贿赂当反,精神 贿赂亦必反之。 近日阅看古书,读到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个在京城为官的人(以下称之为“官人”)被派去外地当官,临行前向他的老师告别。老师说:“外地的官不容易做,应当谨慎一点。”官人说:“我准备有一百顶高帽子,逢人就送他一顶,可能不至于意见不一而互相顶撞。”老师生气地说:“我们这些人用正直的行为来待人,为什么要给人戴高帽子呢?”官人说:“天下不喜欢戴高帽子的像您一样正直的人,有几个呢?”老师听了大喜,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完全没有见识。”官人听了,觉得心里美滋滋的。他告别了老师,便十分得意地对人说:“我的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由此可见,制作高帽子的人与喜欢戴高帽子的人是有老谱的哩。  相似文献   

11.
辞书里,“管”字的释义有十多种,如乐器名,枢要,拘束,过问,顾及,保证,包管等等。“管”字最常见的意思是管理、管辖。据报载,克林顿任美国总统期间,一次赴西安访问,一位名叫壮壮的七岁小女孩站在一个两米高的台子上,与克林顿有一段有趣的对话:“只有站在那儿才看得见你啊!”“你很想看见我吗?”“是的,因为你是美国总统。”“你知道美国总统是做什么的吗?”“美国总统是管美国人的。”听了小壮壮的话,克林顿“唔”了一声,用手托着下巴,沉思了一下,然后很认真地对壮壮说:“应该是美国人管美国总统。”这里涉及到一个“管”字。对于一个七岁的…  相似文献   

12.
燕京杂感     
日昨,阅外地报纸,见有一文,题曰《首都古貌破坏严重》!是吗?我不禁大吃一惊。这个标题,让我“如梦方醒”:啊!原来是这么回事了呀! 于是我就思索了:此乃新闻乎?还是“旧闻”呢? 若说是“旧闻”,何以到今天才这么标题示众,像是个新发现一般? 若说是新闻,那么这种“破坏严重”毕竟又是从哪一个“前不久”开始的呢? 我印象的判断,似乎不像“旧闻”,因为我从报章上的一贯宣传所获喜讯,总是这儿改建,那儿拆迁,总是一片新面貌,新气象,新都市现代的“换新颜”,从来没听说过一句“破坏”——更何况“严重”乎? 我在北京是个外乡人,第一次晋京也不过  相似文献   

13.
趣说两面神     
有个外国寓言 ,一位哲学家在古罗马的废墟里发现了一尊两面的神像 ,便问了一句 :“您为何长着一前一后两幅面孔 ?”两面神回答 :“一面朝前 ,是为了展望未来以充满憧憬 ;一面向后 ,是为了回首过去以记取教训。”哲学家又问 :“这固然好 ,可你为什么不认真注视一下现在呢 ?须知 ,将来是现在的延续 ,如果无视现在 ,即便对往事了解得再多 ,把未来想象得再美 ,又有什么意义呢 ?”两面神听了 ,立刻号啕大哭 :“您说得太对了 ,正因为我没有把握住我的那个现在 ,罗马才被人攻陷的 ,我才被扔进废墟的。”妙 !果然意味深长。难道不是吗 ?就好像一个著…  相似文献   

14.
又到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周年纪念日,对于多数海南人来说,又要进行一番苦苦的反思。自从“泡沫经济”破碎,时间已经整整过去了九年,从那时起,“海南错过了许多机会”,就已经成为一句老生常谈。 既然是被“错过”,就必须真的有过机会,那么这些被错过的机会,到底都是些什么呢?在海南,我听到过的这类“机会”不下数十种,可以说,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似是而非,还有些干脆就是些谣言。一个相当典型  相似文献   

15.
官员外逃 ,自古有之。对于逃亡到国外的犯罪官员我们应该怎样处置 ?花什么样的代价将其缉捕回国刑之以法 ?我们先来看看2000多年前卫国的卫嗣君是怎么做的。卫国有个叫胥靡的小吏逃到魏国 ,卫嗣君要用五十金索回小吏以绳之以法。魏国不给 ,卫嗣君就用左氏这个地方交换小吏。身边的人说 :“用一个城邑交换一个小吏 ,值得吗 ?”卫嗣君说 :“法治无所谓小 ,动乱也不是直接从大处发生的。法治不能建立 ,该杀的人不能杀、该判刑的人不能判 ,即使有十个左氏城邑有什么用 !法制建立了 ,该杀的就杀、该判的就判 ,即使失去十个左氏城邑 ,也没有什么妨…  相似文献   

16.
说真话难,听真话更难。在提倡肯于说真话的同时,更要提倡敢于听真话。因为话是说给人听的,没有听话的人,话说得再怎样真,那又有什么用呢?还不是空对空。我首先要说的一句真话就是,这会儿毕竟不是“引蛇出洞”的1957年,更不是说“一句顶一万句”屁话的“文革”时期,应该说,政治环境比过去宽松了许多,肯于说真话的人也就不少。尤其是无官无职的平头百姓,没有经过因说真话罹难的青年人,十有八九还是肯于说真话的。不信你就走近这些人当中去,跟他  相似文献   

17.
富人与穷汉一个富人在沙滩散步,见到一个穷汉衣衫褴褛地躺在礁石上晒太阳。于是富人就对穷汉说:“你为什么不去挣钱呢?”穷汉问:“挣钱干什么?”富人说:“挣钱开工厂。”穷汉问:“开工厂干什么?”答:“可以挣更多的钱呀。”再问:“挣更多的钱干什么?”又答:“开更多的工厂呀。”再问:“下面呢?”又答:“有了许多的钱就可以到全世界去观光,还可以买海边最好的别墅。”穷汉又接着问:“看世界,买别墅后又怎样?”富人答道:“你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在海边晒太阳了啊。”穷人说了一句:”对不起,我现在已经在晒太阳了,你走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  相似文献   

18.
幻想     
苏格拉底50岁,头顶变成不毛之地,额头上沟沟壑壑布满了皱纹,再加上深陷的眼窝,看上去至少有60岁。然而,一个18岁的姑娘却疯狂地爱上了他,并且最终成了他的妻子。一个老气横秋,一个鲜嫩欲滴;一个像秋霜打过的衰草,一个如含苞欲放的鲜花。对这桩不般配的婚姻,许多人都大惑不解。有个人终于忍不住了,向苏格拉底打探成功的秘诀:“先生,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小姑娘追到手的?”苏格拉底老老实实地说:“我实在没有工夫研究这个问题,我只是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事。”那人不相信,继续穷追不舍:“这么漂亮的姑娘,你不追她,她怎么会爱上你呢?”苏格拉底抬头…  相似文献   

19.
“正点“     
我是一个难得早起的人。妻子随团到江浙旅游,顺道回武进探望我的老母,弟弟在头天(10月26日)晚上打电话来,说已把嫂子送上火车,让我明早去接站。他特意关照了一句:“正点是七点整抵京。不过,到常州就误点了三十分钟。你不必大清早就起床,我估计车到北京站,少说也得晚点个把小时。”这趟列车是从苏州开出的 T86次,到常州仅是第二站,怎么会晚点半个小时呢?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但是我不敢晚起,心  相似文献   

20.
从北京插队流落到山西已经是二十多年了,但每逢雨雪天或得意失意,故乡的风景人物总是澎湃入胸。所以北京方面只要来人,我必以“娘家人”待之。好在山西多文物,不乏请人来的借口。前几天从家乡来了两个我少时好友及其全家。他们一个是国家级公司的局长级经理——如今公司多如牛毛,据说前门倒了一堵墙,一共压住十个人,其中就有七个经理,另外两个是影视导演,百姓仅存一,所以不用“国家级”修饰限制一下,道不出他的身份;一个是据他自己说已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