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印度支那三国的外逃难民,经过1975年和1978年的两次大高潮后,余波至今仍未停息,有人估计外逃难民葬身鱼腹或惨遭海盗杀害的人约占外逃难民总数的1/4。据联合国难民事务署的统计,1986年,仅越南外逃的难民有19579人。另据统计,1987年1~4月,越南难民2745人进入泰国,比1976年同期增加了1300人。2月份,海上风浪少,越南难民大批外逃,  相似文献   

2.
越南难民艰难跨入香港门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香港特区政府决定批准1408名仍然滞留香港的越南难民在香港定居,并在今年5月份关闭香港最后一个难民营地,困扰香港25年的越南难民问题终于就此划上句号。越南难民问题始自20世纪70年代。1975年4月,南越政府垮台,大批难民逃离当时的南越,相当一部分人乘船逃往周边国家和地区。1975年5月,首批3743名难民乘长春号货轮抵达香港。此后抵港的难民逐年增加,1979年的统计显示,当年抵港的难民人数为68695人,达到最高峰。香港政府从1975年到1979年,陆续建起了4个越南难民收容中心,实行封…  相似文献   

3.
自从本世纪70年代以来,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的难民源源不断地从海陆两路外逃,据统计,至1985年2月止,已定居世界各国及暂住东南亚国家等待移居第三国的印支难民总数多达153万人(在出逃过程中还有数以万计的难民葬身海底)。1986年12月至1987年6月,东盟各国难民营的印支难民增加近万人。1987年头3月,有2500名以上越南船民抵亚洲国家海岸。同时,根据《有秩序离境方案》离开越南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1980年为4706人,至  相似文献   

4.
问:据香港报纸报道,最近滞港越南船民被遣返人数锐减,遣返计划受到严重干扰。请问中国政府在滞港越南船民和难民问题上持何立场?答:香港从来不是难民的安置地。港英当局的政策是导致滞港越南船民和难民问题久拖未决的一个重要原因,已给广大港人造成了负担。港英当局对及时解决滞港越南船民和难民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今年五月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滞港越南船民  相似文献   

5.
越南难民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了特殊群体,但在历史、政治和利益因素的影响下,越南难民一直徘徊在难民身份认同、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其诉求得不到实现、身份得不到认可,使他们至今难以融入当地社会。以云南河口县岔河难民村为研究对象,分析越南难民的跨国流动经历及其身份认同的建构,并从难民身份认同、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三个层面来剖析其身份认同的多重性与困惑性。越南难民只有在淡忘其想象的难民身份,消除有意识筑建的"无形的"族群边界,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才能更顺利地融入当地社会,消除身份认同的困惑。  相似文献   

6.
10年来印支难民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曾经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时至今日,此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一则大量接收印支难民的国家,其印支难民问题已构成该国的一个社会问题;二则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的野心,依然如故,印支难民仍在继续外流。 本文所述印支难民问题,不涉及越南血统的难民,而主要就印支难民中的越南华裔、华人、华侨难民问题作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今天在中国南方的广东、广西、海南等地都安排有一批印支难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广西的侨港镇.一九七九年,大批印支难民由海上涌入中国大陆.这些在越南居住多年的华侨,被越南当局洗劫一空驱赶回国.许多人除随身所穿的单衣外,几乎是一无所有.中国政府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接纳并安置了他们,为了照顾他们的个人要求和生活习惯,将他们大部分留在  相似文献   

8.
陈善 《八桂侨刊》2004,(6):34-34
下面要讲述的是一位印支难民发迹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叫温能富,祖籍广东省宝安县人;1978年底,他们一家离开越南河内市出走,在香港难民营待了一段时间后,1980年加拿大政府移民局同意接纳他们来加国定居,之后他们一家人被安置在法语地区蒙特利尔市。  相似文献   

9.
北海新渔村     
被联合国难民署一位高级官员称赞为“世界上安置难民的典范”的北海市渔业社,是在四年前一片坟地、沙丘上建立起来的新渔村,它位于我国南疆北部湾畔,离北海市七公里. 一九七九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为安置来自越南的印支难民,在这里建起了渔村.如今,走进这个正在建设中的渔村,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刚走出10年"文化大革命"的噩梦,工作重心正向经济建设转移,西南边陲突然涌进28万印支难民。所谓"印支难民",是指印度支那三国,即越南、柬埔寨和老挝产生的难民。中国政府和人民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接收了他们,并创造出中国特色的难民安置模式,使他们在民政部门的管理下生活到今天。  相似文献   

11.
《就业与保障》2009,(1):79-80
海盗出没,请注意!去年12月发生的中国船只“振华4号”遭海盗袭击并险遭劫持的惊险事件再次将人们的视线拉向索马里海域——这里是新晋的“海盗天堂”,上演着全球一半的海盗劫船“大戏”——肯尼亚“海员援助组织”的数据称,2007年有300多艘船在索马里周边海域遭到索马里海盗劫持或袭击。2008年年初至11月有40余艘船被索马里海盗劫持。而据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数据,2008年1月至11月,中国有1265艘商船通过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其中20%的中国船只遭遇过海盗袭击。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9,(1):37-37
2008年9月23日.俄罗斯海军总司令维索茨基上将宣布.俄罗斯决定出动军舰前往索马里海域,以打击在非洲沿岸劫掠船只的海盗。10月21日,俄罗斯驱逐舰“无畏”号通过苏伊士运河驶往索马里海域。此后.维索茨基再次表示,俄罗斯将增派军舰赴索马里附近海域定期巡逻。防止海盗袭击过往商船。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胜利后,越南和法国爆发了冲突,持续数年之久,期间导致大量华侨难民的产生,他们逃难进入广西境内,滞留在边境的龙州地区一带。当局在紧急救济这些越法冲突的难民之后,对部分难侨进行了遣送。本文简要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前,国民政府和广西地方政府对滞留广西地区的华侨遣送工作。  相似文献   

14.
1978年初,数百名原居住在越南的华侨、华裔,越过中越边界进入中国境内,世界各国包括中国都没有预见到这一行动竟是本世纪内举世惊骇、惨绝人寰的大批越南难民出逃事件的先声。自那时始,数以百万计的越南难民,为求生存被迫离开他们世代居住的家园,或翻山涉水,流入邻国;或抱着朦胧的幻想,投奔怒海,企望得到富裕国家定居的机会。据报导,已有153万余人转移到世界各地,其中137万人闯开了一条新的生路,定居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余的16万人尚来有国家或地区愿意接纳,只好在难民营度日。而病毙丛林或  相似文献   

15.
甘开鹏  牟军 《思想战线》2015,41(2):75-80
作为一个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越南难民一直面临着身份认同、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等多重认同的困惑,其民族认同心理也在“我群”与“他群”之间不断冲突与抗争。为了缓解身份认同的内在矛盾,这些难民往往通过重拾历史记忆的形式来重构身份认同,强化或弱化在特殊历史环境下产生的族群边界。然而,从文化适应策略视角而言,越南难民的多重认同也隐含着诸多的现实利益诉求,并由此塑造了一种特殊的权利意识和社会抗争方式。  相似文献   

16.
何靖 《传承》2008,(22):92-93
海盗自古以来便已存在,粤洋西路僻在一隅,向来不为各朝政府重视,海盗活动也陆陆续续贯穿历史。直到乾嘉时期,受越南政局的变动这一外在影响,粤洋西路自身易于海盗藏密的地理状况、海防过于疏忽等因素一下子暴露了出来。种种因果造成了乾嘉粤洋西路海盗猖獗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安珊  成宠 《人民公安》2000,(12):4-16
海盗犯罪是一种古老的犯罪,伴随着人类航海史而发展。传统上将在公海上进行抢劫杀人的犯罪称为海盗犯罪,它受到世界各国的痛恨。不论海盗行为发生于何地,任何国家都有权对海盗进行逮捕、起诉和审判,这种习惯作法不断被实践,而且被现代国际公约所确认,成为国际法普遍管辖权的典范。9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猖獗于东南亚的现代国际海盗集团开始窥视大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海盗问题,到处散布攻击中国的不实之词。中国警方用行动表明了中国政府对海盗犯罪的立场,连续取得了打击海盗犯罪的胜利,赢得了世界性的赞誉…  相似文献   

18.
何靖 《传承》2008,(11)
海盗自古以来便已存在,粤洋西路僻在一隅,向来不为各朝政府重视,海盗活动也陆陆续续贯穿历史.直到乾嘉时期,受越南政局的变动这一外在影响,粤洋西路自身易于海盗藏密的地理状况、海防过于疏忽等因素一下子暴露了出来.种种因果造成了乾嘉粤洋西路海盗猖獗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海盗肆虐东南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南亚水域已经成为全球海盗活动最猖獗的地方,海盗们在该黄金水域给国际贸易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60亿美元。目前,全世界90%的贸易是通过海运进行的,海盗的再度崛起,日益成为当前世界贸易的一块心病。国际社会该做些什么来遏制这一严重的犯罪势头,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油轮遭劫2000年4月,“石油漫游者”号巨型油轮从新加坡起航,一路劈波斩浪向目的地越南胡志明市驶去。油轮穿越南中国海平安航行了9个小时,刚过午夜,轮机长莫休丁·法努克听到尖叫声和杂乱的脚步声。接着,电话铃骤响。“海盗登船…  相似文献   

20.
清王朝统一全国后,康熙皇帝废弛海禁,东南海上形势相对平静,乾嘉间粤洋海盗的兴起还有其社会基础,其时广东土地兼并严重,海滨地区田少民众,多以捕鱼或贩海、运货为业,但遭官府盘剥,民不聊生,适逢天灾,致沿海民众出海“掠食”。乾嘉间粤洋海盗活动的兴起,还有境外背景。嘉庆初年发生了“艇盗之扰”。清乾隆五十四至五十五年,安南国(越南)爆发了“阮光平父子以兵篡国”事变,史称西山农民起义。乾隆五十五年,阮光平攻黎氏政权,自立为安南国王。后阮光平逝世,其子阮光缵嗣王位,兴兵攻剿据原国王黎维祁外甥阮福映割据势力,因战争破坏,国内空虚,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