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叫文红梅,是一个下肢瘫痪的孩子。虽然我不能和别的小朋友们一样蹦蹦跳跳去上学,但是,我也上学了,生活得和你们一样幸福。我家住在湖北当阳县的一个乡村里。一九七五年,我八岁的时候,眼看着和我一样大的小朋友都去上学了,我对爸爸提出来,“我也要去上学!”爸爸摇了摇头。我对妈妈讲,妈妈没吭声。奶奶看看我这个样子,说:“孩子,你走不成路,怎么能上学呢?”  相似文献   

2.
赴台探亲记     
终于盼到海峡彼岸有关部门的批准,得以让我成行,跨海赴台探望我那阔别了四十年的“家”了。当我怯生生地走出桃园机场,走进接待大厅时,立刻,从迎候的人羣中走出一个中年妇女,一路嚷着“哥哥”向我扑来,我惊呆了。这是谁?就是我朝思暮想的小妹么?乡音依旧,人却完全不相识了。我们分别时,她还只是一个小姑娘,我常牵着她的手去上学,老嫌她走得慢。可如今,她已经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我和卯林哥     
卯林哥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可是他却空有一番梦想,没能飞起来. 他是我二伯伯家的儿子,上有三个哥哥和四个姐姐,行幺,与我同岁.所以与我一起摔着抱腰、吹着箫笛长大. 虽然他比我晚一年上学,但我们一起赶上了那个不负责任、超了生就躲计划生育去的老师,与全班大部分同学一起还没上完一年级就辍学了.由于家里的活儿有7个哥姐和父母们做,卯林哥便有了更多的时间玩耍.大约就在我上三四年级的时候吧,一次他来找我,要在我家竹林里砍棵小竹子做箫,我惊讶:你会做箫吗?  相似文献   

4.
同学唯力     
那天中午 ,我在办公室里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里的男声很陌生 ,那男声说 ,喂 ,请问胡是在这里吗?我说我就是呀。他说胡你好 ,你可能已经不记得我了 ,我是你的同学唯力呀!我说唯力你好 ,怎么不记得呢 ,你不是“大四川”吗。我记得上学时 ,唯力跟一个小个子四川人同桌 ,那时的唯力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 ,我们女生有好长时间不知他叫什么 ,背地里就喊他“大四川”以示与“小四川”有个区别。对我来说分别15年了 ,警校那100个同学如今能有三分之一叫上名姓的就已很不错了 ,可是当同学唯力从15年漫长的跨度里打过来这个电话的时候 ,我…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山西女孩,今年二十岁。我在家乡做时装模特儿,做得很好,有一个和我同居三年的男友,他家在当地很有实力,所以我和他相处的几年里得到过他经济上很大地帮助。但是他后来又爱上了一个比我漂亮的女孩。这是促使我离开他到北京来发展的原因。 以前我以为凭着我的年轻美貌就能很快找到一份我所喜欢的职业,但我很快发现并不是这样的,我的条件在当地当模特还可以,但在北京我根本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除非去当坐台小姐,可以不要工作能力,但我决不会那样去做。我租住在地下室开始找工作,我发现自己除了漂亮什么都不会,从前和男友在一起还养成了用钱  相似文献   

6.
杨秀磊 《半月谈》2005,(5):74-75
1月19日,本栏编辑接到杨秀磊同学从河北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打来的电话,电话中他说,他一直关注“写在西部的青春之歌”栏目,每篇文章都认真地看,常常为这些青年朋友的经历所感动。寒假前,他把去西部采访志愿者的想法告诉了朋友和同学。一些同学劝阻说,西部条件艰苦,气候恶劣,到那里是自找苦吃。杨秀磊说:“有些人会认为我是心血来潮。其实,我是期待已久。”这个寒假,他与另一个同学结伴奔赴西部,去采访那些志愿者朋友,并与他们在山坳深处一同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以下这篇短文,就是杨秀磊同学带着激情西行采写的稿件。  相似文献   

7.
正她二十年如一日,坚守乡村小学育桃李,并为山区贫困儿童与资助机构、爱心人士之间牵线搭桥,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翻过那座山就到了。"八月的桂中,骄阳如炽,在来宾市忻城县北更乡一条崎岖的山路上,刚爬过一个长长的陡坡,蒙晓梅指着一个山坳对蒙丽梅说。前一天,学生黄海良(化名)给她打了个电话,说家里困难,下学期不去上学了。蒙晓梅一直开导他,最后说,你不用担心学费,我来帮你想办法。挂了电话,她就和同科室的蒙丽梅老  相似文献   

8.
归兮,方远     
在这个下雨的春季,我想起了方远。方远是我的外甥女,离开我已经3年了。那一个鲜活的生命走时,才不到6岁。我在远离家乡200公里的军营知道她诞生的消息,初做舅舅的喜悦冲淡了训练的劳累,我想,我应该为我的外甥女做点事情了。我尽我一个高中生的所能为我的外甥女起了10多个名字,最后,她叫了方远。第一次见到方远,她已经8个月了,初临人世的她在尽享长辈关爱的同时,也吃尽了医院的苦头,感冒、发烧、脑积水、肺炎,打针吃药成了家常便饭。小小的方远承受了多少的痛苦,却又说不出来。归队的我从收到的第一封信中得知,方远患了先天性脑瘫,我知道,即使方远知道我有多疼她多  相似文献   

9.
助人为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有一位助人为乐的人,在做好事时因自己的财产受到损失而讨不回"说法"时,他又不得不依靠法律去打官司。为此,引出了一个做了好事还打官司而耐人寻味的故事……1998年5月1日,西峡县曹沟村33岁的农民曲文化正在自己那一亩多烟地里施肥、除草,忙得不亦乐乎,连坐下来歇一歇的工夫都没有。"文化,我外甥女得急病,快——快——用你那摩托车送医院"满头大汗的柳宝树一瘸一拐地来到曲文化的田地边,气喘吁吁地对他叫喊。人命关天。曲文化二话没说,顾不得收拾农具,披上外衣就和柳  相似文献   

10.
吴康 《现代人事》2000,(4):46-46
昨天,一位曾经是我们学生的年轻朋友与我来电话说:他下岗了,他妻有病拿不到工资,孩子上学成了问题,他已不堪所苦,想自杀了事。我听了。心念我们往昔友情,不禁恻隐,与他寄去千元的同时,又给他去电话,要他坚强起来,敢于正视不幸,善待痛苦。  相似文献   

11.
高中毕业后,来深圳做保安一晃三个年头了,我的岗位也从保安值班室换到现在的办公室,我感谢深圳给了我一片新的领空。在工厂我做了一年多的保安员,在那里每天站岗执勤和男保安一样,做保安不到一个月就发生了一件对我影响至深的事情。那天太阳很毒,我正站在厂门口执勤,一辆皇冠轿车开到门口停了下来,我跑过去敬了个礼问他找谁,皇冠轿车的玻璃门开了一半,一个卷发的男青年操着本地话说找厂里的总经理。由于厂里有规定,找写字楼的人员必须先通报,我客气地问他贵姓,什么公司的。他不耐烦的回答了我,我请他稍等然后跑回值班室电话通…  相似文献   

12.
看一个朋友的博客,发现他最近在思考对女儿的教育问题。我问他怎么忽然有了这种感慨,他便讲了一个他朋友女儿的故事:话说那家的女儿小时候有一次去买五毛钱一个的蛋饼。付过钱之后,她在接蛋饼的时候,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小姑娘当时一下子不  相似文献   

13.
去年冬天出奇的冷,我国南方下起了50年来罕见的大雪。一位公司的老总,是我的一个老病人,因为长期的往来已成为朋友。一天晚上,他打来电话,说他的“老腰痛”又犯了,动也不能动,请我去“妙手回春”。我当即带上针灸器具上门去了。到他家之后,只见他躺在床上,忙不迭给我打招呼说:“早上本来好好的,弯腰去捡东西,一下子腰就不能动了。就指望你让我过一个好年了!”  相似文献   

14.
江苏射阳县黄尖镇花川村男青年王文斌,今年刚入南京师范大学毕业。提起他的求学经历,小王总说:我永远不会忘记乡亲们对我的关心帮助。”今年26岁的王文斌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王少荣患有精神病,”且一只眼睛失明。母亲朱仁秀左腿残疾。哥哥姐姐智力低下,一家五口唯有王文斌是一个健全的人。全家吃饭穿衣都由集体解决。1980年,王文斌到了上学的年龄。看到其他小伙伴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他拽着妈妈的衣角也要读书。可是一贫如洗的家庭拿什么让他去读书呢?这时村支部和学校的领导来到他家里,将王文斌接到学校,使王文斌走进了课堂…  相似文献   

15.
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远在北京,一个在故乡长沙。长沙的这位朋友曾去北京游玩,在北京呆了 20多天,北京的朋友陪他游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花了近两万元钱招待他。这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两年来,北京的朋友生意越做越大,有了自己的本田车,有了自己的别墅。长沙的这位朋友却在今年夏天遇到了一点困难,他急需凑足 1万元钱,他没有办法可想了,只有打电话给自己最好的朋友。北京的朋友说 1万元有点困难,但凑个五六千应该不成问题,你等我的电话吧。长沙的朋友开始等电话,等啊等,两个月时间过去了,北京的电话一直没有过来。他的心在…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东城保安分公司八大队三班班长刘占杰偶然间在报上看到了一则为希望工程募捐的公益宣传广告,那些贫困地区一双双充满求知渴望的眼睛,那一声声“我想上学”的无助呼唤,强烈地震撼着他的心。他在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说:“我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在爱心的驱动下,一个大胆的想法悄悄地萌动了。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班里两名骨干队员。两名队员听了后,激动地说:“其实我们也早有这样的想法,既然有同感,那就组织捐款活动,用我们大家微薄的力量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做点事吧!”在几名队员的支持下,刘占杰召开了班会。在会上说出了他…  相似文献   

17.
<正>1993年3月27日,疼爱我们的父亲走了,走得很匆忙,未能等到清明节,没有留下一句遗言。父亲穿军装多年,天职使他与家人聚少离多。真正与父亲朝夕相处,保持近距离的接触,是在父亲的生命即将走完人生历程的那二十几天中,幸亏父亲给了我们一个亲近、服侍和报答他的机会,否则,我们做子女的会因没能尽孝而抱恨终生!那天,我正在单位三楼开会,有人告诉我:"你父亲病了,家中来电话,让你直接到医院去。"我愣了一  相似文献   

18.
要不是省艺术馆老李来电话,我差点忘了,明天已经是农历八月十五了。老李看过儋州歌舞团演出的《儋州风情歌舞》,那独特的民俗风情,那优美的民歌旋律,令他激动不已。他动情地跟我说了好几次,要同我身临其境去感受儋州调声的神韵。  相似文献   

19.
与黑帮较量     
2002年11月29日傍晚,青年作家他他从外地参加完他的新书《俄罗斯的中国黑帮》签名售书活动,刚刚返回哈尔滨的家中,电话就响了,里面传来一个恶魔的声音:“你小子敢把我写进书里,我不会放过你,你会死得尸骨不全的,等着去阴曹地府吧!”那声音让他他觉得真像是地狱里魔鬼发出的。这个恶魔名叫吴风,是个横行俄罗斯的中国黑帮分子,作家他他在俄罗期采访时,曾帮助警察抓捕过他,不料让这个恶魔逃掉了。他他刚返回中国,就接到过这个恶魔的恐吓电话。 我与作家他他是老朋友,他向我讲起在俄罗斯出生入死采访中国黑帮的传奇经历,让我听得毛骨悚然。听着听着,我突然对他说:“他他,干脆由我来采访你,把你的这段传奇经历写出来,读者一定喜欢。”就这样,我拿出了笔和纸,认真地采访起这位在俄罗斯与中国黑帮周旋达两月之久的作家的经历来了。  相似文献   

20.
我再次来到看守所会见于建华。我把法官的话转告给他。于建华说,法官已经来过了,也是这么跟他说的。但是,他还是不想认罪。 几天后,法官给我来电话,说于建华最终还是认罪了,让我去领判决书。于建华的量刑结果是有期徒刑六个月。拿到判决书后一个月,于建华就释放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