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盗窃犯罪是一种常见、多发性犯罪,也是当前刑事犯罪主要类型之一,盗窃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扰乱社会治安秩序。近年来,司法机关虽然加大了对盗窃犯罪打击力度,但盗窃犯罪数量仍然居高不下。笔者对2011年锦州市太和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盗窃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对盗窃犯罪主要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犯盗窃罪的未成年人在少年犯和少管人员中所占比例相当大,而在盗窃犯罪的少年中团伙盗窃居多,这是近两年犯罪中出现的新特点。根据北京市少年犯管教所新近在犯罪少年中的调查,其中属于团伙盗窃的占71.6%,单独作案仅占28.4%。少年团伙盗窃多,这是一个亟需重视、认真研究的问题。 对于少年犯管教干部而言,这些少年是怎样形成团伙,为什么盗窃?弄清这些问题,是为今后对他们开展改造教育的基础。 警官王之声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随着农村社会结构的激烈变动,农村青少年犯罪问题较为突出,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动向。深入研究和认识这些新特点与新动向,对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农村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发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农村社会结构中变动最快的是经济结构。农村实行承包,打破了原来的经济生产单位。生产力发展了,青少年犯罪亦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如盗窃生产资料——大牲畜、拖拉机、农船;故意毁坏他人承包的庄稼、山林;由邻居纠纷、土地纠纷而引起的犯罪增加;与本人的专长有联系的个体户、专业户的犯罪突出。比如,据调查浙江平阳县1984年提起公诉的犯流氓  相似文献   

4.
由于近年来大学生盗窃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大学生盗窃犯罪现象不容忽视,引起了诸多教育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盗窃犯罪特点的分析,探讨其犯罪原因,从多方面采取各种积极的应对措施,从而能够更有效防范此类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盗窃罪是司法实践中最常见的一种犯罪。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盗窃犯罪的对象、手段和方法也不断地变化,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特点、给执法工作带来了复杂性。笔者试就当前打击盗窃犯罪中存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广东盗窃汽车犯罪活动十分猖獗,汽车被盗数量逐年大幅度增加.1992年,全省被盗汽车1527辆,比1991年翻了一番;1993年,全省被盗汽车4256辆,又比1992年增长1.8倍,高居全国首位,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十多亿元.为了有效地与盗窃汽车犯罪作斗争,笔者对当前盗窃汽车犯罪的特点及侦查对策作些探讨.一、盗窃汽车犯罪的特点1、发案地区主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道路四通八达,汽车比比皆是,客观上为犯罪分子盗窃汽车提供了较多的作案车源,是盗窃汽车犯罪的“重灾区”.据统计,在1993年全省被盗的4256辆汽车中,就有3193辆发生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江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网络游戏在我国迅猛发展,同时在其中也产生了很多盗窃犯罪的问题。本文针对网络游戏中盗窃犯罪的特点,提出了应该采用的侦查方式和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刑法关于盗窃罪的修改与对盗窃定罪量刑诸问题刍议苏洪生司法统计表明,盗窃犯罪是刑事案件中发案率最高的一类犯罪。以某市一区法院司法统计为例:60年代初期,盗窃犯罪案件占刑事案件的60%—70%以上;70年代至80年代严打时期,盗窃犯罪占刑事案件的50%...  相似文献   

9.
陈伯山 《中外法学》1993,(5):62-66,58
<正> 笔者最近通过对黑龙江省绥化地区的海伦、肇东、绥化、明水等八个市县500个村屯的调查了解,发现近几年来农村犯罪日益增多,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就农村犯罪的主要类型、特点、原因做些粗浅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农村犯罪的主要类型1.盗窃它在农村犯罪中比例最高。在调查的500个村屯中,1989年至1992年经司法机关判处和定罪免予刑事处罚的农村犯罪案件中,盗窃占63%,高于其他犯罪。其中两类盗窃犯罪比较突出,并有上升趋势。一类是盗窃大牧畜案件占73%;另一类是盗窃电力设备案件占  相似文献   

10.
1997年10月1日,经过修改的新刑法正式生效。在有关侵犯财产型犯罪的条款中,将盗窃罪适用死刑限定为两种情节,即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并提高了起刑点的数额,这使得许多人感到不解,认为新刑法基本废除了盗窃罪死刑,对盗窃犯罪的处刑放宽了,笔者却认为,这正是新刑法的进步的表现,表明了新刑法在盗窃罪处刑上的进一步科学化。首先,需要指明的是,讲新刑法废除盗窃罪死刑的提法并不准确,实际上我国以往刑法中并没有关于盗窃罪处死刑的规定,反倒是新刑法明文规定了盗窃罪的两类情节可处死刑。就狭…  相似文献   

11.
沈惠章 《河北法学》2004,22(10):102-105
盗窃犯罪数量多、危害大。当前的盗窃犯罪表现出新的特点,有其复杂的原因,应当加强防范。适用刑法,首先应当认真分析、正确认定;其次应当量刑轻缓、罪刑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前盗窃机动车犯罪日益猖獗,案件数量持续攀升。鉴于盗窃机动车犯罪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本文认为有必要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支撑,从盗窃机动车案件的特点入手,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盗窃机动车案件的侦查对策,从而遏制此类犯罪的高发势头。  相似文献   

13.
1992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将重要技术成果等无形财产明确规定为盗窃罪的对象。该解释下发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映,褒贬不一。盗窃重要技术成果是一种有别于盗窃一般财物的新类型盗窃犯罪。对于它的犯罪构成特点、定罪量刑如何,是司法工作人员特别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刑事审判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此做一些浅显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盗窃罪是多发罪,常见罪,在整个刑事犯罪中所占的比重持上升趋势。据我省法院统计,盗窃案件在刑事案件中所占的平均比例,五十年代为17.5%,六十年代为21.8%,七十年代为21.2%。进入八十年代(1980年至1986年)猛增到32%。因此,研究盗窃犯罪产生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治理,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 盗窃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犯罪形态,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显著的变化。 1、犯罪主体趋向低龄化。在我省判处的盗窃犯罪分子中,青少年犯罪逐年上升,1980年占44.4%,1983年占46.3%,1986年占53.9%。 2、犯罪动机多数为追求享乐。过去盗窃犯罪多是盗窃一般生活、生产资料或一些钱和粮票,以满足生活上的需要。而现在盗窃侵犯的对象多是一些贵重的物资和高档商品,供犯罪分子生活上的享乐。 3、犯罪形式趋向共同作案。在重大盗窃中,由于被侵犯的对象多是价值大、体积大的物品,单独作案不易得逞,只有几个人集体行动,配合默契,才能奏效。据某法院调查,一九八○年以来重大盗窃案件中,合伙作案的占60%。 4、犯罪成员有前科劣迹的多。据某法院统计,该院1985年至1987年6月判处盗窃犯罪分子114名,其中,惯犯、累犯、有劣迹的有48名,占42%。属重大盗窃的19名罪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网络犯罪立法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犯罪是信息时代的新型犯罪,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发展,网络犯罪在我国出现并不断变化。为了遏制新型网络犯罪,近年来我国密集修改关于网络犯罪的法律并颁布新的司法解释,这些新立法和司法解释适应了网络犯罪发展的新特点,对遏制当前经济领域的新型网络犯罪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新网络犯罪立法及其司法适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建议增设买赃罪王昕近年来,盗窃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所判决的刑事案件中,盗窃罪占有相当的比例。如今,盗窃犯罪犯罪主体由简单趋向复杂,盗窃犯罪年龄下降,文化程序上升,盗窃对象范围扩大,价值上升,以及作案手段的多样化,作案方式由单一发展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铁路客车盗窃旅财案件日趋突出,客车盗窃旅财案不仅使旅客蒙受损失,而且严重损害铁路声誉。打击此类犯罪一直是铁路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重点之一,刑事技术部门如何充分发挥刑事技术工作为侦破此类案件服务作用,如何  相似文献   

18.
入户盗窃型犯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形式,但是在学理上对该种犯罪类型的分析却有争议,在实践及学理上都存在着诸如入户盗窃行为的定性;以及入户行为与盗窃行为的关系;及入户盗窃财物数额未达到盗窃罪定罪标准的,能否以非法侵入住宅罪定罪处罚等等问题。本文将从一个典型案例入手来探讨这类问题,进而研究其背后的理论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盗窃股权证几个问题的探讨陈昌华,徐平盗窃股权证,是近年来在盗窃案件中出现的一种新情况,由于处理该类案件目前尚无明确的司法解释,因而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为了更好地运用刑罚手段不枉不纵地打击这类犯罪,我们拟就这类案件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股权证是否刑法意...  相似文献   

20.
盗窃犯罪是刑法上最古老的罪种之一,也是研究比较成熟的犯罪。但这并不意味着盗窃罪在理论上没有问题。恰恰相反,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盗窃犯罪呈现出非常复杂的态势,很多问题仍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一、盗窃罪的犯罪客体关于盗窃罪的客体,学者们通常表述为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这样的说法固然没有错,但在某些案例中的说明却存在一定的误差。如,在《刑法学原理》中所列举的案例,“某甲盗窃了某乙家的人民币2千元,在这里某甲的盗窃犯罪所侵犯的客体是某乙对人民币2千元的所有权。”①在此案例中,能否把犯罪客体具体到某乙对人民币2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