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法制和文化等方面的转变,促进了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正逐步由传统型向现代型演变,公民的现代法律意识正在形成。然而,传统法律观念的影响和司法执法的不公正、守法成本较高、“执行难”等现象的存在,阻碍着公民法律意识的现代性转变。当代中国公民法律意识变化的途径也因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的不同而显现出一定的差异和不平衡。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 ,观念相对封闭 ,民族复杂 ,文化多样 ,法律意识不强。西部大开发不仅是经济的发展 ,而且应是生产力与社会法制水平的协调发展。这一过程应重视法律意识的提高 ,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村女青年因各种原因自杀的事件不断发生.农村女青年自杀除了表面的直接诱因外,还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国家和社会要通过加强和改进农村经济建设、教育文化、法制工作和妇女工作,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改善农村的精神文明和治安状况,从而有效地维护广大农村青年妇女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1986年7月正式提出复关申请,历经15年的曲折磨难,到2001年12月11日,终于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43个成员国。中国加入WTO使得国际经济法及其他法律体系与相关国际法律的联系更为紧密,国内法与有关国际法律相衔接成为必然趋势,中国应以此为契机,积极宣传、认真研究探索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道路。法制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伴随着社会的转型而相应地由后进的传统型法制向现代型法制转化的过程,包括法律规范体系的现代化、法律组织机构和法律设施的现代化、法律原则精神的现代化、社会成员法律意识的现代化等同法律有关的各方面现代…  相似文献   

5.
法治的实现需要以法律规范为载体的制度化要素,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公民从思想意识上普遍接受和信仰法律,并且外化为一种理性化的行为方式,即依法办事。公民的法律意识在实现良好和谐的法律秩序、法制社会目标和理想中起到思想基础和内在支撑的关键作用。公民法律意识受到市场经济、传统文化、管理体制和法律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可以从改善法律环境入手,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机制,促进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法律意识是法律制度的主观基础,同时作为社会主体对法和法律现象的主观心理感受和认知把握状况,在法制的创制和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法律不应只停留于书本中,更应深入日常生活,得到检验、完善与发展,也只有这样才会获得生机与活力.《诉讼的话语》中叙述的日常故事,以权利意识为基点,试图阐明将个人问题带上法院的社会底层人的多样化的法律意识及在其中遇到的困境,或来源于法律,或来源于法院.在法制运行中,如果说个体的差异、掌握资源的多少等因素导致法律意识的多样性,那么在法制创建中,更需要构建一种规范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法律意识如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有很大影响.本文着重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及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两个方面对本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小传统法律文化具有与大传统法律文化之间影响的互动性、表达民间社会百姓大众法律意识的真实性,在真实性基础上某些因素具有的可信仰性,以及影响力的超稳定性。我国小传统法律文化在现代法律和法制中处境尴尬,却依然生命力旺盛,其香火观念属于华夏民族的传统信仰的范畴,即香火信仰,其中的精华部分对我国当代法律信仰的树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树立和维护警察执法的权威性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特征,是维护良好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保证。但由于警察执法的能力限制,执法缺乏合法性、公正性、严肃性,以及执法形象不佳和对暴力抗法者的打击处理不力,导致了警察执法权威的失落。要树立和维护警察执法的权威性,需要我们在多个方面加以努力和完善,包括国家法制的完备、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和警察自身的示范效应等。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关系到我国的法制进程。根据对南京20所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法律意识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1)缺乏法律知识,更缺乏运用法律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2)对法律的信任度和法制的整体满意度不高;(3)在处理权利义务关系的态度上缺乏法律观念。对此,一方面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在适应大学生接受心理和认同心理的基础上,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构建以守法用法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法律信仰程度。  相似文献   

11.
行政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行政法及其现象的心理、思想与评价的总称。而行政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既是指一个由传统社会的行政法律意识向现代法治型社会行政法律意识转变的渐进的历史过程,也是指人们的行政法律意识水平在现实社会生活条件下所达到的与现代法治型社会进程相适应的状态。行政法律意识及其现代化的评价标准包括人们对行政法的认知程度、对行政法的信仰程度、对行政法的遵守与执行程度,以及人们对行政法运做状态与行政法环境的综合评价。行政法律意识及其现代化要受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主体因素等的影响或制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制现代化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中国的封建法律文化、中国革命中形成的革命法律思想与司法体制、新中国成立后长期的计划经济都是法制现代化的障碍。要完成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必须首先树立现代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法制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推进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的法津运行机制,形成以民商法为重心的反映现代化的法律体系,并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制文明,加快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步伐,使法制现代化的变革运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源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有利于罪犯回归社会,降低了重新犯罪的发生率。但是,社区矫正对象还存在重新犯罪的情况,究其原因,既有社区矫正对象自身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社会交往不良、心理因素复杂、犯罪的职业化等因素,也包括社会歧视、教育欠缺、社区矫正工作方法不当、监狱行刑效果不佳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普法教育最终目的,是实现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础工程。全民族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包含各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全民族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政治文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群体参与的社会失范行为,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有着政治文化方面的深层原因,不同亚文化之间的分歧甚至对立以及部分社会弱势群体对主流文化认同感的弱化是引发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文化缘由。而现实的社会冲突又反过来固化了冲突文化,乃至文化被当作冲突的一种重要手段与有力“武器”。因此,治理无直接利益冲突需要从政治文化入手,主要举措包括:弥合弱势群体的社会不公心理与文化伤痛、强化主流文化的凝聚力和整合力、建立不同亚文化之间的沟通互动机制以及社会心理的预警机制等。总之,只有消除了政治文化上的对立,才能有效避免现实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充满秩序同时又人人都感到幸福的和谐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寻。法制保障是和谐社会的前提,保障社会和谐也是法制进步的最高境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这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法制建设作为社会的重要调控手段,应从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坚持依法行政,保证司法公正与独立,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着手来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新闻媒介是党、国家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随着法制的逐步健全 ,民众法律意识的日渐增强 ,新闻与法律的关系已越来越密切。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要防止新闻侵权 ,避免新闻官司 ,必须强化法律意识 ,并将法律意识自觉地、充分地运用到舆论监督中去 ,维护新闻舆论监督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8.
1.强化法律意识,实现社会调整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必然要求健全的法制与之同步,“法治”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督促人们必须更新观念,真正实现由主要依靠行政命令或政策办事到主要依靠法律办事的转变。 2.强化紧迫意识,实现法制由滞后性向超前性的转变。伴随新旧体制的交替,法制滞后的问题相当  相似文献   

19.
当前法制建设工作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法制建设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 ,如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 ;法实施中的不依法行政和司法不公、效率低下 ;监督工作没有达到应有的力度、缺乏法制保障 ;不良法制实践行为对人们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消极影响等。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工作 ,必须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还有待提高 ,影响法律意识的因素有法律文化传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法律的实际运行情况等方面。因此要想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必须要从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制定良法、公众司法、加强法律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