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某,今年56岁,老家在山东济南,曾两次因盗窃被警方处理。2014年3月,刑满释放的陈某在济南六里山附近遇到“发小”黄某。黄某比陈某小5岁,一直打光棍,曾三次因盗窃被警方处理。因为有共同的话题和爱好,他们互留了电话。后来,陈某约黄某一起喝酒,他们又商量着干起了老本行,并进行了分工,黄某望风,陈某则买来了弹弓和钢珠,负责砸车窗。为逃避警方抓捕。陈某作案时还特意戴上帽子和手套。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爆炸犯罪的手段、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给排爆工作人员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一般来说,当某一现场发现单一可疑爆炸装置时,处置工作并不是很复杂,排爆工作人员可以全身心的投入排除它奇但是如果某一现场同时出现多个可疑爆炸装置时,处置工作就比较复杂,现场秩序的混乱、专业处置人员的缺乏、专业处置器材的缺少、各级领导的参与、可疑爆炸装置多而引起的恐慌,给现场处置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如2001年在齐齐哈尔市发生的一涉爆案件,在某一酒店内同时发现了六个可疑爆炸装置,专业处置人员就一个,专业处置的器材就一件防弹衣和一些简易的生活工具,各级领导都赶赴现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受国际恐怖活动的诱发,国内外以爆炸手段或以爆炸相威胁的恐怖事件时有发生,爆炸已成为恐怖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内爆炸犯罪案件的形势日益严峻。安检排爆工作作为遏制爆炸犯罪专项工作的主要手段,在国内外反恐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大家知道,就我国目前使用的安检排爆仪器来看,存在着种类多、科技含量高等诸多优点,例如远距离炸药探测仪、X射绕检查系统、非绕性结点探测器、电子听音器等,这些仪器内部结构复杂、科技含量高、灵敏度高,在安检排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仪器内部结构复杂,维护以及维修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实际需要出发.分析了目前国内国际上的爆炸犯罪.其无论从数量和质量、危害程度都处于不断上升趋势.智能化、集团化、现代化爆炸犯罪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在新形势下排爆安检工作面临的问题很多,需要社会高度重视.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国的排爆安检工作走在世界的前列.  相似文献   

5.
案情:2005年12月13日,被告人李某,见某商场的招聘广告中有联系电话,遂想到以谎称安放炸弹为由,勒索钱财。2005年12月15日16时至20时许,被告人数次给该商场经理王某打电话谎称在店内已安放两枚炸弹,如不给钱,则引爆炸弹。为此,该商场进行了全面封闭、清场,造成了人员的恐慌和10000余元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劳动保障世界》2005,(8):32-32
4月29日早晨,南京某建筑工地的一名工人被发现猝死在睡梦中。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名死去的男子侧卧在床上,一副安然入睡的样子,据工友们告诉记者,昨天陈某还和他们一起干活,平时陈某的身体一直很好,怎么就突然死了呢?一名工友还偷偷告诉记者,就在前两天,工地上另一名37岁的工人也和陈某一样,在睡梦中死去.随后,警方闻讯赶来,法医对陈某的尸体进行了尸检。而工地方负责人对记者的采访出面阻止,表示陈某是突发疾病死亡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些敌对势力及犯罪分子利用爆炸物品进行犯罪日趋严重,成为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威肋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也是人民警察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试就排除爆炸物品工作的组织与实施,谈点浅见。一、然爆工作的组织正、合理编组编组前首先应确定现场指挥员(一般由职务最高者和具有排爆专业技术特长的同志组成)、排爆工作的警力编组,通常可编为排除组。警戒组、传输组、保障组、救护组。排除组:主要负责拆除。销毁爆炸物品(一般由武警特种分队或公安技术人员担任)。通常由2-5人组成…  相似文献   

8.
《警察技术》2014,(3):67-75
排爆个人防护装备是专业排爆人员搜索和排除爆炸物时必备的个人防护装备,它能最大限度地抵抗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破片、高温及二次抛掷冲击力等多种伤害,为排爆人员提供除手部以外的全身防护。主要阐述了国内外排爆个人防护装备产品、专利与标准及排爆服的性能评价研究进展,介绍了一种排爆个人防护装备-PBF-SD01型排爆服的研制开发情况。  相似文献   

9.
排爆个人防护装备是专业排爆人员搜索和排除爆炸物时必备的个人防护装备,它能最大限度地抵抗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破片、高温及二次抛掷冲击力等多种伤害,为排爆人员提供除手部以外的全身防护。主要阐述了国内外排爆个人防护装备产品、专利与标准及排爆服的性能评价研究进展,介绍了一种排爆个人防护装备——PBF-SD01型排爆服的研制开发情况。  相似文献   

10.
11月 26日,武汉市汉口上岛咖啡厅内突然发现炸弹,警方赶到现场紧急处置,特警毛建东在排爆时身负重伤。 当晚 8时 20分左右,上岛咖啡厅一服务员发现一咖啡桌下有两团粉笔盒大小的物体,上接一个呼机,通过两根线相连,偶尔还闪着红光。服务员连忙把不明物拿到对面江汉饭店停车场边,并报警称“有炸弹”。 接警后,武汉市公安局巡警一大队迅速赶到现场,一民警用铁桶将“炸弹”罩住。随后,江岸公安分局等有关方面人员亦赶到,协商解决方案。 晚 9时 30分,排爆专家杜宏江、毛建东一起赶到现场,对周围地形进行勘察,并对“炸弹”进行探测…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事安检排爆工作多年,参与过各种类型涉爆刑事案件的现场处置和各种大型安检保卫活动,对安检排爆器材的使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列出一些常见安检排爆器材的使用心得,请各位同行指教,同时也是对打算建立排爆队伍,购置安检排爆设备的单位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微观点     
《人民公安》2012,(19):37-37
为自己的坏脾气买单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日前,陈某与妻子两人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接受安检时,因数码相机等含锂电池设备较多,安检员要求二次安检,不耐烦的陈某大喊:我包里有炸弹!机场遂启动应急预案,关闭安检通道、疏散周边旅客.终排除爆炸物嫌疑。警方对陈某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相似文献   

13.
在防爆工作领域41,防爆器材是处置爆炸物的有力器材,为世界各国警方所青睐。在我国由于许多地方爆炸案件还不多,加上长期战争年代的影响和我国国情的特点,把炸死、炸伤公安人员和少数群众看成是“在所难免”,以致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因此没有配备应有的排爆设备、以致一旦发生情况,则措手不及。事实上,中要充分发挥防爆罐的作用,在许多场合是可以避免或减少伤亡的。这一点已被各国的实践所证实。例如,在一些首长、贵宾经常涉足或休息的地方,或机场、火车站安全检产站的附近都应备有防爆罐,一旦发现爆炸装置…  相似文献   

14.
毛建东 《政策》2005,(5):56-58
1989年7月,经过组织上的严格挑选和考核,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公安排爆民警。排爆工作十分危险,每一次参与处置危爆警情,无异于与“死神”亲密接触,与“死神”紧张搏斗。但从事公安排爆工作,是我今生无悔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保安》2014,(16):149-149
编辑老师:我是一名驻某小区保安员,在我所在小区有一名业主陈某,生前系某事业单位的职工,育有一女。原配因病早逝后,2010年陈某与女士王某再婚,2014年8月陈某因病去世,单位给付陈某家属一次性抚恤金10万元,丧葬费2万元,共计12万元。在陈某过世后,女儿陈某某为安葬陈某花费3万多元。但在陈某单位给付的抚恤金和丧葬费的分割问题上,陈某现任妻子王某及陈某女儿陈某某产生分歧,后发生争执。  相似文献   

16.
反爆炸技术     
该书由江苏警官学院学术著作出版专项基金资助出版,公安机关内部发行。其《内容简介》如下:“本书是一本有关反爆炸技术的专著。全书除绪论外共分七章:炸药、起爆器材、爆炸装置的鉴识、现代探测与排爆技术、爆炸物现场的处置、爆炸装置的推断。本书在反爆炸与其他学科渗透、交叉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反爆炸技术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2002年8月19日上午某市LT公司数据部职员郑某在公司一楼收发室见有数据部经理陈某的包裹,即为其代领,送至陈某所在的6001办公室。10时25分,陈某在6001室拆看包裹时,发生爆炸,陈某被当场炸死。案发后,省市各级领导都十分关注,省厅、市局、分局公安机关抽调精兵强将全力侦破此案,围绕邮件包裹、死者陈某的社会关系、现场物证等三个方面全力开展侦破工作。9月4日,将犯罪嫌疑人颜某抓获归案。经审查,犯罪嫌疑人颜某交代了自制爆炸装置,伪装成邮包,8月18日上午到丁市邮局投寄给陈某,实施报复杀人的犯罪事…  相似文献   

18.
频率干扰仪是一种广泛配备的排爆防护类装备,在涉爆现场处置中常见其身影。结合自身工作经历,针对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移动网络对警务活动产生的影响,探讨警方如何充分发挥频率干扰仪的作用,并提出在几类重大警务活动中频率干扰仪的使用方式,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警方动态     
警方动态河北省秦皇岛市白塔岭派出所创建安全小区达到7个标准。一是组织健全、工作活跃,做到开展工作有力量,办公有场所,实施有措施,落实有检查;二是达到了“四个一”,即两个小区都建立了一套领导班子、一个办公室、一部电话、一个经济实体;三是群防群治形式网络...  相似文献   

20.
齐先生失业多月,终日愁眉苦脸,更可气的是妻子也离他而去了。绝望之下,齐先生在家里开煤气自杀,整间屋都被炸得稀烂。不过,警方在侦查中发现齐先生是先煤气中毒而死的,而爆炸却是发生在齐先生死亡之后。   据大厦管理员反映,当时整幢大厦停电,所以警方排除了漏电引起爆炸的可能。在爆炸前,也没有人上门找过齐先生,所以并没有人按过门铃。   那么,又是什么引起了爆炸呢?是什么引起了爆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