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丰华 《法制与社会》2011,(25):181-182
涉枪涉弹犯罪社会危害性大,影响恶劣,虽然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强调对枪支、弹药要严格管理,也加强了对涉枪涉弹打击力度,但涉枪涉弹犯罪仍然时有发生,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花都区近两年涉案涉弹犯罪情况为例,分析了涉枪涉弹犯罪的特点、成因,并提出了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农村涉爆犯罪突出,给人民生命财产、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通过对当前农村涉爆犯罪个案和总体分析,探讨引发这类案件的原因,针对这些情况,提出积极疏导化解纠纷、矛盾,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对民爆器材实施“封闭管理”;注重涉爆犯罪信息收集,严厉打击涉爆犯罪,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存储爆炸物案件的处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故各国刑事立法都对该行为作了明确规定。我国自2007年起亦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涉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此间浙江省平阳县一大批非法涉爆案件被查处,令人深思的是这些案件均发生在农村。为了解和掌握当前农村涉爆案件的特点、案发原因,克服该类案件刑事审判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预防该类犯罪的发生,本文谨对平阳法院近年来受理的涉爆案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  相似文献   

5.
薛剑祥 《法学》2005,(1):109-113
2001年关于涉枪涉爆犯罪的司法解释出台后,司法实践领域在法律适用和量刑均衡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结合相关刑法理论,从分析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就此发布的“通知”和司法实践的现状入手,对有关涉枪涉爆犯罪的法律规定和法律适用问题作了研究,并就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建议,力求促使涉枪涉爆犯罪的相关规定更具科学性、刑事司法结果更具公正性。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枞阳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权力机关的职能优势,在监督司法机关正确适用法律、完善配合制约机制以及在督办司法个案工作方面依法履职,全面促进了司法监督工作。2001年5月,为依法惩治涉枪涉爆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有关司法解释,其中规定非法买卖、运输、储存炸药、发射药、黑火药1000克  相似文献   

7.
涉枪犯罪是一种严重暴力犯罪,它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而且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涉枪犯罪历来都是各级公安机关打击的重点。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涉枪犯罪案件开始在沿海一带出现,并逐步向内散延,且愈演愈烈。95年南昌市开始出现了涉枪犯罪案件,但规模和危害程度远不如现在,近几年,南昌市公安局通过打击专项斗争,先后摧毁了一大批涉枪犯罪团伙,收缴了数千支各类非法枪支和上  相似文献   

8.
为依法惩治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犯罪活动,保障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现就办理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患有突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突发传染病而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过失造成传染  相似文献   

9.
为依法惩治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犯罪活动,保障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现就办理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患有突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突发传染病而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情节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  相似文献   

10.
孙航 《人民司法》2020,(13):F0002-F0002
为依法惩治涉窨井盖相关犯罪,维护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涉窨井盖相关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推动窨井盖问题综合治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脚底下的安全”。《意见》明确.盗窃、破坏窨井盖行为,根据窨井盖所处的位置和行为方式分别认定为破坏交通设施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盗窃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等,同时还分别规定了相应的过失犯罪。  相似文献   

11.
从4月1日起至6月30日,山西省公安系统在全省开展民爆物品枪支弹药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此次行动要求全省各级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加大安全检查工作力度,加强对民爆物品枪支弹药从业单位的安全管理;彻底收缴非法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的爆炸物品和枪支弹药,严防涉爆涉枪案件和事故的发生;加大对涉爆涉枪案件和事故的查办力度;严格落实责任倒查追究制;深入宣传发动群众,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专项整治行动;实行举报奖励制度,完善群众监督机制;各警种要密切合作,形成合力,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大力推进民用爆炸物品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涉枪涉爆”犯罪呈现出逐步攀升的高发态势。究其成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法制文化的冲突,以及民族群众急迫的生产生活需要是诱发此类犯罪的内在主导因素;少数民族群众特有的“人情世故”与民族地区公安管理的滞后是犯罪产生的外在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刘谦 《刑警与科技》2007,(10B):156-157
社会公共安全和安全防范技术是关系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建设事业。自“9·11”恐怖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的目光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公共安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为了保障居民日常生活及财产安全,大型住宅管理控制中心的建立渐成趋势。本报警中心系统能充分完善的融入大型住宅管理控制中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住宅的安全性,降低了住宅中的犯罪率,也能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居民有效的帮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国家对生产下列重要工业产品的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相似文献   

15.
遏制涉枪犯罪刻不容缓──对38件涉枪案的剖析吕春芳当前,持枪作案有所上升,严重破坏了社会治安秩序,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威胁.如何遏制涉枪犯罪,已成为我们不容回避的课题。笔者对1994年度北京市检察院分院承办的38起涉枪案进行了分析,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装置  相似文献   

17.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保护本市民用机场航空油料管线(以下简称航油管线)设施,保证本市民用机场的正常运营,保障航油管线沿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防雷工程专业资质管理,规范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行为,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9.
高层声音     
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恐怖犯罪活动当前,国际恐怖活动已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危害,我国也面临着恐怖活动的现实威胁。中国政府和人民历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加强反恐怖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对于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认真落实反恐怖工作的各项措施,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恐怖犯罪活动,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水半和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人们对安全防范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对付各种各样的经济刑事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采用高科技手段预防和制止犯罪已成为保安领域里的共识。为了对付各种形式的犯罪活动,近二十年来,一些行业和住宅小区建立了各自独立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或报警联网系统,特别是在银行、通讯、电力等国家重点部门,联网报警网络已基本形成,对预防和制止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巨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