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瞭望》1999,(38)
在2O00年度报刊征订发行工作即将开始的时候,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刘鹏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各地重视《望》周刊的征订发行。他说:“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盼望、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和经济参考报等报刊,肩负着宣传党的政策,引导舆论,传递信息等重要功能。其中半月谈是中宣部根据新时期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委托新华社主办的重要党刊。最近中央领导同志给望杂志提出了办成具有竞争力的世界性新闻周刊的任务。希望各地重视它们的发行工作。中共中央宣传部要求做好《瞭望》周刊的发行工作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9,(37)
在2000年度报刊征订发行工作即将开始的时候,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刘鹏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各地重视《望》周刊的征订发行。他说:“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盼望、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和经济参考报等报刊,肩负着宣传党的政策,引导舆论,传递信息等重要功能。其中半月谈是中宣部根据新时期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委托新华社主办的重要党刊。最近中央领导同志给瞌里杂志提出了办成具有竞争力的世界性新闻周刊的任务。希望各地重视它们的发行工作。”中共中央宣传部要求做好《瞭望》周刊的发行工作  相似文献   

3.
《瞭望》1995,(4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中国邮政就正式担负起了我国报刊发行的重大任务.45年来,我国邮政报刊发行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中国邮政接办发行的报刊从262种增加到5592种,年报刊发行量从4.24亿份增长到了206亿份.1995年邮发报刊种数占我国正式出版报刊总数的60%.目前,全国城乡运输投递报刊的邮路总长度为514万公里,报刊收订局所5万多个,零售报刊网点1.4万处.中国邮政不仅成为我国报刊发行的主渠道,而且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瞭望》周刊是党和国家的一个重要舆论工具。它对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赞誉。邮政部门一直把它视作党的主要报刊来发行,每期发行数量居全国3000多种邮发期刊的前60位,若以月期发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校的恢复和正规化干部培训工作的开展.省以上党校大都创办了自己的理论刊物,不少还办起了报纸.近两三年来,由于进一步加强党校建设,报刊又有新的发展.在全国成为具有一定优势的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现在除中央党校和各省、市、自治区党校办的多种报刊外.省会城市.各大系统的党校和一些地市党校都有刊物.约计在一百五十多种.办报纸的党校有十八所.刊物绝大多数公开发行.有的已发行海外;报纸除《中央党校通讯》为公开发行外,均为内部发行.报刊发行约在百万份以上.拥有专业编辑人员近千名.政治、业务素质比较好.有的在报刊界或本地有一定的知名度.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为干部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领域.赋予了历史使  相似文献   

6.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校委于1996年4月底5月初召开首届报刊工作会议,认真传达贯彻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和新闻出版局长会议精神,结合党校报刊工作实际,研究落实办好党校报刊的具体措施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许有方在会议开幕时作了重要讲话,副校长夏军作了会议总结,副教育长龚绍裘主持了会议。许有方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党校主办的报刊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是党校不可缺少的喉舌与窗口,也是党校形象的体现,在整个党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党校要实现争创一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办刊和办报过程中创建了社会主义思想,引导舆论,针砭时弊,提出了报刊以人民生活和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大众的欢迎和喜爱为标准,以及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和以法办刊等理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丰富的思想财富,对我们今天的报刊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途中,红军进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诸如发行报刊文件、书写标语、创作宣传画等,在长征岁月中发挥了重要的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9.
征订发行历来是报刊类出版物确定经营思路需要顾及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之一.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颁布实施,市场化经营运作已经成为各级各类报刊生存与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必由之路.市场环境与产业政策的转变与调整,决定了传统意义上纸介质报刊以及由传统报刊派生发展形成的各种新兴媒介报刊,都需要在经营思路方面做出转变与调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复印报刊资料》的编辑出版水平和发行服务质量,加强对复印报刊资料的开发利用,扩大发行网点,更普遍更完善地为读者服务,我中心于1990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了部分订户座谈会。会上,向代表们全面详细地介绍了中心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介绍了《复印报刊资料》的编辑、出版和发行情况,表达了真  相似文献   

11.
9月2日,全国研究会和本刊编辑部负责同志向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同志报告了全国研究会将在安徽召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工作会议,研究杂志1993年的宣传报道和发行工作,徐惟诫同志对此提出重要意见。徐惟诚同志指出,你们的会议是专门研究宣传报道工作和发行工作的,这两个问题都很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只有把宣传报道工作搞好了,刊物的质量提高了,扩大发行才有基础;同样,发行工作搞好了,刊物的影响就会更大,发挥的作用就会  相似文献   

12.
又是一年一度的发行季节,“报刊大战”硝烟四起.记者走访各地,大小单位,无不叫苦连天,面对即将光顾的征订兵团,心有余悸,又不得不打起精神准备接待.在这场大战中,越是基层的单位,压力越大,从中央级的报刊,到省里、市里、县里,任务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杭州某个名牌街道,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向来被视为“大户”,在“报刊大战”中理所当然不居人后.街道的不少干部反映说,每年发行季节,总有许多部门下文要求订阅这个那个的报刊.这些任务,虽然并非硬性规定,但完不成毕竟不好交代,“压力很大”.街道办公室彭主任说,这种事儿,上面压我们,我们再压下面,硬做工作,内心并不乐意,但没办法.他说,去年街道订了30多种报刊,花了7200多元,大都是各部门摊  相似文献   

13.
最近,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教育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着重指出:“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还说:“有理想,有纪律,这两件事我们务必时刻牢记在心。”小平同志还特别提醒:“我们的报刊、电视和所有的宣传工作都要注意这个问题。”这些语重心长的话,对于当前纠正新的不正之风,对于保证经济体制改革和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国近事汇编》是洋务派创办的惟一国际性、综合性、新闻性期刊,最早报道西方工人运动,首次报道德国社会民主党,最早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是近代中国西学传播中影响力最大的报刊之一,对中西跨文化传播和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在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夯实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重要举措,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免费报刊,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定价,不出售,以免费赠阅方式发行的报刊。八九十年代以来,海外华文报刊出现了大发展的局面,有人称之为第四次高潮,其标志之一是已经停刊的复刊,一直出版的发展,从没出现的创刊,而其中就有免费报刊。  相似文献   

17.
瞭望哨     
《瞭望》1982,(9)
不应阻挠报刊零售工作 邙山客 据邮电部邮政总局反映,近来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长春、长沙等城市,不断发生公安、工商管理、市容整顿等部门阻挠报刊零售工作的情况。 在北京,邮政部门设摊或流动零售报刊都一再受到干涉。去年十一月二十日,正当我国女排夺冠军之时,邮局职工在西单零售《体育报》,西城区市容整顿办公室人员竟出面阻挠,扣压报纸和自行车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报刊特别是青少年报刊和研究青少年的文章中对气质的议论逐渐增多了。气质,是每一个人身上都具有的东西。一个人怎样说话以及怎样跟别人交往;一个人怎样表现喜怒哀乐善;怎样工作和怎样休息以及怎样对不同的事件作出反应,等等。可以说,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气质,每个人都司空见惯气质。但是,真正把握气质却并不容易。因为气质的问题是人类自我认识中  相似文献   

19.
《党章》规定:"党的各级组织的报刊和其他宣传工具,必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这既是对党的宣传工作的纪律的要求,也是对党的宣传工作所赋予的光荣职责.党的所有宣传工具,包括党的报刊、新闻、广播、电视等,都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党章》的这一规定,努力完成党所赋予的光荣任务.一、党的宣传工具的党性原则党的宣传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部分党的报刊、新闻、广播、电视等是党的舆论工具,是党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教育人民的强  相似文献   

20.
<正>《理论探讨》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科学的发展,反映各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研究和探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各种理论问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本刊先后被评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