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平会议是红军长征时期召开的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否定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主张,肯定并且采纳了毛泽东提出的红军西进贵州的建议,是党和红军实现重大战略转变的开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的起点。黎平会议之后,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更加紧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他不但大搞“五湖四海”,广集人才,而且还善于发现人才,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组织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早在红军时期,由于李立三、王明、张国焘等人的错误路线,使红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到达陕北时仅剩3万人。面对当时中国革命的严...  相似文献   

3.
从1930年到1936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七军、红八军、红三军、红六军团、中央红军、红二、红六军团先后在贵州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开展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进行了惊心动魄的长征大转移.在中国革命极端困难的时期,贵州成为红军休养生息、发展壮大的重要之地,成为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贵州各族人民在红军革命精神的感召下,拥护红军、支援红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红军长征孕育的长征精神和老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贵州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阔步新长征     
正5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贵州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贵州新时代的长征路"为主题,回顾了贵州百年沧桑巨变,展示了多彩贵州精彩蝶变。贵州是中国革命的圣地、福地,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是贵州巨变的力量源泉。当年红军长征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特别是遵义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为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08,(13):55-55
贵州是一片”红土地“,在革命处于危难时期,贵州支持了红军。从1930年4月邓小平、张云逸创建的红七军进入贵州开始,到1936年3月底红二、六军团离开贵州,红军在贵州活动前后达6年。在这一时期,红军的足迹遍及全省68个县市,先后建立了黔桂边革命委员会,还在大定·(今大方)、毕节成立了中华荔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  相似文献   

6.
凌辉 《湘潮》2006,(10):21-26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平江县先后有5万青壮年参加红军,至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时,红一方面军与红二、红六军团的红军指战员中的平江籍红军战士约1万人。到长征胜利结束时,平江籍红军指战员不上1000人。平江籍老红军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这里介绍8位平江籍老红军在长征中鲜为人知的轶事。钟赤兵:独腿走完长征路云南扎西整编后,钟赤兵任第十二团政委。为了摆脱10多万川、滇军的围追堵截,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回师东进,再入贵州,二渡赤水,先夺娄山关,再占遵义城,在运动中歼灭敌人。钟赤兵与团长谢…  相似文献   

7.
正赣州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革命时期赣州市共有33.1万人参加了红军,有60万余人参加赤卫队、担架队、运输队等支前部队,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0.82万人,可以说赣州人民为中国革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赣州籍的老红军陆续回到家乡工作或定居,  相似文献   

8.
66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贵州。在攻克黔北重镇遵义之后,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改组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从而成为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指导下,克服重重困难,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为1949年…  相似文献   

9.
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机会主义在组织上和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相似文献   

10.
正题记:从长征的第一天起,毛泽东等人就与党内“左”倾错误路线展开了斗争,在遵义会议上,双方展开了全面的较量。在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时刻,毛泽东以大无畏的勇气,坚决批判“左”倾错误路线,争取了中央政治局大多数同志的支持,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1.
1932年至1939年,奥托·布劳恩以李德这个名子在中国生活了7个春秋,且位居党和红军“统帅”之位。这一时期正是中国革命最为艰难的阶段,李德“左”倾军事教条主义的错误,给艰难的中国革命雪上加霜,党和红军被迫开始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周恩来作为这一时期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之一,面对李德的错误和失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了坚决的抵制和纠正,并在遵义会议上,与李德彻底决裂,站出来支持毛泽东出来领导党和红军,从而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正当中共党领导红军开始第五次反“围剿”之际,奥托·布劳恩以共产国际在…  相似文献   

12.
王海平原是兵马众多的贵州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和地方实力派人物,受到革命的感召,同情革命继而参加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亲密战友,并为中国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陈力 《党史文汇》2020,(1):22-26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率领红军长征途中于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局势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中国革命由此开始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在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5周年之际,回顾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总结其中的宝贵经验,对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红军在贵州     
正贵州是红军长征途中历时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贵州实现了伟大的转折,红军在贵州的活动沉重打击了敌人,传播了革命真理,播撒下革命火种。苟坝会议:1935年3月10日,张闻天在遵义苟坝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成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团,完成了遵义会议改变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任务,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核心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决议得到了实际落实。  相似文献   

15.
正从赣南会议到宁都会议,毛泽东受"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挤,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时,由于李德、博古的错误的军事指挥,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战略转移,史称长征。第五次反"围剿"迭次失利,红军几乎濒于绝境,与前四次反"围剿"形成鲜明对照。湘江之战,红军虽然突破封锁线,却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革命已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闻天清醒  相似文献   

16.
1935年9月,中共中央在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正式作出了将中国革命大本营和红军长征落脚点放置到陕甘苏区的重大决策,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长征以来始终困扰党和红军的战略目的地问题,而且在政治上彻底肃清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对党和红军的消极影响,事实上确立了推动中国革命实现伟大转折的政治路线和行动纲领,为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和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形成,在思想、政治和军事上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左"倾教条主义者不懂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结果给中国革命造成严重损失。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张国焘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走上分裂党和红军、另立"中央"的道路,党中央责令他停止一切反党活动。红军各军团灵活机动地开展政治工作,确保党的方针部署的贯彻执行和重大战役、行动任务的完成。三大主力红军在西北会师后,实现了党对军队的集中统一领导指挥,开启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新局面。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取得的,其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和汲取。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1992年春视察南方谈话中有这么两句震聋发喷的话语;“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这里披露的,就是发生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红军时期一幕由湘鄂西苏区“左”倾错误领导者造成的惨剧:1933年5月1日,年仅29岁的洪湖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创建者之一、红军杰出将领段德昌,被诬为“阴谋分裂红军的反革命分子”而惨遭杀害。段德昌在刑场上向战友作最后告别时说:“我相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在全国胜利的那一天,我希望红军能回到我的家乡,转告我的亲属:我段德昌生是党的人,死是…  相似文献   

19.
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的会议。这次会议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纪念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这次会议的历史功绩和宝贵经验,对于今天我们正在昂首阔步进行的新长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立志于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探寻革命发展道路,出色地领导了工人…  相似文献   

20.
70多年前的1934年10月,由于“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的恶果,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开始后,“左”倾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在连续突破国民党军队布置的四道封锁线之后,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撤离根据地时的8.6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在严酷的事实面前,党和红军内部对错误领导的不满并要求加以改换的情绪愈益明显。这时,蒋介石又调兵遣将,企图使中央红军陷入其布下的罗网。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同志建议放弃在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贵州挺进。这一建议得到许多人的赞同和支持。中央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后很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