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沫若的“女神”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力明 《春秋》2009,(3):44-47
郭沫若的名字对现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他博学多识,学富五车,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艺术界、历史学界,都有极高的地位。他一生有多次婚姻,甚至有跨国婚姻,他的第一部诗集名为《女神》。因此,我们把他这些同时并存的夫人们也称之为“女神”。  相似文献   

2.
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理事刘兴隆先生,是一位有影响的古文字学家、甲骨文学者、书法篆刻家。应台湾文学艺术学会和同展展览事业有限公司邀请,他赴台展览自己的甲骨文、不篆、隶书、狂草作品,  相似文献   

3.
刘兴隆的甲骨文书法艺术胡振宇今年61岁的刘兴隆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舍创作研究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顾问和教授,个人成就载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40多年来,他精心研究甲骨文和古文字学,临写甲骨文拓片和各体书法。著有《新编甲骨...  相似文献   

4.
“但开风气不为师”!这话貌似谦虚,实则狂傲。写作的人写到敢说这个话,一部文学史里没有几个,而龚定庵说了。龚定庵是谁?近代大思想家、大诗人龚自珍是也。他原名巩祚,字瑟人,号定庵,是杭州人。他出身书香门第,外公是段玉裁,著有《说文解字注》,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耳濡目染,定庵的母亲就成了当时知  相似文献   

5.
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兼古文字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分会会长商承祚,不久前来杭州主持粤越书法联展,笔者在他下榻的宾馆里访问了他。商老是我国学术界久负盛名的古文字学家和书法家。他治学谨严,覃思殚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决不夸夸其谈。他在学术上之所以取得卓越的成就,绝非偶然。商老字锡永,号契斋,广东番禺人,今年八十二岁了。他穿着一身整洁的灰色中山装,一头银丝映衬着他那满面的红光,显得特别精神。  相似文献   

6.
丁佛言原名丁世峄,字桐生、息斋、芙缘,继谐芙缘音为“佛言”,号迈钝,别号黄山老人、松游庵主、还仓室主,山东省龙口市(原黄县)城关镇宋家疃村人。他是我国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被世人誉为一代之范——鲁之灵光。事到万难须放胆理当两可且平心丁佛言1878年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自幼聪明,6岁执笔写字,8岁能做诗文,10岁每天  相似文献   

7.
朵渔 《同舟共进》2014,(10):75-80
【燕园的神仙眷侣】 陈梦家,著名新月派诗人,同时也是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他是前南京金陵神学院提调(相当于院长)陈金镛的儿子,原籍浙江上虞,生于1911年4月16日,自幼在南京长大。早年师从徐志摩、闻一多,是新月派重要成员。陈梦家曾在中央大学学习法律,最后拿到了律师执照,但他没有当过一天律师,而是从16岁便开蛰台写诗,  相似文献   

8.
面孔     
季羡林 2009年7月11日,98岁的季羡林去世。季羡林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季羡林对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体系、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纪的人类文化等重要问题,在文章和演讲中提出了许多个人见解和论断,  相似文献   

9.
年轻有为的图书馆馆长——陈力38岁的四川联合大学(东区)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民盟四川联大委员会副主委陈力,师从著名历史学专家徐中舒,1988年获博士学位,后破格晋升为研究馆员。他将自己在古文字学方面的专长运用于图书馆管理中。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全国...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1892—1978)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11.
孟祥才 《春秋》2013,(4):23-25
张政烺先生于2004年以93岁高龄驾鹤两去,凡认识和接触过先生的人无不感到痛惜。他是著名的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专家,在古文字学、古文献学等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已故杨向奎先生曾对听他讲课的研究生说:“在中国,听过张政烺先生的古文献课,别人的文献课就不必听了。”显然,在杨先生心日中,张先生是中国古典文献领域的头号权威。50年前,我在中国科学院历史所读研究生和工作期间,同这位史学大师有些接触,留下一些独特的回忆。  相似文献   

12.
《松州》2017,(4)
<正>李俊义教授在承担中国史、古文字学、中国古代碑刻、中国古代书画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余,致力于内蒙古东部辽、金、元、清以及民国时期历史文献的调查、整理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语言学、北方民族历史化研究工作。作为热爱桑梓的学子,挖掘研索内蒙古地方文献和历史人物,成为其学术目标之一。同时,他在梳理校注名人作品时,也学习他们的学术气度、求真勇气和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13.
<正>一生追索历史,他把自己也写进了历史——2月24日0点11分,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李学勤的去世,是清华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当日上午,清华大学发布消息,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李学勤。这位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于一身的"百科全书式"学者,用自己60多年的兴趣、执着和好奇心,穿梭在历史的迷雾中,奋力找寻着中华文明隐藏其中的每一点痕迹。  相似文献   

14.
新书信息     
《小康》2021,(28)
正《大学的历史》作者:【法】克里斯托夫·夏尔勒/雅克·韦尔热定价:68.00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从文化、宗教、社会和政治的角度分析了全球各国的高等教育在各个时期发生的变革,展现了数百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和知识传播模式的演进。《陈梦家和他的朋友们》作者:方继孝定价:79.00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全面细致地书写了陈梦家这位新月派诗人、古文字学家、明式家具收藏家的一生及其交往密切的朋友圈。  相似文献   

15.
做人与成才     
要想成才,必须学会做人。享誉海内外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谈到自己一生成功的经验时,这样告诚青年朋友;注意培养良好的品德,认识自己的不足,懂得要依靠团队,做一个好人。他还对“好人”做了这样的具体解释:什么叫好人?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还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鱼己一样多就是好人:王选院士也说: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首先要做个好人。  相似文献   

16.
正屈万里(1907—1979),字翼鹏,山东鱼台人,台湾经学的领航者,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央图书馆"馆长、"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等职,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他学养深厚,在经学、史学、古文字学、版本目录学诸方面,均有开创性贡献;著作等身,出版文论逾400万言,重要专著有《殷墟文字甲编考释》《汉石经周易、尚书残字集证》《诗经诠释》及《书佣论学集》。这样一位中外闻名的  相似文献   

17.
大康小记     
大康以书画、篆刻名,康殷以学问、文章著。世人於是生出误会,以为大康与康殷是两个人,其实,大康即是康殷。康先生身材不高,稍稍发胖,腰有点弯,背有些驼,约摸六十岁光景。很和气,又很知礼,加上上唇留着的那一抹剪得很齐整的花白胡子,使我觉得他像中药铺里的一位坐堂先生。当我将这感觉告诉他的时候,先生开怀大乐:‘你过奖了。我这人很随便,初次见面还有礼貌,待着待着就不逊了。’他说:‘我这一辈子,主次分得很清楚。首先是古文字研究,其次是古印研究,再次是书法、篆刻,第四才是绘画、雕塑。’从他的介绍中,得知他的古文字研究是从一九六九年开始的。那时,他住在河北省一个偏僻的乡村,生活极其清苦,没有人来访,也少应酬,研究进行得很专心。煤油灯下,他不停地抄写。文章写成,曬好蓝图,收藏起来。这些文稿,就成了后来人们所读到的《古文字形发微》、《古文字学新论》、《文字源流浅说》等大部头著作。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09,(9):57-59
2009年7月11日,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走完了98载人生历程,含笑西去。集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于一身,精通12国语言,却永远一袭卡其布的中山装。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摘下外界冠以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称谓,甘愿找回一介布衣的本真面目。先生风风雨雨的近百年人生.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历程的真实写照。透过老人平易近人的絮语,人们仿佛随着他翻阅人生书本中生动的一页页。  相似文献   

19.
翟云升,字舜堂,号文泉。莱州人。善书,尤嗜古隶;好训诂,尤专音韵。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和古文字学家。一、学优而弗仕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七月二十一日,翟云升出生于一书香门第。行二。其父学照,人称四先生。翟云升天资过人,“弱冠属文”,曾令“塾师避席”,文章每每传  相似文献   

20.
李维汉同志是我国统一战线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和著名的理论家。我们长期在他身边工作,协助他进行理论、政策研究,撰写文搞,亲身受他言教身教和思想熏陶,得益良多。而受教育最深、得益最大的是,他以亲身经历和世界观转变的过程,教育我们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和统一这个根本原则和根本方向。他多次语重心长地向我们讲述了他在延安时期如何向毛主席学习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