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党的十五大确立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治国安邦总章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这对于进一步推动依法治国进程,必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依法治省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对依法治省的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依法治省、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的必…  相似文献   

2.
尚法精神与依法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9月,江泽民代表全党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宣布: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抉择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同时,如何贯彻实施这一方略也就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实践问题。实行依法治国,固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模式,但更重要的是应当有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没有相应的思想观念,有了好的制度模式也无法实施,体制不健全的地方更无法进行相应的改革。而在这些思想观念中,我以为尚法精神又是最为重要的。培育国人的尚法精神应当成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现实起点。一、尚法精神的内涵尚法,简单来讲就…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如何“治”?或谓“依法”呀!那么,换个问题:依什么法?“依法治国重奖论”不是论述给“依法治国”者以“重奖”,而是要回答“如何‘治’”或“依什么法”的问题。不当之处,敬祈教正。法曾被许多人看作是一种冷冰冰的甚至是恐怖的东西。流行口头的“法网恢...  相似文献   

4.
关于依法治国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方针,到了党的十五次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进一步阐明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和意义。现根据本人在学习当中的体会,就“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几个有关问题,谈点看法。 一、把法律交给人民,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前提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同时也是依法治国的主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依靠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夺取了国…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是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一、依法治国的理论依据从国家发展历史来看.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是人治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以后国家治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人治向法治的变化,资产阶级国家是法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究竟采取什么治理方式呢?这个问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搞清楚。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国…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在我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治国方略的重大发展,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完善,也是今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谈谈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相互关联。一、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要理解这个命题,须先分清“法制”、“法治”、“以法治国”及“依法治国”等几个基本概念。首先应当肯定,这四个概念词语并不是互…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针,明确载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党的十五大再一次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本文就我国如何实现法治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法治的含义对于法治的含义,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就作过精炼的概括:法治就是“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这就…  相似文献   

8.
试论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黄丽敏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第一次写入了党的纲领性文件。这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基础。一、没有民...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这不仅表明党的领导方式的重大进步,而且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新的里程碑。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将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在《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把依法治国规定为高三政治常识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高三教材第二课中作了重点介绍。对中学生进行依法治国教育,这是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需要。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下面谈几点学习体会:一、依法治国是…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大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第一次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它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把依法治国原则列入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编高三政治教材及时地增写了这部分内容。新增加的这个知识点,既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又是高考和会考的考点。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和理解这一原则,本文谈点浅见供同行参考。一、实行依法治国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依法治国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全国各族…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治国方略,其基本要求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立法是基础、执法是关键、监督是保障。这几个环节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完整统一体。就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现状来看,严格执法特别是加强行政执法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其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已基本做到有法可依,而执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田纪云副委员长指出:"如果我们制定的法律不能实行,等于无法,甚至比无法更坏。因为法律一时制定不出来,群众是可以谅解的,但如果有了法律而不执行那就无法无天了,群众足不会谅解的,也会影响党和国家的威信。"其二,行政机关在国家机关序列中所占比重最大,管理范围最广。国家法律、法规的80%以上都由行政机  相似文献   

12.
1997年12月25日,中央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江泽民指出,党的十五大明确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一个重大的决策。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教育等方面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当前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要继续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特别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二要保证政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伊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是庄严的宣告。中国已在根本上实现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历史性转变,各项事业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这是郑重的宣示。中国坚定不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4.
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战略举措,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相辅相成,共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基本动力、基本保障、基本支撑。法治是框架和轨道,也是理念和方法。重大改革需要于法有据,改革成果需要法治固化,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稳定性、规范性;依法治国首先要依规治党,依规治党才能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本质一致、辩证统一。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  相似文献   

15.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涵,应当一以贯之坚持下去。邓小平同志早在1986年就曾指出:"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1989年他又指出:"把一个国家、一个党的稳定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是靠不住的,很容易出问题。"1992年他再次强调指出:"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国家根本大法一一宪法,这标志着国家把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法治的最高原则,完全符合党心民意。  相似文献   

16.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根据党中央的建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条基本方针,明确载入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党的十五大报告又重申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这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安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是维护公安机关执法权威的客观要求,也是公安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福建省公安机关在依法治安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有法不依:执法失之于宽;滥用强制手段,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执法时违反法律程序和要求;缺乏法律意识、证据意识和诉讼意识等。(二)有法难依:一是保护主义作梗;二是管辖分割导致执法尺度差异,存在管理死角;三是公检法对法律理解的认识不一,导致执法困难;四是某些法律规定过于苛刻,难以执行。(三)无法可依:对某些行为的处理尚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某些法律规定滞后;某些法律、法规不具体,执行时难以把握。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党已经公开的文献中,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问题。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和内容。这说明,我们党对于法治的地位、作用和应用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历史新水平。(一)法治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明确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一个重大的决策。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对保证国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陆震 《探索与争鸣》2001,(10):39-40
自古以来,如何使官员廉洁,一直是人类在自己的生活中高度重视的问题。当我们系统考察有史以来,特别是近现代人类社会反腐败斗争的实践时,我们看到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的反腐败斗争,都明显地呈现出一些趋向和坚持着一些原则,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如下几个:一、惩罚主导原则古往今来所有国家都无一例外地把反腐败工作的重点放在对腐败行为、腐败者的揭露和惩罚上,越往现代这一点表现得越清楚。那么,世界各国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以惩罚作为反腐败工作的基点和主导原则?从理论上分析,原因就在于惩罚的作用深深契合于人类群体活动唯以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