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丽媛 《学理论》2011,(32):41-42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科学的幸福观,为我们当代人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有利武器。  相似文献   

2.
陆广忠 《学理论》2011,(31):55-56
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马克思幸福观当中的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幸福的终极目标、实现幸福的条件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形成了许多深刻而有价值的理论。通过研究马克思的幸福理念对批判当今各种片面化和庸俗化的幸福观,进一步完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幸福理论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对中国应对在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转型时期出现的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解决人的发展和幸福问题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成  朱光华 《学理论》2009,(19):170-171
入的生成问题是成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可以追溯至青年马克思关于“人通过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吏而生成”的思想。即通过对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渡过资产阶级社会形态这一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实现人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其中,对人本质、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描述,准确地指出了人的生成的标志和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4.
赫斯作为青年黑格尔派的成员之一,对于马克思思想的影响是重大而复杂的,对于赫斯影响的研究不仅是要给赫斯以正确的定位,更是要理清马克思的思想脉络,肯定马克思的思想价值。试图在对前人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释赫斯对马克思思想的影响,以及马克思对赫斯的超越,从而更进一步明确马克思思想的整体发展框架,深刻解读马克思哲学的伟大贡献与不可比拟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隋洪波 《学理论》2013,(32):39-41
马克思视野中的"人的问题",就是作为现实的历史的人如何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问题。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逻辑构架看,马克思将共产主义的自由,归结为无产阶级克服劳动异化、消除阶级分化,并把扬弃私有财产制度当作是克服异化劳动、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手段。追随马克思的思路,我们可以澄清在资本主义时代"人的问题"的本质,洞悉"人的问题"产生根源,从而为社会主义新社会彻底解决"人的问题"提供理论上的背景支援。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玉涵 《学理论》2014,(1):104-107
幸福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在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人们对幸福的看法各不相同。幸福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总体评价,是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的体现。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和物欲的急剧膨胀,当下的人们越来越感到迷茫。大学生是主流价值观的塑造者和载体,正确的幸福观对他们以后的人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将会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其中有一部分大学生不但没有树立更为坚定的人生意义,相反,常将"郁闷"挂于嘴边,将"空虚"表现为常态,幸福观显露出的缺陷与不足,实在令人担忧。以广西大学学生为例,通过对大学生幸福观情况的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的幸福观,并提出相对应的措施,为他们寻找自己的幸福之路找到一个突破口、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赫斯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渊源人物.国内外学界曾围绕赫斯与马克思在经济异化、货币伦理、共产主义和共同体思想的传承关系上发生争论和探讨.如果说没有哲学与经济学的成功结合,马克思难以创立唯物史观,那么赫斯就是引导马克思从哲学话语置换到经济学话语的关键人物,早年的马克思正是在赫斯等人的基础上推进哲学与经济学的内在联结,并将共产主义的论证逻辑从赫斯的人本主义逻辑转换为历史生成逻辑,从而把人类解放理想奠基在唯物史观和实践辩证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异化理论作为研究马克思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马克思的思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深入理解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本情况才能对马克思主义的前后发展脉络有更加清楚明白的认识.通过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渊源、异化劳动概念以及异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9.
幸福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你的生活态度.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道德是幸福的前提,幸福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如果人们注意把握满足需要的尺度,理性调控欲望,懂得知足,就一定会有幸福感.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作为特殊职业、特殊岗位、特殊群体,他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民幸福的基础上,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相似文献   

10.
胡小娟 《学理论》2014,(8):43-44,79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期伦理学的集大成者,其著作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以幸福为起点,又以幸福为归宿,闪烁着"幸福"的智慧。认真研读《尼各马可伦理学》,希求发掘幸福的真正含义,澄清对幸福的误读,进而求得实现幸福的路径,为迷茫中的人们指明通往幸福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王华 《学理论》2009,(18):20-21
“幸福”是《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许多哲学家都对幸福有所论述。亚里士多德在前人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幸福观”体系。幸福是最高善,是灵魂的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不在于消遣。完善的幸福是沉思。幸福还需要外在的善,诸如中等财富、健康身体、朋友等等。本文结合现实生活进行了两点思考:一是亚里士多德批驳了金钱幸福观,这对于当今社会有重要启示;二是人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幸福,使得幸福具有可实践性。  相似文献   

12.
付巍 《学理论》2010,(10):72-73
马克思在他所处的时代深入考察了社会生活中异化现象,以异化劳动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不仅分析了异化的根源、表现形态,还对消灭异化的社会条件以及途径作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但是马克思没有停留在对异化现象的表面分析,而是深入到了异化产生的经济根源,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暖暖 《学理论》2020,(3):20-2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已有共产主义的考察,批判粗陋共产主义者简单地否定私有财产的形而上学观点,并阐释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实质。对于其中共产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分别从共产主义的历史基础、主体本质以及社会特征方面出发,进一步论述了经济学语境下马克思关于人类自身异化与私有财产扬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另外,关于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这对新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邓海英 《学理论》2012,(35):26-28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人。然而在私有制条件下,文化异化为人的异己力量,束缚着人的精神和创造,使人沦为物的奴隶,从而阻碍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分析了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文化异化现象,并且揭示了文化异化的根源,指出了消除文化异化的现实道路。全面把握马克思的文化异化理论对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陆镜宇 《学理论》2012,(8):33-34
康德将纯粹理性的先天普遍规律作为人们道德实践的普遍准则,即道德律,在他看来只有立足于自身理性的实践原则所获得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一切质料的和隶属于自爱这一原则之下的实践原则都不能当做实践准则,这些都属于经验范畴,康德反对经验论的幸福观,在伦理道德领域必须将它与种种经验划清界限,康德所追求的幸福就是处于不可达到的彼岸,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只能尽力去接近它,而却永远也不能达到它,是我们人类永远追求而永远达不到的最高统一者。但是他的幸福观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不仅在道德领域而且在当代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是《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许多哲学家都对幸福有所论述。亚里士多德在前人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幸福观"体系。幸福是最高善,是灵魂的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不在于消遣。完善的幸福是沉思。幸福还需要外在的善,诸如中等财富、健康身体、朋友等等。本文结合现实生活进行了两点思考:一是亚里士多德批驳了金钱幸福观,这对于当今社会有重要启示;二是人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幸福,使得幸福具有可实践性。  相似文献   

17.
邓玲玲 《学理论》2012,(32):53-54
幸福是康德哲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将其归纳于至善之下,把人们对幸福的追求严格限制在道德的范围内,充分论证了道德对于幸福的意义,同时,康德还提出了德福统一的观点,为人类最高幸福的实现提供了希望。认真分析康德的幸福观,对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我们如何实现幸福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4,(31)
马克思从劳动的角度论述异化理论,揭示工人同劳动产品、劳动活动、类本质及他人之间的异化关系。作为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贾格尔从性别的角度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女性异化的四个维度,认为商品拜物教和资本主义父权制是导致女性异化和遭受压迫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吴海燕 《学理论》2013,(32):384-385,392
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建设"幸福中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大学生在幸福观方面存在着对幸福内涵的理解有失偏颇,缺乏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需要以社会实践为依托,通过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化学校文化环境来提升大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卜晓东 《学理论》2013,(11):35-36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异化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探讨和研究的热点。对比研究马克思早晚期的异化思想来看,马克思后期的异化思想与早期《手稿》中的相比,二者绝不是断裂或者削弱的关系而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晚年的马克思并没有抛弃他的异化思想,而是在《手稿》的基础上,又立足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赋予异化思想新的内涵,从而更加丰富和完善了他的异化劳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