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康》2007,(6)
如果没有内地这个巨大的市场,没有内地蓬勃而强劲的经济动力支撑,香港也许在劫难逃。这是回归10年来,生活在这块前殖民地的人们最大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李景鹏 《小康》2006,(12):32-33
近年来,制度建设问题一直是一个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确,我国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制度建设的问题,或者是面临着完善制度的问题。但是,人们不禁要问,我们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是否完全没有制度呢?如果我们去考察一下,就会发现在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们常讲:“发展是硬道理”。没错。但如果把发展仅仅理解为发展经济,那肯定是大错特错了。道理很简单,这样的发展是没有保障的,也是不可能持续的。在当今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世界上,岂容你做一个与世无  相似文献   

4.
如果人们承认你拥有的权力,你就有真正的权力。反之,如果人们认为你的权力是有名无实的,你也就真的没有权力了。  相似文献   

5.
秦剑勇 《开采》2002,(1):41-42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全国经济发展迅猛异常。经济的加速度前进,对企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参与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如果这种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人们就会对民主管理表示出某种冷漠,甚至超越其行为。“高速度发展经济,哪有时间再等职代会通过”,  相似文献   

6.
在计划经济年代生活得太久了,人们的资产观念淡薄到了极点:“家底”到底是多少?相当多的国有企业,没有一本清清楚楚的资产帐,不仅职工心中无数,就连厂长、经理也不能准确答出。 市场经济的大门打开后,人们发现,国有资产“家底”不清,实在太危险。赚了多少,赔了多少,还剩多少,增值多少,损值多少,如果没有一本“明白帐”,在经济成分呈多元化,企业经营行为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化,企业家逐步走向职业化的时候,会造成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实际上,由于资产评估  相似文献   

7.
禾刀 《人民公安》2011,(15):62-63
如果不是那场非人类般的残酷战争,如果不是因为她们挺身而出换得十六位学生的安宁,大抵是没有人记得这13个原本被人们视若"卑贱"的女人。  相似文献   

8.
《政策瞭望》2013,(11):1-1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深刻认识到转变发展方式的本质要求是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任何发展方式都是一种动力机制的塑造和利益分配体制的安排。好的体制机制,就会有好的发展方式;反过来,体制机制不顺,发展方式也很难合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制状况影响利益分配格局,利益分配格局引导人们行为,人们的行为决定发展方式的取舍。如果没有体制机制上的重大突破,就不可能有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因此,要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和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在以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道德建设需纠正单纯工具性的观念吴晓明(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我们的实践纲领,它开辟了社会生活发展的新前景。犹如人们一再提到“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样,如果没有道德方面的建设来形成一种普遍的精神的“社会立法”,不仅...  相似文献   

10.
郭强 《中国减灾》2004,(1):35-37
灾害意识对人们的防灾减灾有重大影响。建立科学的灾害意识,人们对面临的灾害就会处于有准备的主动状态,相反,如果人们没有灾害意识或者没有正确的灾害观念,忽视防灾工程的建设,灾害到来便会措手不及,从而增加灾害损失及人员伤亡。因此,我们应加强对灾害意识的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吴易风 《人民论坛》2012,(16):71-73
国家干预不是没有风险,不是没有代价,但是不干预的风险更大,代价更重在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国家许多人士都在反思西方现存的经济制度、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并构想未来的经济制度、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西方经济思潮的这一新动向,引起人们广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正传统殡葬形式,因为有具体且久长的空间、隆重的仪式、具象的情感寄托,容易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因此,新式的"环保葬"如果没有足够强的仪式感,仅靠经济补贴,未必能为大众接受。——《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说,倡导"环保葬",移风易俗,需要时间,需要和风细雨,需要充分考虑民间传统和民众情感。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良心     
文化这个东西,有没有良心?有识者明确地说:文化有良心。文化的良心,其实就是社会的良知。文化缺失良心,流淌在人们身体的血没有文化成分,哪会有道德的醒悟?如果是这样,社会就会世风日下,人们的道德就会滑坡,是非黑白就会颠倒,那将是非常可怕的。  相似文献   

14.
扩大内需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难点问题,也是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扩大内需在我国过去供给不足的短缺经济时代从未遇见,对此我们没有多少经验。能否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如何启动内需以拉动经济增长,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一、扩大内需要处理好三大关系1.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的全面启动。增加政府投资,在短期内对促进投资和需求增长的效果明显,但从长期看,如果没有社会投资相应的扩大和增加.不仅会受到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规模的限制、而且政府投资…  相似文献   

15.
张旭 《小康》2010,(6):68-69
如果人们对全球变暖的事实没有明确认识,而且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那么今后的日子对于人类而言将越来越严酷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建设的大规模进行,我们在经济方面的事务也就日益增多。为了有条不紊地处理各项经济事务,国民经济各部门实行细密的分工和确立专责制度,是完全必要的。如果没有这种分工专责制度,各项经济事务就不能及时地得到正确的处理,就要影响甚至损害国家的建设事业,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在一部分干部甚至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7.
关庄纪事     
车振宁 《人民公安》2008,(11):34-39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记者正在中国西南部的一个被大山围绕的角落里。如果没有这场震惊世界的灾难,它或许和中国南方任何一个村镇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个地方山清水秀,人们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地震改变了这里,也改变了这里人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经济时代,对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提出了严峻挑战,其中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未相应提升人们的道德操守,相反人们面临着更多的经济利益诱惑,如果此时互联网企业的内部管理跟不上,员工的舞弊行为甚至是刑事犯罪问题,必定会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9.
<正> 如果说近些年在我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工作实践中社会供求总量平衡和宏观总量控制受到人们特别重视的话,那么,对于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在平衡中的主导作用和重要地位人们则似乎有所忽视。诚然,在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要实现协调、稳定发展,必须要以社会供求总量为条件,而要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平衡,则又必须通过有效的宏观总量控制来实现。但是,我们要看到,经济增长与平衡相比,前者则应占主导地位,没有真正的经济增长而实现的平衡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近几年来,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要实现供求平衡,必须控制社会货币供给量,进而  相似文献   

20.
平凡的东西,如果没有珍惜和爱护,就会成为难以把握的稀罕物,这对那些随口就可以说出谎言,甚至生活在虚幻想象中的人们,是应该有警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