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位置司法考试的一个基本经验是,你永远要根据各门学科在司法考试中所占分值比例安排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因此,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部分的把握首先需要对其在司法考试中所占的分值比例及其分配有所了解。因为它们大体上反映了司法考试的特点,考试的重点、考点、难点和疑点所在。基于此目的,我们将历年考试中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所占分值比例汇总如下:(因为有些题目涉及两个以上部分,所以各部分分值有重叠)上面的概括并非十分精确,归纳的标准也因人而异,但大体反映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在考试中的基本概况。分析此表反…  相似文献   

2.
黄骏彪 《法制与社会》2013,(29):150-152,154
行政法概念是对行政法这一社会现象的基本价值所做的揭示,目前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实在法给行政法下过一个定义。本文作者以二元结构的行政法、限权行政法和扩权行政法为视角切入,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纵横考察,大致阐述了限权行政法概念的进步性和扩权行政法概念的终结性,以此得出二元结构的行政法概念的分化之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行政法关系单方面性的理论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法关系单方面性的命题在行政法学界基本上已成共识。然而, 作者认为该命题存在明显的理论错误和混乱,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对行政权控制的研究, 其所依据的理论前提首先是难于成立的。事实上, 并非所有的行政法关系都是存在单方面性。单方面性只有在双方意志不一致时讨论才是有意义的。由此出发,作者得出了下列结论:行政法关系双方意志不一致是行政法关系单方面性存在的价值性条件; 行政法关系的单方面性仅存在于具有仲缩性的权利义务关系中  相似文献   

4.
<正> 时下中国,大陆“那头”台独声不断、公投论不息,以致两岸关系紧张,几至动武。然而,法学界各种各样的沟通与交流却始终悄然进行没有中断过。法律出版社“九五”规划教材民商法系列,已使得王泽鉴等一批台湾学人的名字与作品,日渐为大陆研习私法者所熟知。相形之下,公法领域除翁岳生编的《行政法》(2000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印行外,仅有陈新  相似文献   

5.
法典化可以提升法律的可及性,并产生教育效果,同时增强民主合法性,成为实现快速、系统的法律改革的重要途径。法典化与清晰、稳定且完备的行政法体系相互促动,行政法的体系化能够使行政法法典化顺理成章,而法典化更会使行政法体系日臻完善。故而中国行政法法典化必须持此观念,渐次推动行政法法典中各部分内容的成熟,切不可急于求成。目前可结合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特别是行政复议法的修改,探求行政救济法的体系化建构,从而切实解决中国理论和实务中有关行政争议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民主性的取向在于强调法典化应尽量清晰、明确,方便接近使用,充分保障公众的行政法权利,更好地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期待。当然,这也为中国行政法法典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亦应当注意法典的开放性及其相关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言美国行政法学肇始之初,行政法便被认为是以控制行政权力为己任的部门法,早期的很多学者奉之为圭臬。如庞德在1923年便指出:"行政法是指行政部门的准立法活动和准司法活动的法律"。②1946年联邦行政程序法颁布之后,美国行政法学者对司法审查和行政程序问题展开了精耕细作。  相似文献   

7.
陈建 《特区法坛》2006,(1):50-50
所谓理论视角。简单地说就是指以某种理论为基础来观察事物、建构事物的方法。比如刑法上的犯罪,就有康德的“犯罪不义”说,黑格尔的“犯罪不法”说。龙勃罗梭的“犯罪天生”说等理论视角(参见陈兴良《刑法的启蒙》,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民法上也有人文主义或物文主义等理论切人点(徐国栋语,参见王利明编《民商法前沿论坛第一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我国行政法学理论相较于刑法学理论、民法学理论,处于一个还需长足发展的阶段。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陆续出现了一些理论视角或日学说、流派,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三种。分别是控权论、  相似文献   

8.
行政法变化的范围可以通过考证不同历史时期行政法学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来印证。新政时期随着行政权的膨胀,美国行政法的核心是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和司法审查的范围问题。20世纪50年代后,行政调查权与福利国家下的政府给付问题成为新的焦点。随着经济发展的停滞,70年代后,追求更有效率的行政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成本效益分析的运用与谢弗林原则的确立正是对此的回应。  相似文献   

9.
结构功能主义者视角中,结构是社会系统的框架模式,功能则体现为社会关系的实际运行,结构的变迁必会导致功能的调整。合作理念与公共治理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行政法结构的平衡,在消极立法、积极行政的情境下,司法理应发挥利益协调的社会整合功能来缓解这一结构的紧张关系,以维系结构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余凌云 《法学家》2006,(5):138-145
部门行政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不完全是总则与分论的关系.其与部门行政管理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以问题为核心的研究特点,很可能会催生出边缘性的、多学科交融的崭新学科.  相似文献   

11.
德国行政法的产生和发展与干预性国家的形成密切相关。干预性国家通过规范的制定、实施以及通过行政调整来约束、促进或压制社会变化进程,通过法律上的调控来达到一定的程度和目的,这种工业社会的调控需求集中表现为对公法规范的需求。基于一般国家法和民法教义学的典范性,德国行政法也形成了自己的总则和法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行政法模式发展研究——以美国和法国为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美国行政法和法国行政法模式的分析,指出降低政府管制模式和公法与私法相结合的模式是经济全球化时期与政府职能相适应的行政法的新模式,这为我国行政法及相关领域内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相似文献   

13.
学科史研究的价值在于更好地规划未来。在两条线索、三个参数这一新的学科史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对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进行分析后发现,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为我国行政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是我国行政法治发展的一个缩影。1953年,西南政法大学首开行政法课程,行政法学科萌芽。1982年,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在全国率先开始了中国行政法学的探索。此后,该学科不断涌现出出色的学术成果。学科成员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着行政法治的实践。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科不仅在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开设行政法课程,同时也是最早探索中国行政法学的学科建设的院校之一。建设者在进行行政法教学与科研的同时,也积极践行着行政法治理想。  相似文献   

14.
宋永寿 《现代法学》2000,22(6):36-38
本文认为现代行政就是服务行政 ,行政主体的行政就是公共服务 ,公务员就是提供公共服务的职员 ;服务与合作、沟通与回应 ,既是当今各国政府管理方式改革的方向 ,也同样是我国行政法理论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如果有人问,行政诉讼法是什么?我们可以这样回答:行政诉讼法是宪政的试金石;行政诉讼法是法制的监测器;行政诉讼法是民主法治的晴雨表行政诉讼法是公民的守护神;行政诉讼法是律师的正义之剑。我国的行政诉讼法于1989年颁布实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和实施开创了我国行政法治的先河。17年来,这部法律为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制约和控制行政权力的滥用,促进依法行政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依法行政方针的贯彻、公民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以及司法实践的不断深入,现行行政诉讼法暴露出诸多缺陷,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在此情况下,律…  相似文献   

16.
《检察风云》2011,(15):73
父子俩和一头驴在路上,因为路人不断的指指点点,品头论足,弄得二人骑驴也不是,不骑也不是,最后只好抬着驴子走路。这则很著名的寓言故事就是在告诉我们:既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对自己满意,"做真实的自己"就是我们必须具有的勇敢。做做下面的小测试,看看你有多大胆量承担起自己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律》2011,(3):6-9,65-68
行政程序的立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的修订是中国行政法治建设的重大问题。为使读者更深入了解行政法治建设的进程,本刊近日专访了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应松年教授。  相似文献   

18.
今天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行政诉讼法>颁布20周年.回首不平凡的20年,这部法律在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和行政法治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与不少在座的同志一样,我也是这部法律的起草参与者、实践者和研究者.20多年前,我作为行政立法研究组的副组长(组长是江平同志,另一位副组长是应松年同志),与其他几位同志一起参与了立法调查、考察、草拟、讨论试拟稿等活动.  相似文献   

19.
段哲哲 《公共行政评论》2021,(2):85-110,230,231
【问题】“选调生”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建立的党政领导后备人选培养制度,作为基层干部的“选调生”承担双重回应性责任:服从权威与直接回应民众。政治化是提升公务员回应性的方法之一,但经过选拔与培养的“选调生”会如何处理回应性伦理冲突?【方法】论文选取11个城市的基层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分层抽样获取有效样本1004份,使用Logit、PSM与SEM中介效应模型等多重方法检验中国特色“选调生”政治化机制的效应。【发现】面临回应性伦理困境,“选调生”较“应届生”更偏好垂直回应性,这种偏好差异部分源于官僚政治化机制。四种政治化机制存在异质性:招聘环节直接政治化的筛选机制让“选调生”更偏好垂直回应性,锻炼环节的社会政治化的职位安排机制让“选调生”更偏好水平回应性;三重领导机制与快速职业通道机制施加的政治压力对“选调生”的回应性偏好没有显著影响。【贡献】论文从实然层面打破了西方对我国干部政治化的刻板印象,挑战了传统“压力-回应”的解释框架,并将中国特色干部政治化的研究向前推进。应精准理解“选调生”有效培养的障碍,完善政治化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获知真实的重要性在任何情形下,发现真实都是一项艰巨任务,但在犯罪与惩罚的语境下,发现真实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我们假设客观真实(reality)存在,并且人们一般能够以某些适当的方式认定和描述它,以便我们能够合理地区分真实和虚假,几乎没有一项制度安排在呈现真实上比刑事诉讼有更小可能。原因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