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部制是现代社会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制度产物,也是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普遍采用的政府体制模式,推行大部制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以往历次行政改革的得失,大部制改革既有成功经验可资借鉴,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推行大部制改革必须坚持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出发,通过新的制度安排来为市场经济服务,在技术层面、政治层面和战略层面上做出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2.
公安机关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改革在近年来公安管理体制改革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实行"扁平化"结构有利于增强组织应变能力和激发民警的自主性、创造性。在公安机关扁平化改革的路径选择上应以信息化为制度支撑,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警务运行机制扁平化、沟通渠道扁平化和人才结构扁平化。  相似文献   

3.
地方行政体制改革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整体政府理论视角,系统梳理浙江省龙港市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发现:龙港撤镇设市后,创新性地以“模块化”运行模式和“三位一体”基层治理体系为纽带,实现了大部制和扁平化的联动改革,更是激活改革从物理联动走向化学反应。在“三位一体”治理模式中,大部制改革是基础,扁平化改革是内核;在“模块化”管理中,大部制改革是本质,扁平化改革是延伸。以模块化”和“三位一体”为依托的双向改革,不仅有助于破解改革后刚性的科层体制带来的回溯压力、有效回应基层治理中复杂多元的社会需求,缓解基层“人少事多”的治理困境,而且通过双向联动保障了改革的可持续性,进一步丰富了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内容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回顾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国家政府机构历次改革根据意图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在于国家领导体制的精兵简政,第二阶段在于配合市场经济的体制调整,第三阶段在于回归自身的大部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基本建立起适应国情和市场经济的体系、"四位一体"的综合性职能结构以及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实现了从数量型到质量型、从政治型向法治型的转变。但是仍存在法治化程度不够,大部制理解误区,政府部门功能分际不明显,政企分离尚在半途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部制是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有效政府管理体制,我国根据国情、党情的实际,在今年全国人大上,顺利通过了大部制的政府体制改革方案。实行大部制有利于决策、执行、监督的分离和制衡,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但总结前几次政府改革经验,政府机构改革存在部门利益化阻挠,富余人员分流困难,法律制度供给不足等问题。因此,尝试通过对大部制改革的全盘考虑和审慎推进,加强利益协调和监督,完善法制来保证大部制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大部制改革必须基于有效的制度构建,有效的制度和制度安排是大部制顺利实现的基础和前提。以制度的视阈观之,大部制的实现有赖于建立完备的大部管理法律制度、构建良好有序的大部运行机制和营造有利于大部制改革的新型行政文化。法律制度、运行机制和行政文化三位一体,构成了大部制“马车”上的“三轮驱动”,对于推动大部制改革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国家机构改革的宪法思考——从大部制改革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国家制度是国家强盛的基本政治前提,大部制是西方发达国家实行有效政府管理体制的产物,也是现代社会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推进国家机构改革,优化宪政秩序是当前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质所在。政府作为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应当以宪法政治为依据进行机构改革,这样才能理解政府存在的本质,才能回归问题的起点,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本文对大部制改革的实质从宪法的角度予以阐释,提出大部制改革的宪政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央政府大部制改革方向给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果不推进地方大部制改革,地方政府部门将无法与中央政府大部门改革对接;如果地方政府沿着传统政府纵向"职责同构"的模式进行大部制改革,不仅违背大部制改革的初衷,而且又会陷入政府机构膨胀的怪圈,笔者通过研究西方国家地方政府纵向职责配置的成功经验和国内学者对政府纵向职责配置的种种理论分析,试着提出我国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总是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而无法摆脱,这是典型的非良性路径依赖的“锁定”状态。当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制改革,同样面临着非良性路径依赖的挑战,具体体现在思想观念、制度体系、组织行为上的非良性路径依赖。大部制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打破非良性路径依赖,实现路径替代,这需要在更新观念、政府职能转变、遏制部门利益、配套改革上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顺德的大部制改革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展开的,与其他地方的大部制改革相比,有其独特的意义。从效果层面来说,它在不同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即政治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管理绩效。但顺德的大部制改革仍然面临不少难题,如"党政合一"的质疑,"上下对接"难题待解及政府职能未根本改变。《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表明,中央已经对这些问题作出了解答。新一轮地方大部制改革的顺利推进仍然要加强理论研究,细化顶层设计,推进实践探索,以进一步完善大部制改革的具体操作,推进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在地方各级党政机关改革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是我国政府大部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在推进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进行了积极实践和有益探索,提出了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理论问题,学界对此进行了一定研究。分析地方政府推进大部制改革的实践经验,总结当前学界的研究成果,对于完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部制改革中,采取统一调整模式、程序或单一调整模式、程序对行政组织和行政职权进行调整,客观上对行政主体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形式上行政主体资格的消灭、产生和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质量提升。随着大部制改革的深化,一方面要实现政策推进式向法律推进式转型,以法律保障大部制改革程序的法制化,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行政组织立法体系,通过法律来规范行政主体制度,以同步推进大部制改革与行政主体制度变革的契合。  相似文献   

13.
我国理论界认为大部制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可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现代行政管理模式。我国以大部制改革为核心的政府机构改革,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行政体制运行中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打破部门利益化,带动政府转型。构筑大部门体制需要对政府机构设置进行通盘考虑,循序渐进,自上而下进行。大部制改革的策略和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制定公共政策是地方政府实现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合理分配的一项重要手段,在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扩大公众参与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即将进行大部制改革.而同时由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严重缺失,导致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正当性、合法性不足.本文试图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问题以及大部制改革下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主要从制度建设层面着手对加强公众参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部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改革的发展方向、具体制度安排和预期成效的取得。我国大部制改革应以统一性、公共性和服务性为价值取向,并按照各自的具体要求去指导和统领大部制改革的实际推进。  相似文献   

16.
十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及新一届政府的组建让党在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大部制"改革由构想变为现实,国务院机构改革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大部制"改革路线图逐渐明晰.而此次改革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五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基础上、电子政务建设卓有成效的背景下进行的,所以在信息化时代探索新一轮改革卓有成效的路径模式,有必要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在"大部制"改革中的工具媒介和推动作用,为"大部制"改革实践的成功开展提供技术支撑,而"大部制"改革亦反作用于电子政务,促进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部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改革的发展方向、具体制度安排和预期成效的取得。我国大部制改革应以统一性、公共性和服务性为价值取向,并按照各自的具体要求去指导和统领大部制改革的实际推进。  相似文献   

18.
广东顺德"大部制"改革,41个机构变成16个,上海浦东政府机构数量大幅精简,天津滨海新区着手十项改革,"大部制"改革正以接力棒的形式向全国蔓延。从组织理论上看,"大部制"改革是调整组织结构、应对组织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在现实的实行过程中,"大部制"仍然存在一些困境,必须有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保证"大部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行政服务中心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派生制度安排。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模式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府流程的重大改变,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象山模式"是完善行政服务中运行模式的有益探索,也是创新行政服务中心流程乃至政府流程的一个典型样本。  相似文献   

20.
行政改革是时代所需,西方自20世纪末期并延续至今的政府再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经验,而我国的“大部制”改革尚刚剐运筹,在经验中学习,在经验中成长。通过分析西方政府再造的得失,发现真实,借鉴于今日。探索适合我国“大部制”改革的路径,为我国推行的“大部制”改革奠定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分析“大部制”改革在实践中的路径选择,为“大部制”改革的深入推行提供务实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