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初,新加坡华人社会掀起了一股办学热潮。会馆成了各帮创办华校的主导力量。要了解华人社会是如何在会馆主导下创办新式教育,必须对会馆学校进行研究。鉴于此,笔者以新加坡较早成立的几所新式华校为研究重点,并结合相关的特刊、账本、会议记录等历史文献,具体讨论了新加坡移民时代"会馆办学"是华人社会举各帮之力并使之制度化的一种创建教育机制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明溪县新移民社会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旅欧第一县"明溪县内陆新侨乡的形成、发展过程.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后不断涌现的新移民现象,注重从一个新兴侨乡的视角来剖析新移民产生的原因及对当地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并力图寻求伴随新移民现象产生的诸多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3.
论德国移民的社会一体化进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全成 《德国研究》2006,21(2):43-47
从近代移民发展的历史来看,德国始终存在着移民现象,并经历了从移民迁出国到迁入国的根本变迁。特别是到20世纪末,德国越来越成为事实上的非典型的移民国家。但德国的移民并没有融入德国主流社会,而是成为边缘性的少数民族群体,德国人针对外国人的暴力排外行为也有增无减。为适应移民的社会现实,德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新移民法。但德国的移民社会一体化的任务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大陆中国人在新加坡:一个实地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华侨华人研究领域 ,新移民研究异军突起。近年来 ,随着跨出国门的中国人日益增多 ,他们在国外的生活和经历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的调查对象是新加坡的大陆中国人。 1999年初笔者到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做访问学者 ,在新期间 ,接触了不少中国人 ,其中既有教师、学生、工程师、职员 ,也有建筑工人和家庭主妇。他们中的有些人已成为新加坡公民 ,有些人取得永久居民身份 ,还有些人正为取得永久居民身份而努力。言谈之间 ,他们对居住在新加坡有很多感慨 ,引起我们的兴趣。我们对在新加坡的大陆中国人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 ,受访者仅限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持续繁荣与发展,华人在澳大利亚移民数量持续攀升,同时亦有越来越多的华人新移民选择永久离开澳大利亚,或回流中国,或再度移民第三国,从而形成了一股方兴未艾的华人新移民离境潮和回流潮,这不仅直接改变了华人新移民的跨国迁移模式,更深刻揭示了中澳人力资源竞争态势及华人移民人口流动趋势。  相似文献   

6.
刘迪 《新民周刊》2015,(1):26-26
在日本,尽管上代亚洲共同体主义逐渐老去,但他们中仍有许多人在苦战。他们热切期待日本融入亚洲,加入亚洲日益崛起的滚滚大潮。前自民党参议员田村耕太郎在出版的新著《转向亚洲》中写道:“亚洲时代将要到来,不,已经到来。”他说,也为了迎接亚洲时代,他举家移民新加坡。在日本到处存存“中国经济崩溃论”,但田村说,他移居新加坡后,没有...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民对社会、政治与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迅速蔓延,欧盟各国普遍收紧了对外来移民的政策,而欧盟层面的政策应对却受制于欧盟机构的纵向和横向组织架构特点以及各国移民模式的差异,直到上世纪末才开始尝试确立移民融入政策的框架与法律基础.本文分析了欧盟目前在移民融入领域的组织结构、政策文本、调控机制与手段,并尝试对欧洲共同移民与融入...  相似文献   

8.
以"东北人"为主的华人新移民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华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备受法国社会的关注。通过对华人新移民的访谈调查,笔者提出,有别于传统的侨乡移民,华人新移民陆续进入法国社会,不能用单一的经济或政治因素来解释,而应该更多地考察其背后隐含的深刻的社会性因素。这种迁移选择可以被看成是"城市中年一代"的生存压力和理性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中国社会现实作出的直接的、积极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来源广泛的移民使瑞典由一个民族文化单一的国家转变为民族文化多元的国家。为此,1970年代瑞典政府开始实施多元文化政策,以应对外来移民问题,在文化保持、社会平等和政治参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外来移民融入主流社会,构建社会和谐。面对1980年代以来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的不断波动所带来的严峻考验,瑞典坚持并发展了多元文化政策。  相似文献   

10.
华人新移民包括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大陆移民、台港澳移民和东南亚华人二次移民.本文拟探讨华人新移民的分布、特点、新移民内部以及新、老移民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国际移民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跨国移民将不断增加.华人新移民是国际移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改变了海外华人分布的格局,赋于海外华人新的特点,并为移居国和祖籍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华裔和犹太裔移民是美国社会生活中两个重要族裔群体,他们在历史和当今社会的移民生活中表现特征虽有不同,但其相似处很多。本文运用同化理论,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比研究美国20世纪先后出现的反映犹太裔和华裔女性移民生活的答疑信件,并借此对20世纪美国的犹太裔和华裔女性移民群体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尽管两个族裔的移民时间、种族特点不尽相同,但是华裔和犹太裔女性移民在美国文化融入过程中所遭受的多种经历和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和原属国之间的多种联系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其中,代际矛盾、身份认同、文化冲突和同化挑战尤为明显,这些问题也会在新移民的同化进程中出现。  相似文献   

12.
二战前,美国九成以上的华侨华人祖籍都是广东,他们建立了发达的社团体系。二战后,这些传统侨团大多依旧存续,现今不少已达一百多年的历史,不过由于新移民和土生华裔加入其中的越来越少,其活动能量和影响力远不及战前。随着时代变迁,它们的主要宗旨已从早期的互扶互助转向帮助华人融入美国社会,其以往所担负的一些功能转由政府部门或专业性社会服务机构负责。不过,它们在支持华社文教、赞助慈善公益、振兴华埠工商业,以及争取华人在美国的平等权益和福利等方面依然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们积极参与美国政治,是中国海峡两岸需要争取的主要侨团。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有约250万中国新移民涌入东南亚.除中国与东南亚政治关系的改善、中国放宽出国限制和国内劳动力大量过剩等引发移民的因素外,推动新移民涌向东南亚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与东南亚经济整合的飞速发展.双方经贸额激增、中国在东南亚的投资、援助和承包工程等,推动了双方经济一体化进程,也为中国新移民提供了大量谋生和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过去半个世纪来新加坡华人与中国之间密切联系的实证分析,本文认为海外华人与故乡的多层互动推动了跨国华人社会场域的形成和发展.该场域有三个主要特征:第一,海外华人借助这一超越民族国家疆界的跨国网络与故乡建立起稳定的联系,推动着人员、观念、商品和资本的跨国流动和交流,国家在塑造这一跨国联系的性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第二,除了推动社会和商业发展之外,该跨国场域还涵盖了动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互动,并为创造一个集体性的华人散居者群体认同做出了积极贡献;第三,跨国华人社会的关键性制度机制是推动社会和商业网络整体发展的各类华人社团,它们包括宗乡社团和专业机构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 2 0世纪初以前中国移民及其后代与泰国社会自然融合的历史、条件及其遇到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指出 2 0世纪初以前中国移民及其后代与泰国社会的融合是一个完全自然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天福宫和日本长崎福济寺是东亚海域的两所华人妈祖庙,本文从历史缘起与地缘关系、社会背景与建制格局、信众构成、社会文化功能等几个方面对二者进行论述和比较,从中探索东亚海洋文化的历史源流,以及华人移民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民间信仰是新加坡华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移民时代以来当地华人社会与文化形态的构建亦有重要意义。这种意义不仅表现在一般意义上的宗教文化形态和宗教功能,而且还体现于新加坡华人社会建构的社群整合之中。对新加坡华人社群保护神信仰的考察分析结果表明,华人传统民间信仰与华人社会结构存有紧密的内在关联,这种关联往往会与祖籍地缘、血缘、业缘乃至方言认同纽带一起并行不悖地共同发生凝聚华人社群认同的整合功能,成为维系其自我群体认同的重要文化纽带之一。而其实现这种功能的有效路径则来源于华人移民社群祖籍历史记忆和本土历史记忆的传承延续与反复强调,以及宗教信仰仪式展演场景下群体互动和新生集体记忆塑造中的情景认同感与归属感。  相似文献   

18.
郑朗  伍慧萍 《德国研究》2010,25(4):12-19
长期以来,德国移民融入政策受制于联邦政府对于移民现状的否定态度,导致移民融入政策缺乏理念指导,融入现状不尽如人意。自20世纪末起,德国政府开始转变移民问题的话语,推行《移民法》框架内的融入课程和实施政治象征性措施,移民融入政策及其理念在建构中逐渐清晰,融入概念中的三种维度也形成了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地处东南亚重要交通枢纽,东西文明交汇,国土虽小但种族、宗教多元。由于特殊的地缘政治等因素,新加坡政府在处理种族、宗教问题上十分注重和谐,而全球化的进程对新加坡维持宗教和谐局面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分析了新加坡宗教如何与时代紧密结合,把握全球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考察了新加坡宗教自身如何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新挑战,总结新加坡政府、宗教团体、社会三个层面的经验,以期为我国宗教的和谐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唐艋 《德国研究》2019,(1):37-52
本文首先对重要融入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德国的融入理念进行分析,然后从居留与国籍制度、融入措施和融入评估三个方面对德国移民融入政策的结构与领域进行论述。文章指出德国移民融入政策以结构性融入措施为核心,具有自由多元文化主义、经济实用主义和同化的特征,且可能朝同化方向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